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与临床报道
    • 广西百色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 r p o B 的突变特征分析

      2014(5):679-681.

      摘要 (1570) HTML (0) PDF 348.96 K (2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百色地区结核分枝杆菌( MT B ) 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 r p o B 的突变特征。方法 收集 1 2 8 例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 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 绝对浓度法检测利福平耐药性, P C R 技术检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r p o B 基因序列并测序分析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 r p o B 的突变特征。结果 分离培养获得 9 8 例 MT B , 9 8 例 MT B出现 3 6 株利福平耐药, 耐药率为 3 6. 7 3% , 3 6 株耐利福平菌株中有 2 7 株 r p o B 基因发生突变, 基因突变率为 7 5. 0 0% , 其中 5 1 6 位点突变率为 3. 7 0% ( 1 / 2 7 ) , 5 3 1 位点突变率为 5 9. 2 6% ( 1 6 / 2 7 ) , 5 2 6 位点突变率为 2 9. 6 3% ( 8 / 2 7 ) , 5 3 3 位点突变率为 7. 4 1% ( 2 / 2 7 ) 。突变热点依次为 r p o B 5 3 1 、 r p o B 5 2 6 和 r p o B 5 3 3 。结论 百色地区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分子机制是因为 r p o B 的基因发生突变。

    •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对大鼠坐骨神经痛

      2014(5):682-685.

      摘要 (1562) HTML (0) PDF 459.57 K (2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对大鼠坐骨神经痛相关神经元和递质的影响。方法 将 S P F 级 S D 大鼠 8 0 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简称对照组) 、 假手术组、 模型组、 药线 + 针挑组( 简称联合组) 共 4 组, 每组 2 0 只。模型组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 联合组在模型组造模基础上, 采用药线点灸、 针挑联合应用的干预措施, 连续干预 2 1d 。然后检测活性氧( R O S ) 、 超氧化物歧化酶( S O D ) 、 丙二醛( MD A )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 S H-P x )活性或水平, 检测神经递质 γ - 氨基丁酸 ( G a mm a -a m i n o b u t y r i ca c i d , G A B A ) 和 5- 羟色胺( 5-HT ) 含量、 G A B A A 受体( G A B A A R )mR NA 表达以及观察 G A B A 能神经元的凋亡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血清 R O S 、 MD A 水平均显著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 G S H-P x 、S O D 活性和 G A B A 、 5-HT 含量均显著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GA B A A RmR NA 表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凋亡细胞较正常组多。与模型组比较, 联合组 R O S 、 MD A水平均显著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 G S H-P x 、S O D 活性和 G A B A 、 5-HT 含量上升或显著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或 P <0. 0 1 ) ,G A B A A RmR NA 表达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凋亡细胞较模型组下降。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保护 G A B A 神经元及其功能, 可能与该疗法能增强抗氧化酶活性, 防止氧化损伤 GA B A 能神经元有关。

    •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 C D X 2 和 MU C 2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2014(5):686-688.

      摘要 (1568) HTML (0) PDF 439.89 K (2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 2 ( c a u d a l t y p eh o m e o b o x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f a c t o r -2 , C D X 2 ) 和黏蛋白 2 ( m u c i n2 ,MU C 2 ) 的表达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含 3 0 例正常胃黏膜、 3 0 例萎缩性胃炎和 4 1例胃癌的组织芯片, 用免疫组化方法( S-P 法) 检测组织芯片中 C D X 2 和 MU C 2 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 D X 2 、 MU C 2 都无表达。萎缩性胃炎中 C D X 2 ( 1 0 0% ) 、 MU C 2 ( 7 2. 4 0% ) 高表达。胃癌黏膜 C D X 2 ( 6 6. 6 7% ) 、 MU C 2(1 3. 8 9% ) 阳性表达。 C D X 2 、 MU C 2 在不同胃黏膜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 。 C D X 2 和 MU C 2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人年龄、 浸润深度、 有无淋巴结转移、 T NM 分期均无关( P >0. 0 5 ) 。 C D X 2 表达在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C D X 2 表达与组织学类型、 分化程度都无关(P >0. 0 5 ) 。 MU C 2 表达在不同组织学类型、 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C D X 2 、 MU C 2 二者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 D X 2 、MU C 2 表达在胃黏膜肠化生进展及胃癌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2014(5):689-691.

      摘要 (1531) HTML (0) PDF 365.40 K (2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炎症的程度、 部位、 活动性与幽门螺杆菌( H e l i c o b a c t e rp y l o r i ,H p ) 感染的关系, 为临床胃炎抗H p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胃镜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 1 6 5 例患者行活检病理诊断及H p检测, 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1 6 5 例慢性非萎缩性胃患者H p感染率为 4 1. 8 2% , 与性别、 胃黏膜炎症的程度、 活动性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 但与年龄、 炎症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H p 感染与慢性非萎缩性炎的程度、 活动性有关,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必要作抗H p根除治疗。

    • 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的出生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

      2014(5):692-693/701.

      摘要 (1523) HTML (0) PDF 371.83 K (2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 P D ) 的高危因素, 指导该病的临床防治。方法 收集 2 0 1 1 年2 月 ~2 0 1 4 年 2 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并确诊为 B P D 的 1 2 8 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 按 B P D 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三组, 对各组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轻度、 中度、 重度 B P D 组分别纳入患儿 5 7 例、 4 5 例、 2 6 例, 各组患儿在性别、 胎次、 分娩方式、 母患妊高征、 产前应用激素、 有否胎儿窘迫、 出生复苏、 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 合并肺出血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随着 B P D 程度的加重, 胎龄和出生体重呈下降趋势, 阿氏评分 1m i n<8 分、 胎膜早破 >1 2h 、 母亲孕期合并感染、 羊水胎粪污染的比例上升( P <0. 0 5 ) ; 用氧时间、 输浓缩红细胞( C R B C ) 、 血和痰培养阳性、 合并 P D A 以及侵入性治疗( 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超过 2 次、 插胃管) 等方面的比例渐增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结论 避免早产低出生体重是预防 B P D 的基础, 积极防治感染、 缩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用氧的时间是减轻 B P D 严重程度的关键措施。

    • 抗病毒治疗对老年艾滋病患者生存影响分析

      2014(5):694-696.

