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建立放射性脑损伤模型,观察放射前后小鼠记忆、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Z)和室管膜下区(SVZ)Ⅳ型胶原的改变,探索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探讨放射性脑损伤机制。方法 30只2月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放射1d组、放射7d组,每组各10只,放射组给予60Coγ射线照射,10Gy/次,隔天照射,共20Gy。放射前、后分别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记忆能力的变化,于照射结束后1d、7d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齿状回的颗粒下层(subgranularzone,SGZ)和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zone,SVZ)内Ⅳ型胶原(CollagenⅣ)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放射后1d、7d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 <0.01);SGZ和SVZ区内Ⅳ型胶原数量减少、表达减弱(P <0.05)。结论 放射线干预可损害小鼠空间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Ⅳ型胶原降解影响血管新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