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所致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特点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百色市人民医院 广西百色 533000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探讨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所致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实验室数据特点及对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临床资料齐全的22例抗凝血类灭鼠药导致的所致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分析。在入院时、治疗后不同时段的凝血功能检查包括PT 、INR 、APTT 、TT、FIB,其中14例患者检测凝血因子Ⅱ:C、Ⅶ:C、Ⅸ:C、Ⅹ:C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问出有明确的误食及复杂原因灭鼠剂摄入史,并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咯血、口腔粘膜出血、鼻衄、阴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及注射部位渗血表现, PT、INR、APTT均明显延长,凝血因子Ⅱ:C、Ⅶ:C、Ⅸ:C、Ⅹ:C下降。入院后经治疗出血症状控制。住院时间6~21天(中位数8天),出院后追踪随访20例,6例患者在2个月内复查凝血象有异常表现,其中2例因有出血现象3个月内3次住院,2例出院后1个月后再次住院。结论:抗凝血类灭鼠剂可干扰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其导致的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作用持久,特效的治疗药物维生素K1的补充应当够疗程,细致的病史询问和出院后随访追踪其凝血功能十分必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9-03-02
  • 最后修改日期:2019-03-02
  • 录用日期:2019-03-29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