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CT参数对胰腺癌患者恶病质的诊断价值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通过定量CT有关参数诊断胰腺癌患者恶病质。方法:使用定量CT检测64名胰腺癌患者治疗前后L3腰椎中部层面椎后肌群脂肪面积(Fat Area,FA)、肌肉面积(Muscle Area,MA)、脂肪浸润程度(Muscle Fat Infiltration,MFI)情况及腹内总脂肪面积(Total Fat Area,TFA)、腹内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以及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计算治疗前后相应的身体组分的变化量cFA、cMA、cMFI、cTFA、cVFA、cSFA、cBMD。统计学处理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回归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应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诊断患者恶病质的价值。结果:胰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身体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的身体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多因素Logistics回归预测模型以是否为恶病质患者为因变量,将胰腺癌患者治疗前后有差异的身体组分为自变量。分析结果显示cBMD、cSFA为胰腺癌患者是否恶病质的独立危险因素。故恶病质患者Logistics回归预测模型建立如下:Logit P=-2.069+0.057cBMD+0.100cSFA。将Logistics回归预测模型的预测概率建立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0.823~0.972)。P为恶病质的发生的概率值,取值范围为0~1.P的临界值(cutoff)为0.4,其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2.5%。结论:胰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身体组分均有明显变化,cBMD、cSFA能够很好地预测胰腺癌恶病质患者。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3-04-12
  • 最后修改日期:2023-05-18
  • 录用日期:2023-05-25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