      摘要 (1533) HTML (0) PDF 336.69 K (2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对老年艾滋病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 选择 2 0 0 5~2 0 1 3 年百色市 4 6 0 例 6 0 岁及以上的老年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2 0 9 例接受抗病毒治疗, 2 5 1 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 运用 S P S S2 1. 0 统计软件, K a p l a n -M e i e r 进行生存比较分析, C O 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影响分析。结果 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组和未治疗组艾滋病相关病死率分别为 5. 3 4 / 1 0 0 人年和 1 9. 2 1 / 1 0 0 人年,抗病毒治疗对 6 0 岁 ~ 、 6 5 岁 ~ 、 7 0岁 ~ 年龄组的生存影响高于未治疗组, 其死亡风险比分别为 0. 2 5 5 、 0. 4 4 5 和 0. 3 0 9 , 但对 7 5 岁及以上年龄组的生存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引入 C D 4 + T 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时, 年龄在 6 5 岁及以上且 C D 4 + ≤1 0 0 个/mm3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对其生存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病毒治疗对老年艾滋病患者的生存影响是显著的,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但对于高年龄低 C D 4+ 计数水平的患者生存影响作用并不显著, 从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经济负担, 减轻患者服药、 就诊等医疗负担, 节约医疗卫生资源的角度考虑, 对年龄在 6 5 岁及以上且 C D 4+ T 淋巴细胞计数 ≤1 0 0 个/mm3患者和 7 5 岁及以上的老年艾滋病患者, 可考虑放弃接受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而重点做好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及临终关怀工作。

    • 红花注射液对局灶性缺血性模型大鼠皮质内i NO S 、 C O X-2 表达的影响

      2014(5):697-698.

      摘要 (1532) HTML (0) PDF 308.96 K (2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红花注射液对局灶性缺血性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性模型大鼠, 模型制作成功后, 采用不同浓度红花注射液(0. 8m l ·k g-1 · d -1 、1. 6m l ·k g-1 · d -1 、3. 2m l ·k g-1 · d -1 ) 及尼莫地平(2m l ·k g-1 · d -1 ) 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3d 后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局灶性缺血性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 i NO S )、 环氧合酶 -2 ( C OX-2 ) 表达的变化。结果 红花注射液各剂量及阳性对照药均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效果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 P <0. 0 5 ),其中高剂量组( 3. 2m l ·k g-1 · d -1 ) 效果尤为显著(P <0. 0 1 ) ,且作用呈量效关系。结论 红花注射液能有效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内神经元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 i NO S 过度表达,抑制 C O X-2 活性的激活来实现的。

    • 细叶榕提取物对小鼠出血及凝血时间的影响

      2014(5):699-701.

      摘要 (1544) HTML (0) PDF 323.10 K (2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细叶榕提取物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 小鼠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细叶榕水、 醇提物( 分别为 5 0 、 1 0 0 、 1 5 0g ·k g-1 ) , 每天 1 次,连续给药 7d , 采用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 毛细管法测定凝血时间。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细叶榕水、 醇提取物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均无明显影响,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结论 细叶榕水、 醇提取物没有促凝血或抗凝血的作用。

    •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4(5):702-703.

      摘要 (1526) HTML (0) PDF 318.15 K (2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 0 1 2 年 1 月 ~2 0 1 3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5 4 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2 7 例) 和对照组( 2 7 例) , 试验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 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单药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5 5. 5 6%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 5. 9 3% ,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试验组患者 Ⅰ~Ⅱ 级血小板下降、恶心、 呕吐、 肝功能损害低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多元 l o g i s t i c 分析

      2014(5):703-704/707.

      摘要 (1535) HTML (0) PDF 332.52 K (2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 O P D ) 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为提高 C O P D 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 0 例怀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 O P D 患者, 按照是否缓解出院或死亡分为对照组( n =2 1 8例) 及观察组( n =2 2 例) , 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元逐步进入l o -g i s t i c 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 C O P D 病程、 吸烟指数、P a O 2 、 C- 反应蛋白( C R P ) 水平、 气道 p H<7. 2 6 例数、 住院期间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入院时的 G C S 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多元 l o g i s t i c 分析结果表明, 长C O P D 病程 E x p ( B ) =8. 7 4 2 ( 9 5% C I : 1. 2 4 9~1 7. 4 0 8 ) 、 高吸烟指数 E x p ( B ) =9. 8 0 2 ( 9 5% C I : 1. 6 7 1~1 8. 4 0 6 ) 、 高C R P 水平 E x p ( B ) 8. 2 5 9 ( 9 5% C I : 1. 3 4 5~1 6. 5 7 1 ) 是 C O P D 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 而气道 p H≥7. 2 6E x p ( B ) =-4. 9 4 2 ( 9 5% C I : 0. 0 0 0~0. 2 7 4 ) 及高的入院 G C S 评分 E x p ( B ) =0. 0 1 9 ( 9 5% C I : 0. 0 0 1~0. 4 0 8 ) 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临床医师在对 C O P D 住院患者进行治疗时, 应综合患者的各项指标, 科学制定治疗方案, 提升预后。

    • 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 氟替卡松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院内感染情况分析

      2014(5):705-707.

