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力学原理比较不同俯卧位角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563.8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生物力学原理,不同俯卧位角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以期寻求 最佳的俯卧位角度。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入住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的65例 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0°俯卧位组、45°俯卧位组、60°俯卧位组,进行俯卧位治疗时分别采 用30°、45°、60°的俯卧位角度,比较患者在不同角度俯卧位下呼吸功能指标、生理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 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OI)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上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45°俯卧位组的PaO2、OI高于30°及60°俯卧位组,PaCO2 低于30°及60°俯卧位组;在呼吸 频率(RR)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 及交互效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氧饱和度(SpO2)在时间和组间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其中45°俯卧位角度组的SpO2 高于30°及60°俯卧位组;3组间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0.05)。结论 45°俯卧位改善ARDS患者氧合指标更优,且不增加风险,建议临床优先采用45°俯卧位治疗 ARDS患者。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11-12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