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4(1):1-3.
摘要:目的 测量百色市壮族中老年人身体各部分脂肪含量, 探讨百色市壮族中老年人的脂肪分布特点与规律, 为少数民族人群改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三代均为壮族的百色市壮族健康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共选取625名( 男性 248名, 女性 377 名) 。应用体成分分析仪, 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测, 计算去脂体重、 脂肪总量、 体脂率、 内脏脂肪等级; 计算左上肢、 左下肢、 右上肢、 右下肢、 躯干脂肪量和左上肢、 左下肢、 右上肢、 右下肢和躯干脂肪率。结果 去脂体重、 脂肪总量、 体脂肪率同年龄段男性与女性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或 P <0.01 ) ; 内脏脂肪等级同年龄段男性与女性比较,50岁 ~ 和 60 岁 ~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 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 壮族中老年人身体各部体脂量及体脂率同年龄组男、 女性比较, 除 50 岁 ~ 、 70 岁 ~ 75 岁 ~ 组躯干体脂量外,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或 P <0.01 ) 。结论 百色市壮族中老年人的脂肪分布和年龄变化存在性别差异。建议内脏脂肪等级超标的人群合理膳食, 加强体育锻炼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2014(1):4-6.
摘要:目的 观察壮精合剂对初老大鼠血清、 肝、 脑、 卵巢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SOD )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 活性及丙二醛( MDA ) 含量的影响, 探讨其抗衰老作用。方法 选用 12 月龄, 体重( 300±20 ) g 初老大鼠 50 只, 随机分为 5 组, 空白对照组、 阳性药对照组、 壮精合剂高、 中、 低剂量组, 每组 10 只。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 8 周后, 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血清、 肝、 脑、 卵巢中 T-SOD 、 GSH-P x 、MD A 值。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壮精合剂各组、 阳性药对照组大鼠血清、 肝、 脑、 卵巢 T-SOD 和 GSH-P x 活性显著升高( P <0.01 或 P <0.05 ) , MD A 含量显著降低( P<0.01 ) ; 与阳性药对照组比较, 壮精合剂高、 中剂量组大鼠血清、 肝、 脑、 卵巢 T-SOD 和 GSH-P x 活性显著升高, MD A含量显著降低( P<0.01 或 P<0.05 ) 。结论 壮精合剂能明显提高血清、 肝、 脑、 卵巢中 T-SOD 、GSH-Px 活性和降低 MD A 含量, 提高机体对自由基损害的防御能力,增强其抗氧化能力, 提示壮精合剂能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014(1):7-9.
摘要: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血管单元( NVU ) 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三七总皂苷在脑缺血中作用特点。方法 Wistar 大鼠 6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20 只) , 假手术组( 20 只) 和三七总皂苷组( 20 只) , 每个组又按再灌注后 24h 、 7d 分为 2 个亚组, 每个亚组大鼠 10 只。制作右大脑中动脉阻断( MCAO ) 再灌注模型后, 三七总皂苷组大鼠立即腹腔注射三七总皂苷, 以后每日 1 次直至相应时间点, 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Longa 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层黏连蛋白( Laminin ) 、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 、 神经元核抗原( NeuN ) 蛋白表达。结果 再灌注后 2 4h , 三七总皂苷组和对照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均比术后 2h 加重,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再灌注后 7d , 三七总皂苷组和对照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 但三七总皂苷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比对照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再灌注后 2 4h , 三七总皂苷组和对照组均有 NeuN 、 GFAP 和 Laminin 蛋白表达, 三七总皂苷组比对照组增多,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再灌注后 7d , 对照组 NeuN 、 GFAP 和 Laminin 蛋白的表达增多, 三七总皂苷组明显增多,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或 P<0.01 ) ; 假手术组 NeuN 、 GFAP 和 Laminin 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三七总皂苷促进脑缺血后NVU 组分神经元、 胶质细胞和微血管的修复, 在脑梗死中具有多靶点、 多方位作用特点。
2014(1):10-11.
摘要:目的 研究牛蒡多糖对 K562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 MTT 法检测牛蒡多糖对 K 5 6 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RT-PCR 检测 BCL-2 mR NA 、B a xmRNA 的表达。结果 牛蒡多糖能明显抑制 K562 细胞的增殖; BCL-2 基因表达下调,Bax 的基因表达增多。结论 牛蒡多糖对 56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 BCL-2 基因表达下调, Bax的表达上调有关。
2014(1):12-14.
摘要: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痰液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TSLP ) 、 白细胞介素( IL ) -4 、IL-5 、IL-13 及血清免疫球蛋白 E ( IgE ) 水平并研究其相关性。方法 30 例哮喘病例作为实验组, 选取 30 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周静脉血, ELISA 法检测血清 I g E 水平; 取哮喘患者痰液作为标本,EISA 法检测 TSLP 、 IL-4 、 IL-5 、 IL-1 3水平。和对照组比较, 观察哮喘患者痰液 TSLP 、 IL-4 、 IL-5 、 IL-1 3 及血清 I g E 水平的变化并分析 TSLP 与 IL-4 、 IL-5 、 IL-13 及血清 IgE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 TSLP 、 I L-4 及 I g E 水平均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 。和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 IL-5 及 IL-13 水平升高,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实验组TSLP 与 IL-4 、 IL-5 、 IL-13 及血清 IgE 水平均存在正相关( r 值分别为 0.742 , 0.351 ,0.424 ,0.679 , P均 <0.01 ) ; IL-4 与 IgE 存在正相关( r 值为 0.548 , P <0.01 ) 。结论 哮喘患者的 TSLP 、 IL-4 、 IL-5 、 IL-13 及 IgE 水平均升高,是哮喘炎症的重要表现, 哮喘患者 TSLP 水平与 IL-4 、IL-5 、IL-13 及 I g E 水平呈正相关,推测是 TSLP 发挥调控作用的节点之一。
2014(1):14-16.