      摘要 (1542) HTML (0) PDF 348.46 K (2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 O P D ) 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6 4 例符合研究标准的 C O P D 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 每组各 3 2 例。单药组仅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剂, 联合组同时给予噻托溴铵及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剂。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3 个月、 6 个月、 1 2 个月的肺功能变化情况, 并进行两组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期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 0 5 ) , 且联合用药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 <0. 0 5 ) ; 单药组发生院内感染 5 例, 联合组 2 例, 感染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 采用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用药治疗 C O P D 的效果较单纯用药效果好, 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减少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5):708-709.

      摘要 (1568) HTML (0) PDF 305.18 K (2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 0 1 2 年 1 1 月 ~2 0 1 4 年 6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7 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 9 例; 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所有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的 L V E F 值和 L V E D D 值等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试验组的 L V E F 值和 L V E D D 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在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发生不良反应比率较低, 有助于加快患者恢复健康, 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应用。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 短 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2014(5):709-710.

      摘要 (1522) HTML (0) PDF 294.30 K (2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 2 0 1 3年 3 月 ~2 0 1 3 年 8 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 T I A 患者 1 0 0 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5 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阿司匹林治疗, 试验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负荷量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C- 反应蛋白变化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 6. 0 0% ,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8 2. 0 0% , 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 治疗后, 试验组血清 C- 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 5 ) 。结论 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 T I A 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患者的血清 C- 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且并发症少,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心电图 R 波递增不良诊断前壁心肌梗死的价值

      2014(5):711-711.

      摘要 (1533) HTML (0) PDF 218.84 K (2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心电图诊断为 R 波递增不良对诊断前壁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应用肌钙蛋白及心脏彩超检查的所有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患者心电图检查为 R 波递增不良与前壁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在接受肌钙蛋白及心脏彩超检查诊断为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共为 2 3 例( 1 5. 3 3% ) ; 而所有患者的心电图中符合 R 波 递增不良的患者为 3 3 例( 2 2. 0 0% ) ; 其中在诊断为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中, 有 2 2 例患者的心电图符合 R 波递增不良的诊断, 而在非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有 1 0 例出现 R 波递增不良。经相关分析显示, R 波递增不良阳性与前壁心肌梗死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P <0. 0 1 ) 。结论 R 波递增不良对前壁心肌梗死有较高的特异性。

    • 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 4 2 例疗效观察

      2014(5):712-712/714.

      摘要 (1538) HTML (0) PDF 317.54 K (2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将 7 9 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 3 7 例和观察组 4 2 例。对照组接受抗心绞痛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 疗程为 1 2 周, 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 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心率、 血压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为 4 0 例( 9 5. 2 4% )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 8 例( 7 5. 6 8% )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静息时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总有效为 3 5 例( 8 3. 3 3% ) , 对照组 2 5 例( 6 7. 5 7% ) 。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上,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安全、 可靠, 对心率、 血压无影响。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2014(5):713-714.

      摘要 (1553) HTML (0) PDF 296.17 K (2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与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我院 2 0 1 2 年 1 月 ~2 0 1 4 年 1 月 9 0 例冠心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4 5 例) 和对照组( 4 5 例) 。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曲美 他嗪进行治疗。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脂指标、 治疗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的治疗效果 比对照组显著( P <0. 0 1 ) , 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9 3. 3 3% 、 7 1. 1 1% 。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 床疗效显著, 安全有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 4 9 例糖尿病合并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5):715-716.

      摘要 (1527) HTML (0) PDF 300.50 K (2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 0 1 2 年 1 月 ~2 0 1 2 年 1 2月我院收治的 9 8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治疗组( 4 9 例) 和对照组( 4 9 例) , 治疗组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 对照组单独使用厄贝沙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 降血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治疗组的降血压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两组患者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临床疗效好、 副作用小、 安全性高等优点,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那格列奈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14(5):716-717.

      摘要 (1523) HTML (0) PDF 288.51 K (2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那格列奈治疗 2 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4 8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那格列奈) 和对照组( 瑞格列奈) 两组, 对研究组 2 4 例患者使用那格列奈进行治疗, 对对照组 2 4 例患者使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均治疗 1 2 周后, 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 餐后 2h 血糖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和餐后 2h 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 两组患者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主要为轻度的消化道症状) 的有 3 例, 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 1 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使用那格列奈进行治疗的 2 4 例患者中有 1 例因肝酶轻度升高而退出治疗, 使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有 1 例因肾功能受损而退出治疗。结论 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治疗效果相当, 降糖效果良好, 不良反应较为轻微, 能够安全和有效地治疗 2 型糖尿病。

    • 莫沙必利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2014(5):718-719.

      摘要 (1569) HTML (0) PDF 311.48 K (2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 D ) 临床疗效。方法 将 1 2 0 例 F D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均为 6 0 例。对照组每日口服 3 次莫沙必利, 每次 5m g ;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加服 3 次阿普唑仑, 每次 5m g , 连续治疗 4 周后, 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 8 3. 3 3% , 显著高于对照组( 6 1. 6 7% ) ( P <0. 0 5 ) ; 暧气、 反酸、 烧心、 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和上腹不适等临床症状评分和总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 其中观察组总评分(5. 8 0±3. 5 4 ) 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 9. 2 7±5. 1 0 ) 分( P <0. 0 5 ) 。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阿普唑仑能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 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综合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莫沙必利。

    •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2014(5):720-721.

      摘要 (1494) HTML (0) PDF 309.69 K (2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治疗的8 0 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记录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率、 平均动脉压、 血常规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效果可靠, 能够明显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浓度, 降低病死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和治疗费用,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硫酸镁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2014(5):722-723.

      摘要 (1515) HTML (0) PDF 318.52 K (2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硫酸镁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 0 1 2 年 8 月 ~2 0 1 4 年 1 月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 8 4 例, 将其按奇、 偶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有患者 4 2 例。对照组患 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 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 患者腹胀、 腹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 0 5 ) 。观察组患者治疗 7d 后的血、 尿淀粉酶检测值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观察组患者急诊手术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将硫酸镁应用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治疗中, 能够 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 减少血、 尿淀粉酶含量, 降低急诊手术率, 对提高治疗效果及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均有重要 作用。

    • 雷贝拉唑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5):723-724.

