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过程中采用血塞通药物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 9 0 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对照组 4 5 例口服氢氯噻嗪 1 0m g / d , 每日 1 次, 观察组 4 5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血塞通片 2 5 毫克/次, 每天 3 次。服用 2 周后若患者血压未降至 1 8. 6 6 / 1 2k P a , 在原有基础上每次增加 2 5m g , 每天增加 7 5m g , 间隔为1 周逐渐增加剂量到 7 5 毫克/次, 每天 3 次, 患者在经过 3 个月的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的血压、 血脂、 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收缩压( 2 3. 8 8±1. 5 6 ) k P a 、 舒张压( 1 5. 7 4±1. 2 1 ) k P a , 治疗后收缩压( 1 5. 7 4±0. 8 7 ) k P a 、舒张压(1 0. 5 0±0. 5 ) k P a , 而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 2 2. 8 3±1. 3 9 ) k P a 、 舒张压( 1 5. 4 6±1. 4 1 ) k P a , 治疗后收缩压( 1 8. 7 7±1. 1 2 ) k P a 、 舒张压( 1 1. 3 6±1. 3 6 ) k P a , 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 血流变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高血压的常规治疗中加入血塞通, 可以提高疗效, 改善血压、 血脂及血流变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