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强度白噪声建立噪声性耳鸣动物模型效果比较及对听皮层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学院;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广西 百色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广西高等学校千名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项目(编号:桂教人[2018]18号);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度第一批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项目编号:R20196318)第一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 要:目的 探究适宜的噪声性耳鸣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及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在耳鸣产生中的作用。方法 将54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BN-90dB实验组,BBN-100dB实验组,各组18只。这三组在噪声暴露后3天、7天、14天进行听觉惊跳反射间隔前刺激抑制(GPIAS)检测,每组6只。分别采用90dB SPL、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对BBN-90dB实验组、BBN-100dB实验组的C57小鼠进行单次噪声暴露2小时,随后按照时间点进行GPIAS检测以判断是否出现耳鸣行为。在检测结束后3天组、7天组及14天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听皮层中GAP-43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9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的条件下,C57小鼠的GPIAS%值在噪声暴露后3天、7天、14天均降低(P<0.001)。但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使C57小鼠的GPIAS%值较前者下降更为显著(P<0.0001)。听皮层GAP-43表达较同期对照组而言,在噪声暴露后3天、14天于BBN-90dB组中呈升高趋势(P<0.05),在BBN-100dB组中于噪声暴露后3天、7天、14天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 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可能更适合高效、便捷地构建噪声性耳鸣动物模型,同时噪声可能通过上调GAP-43的表达,对耳鸣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2-12-05
  • 最后修改日期:2023-02-02
  • 录用日期:2023-02-08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