      摘要 (1544) HTML (0) PDF 298.04 K (2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消化科及老年科门诊中住院部自 2 0 1 2 年 6 月 ~2 0 1 4 年 6 月收治的 6 8 例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随机的原则, 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3 4 例与对照组 3 4 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 加用雷贝拉挫。结果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 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应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 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头痛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2014(5):725-726.

      摘要 (1537) HTML (0) PDF 314.25 K (2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头痛宁胶囊结合尼莫地平治疗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 0 1 3 年 2 月 ~2 0 1 4 年 2 月于我院就诊的偏头痛患者共 2 0 0 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1 0 0 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尼莫地平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联合使用头痛宁胶囊, 比较和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H I T 评分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 1 0 0 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 9 8. 0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 6. 0 0% , 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治疗后, 观察组 H I P 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0% , 对照组发生率为1 0. 0 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头痛能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提高总的有效率, 且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纳洛酮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前抢救中的作用观察

      2014(5):726-727.

      摘要 (1532) HTML (0) PDF 300.50 K (2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纳洛酮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1 2 0 例急诊危重病区住院病人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6 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 院内救治措施, 研究组在常规院前抢救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对比两组治疗前、 后的病情程度及住院时间、 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病情程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经治疗后病情程度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 P <0. 0 1 ) , 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研究组住院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 P <0. 0 1 ) ; 研究组病死率较对照组低( P <0. 0 5 ) 。结论 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前抢救中给予纳洛酮可有效地提高对病人救治的成功率, 并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 直肠黏膜保护剂在痔瘘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4(5):728-728/732.

      摘要 (1533) HTML (0) PDF 312.78 K (2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直肠黏膜保护剂在痔瘘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 0 1 2 年 1 月 ~2 0 1 4 年 1 月收治的1 2 0 例痔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6 0 例, 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的治疗方法, 实验组在常规术后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直肠黏膜保护剂太宁栓行肛塞治疗, 比较两组术后第 3d 和第 7d 痔瘘患者出血, 肛门水肿和肛门疼痛情况。结果 术后第 3d 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 ; 术后第 7d , 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直肠黏膜保护剂对痔瘘患者术后的治疗有一定作用,在短时间内可以改善患者出血、 肛门水肿以及疼痛等状况, 值得推广使用。

    • 合并内侧软组织缺损的复杂胫骨近端开放性 骨折的分阶段治疗策略

      2014(5):729-732.

      摘要 (1536) HTML (0) PDF 492.61 K (2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合并内侧软组织缺损的复杂胫骨近端开放性骨折分阶段治疗的策略及疗效。方法 2 0 0 7 年 5月 ~2 0 1 1 年 7 月我院共收治 G u s t i l o Ⅱ~ⅢB 型合并内侧软组织缺损的复杂胫骨近端开放性骨折 2 5 例, 对所有患者行急诊一期清创、 患肢跟骨牵引, 通过内侧伤口对胫骨内侧柱骨折进行复位, 尽可能恢复胫骨内侧柱的长度、 轴线及内侧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平整, 必要时行克氏针临时固定, 对清创后不稳定的软组织缺损伤口行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引流, 术后使用抗生素和视伤口情况反复清创, 待内侧伤口稳定后, 二期行单纯外侧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 自体髂骨植骨、 内侧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 S S ) 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进行评定。结果 2 5 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 随访 1 0~3 0 个月。所有患者外侧手术切口无感染、 坏死发生; 内侧转移皮瓣除 2 例皮瓣周缘表皮坏死, 经换药完全愈合, 其他 2 3 例皮瓣均完全成活; 均无骨髓炎发生。术后复查 X 线示内固定装置在位, 无松动、 断裂。骨折均骨性愈合, 无延迟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 1 2~2 3 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按 H S S 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进行评定: 优 8膝, 良 1 3 膝, 可 4 膝, 差 1 例, 优良率为 8 4. 0 0% 。结论 合并内侧软组织缺损的复杂胫骨近端开放性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开放性骨折, 临床治疗较为困难, 通过分阶段的连续治疗, 伤口稳定后二期采用单纯外侧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 自体髂骨植骨、 内侧皮瓣转移治疗, 达到了同时修复创面和复位固定骨折的目的, 具有并发症少、 能够明显提高手术疗效等优点。

    • 喉罩麻醉在老年人疝修补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4(5):733-735.

      摘要 (1531) HTML (0) PDF 400.32 K (2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喉罩麻醉在老年人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 1 6 0 例择期接受斜( 直) 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 ≥6 0 岁) 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8 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麻醉, 而对照组患者则接受气管插管麻醉。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实际用药量( 异丙酚和维库溴铵) 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S B P 、 D B P ) 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置罩时间、 苏醒时间、 用药量( 异丙酚和维库溴铵) 以及术后咽痛例数均少于对照组( P 均 <0. 0 1 ) ; 但两组拔罩( 管) 后HR 、 S B P 和 D B 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 5 ) 。结论 在老年人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中, 建议采用喉罩麻醉。

    •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 5 4 例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4(5):735-736.

      摘要 (1539) HTML (0) PDF 293.88 K (2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立体定向穿刺术和开颅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1 2 年 1月 ~2 0 1 3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7 4 例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 其中行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的为 5 4 例, 行开颅手术治疗的为 2 0 例;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立体定向穿刺组术后一周 G C S 评分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立体定向穿刺组的良好率为 4 6. 3 0% , 明显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的 2 0. 0 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两组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结论 立体定向穿刺术具有定位准确、 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 特别适合对开颅手术耐受力低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 3 D 高清腹腔镜在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4(5):737-737.

