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TLIF中椎间融合器的放置位置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687.3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invasivesurgery,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STLIF)中椎间融合器的放置位置。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随访资料完整的MISTLIF患者,测量椎间融合的矢状面位置α、冠状面位置β、手术节段椎间隙前沿和后沿高度、左右侧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椎间隙矢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 角(Lumbarlordosis,LL)。记录椎间植骨融合和终板下沉情况。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4.3岁,L3/4节段患者17例,L4/5节段患者45例,L5/S1节段患者17例,平均随访时间11.8个月。融合器矢状面位置(α)为(47.8±9.3)%,冠状面位置(β)为(-1.5±6.1)%,患者术后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显著增加(P<0.05)。椎间隙后沿高度、椎间孔高度与α显著相关,LL与α不相关。椎间植骨融合率78.5%,终板下沉(≥2 mm)发生率50.6%,上位椎体下终板下沉(3.6±1.1) mm,下位椎体上终板下沉(4.4±1.6) mm。椎间植骨融合和终板下沉与α不相关。结论 融合器矢状面放置位置与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相关,融合器在矢状面的位置越靠后,越有利于恢复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融合器放置位置对腰椎生理曲度、椎间植骨融合和终板下沉无显著影响。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9-06-11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