摘要:目的 探讨中鼻甲形态( 垂直部上下径的长度、 中鼻甲气化、 反向偏曲) 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 为术中处理中鼻甲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结合螺旋 CT 检查和鼻内镜检查结果, 对 106 例慢性鼻窦炎患者、 50 例健康志愿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测量中鼻甲垂直部上下径的长度, 观察结构变异情况。结果 慢性鼻窦炎组中鼻甲长度为左( 23.62±3.28 ) mm 、 右(24.22±3.64 ) mm ; 对照组中鼻甲长度为左( 21.30±3.19 ) mm 、 右( 21.42±2.81 ) mm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 。两组鼻中隔偏曲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而中鼻甲反向和气化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中鼻甲垂直部的长度、 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可能有关; 中鼻甲垂直部过长可能也是导致鼻窦炎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术中可根据中鼻甲的实际长度和变异情况适当处理。
2014(1):16-18.
摘要:目的 探讨蛇尾草醇提取物的抗应激作用。方法 用小鼠游泳实验、 常压耐缺氧实验、 组织中毒耐缺氧实验、耐寒实验和耐高温实验观察蛇尾草醇提取物的抗应激作用。结果 蛇尾草醇提取物高、 中剂量组( 12g /kg、6g / kg ) 在游泳抗疲劳、 常压耐缺氧、 耐低温实验中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能显著延长存活时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P <0.01 ) 。在耐高温、 组织中毒耐缺氧实验中, 延长存活时间能力相对较弱。结论 蛇尾草醇提取物可显著提高小鼠的抗应激能力。
2014(1):18-19.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 Her-2 表达状况, 并研究其与 ER 、PR 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FISH 检测 108 例乳腺癌组织中 Her -2 表达和免疫组化法检测 ER 、 PR 表达。结果 Her -2 与 R 、 PR 表达没有明显相关性( P>0.05 ) 。三者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P<0.05 ) ; 三者表达与患者的病理类型、 肿瘤大小、 年龄无相关性( P>0.05 ) 。结论 虽 Her -2 与 ER 、 PR 表达会相互影响, 但没有相关性, 三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准确检测三者的表达情况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4(1):20-21.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孕妇睡眠质量与 2 型糖尿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86 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将睡眠质量较差但未患 2 型糖尿病的 143 例孕妇划为研究组( A 组) , 睡眠质量良好且同样未患病的 143 例孕妇划为对照组( B组) , 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 睡眠质量及最终患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孕期 6个月糖尿病监测显示,睡眠质量较差的孕妇患者其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睡眠质量良好孕妇近一倍, 尤其是文化程度和孕龄较高, 孕后体重变化明显和入睡较为困难的患者患病率较高。结论 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的睡眠质量较差, 其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和概率也会随之升高。
2014(1):22-23.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特殊临床表现, 分析其主要损伤机制及误诊原因, 分析住院及门诊不同误诊方向的原因。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对我院住院及门诊2008~2013 年治疗并误诊的 32 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误诊原因及门诊与住院之间的不同特点。结果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累及多器官、 多系统, 缺乏特异性, 门诊分诊方向难以确定, 极易误诊。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表现多样化, 对症状不典型者极易误诊, 对常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又高度怀疑本病的患者, 应及时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避免长期误诊。
2014(1):23-24.
摘要:目的 探讨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按照多潘立酮、 铝碳酸镁和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分为 A 组、 B 组和 C 组。比较 3 组患者治疗 4 周的临床效果。结果 3 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 73.91% 、 74.07% 和 92.86% 。 B 组总有效率稍高于 A 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87 ,P =0.958 ) ; C 组治疗效果均要优于 A 组和 B 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05 ,P =0.035 ; χ2 =6.136 ,P =0.047 ) 。结论 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均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相比单独一种药物治疗更具有优势。
2014(1):25-26.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 B 族维生素对于治疗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cy ) 的具体临床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并经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计 240 例。将其进行分组治疗, 干预组采用 B 族维生素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不同于干预组的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均随访 3 个月, 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进行对比, 将结果为疗效判定依据。结果 经过治疗后, 干预组研究对象同型半胱氨酸较基线下降幅度高达 17.03% , 远高于对照组下降幅度的 2.2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B 族维生素可以对该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可以显著降低该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 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2014(1):26-27.
摘要:目的 研究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 56 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与 30 例健康者进行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 HA ) 、 层粘连蛋白( LN ) 、 Ⅲ 型前胶原肽( PCⅢ ) 及 Ⅳ 型胶原( ⅣC ) 的对比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 肺结核患者治疗前血清纤维化指标比健康人显著升高 ( P <0.01 ) , 经 6 个月治疗后,治疗组的 PCⅢ 、ⅣC 、HA 和 L N 下降,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 与对照组相比, PCⅢ 和 ⅣC 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或 P <0.01 ) , HA 和 L N 已下降至正常水平,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结论 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测对肺结核的早期纤维化诊断、 疾病进程、 病情判断及预后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4(1):28-28.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腹腔镜技术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09 年 1月 ~2012 年 12 月间收治的 17 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 并分析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 120~210min ( 平均 1 7 0m i n ) , 术中出血量 50~110m l ( 平均 75m l ) ,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2~4d ( 平均 3d ) , 术后住院时间 5~1 2d 。术后并发感染 2 例( 11.76% ) , 局部复发 2 例, 死亡 1例, 1 例肝转移并死亡。结论 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具有创伤小、 痛苦轻、 安全性高的优点, 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2014(1):29-30.