      摘要 (1521) HTML (0) PDF 249.38 K (2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 3 D 高清腹腔镜在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 9 例 3 D 高清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 其中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d i x o n ) 5 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 d i x o n ) + 回肠造瘘术 4 例。结果 9 例患者 3 D 高清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均顺利完成, 无术中中转开腹, 无术后感染、 出血、 肠梗阻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3 D 高清腹腔镜系统能提供亲临其境的三维立体感观, 手术操作更精确、 更容易, 手术医师更愿意使用, 手术安全、 疗效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置 T 管引流的比较

      2014(5):738-738/740.

      摘要 (1512) HTML (0) PDF 288.68 K (2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置 T 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 0 1 2 年 1 2 月 ~2 0 1 3 年1 2 月 7 0 例于我院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患者, 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缝合组和置管组各 3 5 例, 缝合组患者在术后行一期缝合, 置管组患者则采取置 T 管引流的术后处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 术后补液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缝合组 3 5 例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 3. 6±1. 2 ) d , 术后补液量( 4 8 7 2. 6 3±2 6 7. 0 5 ) m l ; 置管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8. 6±1. 5 ) d , 术后补液量水平为( 7 9 4 0. 5 7±3 0 5. 4 8 ) m l , 缝合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远优于置管组患者,组间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缝合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患者为 1 例(2. 8 6% ) ; 置管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病例数为 2 例( 5. 7 1% ) , 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及置T 管引流均能很好地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术后一期缝合处理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预后质量。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4(5):739-740.

      摘要 (1529) HTML (0) PDF 282.39 K (2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 0 0 9 年 1 月 ~2 0 1 0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8 8 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 每组 4 4 例,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 吗啡药剂量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少于开腹手术组, 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 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均低于开腹手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 5 ) ;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 3 年生存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创伤小、 出血少、 疼痛轻、 恢复快等优势,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腹水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在判断肠梗阻 手术治疗时机的应用价值

      2014(5):741-742.

      摘要 (1513) HTML (0) PDF 281.52 K (2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水碱性磷酸酶、 乳酸脱氢酶、 葡萄糖、 N a+ 、K + 、 C a2+ 对判断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 9 4 例肠梗阻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肠管有无坏死分为坏死组( 5 0 例) 和未坏死组( 4 4例) , 比较两组患者腹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坏死组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坏死组[ ( 1 5 8. 2 5±3 7. 8 5 )比 ( 4 3. 4 7±1 7. 5 4 ) ; ( 5 0 8 7. 2 5±1 2 1 8. 1 1 ) 比 ( 3 8 9. 5 8±1 5 4. 2 2 ) ] ,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 =1 8. 4 4 0 , P <0. 0 0 1 ; Z =2 5. 3 8 7 , P <0. 0 0 1 ) ; 而两组间葡萄糖、 N a+ 、K + 及 C a2+ 离子的浓度虽有差异,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结论 腹水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对判断肠管有无坏死具有重要意义, 可作为判断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的指标。

    • 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探析

      2014(5):743-744.

      摘要 (1531) HTML (0) PDF 358.22 K (2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对 2 0 1 2 年 1 月 ~2 0 1 4 年 1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8 0 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 每组 4 0例, 对比两组各相关指标与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镇痛药使用、 住院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 应用腹腔镜下松解术对患者的创伤小、 临床疗效显著, 可大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不同非手术方案在治疗大肠癌术后异时性肝转移中的疗效比较

      2014(5):744-745.

      摘要 (1546) HTML (0) PDF 297.38 K (2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对大肠癌术后异时性肝转移及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 0 0 8年 3 月 ~2 0 1 1 年 5 月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而无法手术切除的 1 8 0 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 A 、 B 、 C 三组, A 组进行射频消融( R F A ) 门静脉化疗泵植入; B 组进行门静脉持续化疗联合腹腔大容积化疗; C 组进行单纯全身化疗, 对全部病例随访 3 年, 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肝转移再次发生率和术后生存率。结果 A 、 B 、 C 三组的 3 年肝转移再次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两两比较时, 仅 A 组与 C 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 组的 3 年肝转移发生率低于 C 组( P <0. 0 1 ) ; 在生存率方面, A 、 B 、 C 三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仅 B 组 3 年生存率与 C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结论 R F A 门静脉化疗泵植入在减少大肠癌患者术后再次肝转移方面优于单纯化疗, 门静脉持续化疗联合腹腔大容积化疗在患者生存率方面优于单纯化疗。

    • 三种方法治疗人工流产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4(5):746-747.

      摘要 (1525) HTML (0) PDF 305.30 K (2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三种方法治疗人工流产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1 8 0 例流产不全伴有少量阴道出血的患者, 按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激素组( 口服激素) 、 微管组( 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吸宫) 及传统组( 用传统金属器械行刮宫术) , 比较三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 阴道出血时间、 月经情况及治疗后并发症。结果 激素组患者治疗后 7d 、1 4d 、 2 1d 、 2 8d 子宫内膜厚于微管组和传统组, 阴道出血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显著短于微管组和传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激素组患者治疗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人工流产不全是一种安全的、 完全流产成功率高、 痛苦小、 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 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1 1 0 例临床分析

      2014(5):748-749.

      摘要 (1519) HTML (0) PDF 314.05 K (2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 2 2 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1 1 0 例, 对照组仅行剖宫产, 观察组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观察两组产妇术后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术中缩宫素使用量多于对照组, 组间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在术中出血量、 术后血红蛋白浓度、 肛门排气时间、 产褥病发生率、 住院时间和恶露干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应根据子宫肌瘤类型选择合适的剔除方案, 在剖宫产手术中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与分娩临床观察

      2014(5):750-751.

