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中医药大学;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五科
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编号:2022e07020026;安徽省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编号:皖卫中医药发【2021】3号;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科研重点项目,编号:AHWJ2021a020。
基于Neo4j知识图谱技术探究程红亮教授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规律。收集568份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五科2019年6月-2023年6月门诊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针灸诊疗记录,运用Neo4j 3.5.25图数据库生成证型总体关系图谱,基于Python 3.8.6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利用PHP 5.4程序代码进行腧穴关联规则分析,并在Neo4j中绘制腧穴关联规则知识图谱,运用Cypher语句查询目标证型关联度较高的关系并输出得到证型聚类知识图谱。其中共涉及中医证型7种,分布频率百分比≥20%的症状有18个,频率≥20%的腧穴有19个,腧穴归经分布次数较多的有任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提升度较高的关联组合由以下腧穴组成:手三里、外关、曲池、阳陵泉、大钟、气海、血海等,得到证型聚类知识图谱。提出“咽为经脉之所聚”理论,认为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当以“辨经论治”为核心,确立了以任、督二脉为主,结合不同经脉组穴的取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