摘要:目的 对 26 例因喉部肿瘤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各种手术方式和修复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26 例喉肿瘤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后同期采用室带、 肌皮瓣、 肌筋膜瓣、 带状肌瓣、甲状软骨外骨膜及会厌修复喉组织缺损, 重建喉功能。 17 例同期行淋巴结择区性颈清扫术。结果 全部患者均恢复正常的呼吸、 吞咽功能, 带管或拔管即能发音, 总拔管率为 96. 15% 。 1 、3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92.00% 、 88. 89% 、 83. 33% 。结论 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缺损修复及喉功能重建要根据肿瘤类型、 肿瘤侵犯程度、 手术切除范围及修复操作是否便利等因素而定, 做到个体化治疗。
2014(1):30-31.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结直肠癌手术不预防性腹腔引流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 110 例, 随机分为非引流组和引流组, 引流组留置皮下多孔引流管, 非引流组不留置引流管,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康复情况。结果 非引流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25.6±0.9 ) d , 首次排气时间为( 3.6±0.7 ) d , 停止输液时间为( 4.2±1.1 ) d , 均明显低于引流组。结论 在结直肠癌手术中, 不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感染风险, 并且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提高康复效果,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但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2014(1):31-32.
摘要:目的 比较在局部麻醉和全身静脉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影响。方法 将 7 2 例患者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35 例) , 局部麻醉组( 37 例) , 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 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 记录手术所需时间、 出血量、 术后有无活动性出血和术后扁桃体残留的情况。结果 全麻组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扁桃体残留率大于局麻组, 而术中无痛苦感、 安全性全麻组优于局麻组。结论 全麻方法下进行扁桃体切除术效果较局麻安全, 患者痛苦小, 但手术时间长, 应注意其出血多及易残留等问题。
2014(1):33-34.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在无痛分娩失败改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对新生儿安全性。方法 将 40 例无痛分娩失败改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20 例。观察组硬膜外腔注射 3% 盐酸氯普鲁卡因, 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 2% 盐酸利多卡因, 观察两组给药后麻醉起效时间、 运动阻滞起效时间、 麻醉持续时间、 运动阻滞持续时间、 感觉恢复时间、 运动恢复时间。同时记录新生儿娩出时间和 Apgar 评分, 进行脐带血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 运动阻滞起效时间、 感觉恢复时间、 运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两组生命体征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 两组新生儿娩出时间和 Apgar 评分, 脐带血血气分析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痛分娩失败改剖宫产手术, 应用 3% 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 具有起效快, 镇痛完善, 肌松效果好, 缩短胎儿娩出时间, 改善新生儿 Apgar 评分,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2014(1):34-35.
摘要: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骶管麻醉的效果。方法 60 例在骶管麻醉下接受混合痔切除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 例, L 组骶管注入 0.5% 罗哌卡因 1 5m l 。 S 组注入 0.5% 罗哌卡因 15m l 和舒芬太尼 10μg 。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 HR 、 MA P 、 SpO2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 运动阻滞程度, 手术开始 15 、 30m i n 及术后 1 、6 、12h 的 VA S 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S 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 L 组( P <0.05 ) , 术中、 术后 VAS 疼痛评分低于 L 组( P <0.05 ) , 两组患者的心动过缓、 低血压、 运动阻滞程度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骶管麻醉时可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 改善镇痛效果, 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4(1):36-37.
摘要:目的 观察 SLIPA 喉罩应用于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 120例, 随机数表分组, 奇数为 SLIPA 喉罩组( S 组) , 偶数为气管插管组( T 组) , 观察麻醉诱导前( T1 )、 管( 罩)插入成功时( T2 ) 、 管罩插入后 5min ( T3 )、 管( 罩)拔出前即刻( T4 )、 管( 罩) 拔出后即刻( T5 ) 的平均动脉压( MAP ) 、 心率( HR ) 变化。统计管(罩) 一次插入成功率、 术后躁动、 恶心呕吐、 咽痛、 腹胀的发生率。结果 在 T2 、 T3 、 T4 、 T5 时刻 S 组 MA P值明显低于 T 组, HR 慢于 T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 组在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咽痛发生率高于 T 组, 术后躁动、 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 T 组, 差异有统学意义( P <0.05 ) ; 两组腹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SLIP A喉罩应用于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操作简单、 血流动力学稳定, 不过因气囊压迫引发的咽痛值得关注。
2014(1):37-38.
摘要:目的 评价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07 年 3月 ~2011 年2月收治并行保乳手术加术后综合治疗的 43 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 43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癌残留, 无皮瓣坏死、 切口感染、 上肢水肿等并发症发生; 术后平均随访 18个月, 除 1 例发生骨转移外, 其余 42 例均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无死亡病例; 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 95.35% 。结论 乳腺癌行保乳手术加术后综合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且患者术后美容效果良好。
2014(1):39-40.