      摘要 (1477) HTML (0) PDF 321.66 K (2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在妊娠晚期中阴道菌群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 2 0 1 1 年 2 月 ~2 0 1 3 年 4 月间我院接诊的 10 2 0 例孕妇( 孕周 >3 5 周) 施以常规阴道菌群检查, 将检出有阴道菌群感染的 1 8 4 例患者和 1 8 4 例无症状孕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评价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产妇胎膜早破、 产褥感染、 黄疸、 胎儿窘迫、 低体重儿、 剖宫产或早产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在妊娠晚期, 孕妇阴道菌群是否异常会给分娩结局带来直接影响, 加强对这方面孕妇的诊断与治疗, 是今后临床保证分娩结局的关键。

    • 制霉菌素联合克霉唑阴道片对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分析

      2014(5):751-752.

      摘要 (1542) HTML (0) PDF 341.21 K (2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 C ) 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妊娠期在我院门诊诊断的VV C 孕妇 1 0 0 例, 其中初产妇 6 4 例, 经产妇 3 6 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0 例。观察组用 5% 碳酸氢钠液擦洗阴道, 先后分别放入制霉菌素、 克霉唑阴道片, 疗程 7d , 对照组用 5% 碳酸氢钠液洗会阴后放入制霉菌素片, 疗程 7d 。两组均在疗程结束后 7d 复查白带结果。追踪孕妇 3 个月, 观察临床症状, 复查白带常规。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1 0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 0% ,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先后分别用碳酸氢钠液、 制霉菌素、 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起效快, 有效率高, 再发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

      2014(5):752-753.

      摘要 (1519) HTML (0) PDF 318.02 K (2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 6 0 例妊娠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 0 例, 两组患者所用药物均为正规人胰岛素, 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多次皮下注射, 观察组借助于胰岛素泵持续进行皮下注射,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每天不同时间段血糖、 产 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 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可快速达到预期水平, 其血糖明显比对照组低; 在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上, 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少, 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治疗, 可使患者血糖及时且平稳地得到控制, 使母婴并发症得到有效的下降。

    • 超声辅助在固定节育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4(5):754-755.

      摘要 (1519) HTML (0) PDF 302.39 K (2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应用在宫内固定节育器( I U D ) 取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要求行 I U D 取出的围绝经期女性 8 2 例,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4 1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取 I UD , 观察组在B 超引导下行 I UD 取出手术, 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一次性取环成功率、 总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术中子宫损伤、 出血、 穿孔和 I UD 断裂以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B 超引导下行 I UD 取出手术操作简便, 能减少出血, 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成功率, 降低了各种并发症发生,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小儿嵌顿性腹股沟疝手法复位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4(5):756-757.

      摘要 (1524) HTML (0) PDF 324.85 K (2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嵌顿性腹股沟疝手法复位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 11 0 9 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儿临床资料, 外科干预手段及结局。结果 符合手法复位适应证的 10 5 8 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儿均采用以适度镇静为核心的手法复位方法, 成功 10 0 9 例( 成功率 9 5. 3 7% ) , 发生复位后并发症 3 6 例, 复位失败后手术 4 9 例; 发生术后并发症 7例;5 1 例不符合手法复位适应证的患儿, 均在手法复位失败后手术治疗, 发生术后并发症 1 9 例。结论 小儿嵌顿性腹股沟疝如符合适应证应首选手法复位, 而以适度镇静或麻醉为核心的手法复位可以提高手法复位的成功率, 嵌顿时间不宜作为手法复位的绝对禁忌证。

    • 开喉剑喷雾剂( 儿童型) 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2014(5):757-758.

      摘要 (1493) HTML (0) PDF 317.45 K (2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开喉剑喷雾剂( 儿童型) 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 3 0 0 例手足口病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1 6 0 例) 和对照组( 1 4 0 例) 。在全身抗病毒等治疗的同时, 治疗组选用开喉剑喷雾剂( 儿童型) 喷至口腔、 手足皮肤患处; 对照组用西瓜霜喷剂等。结果 治疗组患儿口腔溃疡愈合、 手足口皮疹消退及食欲改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开喉剑喷雾剂( 儿童型) 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愈合及皮疹消退效果显著, 辅助治疗手足口病安全有效。

    • 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两种足跟血釆集方法采血效果的分析

      2014(5):759-760.

      摘要 (1503) HTML (0) PDF 303.34 K (2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两种足跟血采集方法采血效果的分析。方法 选取 1 2 0 例疾病筛查新生儿,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改良后的毛细血管充盈和干预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采血法。结果 实验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为 9 5. 0 0% , 高于对照组的 8 3. 3 3% ,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 实验组血样样本合格率为9 6. 6 7% , 高于对照组的 9 1. 6 7% ,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 实验组家长满意度为 9 8. 3 3% , 高于对照组的9 1. 6 7% ,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结论 改良后的毛细血管充盈和干预法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采血成功率,提高血样样本合格率, 提高家长满意度, 保证了新生儿疾病筛选工作有效快速进行。

    • E r , C r : Y S G G 激光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4(5):760-761.

      摘要 (1528) HTML (0) PDF 319.81 K (2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 E r , C r : Y S G G 激光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6 0 例确诊为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各 3 0 例。对照组服用卡马西平治疗, 实验组采用 E r , C r : Y S G G 激光一次性治疗。比较两组受试者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愈 4 例, 显效 6 例, 有效 1 0 例, 无效 1 0 例, 总有效率 6 6. 6 7% ; 实验组治愈 8 例, 显效 1 4 例, 有效 5 例, 无效 3 例, 总有效率 9 0. 0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E r , C r : Y S G G 激光治疗三叉神经痛, 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 清窍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耳胀耳闭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5):761-762.

