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 要:目的 探究适宜的噪声性耳鸣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及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在耳鸣产生中的作用。方法 将54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BN-90dB实验组,BBN-100dB实验组,各组18只。这三组在噪声暴露后3天、7天、14天进行听觉惊跳反射间隔前刺激抑制(GPIAS)检测,每组6只。分别采用90dB SPL、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对BBN-90dB实验组、BBN-100dB实验组的C57小鼠进行单次噪声暴露2小时,随后按照时间点进行GPIAS检测以判断是否出现耳鸣行为。在检测结束后3天组、7天组及14天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听皮层中GAP-43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9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的条件下,C57小鼠的GPIAS%值在噪声暴露后3天、7天、14天均降低(P<0.001)。但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使C57小鼠的GPIAS%值较前者下降更为显著(P<0.0001)。听皮层GAP-43表达较同期对照组而言,在噪声暴露后3天、14天于BBN-90dB组中呈升高趋势(P<0.05),在BBN-100dB组中于噪声暴露后3天、7天、14天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 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可能更适合高效、便捷地构建噪声性耳鸣动物模型,同时噪声可能通过上调GAP-43的表达,对耳鸣发生发展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