摘要:目的 观察深部热疗配合输卵管通水术治疗继发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于通水术后给予深部热疗治疗; 对照组于通水术后给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4.00% ( 16 / 25 ) , 妊娠率 32.00% ( 8 / 25 ) , 总有效率88.00% ; 对照组治愈率 44.00% ( 11 / 25 ) , 妊娠率 20.00% ( 5 / 25 ) , 总有效率 64.0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通水术后配合深部热疗治疗继发性不孕症效果较好。
2014(1):40-41.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甲硝唑片治疗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的效果。方法 将 100 例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每晚阴道内放复方沙棘籽油栓 1 枚, 对照组每晚阴道内放奥硝唑栓剂 1 片,两组同时口服甲硝唑片 200m g , 一天 3 次, 6d 为 1 个疗程, 一般用药 2 个疗程为宜。观察患者症状、 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第 1 个疗程结束后, 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 治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第2 个疗程结束后, 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 治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 。结论 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甲硝唑片治疗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效果显著。
2014(1):41-42.
摘要: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住院分娩正常足月初产妇 300 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150 例) , 观察组产妇待宫口开大 2~3c m 时, 给予间苯三酚 80m g 静脉推注, 对照组不应用间苯三酚, 按产科常规处理。结果 观察组活跃期平均时间、 第二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缩短( P <0.01 ) , 观察组宫颈水肿、 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 ) 。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结论 产妇在产程中应用间苯三酚静脉注射, 能加快宫口扩展, 缩短产程,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1):42-43.
摘要:目的 探讨 LEEP 刀治疗中、 重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0 例中、 重慢性宫颈炎患者, 按照患者意愿随机分为 LEEP 刀治疗组( 实验组 100 例) 和光谱治疗组( 对照组 100 例) , 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治疗中、 重度慢性宫颈炎的治愈率为 96.00% , 对照组治愈率为 73.00%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 。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 P <0.01 ) 。结论 LEEP 刀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显著, 并发症少, 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方法。
2014(1):43-44.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诊治方法。方法 以经过彩超均得以确诊的 11 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 B 超引导下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注射氨甲蝶呤配合口服药物进行治疗。结果10 例患者治疗成功, 1 例患者出现腹腔内出血, 转为剖腹探查。结论 采用氨甲蝶呤药物配合中药制剂注射治疗剖宫产 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临床效果显著, 安全可靠, 需要及早诊断才能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
2014(1):44-45.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 ) 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科确诊为 NEC的 8 4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在本院产科出生的健康新生儿 60 例为对照, 分析影响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影响 NEC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 是否早产、 Apgar 评分、 婴儿是否感染以及是否母乳喂养, OR 值分别为:3.086 、 1.842 、 2.536 和 4.642 。其中早产、 Apgar 评分 ≤8 和感染均是 NEC 的危险因素, 增加了 NEC 发生的风险, 母乳喂养是保护性因素, 降低了其发生的风险。结论 早产、 窒息缺氧、 非母乳喂养、 感染是 N E C 发生的高危因素, 应做好围产期保健、 加强产前检查和护理, 以减少早产儿、 宫内窘迫和感染的发生, 同时应积极采取母乳喂养, 从而有效预防 NEC 的发生。
2014(1):46-47.
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新生儿 HIE 患儿 110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55 例及对照组 55 例, 治疗后 1 周及 2 周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 ) 评分, 治疗后 3 个月进行智能发育测试(CDCC )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的 NBNA 评分及 CDCC 均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rHuEPO 对新生儿 HIE 有近期和长期治疗作用。
2014(1):48-49.
摘要:目的 观察妥洛特罗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 50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25 例和对照组 25 例, 两组均给以常规抗感染、 抗病毒、 止咳化痰及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复方异丙托溴胺氧驱雾化吸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以妥洛特罗贴剂, 用法:1~3 岁 0.5m g , >3~9 岁 1.0m g , >9~12 岁 2.0m g , 每日 1 贴。观察临床症状、 体征改善情况及治疗时间, 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喘憋、 肺部哮鸣音、 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而两组患儿平均治疗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17 ,P <0.05 ) ; 妥洛特罗贴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依从性好。结论 妥洛特罗贴剂辅佐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确切,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应用。
2014(1):49-51.
摘要: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 140 例小儿肺炎患儿分成两组, 分别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和头孢曲松钠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 患儿症状消失时间、 费用及副作用等。结果 序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10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91.43% , 其退热时间、 止咳祛痰、 喘息和啰音消失时间及所需费用均小于对照组( P <0.05 ) , 不良反应也比对照组明显少。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
2014(1):51-52.
摘要:目的 探讨采取母乳及益生菌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选用 2011 年 6月 ~2013年 6 月我科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 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是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改母乳喂养及予口服益生菌治疗。结果 两组在有效率、 腹胀消失时间、 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 达全肠道营养时间、 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应用母乳及益生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能取得满意效果, 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2014(1):52-53.
摘要: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08~2012 年确诊为突发性耳聋的 133 例患者按是否愿意高压氧治疗分为高压氧组 6 2 例和药物组 71 例。药物组为单纯应用药物治疗, 高压氧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 高压氧组与药物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14 ,P =0.044 ) ; 发病 7d后高压氧组与药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48 ,P =0.03 ) ; 治疗前纯音测听( PTA ) >55B ( 包括全聋) 的患者, 高压氧组与药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77 ,P =0.039 ) 。结论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1):54-55.
摘要: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 X 线检查实施质量控制后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提供高质量的摄影图像。方法 选取来我科进行乳腺钼靶 X 线检查的 4152 例患者, 体位设计选择轴位( CC ) 、 侧斜位( MLO ) 、 内外侧位( ML ) 及选择性作局部点加压和放大摄影, 对全部病例的检查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后得到的数字化乳腺钼靶 X 线摄影技术( DR ) 图像进行分析研究。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人员资质及培训、 规范化操作、 投照过程监督和仪器校准维护等。结果 所获得的全数字化乳腺钼靶 DR 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乳腺腺体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显示更清晰, 层次更分明, 诊断达标率为 99% 以上。结论 对全数字化乳腺钼靶 X 线检查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后, 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
2014(1):56-57.