      摘要 (1587) HTML (0) PDF 318.68 K (2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清窍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耳胀耳闭病的临床方法与疗效。方法 选择 2 0 1 2 年 3 月 ~2 0 1 4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8 6 例已确诊的耳胀耳闭病患者, 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 观察组加用清窍胶囊, 对照组加用阿莫西林胶囊。再综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在总有效率上,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9 3. 0 2% 、 6 9. 7 7%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在耳闷、 听力下降、 鼓室积液以及舌象上,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清窍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耳胀耳闭病疗效确切, 并可缩短抗组胺药与激素药物的疗程, 控制不良反应以及毒副作用的发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价值

      2014(5):763-765.

      摘要 (1528) HTML (0) PDF 424.50 K (2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1 例临床可疑为输卵管癌的病例, 均经腹部超声检查与经阴道超声检查, 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 声像图及血流特征。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 1 7 例中, 经腹部超声诊断输卵管癌 7 例, 灵敏度为 4 1. 1 8% , 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输卵管癌 1 4 例, 灵敏度为8 2. 3 5% 。两种方法诊断输卵管癌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声像图表现为三种类型, 混合性、 偏实性、类囊性,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物实质性成分中均探及低阻血流, 其阻力指数( R I ) 在 0. 1 8~0. 5 0 之间。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灵敏度高于经腹部超声。

    • 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 C T 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2014(5):766-767.

      摘要 (1527) HTML (0) PDF 351.67 K (2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多层螺旋 C T 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8 0 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多层螺旋 C T 表现以及病理表现。结果 本组 8 0 例患者经 C T 检查显示, 7 7 例( 9 6. 2 5% ) 阑尾增粗且直径 >6mm , 4 9例( 6 1. 2 5% ) 阑尾积液,6 4 例( 8 0. 0 0% ) 阑尾以及周围肠壁增厚、 水肿, 5 9 例( 7 3. 7 5% ) 阑尾周围炎症以及相邻筋膜增厚,3 7 例( 4 6. 2 5% ) 阑尾腔内粪石; 阑尾解剖位置主要分布在回肠前位、 盆位以及盲肠后位。患者均存在阑尾病理变化, 1 2例阑尾穿孔患者的 C T 分级在 3~5 级之间。结论 急性阑尾炎 C T 检查对于临床诊断鉴别以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 尿常规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5):768-769.

      摘要 (1560) HTML (0) PDF 301.91 K (2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尿常规检查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 2 0 1 2 年 8 月 ~2 0 1 4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5 1 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试验组, 另选取同期间到我院进行体检的 5 1 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对两组人员给予清晨采血检测甲状腺功能, 并给予尿常规的检查。结果 试验组的尿p H值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试验组患者的尿密度、 尿糖、 尿胆红素、 尿酮体和尿蛋白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尿常规检查有助于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病情, 有助于了解合并症及指导治疗, 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意义。

    • 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4(5):769-770.

      摘要 (1527) HTML (0) PDF 290.47 K (2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自我院 2 0 1 0 年 1 月 ~2 0 1 4 年 1 月 19 0 0 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与观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感染疾病的部位和病原学的特点。结果 在 19 0 0 例住院患者中, 有 2 5 0 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感染率为 1 3. 1 6% ; 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感染率最高, 为 1 2 1 例, 占 5 7. 6 1% 。从医院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 2 6 0 株,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 1 7 5 株, 占 6 8. 6 2% , 革兰氏阳性菌 7 5 株, 占 2 9. 4 1% , 真菌 1 0 株,占 3. 8 5% 。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肺为主。结论 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 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其次为尿路感染, 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肾内科住院患者, 有效预防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

    • 某医院儿科门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2014(5):771-772/775.

      摘要 (1526) HTML (0) PDF 374.52 K (2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某医院儿科门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某医院儿科门诊西药房 2 0 1 4 年 1~2 月份儿科电子处方 1 2 2 0 张, 调查内容包括: 性别、 年龄、 诊断、 遴选糖皮质激素药物名称、 用药途径以及用药剂量等。结果 一共抽出 1 2 2 0 张电子处方, 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共 2 3 8 张, 即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频率为 1 9. 5 1% , 其中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占 3 8. 2 3% 、 醋酸泼尼松片占 3 2. 7 7% 、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进口) 占 1 3. 0 2% 、 联合用药占 2. 5 2% 。结论 本次调查该医院门诊儿科处方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比较广泛, 因此, 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安全、 合理给药。

    • 心理治疗对改善癌症患者心理状况的效果分析

      2014(5):773-773/779.

      摘要 (1465) HTML (0) PDF 322.30 K (2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情志的作用, 为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癌症心理障碍患者 8 6 例, 通过让癌症患者填写症状自评量表( S C L-9 0 ) 、 焦虑自评量表( S A S ) 、 抑郁自评量表( S D S ) 来分析患者心理问题, 对症给予心理治疗,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上述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 癌症患者心理障碍明显减轻, 配合治疗的主动性显著提高。 S C L-9 0 值中只有躯体化和焦虑的因子分高于常模, 其它分数都有显著的减少, S A S 、S D S 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癌症患者心理状况, 对癌症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有积极意义, 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百色市 2 0 0 8 ~2 0 1 3 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2014(5):774-775.

      摘要 (1509) HTML (0) PDF 332.90 K (2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百色市 2 0 0 8~2 0 1 3 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 为进一步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百色市 2 0 0 8~2 0 1 3 年手足口病发病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百色市 6 年共报告手足口病 8 70 3 8 例,自 2 0 0 9 年开始手足口病发病率、 死亡率和重症病例比例呈现低—高—低—高隔年高峰流行的特点。病例报告有明显的季节性,4~6 月份为发病高峰; 以 4 岁以下年龄组为主,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居多; 病原学监测结果为其他肠道病毒、 E V 7 1 和 C o x A 1 6 混合感染。结论 百色市手足口病季节、 年龄、 性别及人群分布特征明显,E V 7 1 仍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 仍需要有针对性的落实防控措施。

    • 我院 2 0 1 0 ~2 0 1 3 年 1 2 7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4(5):776-777.

