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康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安徽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通过应用中药组方痛风康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进行治疗,探讨痛风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 60只雄性健康SD大鼠 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吲哚美辛组、痛风康高剂量组、痛风康中剂量组、痛风康低剂量组,每组10只。痛风康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痛风康配置的不同浓度中药灌胃,吲哚美辛组采用吲哚美辛灌胃,正常组、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天。灌胃5天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尿酸钠溶液注射大鼠右踝关节腔造模,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前1天检测大鼠体质量,造模后不同时间检测大鼠体质量、踝关节肿胀度、步态评分。灌胃7天后,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 ①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其余各组大鼠步态改变,踝关节肿胀明显,呈急性炎性红肿,活动障碍明显;②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痛风康高剂量组、痛风康中剂量组及吲哚美辛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减轻(P<0.05);大鼠步态评分下降(P<0.05);血清中ICAM-1、TNF-a、IL-1β含量降低(P<0.05);③痛风康高剂量组与吲哚美辛组相比,大鼠体质量、踝关节肿胀度、步态评分、实验室检测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中药组方痛风康治疗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改善大鼠关节症状,降低实验室检测指标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 /NF-κB通路下游的炎症因子有关。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1-09-20
  • 最后修改日期:2021-10-14
  • 录用日期:2021-10-21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