摘要:目的 探讨 18F- 脱氧葡萄糖( FDG ) hPET / C T 与 99Tcm - 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 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75 例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 3 周内先后行 18F-FDGhPET / CT 显像和 99Tcm -MD P 骨显像, 对比分析两种显像的结果。结果 33 例证实为肿瘤骨转移。18F-FDG 显像和 99Tcm -MDP 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 75.76% 、 96.9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27 ) ; 特异性分别为 90.48% 、 64.2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8 ) ; 准确性分别为 84.00% 、 78.67%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53 ) 。9 9 T c m -MD P 骨显像发现的骨转移病灶数多于 18F-FDG 显像。结论 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99Tcm -MDP 骨显像具有较高的灵敏性, 18F-FDG 显像则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两种方法具有互补性。
2014(1):57-59.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椎缘骨及软骨结节的 X 线表现, 以加深在平片上的认识, 提高 X 线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39 例腰椎椎缘骨及软骨结节 X 线平片表现并与 CT 结果加以对照分析。结果 39 例腰椎椎缘骨及软骨结节的病例中,27 例椎缘骨表现为椎体前上或下缘三角游离骨块与椎体间有条状透亮间隙, 25 例发生在椎体前上角, 1 例在椎体上角,1 例同时在椎体上下角; 12 例软骨结节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翘或游离骨块突入椎间孔。结论 平片上显示椎体前上缘三角形游离骨块是诊断椎缘骨的主要依据, 椎体后缘游离骨块是诊断软骨结节的重要表现, 椎体后下角后翘时应高度怀疑软骨结节存在的可能。
2014(1):59-60.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于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 年 1 月 ~2013 年 1 月入院的 60 例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并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的心脏占位性病变以黏液瘤、 血栓、 赘生物及转移性肿瘤为主。黏液瘤的主要特征是在患者的心动周期中做有规律运动, 且活动度大, 左房 轻度增大, 左房内可见异常回声团块, 蒂附着于心脏内壁。血栓回声较强, 以左心为多见, 为团块状或线状形态, 无蒂, 基底宽, 附着面广, 活动度小或者无活动度。赘生物多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 主要病位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主要是心包, 超声表现形态不规则、 呈多发结节状、 柔韧性差、 与心肌分界不清、 无蒂。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目前检出和评价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准确描述占位性病变的病位、 大小、 形态、 活动度, 和周邻组织的关系, 以及占位性病变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2014(1):60-61.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拟手术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 51 例, 术前对拟手术侧血管状况行超声评估, 若不符合标准, 改为对侧评估。结果 术前评估 51 例, 其中 3 例因肥胖或皮肤瘢痕形成, 临床无法确定手术血管, 直接行超声评估。 6 例拟手术侧前臂血管状况不 符合标准, 改为评估对侧;3 例双侧前臂血管状况不符合标准, 而未予手术。 12 例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插管或有血栓史的患者, 中心静脉均未存在狭窄或闭塞。体表描记符合标准的桡动脉、 头静脉走行 48 例。结论 超声可用于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评估,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4(1):62-64.
摘要:目的 了解专项整治前、 后本院 4 种清洁手术( 疝气修补术、 甲状腺手术、 乳腺手术、 老年白内障手术) 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抽取我院 2010 年 1~6 月( 干预前, n =210 ) 和 2013 年 1~6 月( 干预后, n =195 ) 4 种 Ⅰ 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共 394 份, 进行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8.10% 下降到 13.33% ; 用药时机合理率从干预前的 10.68% 提高到 100% ; 用药疗程 ≤24h 由干预前的 24.76% 提高到 53.85% , 不合理用药现象明显改善。结论 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 促进 4 种清洁手术围术期合理用药。但还存在选择药物和用药疗程不合理情况, 应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各环节管理。
2014(1):64-66.
摘要:目的 研究多重耐药菌( MDRB ) 的分布特点及 MDRB 感染的危险因素, 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方法 以2011 年 8 月 ~2013 年 5 月滇、 黔、 桂地区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床边调查的方法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确定为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的鉴定, 同时对多重耐药及泛耐药进行 MDRB 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随机调查 438 例患者, 感染人数为 126 例, 感 染 率 为 28.77% 。分 离 出 1 6 8 株 病 原 菌, 其 中 有 61 株 MDRB , 前 三 位 MDRB 分 别 为 鲍 曼 不 动 杆 菌(17. 26% ) 、 铜绿假单胞菌(13.09%) 、 表皮葡萄球菌( 12.50% ) ; 泛耐药菌 20 株, 鲍曼不动杆菌( 75.00% ) 和铜绿假单胞菌( 25.00% ) 。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患者、 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区(RICU ) 次数、 机械通气时间、 留置导尿时间、 留置胃管时间及合并糖尿病为 MDRB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患者、 入住 RICU 次数、 机械通气时间、 留置导尿时间、 留置胃管时间及合并糖尿病为 MD R B 感染患者发生 MD R B 感染有密切关系。加强住院病人 MDRB 感染的监测, 更有效地控制 MDRB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014(1):67-68.
