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头颈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右江民族医学院;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201713) :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YZCXJH2022005)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AI的头颈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10月53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后处理方法不同,将头颈CTA图像分为两组:手动组、AI组,并记录两组后处理时间以及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和径线测量结果。以DSA为金标准,计算两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并分别与DSA动脉瘤测量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53例患者中,经DSA确诊51例,共计62个动脉瘤。①后处理时间:手动组为394(344,428)s,AI组为(3.06±0.3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检出效能:以患者为单位,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AI组分别为94.1%、66.7%、92.6%,手动组分别为98.0%、50.0%、94.5%;以动脉瘤个数和位置为单位,AI组误诊及漏诊个数多于手动组。③定量分析:与DSA测量数值对比,AI组在瘤颈宽度的测量数值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动组测量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组与AI组在瘤体<3 mm的测量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瘤体长径3~5mm及>5mm测量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AI的头颈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具有较高的价值,AI技术可作为进一步推广及应用的筛查手段。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需灵活联合传统人工诊断,从而达到最佳的正确诊断。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2-07-19
  • 最后修改日期:2022-09-19
  • 录用日期:2022-10-18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