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联合手法复位对良性位置性眩晕治愈后 残余头晕疗效及生活质量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741.041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手法复位对良性位置性眩晕治愈后残余头晕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病例100例。将入选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 ① 治疗组(继续手法复位及家庭习服治疗) ; ②对照组。每组50例。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按常规给予治疗内科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 ; 治疗组继续采用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方法包括管结石复位法Semont管石解脱法, 根据受累半规管决定治疗方法, 每日1次及家庭Brandt-Daroff练习, 每天3次, 每次10~20遍),心理干预每周1次。观察指标: 良性位置性眩晕治愈当天、第3d 、此后每周1次,直至头晕完全消失时所用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 DH I 量表) 、 中文版 S 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 。结果 ①治疗组残余头晕完全消失时间为(18.8±6.1)d ,对照组为(48.3±5.4)d 。②心理干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前, 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治疗组 S F-3 6 维度计分高于对照组、DHI计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理干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前, 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HAMA分值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两组均下降,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能显著缩短残余头晕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6-11-16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