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院临床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以规范、 合理地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2010 年 1 月 ~2013 年 6 月期间, 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156 份临床病历, 分析患者性别、 年龄、 过敏史、 原发疾病、 联合用药情况、 不良反应出现时间、 程度及其临床表现类型与发生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不良反应中涉及皮肤及其附件 79 例, 占 50.64% , 消化系统 42 例, 占 26.92% , 神经系统16 例, 占 10.26% , 心血管系统 10 例, 占 6.41% , 过敏性休克 2 例, 占 1.28% , 其他( 如静脉炎、 关节痛、 水肿等) 7 例, 占4.49% 。 结论 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可影响患者的多个系统, 需做好预防, 一旦出现不良发应, 应立即予以处理, 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2014(1):68-70.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及细菌的耐药趋势。方法 通过计算用药频度(DDDs ) 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趋势, 并对常见致病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亚类抗菌药物中,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类、 头孢菌素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药物占用量的前四位。临床分离 492 株细菌, 革兰阳性细菌占 33.74% ( 166 / 492 ) , 革兰阴性细菌占66.26% ( 326 / 492 )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 ESBLs 株检出率分别为 44. 50% ( 89 / 200 ) 和 47.83% ( 22 / 46 ) 。细菌耐药严重。结论 抗菌药物的消耗保持较高水平, ESBLs 仍然是目前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需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规范化管理, 控制细菌耐药率增长。
2014(1):71-72.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用药情况及趋势, 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住院部 2012 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 以用药频率( DDDs ) 、 药物利用指数( DUI ) 作为评价用药是否合理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住院部 2012 年涉及使用的麻醉药品有 9 个品种, 其中应用最大的两种为吗啡注射液和吗啡缓释片, 分别占麻醉药品总处方数比例的 21.59% 和 20.31% , 9 个品种的 DUI 均约 ≤1 。结论 我院住院部麻醉药品的用药情况较为合理, 并呈现多元化趋势, 但合理使用水平仍有待提高。
2014(1):72-73.
摘要: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人乳头瘤病毒( HPV ) 及 HP V 疫苗的认知现状, 为学校开展预防 HP V 感染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西安外事学院的 365 名学生进行 HP V 认知问卷调查, 共有 353 份有效问卷。结果 353 名大学生中有 69 名( 19. 55% ) 听过 HP V , 不同年级学生对 HPV 认知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 HP V 认知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 ; 仅有 22 名( 6.23% ) 听说过 HP V 疫苗, 但73.65% 的学生愿意接种 HPV 疫苗。结论 大学生对 HPV 及 HPV 疫苗的知晓率偏低, 表明大学生 HP V 相关知识严重缺乏, 有必要通过学校及家庭在大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
2014(1):74-75.
摘要:目的 了解民办高校本科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 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改进学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西安市某民办高校 2012 年全体本科新生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 CSAI ) 》和自编适应性影响因素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收集 1442 份有效问卷。该校本科新生总体适应性平均得分(3.53±0.47 ) 分和全部 7 个维度的适应性平均得分在 3.10~3.94 之间均较强; 适应水平最高的维度是生活自理适应性, 最低的维度是环境的总体认同。新生的总体适应性受性别、 母亲文化程度和月消费的影响。结论 民办高校需要改善学校环境,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新生的适应性, 学校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新生适应性培养。
2014(1):76-77.
摘要: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我校 2010 级、 2011 级、 2012 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共 121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多数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表示专业满意度偏低, 认为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不合理, 且能够感受到医学院校对非医学专业存在偏见。结论 医学院校应根据专业建设的需求加大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投入, 同时需要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
2014(1):77-78.
摘要:目的 了解右江区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 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3 年 1~5 月,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右江区 8 个屯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各 56 人作为调查对象,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 GQO LI-7 4 ) 进行调查, 对比分析留守老人与非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结果 留守老人躯体功能得分( 43.75±13.32 ) 、 心理功能得分(52.91±11.03 ) 、 社会功能得分( 51.80±13.68 ) 、 生活质量总得分( 51.48±10.57 ) 均低于非留守老人得分( 分别为 52.63±8.83 , 61.25±862 , 60.68±8.89 , 58.95±7.23 ) , 经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 物质功能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水平低, 社会各界应广泛关注。
2014(1):78-80.
摘要:DNA 甲基化 ( DNAmethylation ) 是表遗传的主要机制, 是由 DNA 甲基转移酶家族 ( NAmethyltrans -ferase , DNMTs )以及与之相结合的蛋白复合体来完成的, 通过控基因表达的时空顺序和作用方式, 调节生长发育并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很多研究表明环境化学污染可能通过改变 DNA 甲基化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 形成新的表型。本文主要综述环境化学污染对 D NA 甲基化的影响, 以期进一步阐明环境化学污染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4(1):80-82.
摘要:
2014(1):83-84.
摘要:Er ,Cr:YSGG 激光又称作水激光(waterlaser ) ,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在口腔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现就 Er,Cr:YSGG 激光在口腔软组织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2014(1):85-86.
摘要: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 CHD ) 有关。本文总结高尿酸血症和 CHD 的流行病学研究, 针对高尿酸血症和 CHD 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对 CHD 影响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
2014(1):90-91.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咳嗽在临床的主要症状、 病因以及发病机制, 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总结慢性咳嗽研究, 介绍近年来对慢性咳嗽研究新成果。结果 通过对慢性咳嗽发病机制、 临床诊断、 治疗的介绍, 避免误诊延误病情。结论 尽管目前对慢性咳嗽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但通过临床观察结合必要的检查, 可以使病患得到及时治疗。本文就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 临床诊断和治疗做一简要综述。
2014(1):97-99.
摘要: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 总人群的发病率为 1% 。青光眼是由多原因导致的视神经永久性损伤和视野丢失的一类疾病, 本质上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 inalganglioncells , RGCs ) 的进行性死亡, 但其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笔者对近年来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4(1):102-103.
摘要:食品污染引起的疾病是目前世界上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食源性致病菌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因素, 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风险隐患。如何快速准确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是控制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关键环节。笔者介绍并分析 PCR 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2014(1):106-107.
摘要:通过综合妇科采取腹腔镜手术病人的相关人性化护理内容, 分析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工作, 来制定一个完善的人性化护理操作流程。根据妇科采取腹腔镜手术的病人, 在腹腔镜围手术期采取人性化护理工作, 可以使临床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 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2014(1):109-111.
摘要:分析和综述了中心静脉压( CVP ) 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 其中包括体位、 机械通气、 中心静脉导管、 胸内压等因素, 并总结护理措施, 使 CVP 监测更准确, 减少并发症发生, 能够对今后的临床应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014(1):112-113.
摘要:
2014(1):113-114.
摘要:目的 探讨经推拿配合拔罐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推拿配合拔罐) 和对照组( 针灸) 各 30 例, 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疗效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 96.67% , 对照组为73.33% ,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占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结论 推拿配合拔罐治疗骶髂关节损伤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2014(1):115-116.
摘要: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践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在创新人才培养和开展科技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如何利用实验室这个阵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笔者就实验室在人才培养, 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 讨论, 为实验室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中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2014(1):116-117.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 2 1 世纪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 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是当前地方医学院校核医学专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论述了传统核医学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指出创新核医学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并阐述了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核医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2014(1):118-119.
摘要:
2014(1):119-120.
摘要:在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 综合运用让学生扮演“ 小老师” 、 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播放实验录像、 适当采用课堂考核以及教研结合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实验课程, 提高教学质量。
2014(1):122-123.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中各专业各层次学生重要的医学公共基础课, 而解剖实验课又是验证、 巩固与理解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提高学生对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是保证解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笔者通过在实验课中进行分小组讲解和课堂测评, 设置问题, 结合临床操作, 结合实际生活, 结合医疗案例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2014(1):124-126.
摘要:对高等医学校传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实验体系不科学以及教学方法单一( 填鸭式教学) 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进而进行资源重置、 将有关联的实验整合为 1 个流程, 和采用任务型、 设问式、 集中性教学方式等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逐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4(1):126-127.
摘要:目的 探讨“ 课内外一体化” 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现场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 对玉林师范学院“ 课内外一体化” 体育教学模式展开研究。结果 实施“ 课内外一体化” 教学模式的实验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速度、 耐力和下肢爆发力素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 , 而对照班学生的速度、 耐力和下肢爆发力素质也有所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实验班学生学习篮球基本技术的效果优于对照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 课内外一体化” 教学模式有较高的实效性,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基本技术、 技能,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014(1):127-129.
摘要: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在艾滋病( AIDS ) 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方法 将进入 AIDS 病科实习的护生 205人, 随机分组, 实验组 105 人, 对照组 100 人, 入科前对实习护生进行病区环境、 护患沟通技巧、 AIDS 相关知识、 职业防护知识和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知识进行规范化培训, 实验组护生在此基础上, 分发培训资料, 人手一册。结果实验组 100.00% 的实习护生掌握 AIDS 相关知识和职业防护知识, 对照组只有 6 5. 0 0% 的护生能掌握 AIDS 相关知识和职业防护知识( P <0.05 ) , 实验组护生紧张焦虑心理、 护理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 且无职业暴露的发生(P <0.05 ) 。结论 流程管理能明显提高 AIDS 病科实习护生对 AIDS 相关知识和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 降低紧张焦虑心理、 不良事件和职业暴露的发生。
2014(1):129-130.
摘要:目的 探讨设立专科示教箱与影像内容整合的方法在护生、 低年资护士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 120名护生、 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对照组 60 名和实验组 60 名, 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法带教,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按专科示教箱与影像相结合的方法带教, 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生、 低年资护士为五官科病人实施专科操作的表情、 反应、 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病人疼痛、 中途要求暂缓操作、 皮下肿胀和非一次穿刺成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 将设立专科示教箱与影像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护生、 低年资护士很快掌握专科操作技术, 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病人的舒适度。
2014(1):131-132.
摘要:从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出发, 在课程设置、 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取舍上要遵循“ 必需” 、 “ 适度” 、“ 够用” 的原则来组织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 以突出专科层次、 护理专业特点为核心, 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必须的知识, 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014(1):133-134.
摘要:笔者通过对学籍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结合临床专业认证对高校学籍管理的要求进行了解读, 得出以人为本是临床专业认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拟从学籍管理制度的法律性、 权威性、 公共性和教育性来分析学籍管理制度的特性, 从学籍管理的建立、 实施到反馈进行相关的探讨, 以期找到更加合适高校的学籍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和研究参考
2014(1):134-136.
摘要:数码显微互动系统( 实验室) 是近年来用于高校形态学实验教学的一种多媒体教学设备, 而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地,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是实验室管理人员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笔者通过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操作流程、 加强维护与维修, 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方法, 达到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目的
2014(1):136-137.
摘要:高校构建学习型党组织, 是高校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构建成人教育学院学习型党组织, 是加强党建工作的 内在要求, 是全面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举措。笔者对在创建成人教育学院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分析, 试探构建我校成人教育学院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构建; 成人教育学院; 学习型党组织
2014(1):137-139.
摘要:以 107 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第一学期英语期末考试作文为语料, 运用错误分析法对作文中出现的粘连句和不完整句进行统计和分析。数据显示, 在这些学生的英语作文中, 粘连句和不完整句分别占到所造句子总数的 12.62%和 7.17% , 直接影响到意义的表达和文章的可读性。在粘连句中, 以逗号误接句为主; 在不完整句中, 则以从属词不完整句为主。句子分析表明, 大学生英语作文中出现的粘连句和不完整句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汉语思维和对英语基本句型不了解有因果关系。
2014(1):139-140.
摘要:
2014(1):141-142.
摘要:通过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分析医院在适宜卫生技术推广中的职责及参与方式。在此基础上, 分析医院参与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障碍, 并提出解决措施, 以期在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和应用工作中充分发挥医院的职责和作用, 实现适宜卫生技术的长期有效推广和应用
2014(1):142-143.
摘要:目的 确定支气管疾病 ICD-10编码方法。方法 根据支气管疾病的病因、 解剖部位、 临床表现和病理等, 按照疾病分类原则进行分类。结果 支气管疾病分类是根据气管疾病的某些特征, 按照一定的规则把气管疾病分门别类。结论 编码员正确运用分类原则对疾病进行编码, 是正确编码的最重要环节
2014(1):143-145.
摘要: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为实践基础, 开发一套针对后勤器械科使用的医疗器械管理系统。以 SOA 架构和J2EE 架构为开发平台, 涉及信息录入、 浏览、 查询和统计、 报告生成等窗口模块和功能。各模块实现了设计功能。该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适用于我院器械科的工作实践
2014(1):146-147.
摘要:目的 探讨 46 例应用 89SrCl2 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 46 例患者用药后产生骨痛加重 11 例, 白细胞、 血小板减少 11 例, 寒战、 高热 6 例, 胃肠反应 5 例, 肾毒性 2 例等不良反应的观察、 分析, 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经及时观察、 对症护理得到有效解, 镇痛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 91.30% 。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镇痛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
2014(1):147-148.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 QCC ) 活动在降低手术间巡回护士不在位率中的实施与体会。方法 组建 QCC , 按照 QCC的步骤及品管手法, 对影响手术间巡回护士不在位率的原进行分析, 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 手术间巡回护士不在位率由 QCC 活动前 818 次/ 200 台降低至活动后的 178 次/ 200 台, 进步率为 78.24% , 医生满意度由整改前的 80.00% 提高至整改后的 95.00% 。在本次 QCC 活动中, 圈员的能力得到提高, 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 充分地发挥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创造性、 主动性。结论 通过此次 QCC 活动的开展,
2014(1):150-151.
摘要:目的 观察延伸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1 年 5 月 ~2013年 5 月 86 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 43 例患者住院期间常规护理, 常规出院指导, 观察组 43 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护理干预延伸至院外, 进行不间断的连续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 出院时、 出院后 3 个月、 6 个月吞咽功能, 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结果 出院后 3 个月、 6 个月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 。观察组有效率为 90.7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2.79% , 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 ) 。观察组误吸、 呛咳、 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缺乏科学系统的康复指导, 延伸护理干预弥补了这一缺陷, 有效避免了患者居家期间护理的盲目性, 对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 减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的作用
2014(1):152-153.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 术中并发冠脉穿孔致心包压塞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3 年来 PCI 术中并发冠状动脉穿孔致急性心包压塞 3 例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 总结相应的急救护理配合要点。结果经及时有效的抢救及良好的护理配合, 3 例患者病情由危急转为平稳。无一例死亡。确保了患者生命安全, 最大限地保证 PCI 顺利完成。结论 冠脉穿孔致急性心包压塞是 PCI 术中严重的并发症, 认真做好 PCI 术前充分的准备, 术中严密监测病情, 早期识别心包压塞征兆, 迅速有效处理, 紧急配合医生行心包穿刺、 引流, 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是急救成功的关键。
2014(1):153-154.
摘要:目的 探讨注射用奥硝唑致静脉炎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从药物因素、 护理人员因素、 患者因素方面对 2010 年 12 月 ~2013 年 7 月我院 56 例妇科患者使用注射用奥硝唑致静脉炎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患者药物因素引起的有 32 例( 57.14% ) ; 护理人员因素引起的有 14 例( 25.00% ) ; 患者因素引起的有 10 例( 17.86% ) 。结论 注射用奥硝唑致静脉炎药物因素为主要因素, 护理人员因素、 患者因素为次要因素, 在输注该药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对预防控制静脉炎的发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2014(1):155-156.
摘要: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 MTX ) 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和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 2010 年 1 月 ~2013 年 2 月异位妊娠患者 48 例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病情变化, 给予心理护理、 用药护理、 专科护理、 出院指导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联合治疗的治愈率为 91.67% , 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成功治疗异位妊娠, 可获得满意效果
2014(1):156-157.
摘要:
2014(1):157-158.
摘要:
2014(1):158-159.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肢体早期进行康复综合护理对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影响, 分析这种护理干预对患者是否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本科室 2013 年 1 月~2013 年 12 月期间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38 例, 入院 24h内给予针对性早期康复综合护理,14d 后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偏瘫肢体功能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 2 周后的效果是完全独立 8 例, 极轻度依赖 1 1 例, 轻度依赖 9 例, 中度依赖 8 例, 重度依赖 1 例, 极重度依赖 1 例, 完全依赖 0 例。结论早期采取针对性康复护理措施, 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增强患者面对生活的信心。
2014(1):159-160.
摘要:目的 在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过程中, 探讨护理干预提高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的有效性。方法 对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 48~72h 进行听力筛查, 2012 年 1~6 月974 例, 2012 年 7~12 月 1126 例, 前者(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后者( 实验组) 实施外耳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初筛通过率、 再筛通过率。结果 实验组的初筛通过率、 再筛通过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 。结论 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中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筛查质量、 筛查效率。避免给家长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使筛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