      摘要 (1500) HTML (0) PDF 294.03 K (2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 D R ) 发生特点及规律, 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1 0 年1 月 ~2 0 1 3 年 1 2 月收集的 1 2 7 例 A D R 报告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 1 2 7 例报告中, 男女比例为 1. 4 9 ︰ 1 , >6 0 岁的A D R 占 2 9. 1 3% ( 3 7 / 1 2 7 ) ; 由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 A D R 比例最高,占 6 6. 1 4% ( 8 4 / 1 2 7 ) ; 其次口服给药占 2 8. 3 5% ( 3 6 /1 2 7 ) ; 共涉及 8 6 种药物, 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 占 3 8. 3 7% ( 3 3 / 8 6 ) , 其次为中药制剂( 占 1 6. 2 8% ) 和循环系统用药( 占1 1. 6 3% ) , 而抗菌药物中排名前两位的为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 临床表现上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 占 3 5. 4 3%(4 5 / 1 2 7 ) , 其次为消化系统、 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结论 A D R 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需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测工作, 减少不合理用药, 尽可能降低 A D R 发生率。

    •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识和择业思想现状调查

      2014(5):778-779.

      摘要 (1540) HTML (0) PDF 297.59 K (2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识和择业思想。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学生对基层卫生工作很了解的只有 1. 8 7% , 不了解占 3 6. 3 9% 。对国家支持基层医院发展的有关政策很了解的只有 3. 2 7% , 不了解的学生占 3 8. 1 0% 。毕业后愿意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占 2 6. 2 8% 。结论 需政府、 学校、 用人单位和学生等多方联动, 引导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 护理学院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4(5):780-781.

      摘要 (1485) HTML (0) PDF 312.54 K (2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和评估护理学院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随机抽取护理学院3 5 2 名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 发放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和进行症状自评量表( S C L-9 0 ) 测试, 根据症状自评量表( S C L-9 0 ) 测试结果将调查对象分为心理健康组和筛选阳性组, 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 o g i s t i c 最大似然比逐步回归法分析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 3 5 2 名大一新生中, 符合症状自评量表( S C L-9 0 ) 筛选阳性标准的有 7 4名, 占 2 1. 0 2%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 生源地、 家庭收入、 家庭结构、 父母关系、 慢性乙型肝炎、 网络成瘾、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8 个因素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家庭收入、 父母关系、 是否患慢性乙型肝炎、 是否网络成瘾最终纳入 L o g i s t i c 回归模型, 是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 家庭收入、 父母关系、 慢性乙型肝炎、 网络成瘾是影响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辅导员应针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对其心理进行干预。

    • 浅谈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 I C D 编码

      2014(5):781-782.

      摘要 (1477) HTML (0) PDF 294.11 K (2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正确的国际疾病分类 I C D 编码。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 正确认识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特征、 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根据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疾病性质,按照 2 0 0 8 年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 WHO 分类,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编码于第三章的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 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 D 7 6. 0 欠妥, 应给予肿瘤编码 C 9 6. 0 。结论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是一个有规律的工作, 它是基于疾病的本质分类。疾病编码除了要掌握 I C D-1 0 的分类原则以及基本的编码规则外, 还要不断提高医学知识水平, 重视继续教育, 与时俱进, 了解医学新进展, 更新知识。

    • >医学教育研究
    • X AG E-1 b 基因与肿瘤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2014(5):783-785.

      摘要 (1499) HTML (0) PDF 321.39 K (2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不同民族 HL A 多态性与乙肝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4(5):786-787/793.

      摘要 (1496) HTML (0) PDF 366.00 K (2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 H B V ) 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全球约 2 0 亿人曾感染过 HB V , 每年约有 1 0 0 万人死于 H B V 感染所致的疾病, 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亚洲, 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 HB V 感染所致疾病的发生与HL A 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而且其相关性研究结果在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及人群中差异较大。本文将对中国不同民族开展的有关 HL A 基因多态性与 HB V 感染慢性化的易感性及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以便更好的了解 HL A 与 H B V感染相关性方面的研究现状、 在不同民族人群中的特点以及不足之处,为中国从基因水平控制和预防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事业提供一份参考。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住院费用研究综述

      2014(5):788-789.

      摘要 (1515) HTML (0) PDF 308.08 K (2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冠心病的发病率渐增, 其治疗及其治疗费用逐年上升, 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加大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文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住院费用进行文献梳理, 就目前费用总体及结构、 影响住院费用各因素、 临床护理路径等对住院费用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为进一步提出有效的方法合理降低医疗费用提供依据。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

      2014(5):790-792.

      摘要 (1476) HTML (0) PDF 414.08 K (2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 多发病, 发病后多数患者活动受限, 治疗护理工作较为复杂, 是血管外科临床诊疗及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入手, 阐述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中的护理和预防应用现状, 为临床诊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医院管理
    • 综合性医院输血科如何在本地区发挥作用

      2014(5):792-793.

      摘要 (1490) HTML (0) PDF 304.75 K (2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合性医院输血科只有做大做强, 才能带动和帮助周边以及县级医院血库的正规化发展。文章阐述如何加快输血科的自身建设, 总结与周边以及县级医院血库的联系和帮扶验, 希望能尽快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并且可复制的输血管理模式。

    • >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
    • T B L 教学模式在组织胚胎学课程中应用的教学设计

      2014(5):794-795.

      摘要 (1498) HTML (0) PDF 322.99 K (2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T B L ) 在组织胚胎学课程中应用的教学设计, 为 T B L 教学模式在组织胚胎学课程中的应用做好准备。方法 根据学生学习成绩、 知识结构、 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等, 采用互补的原则进行学生分组。按照教材内容顺序和内容知识的相关性分为 1 0 单元, 教学单元既是知识的模块, 也是教学段落。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 课前资料准备, 课中测试监控和讨论, 课后成绩的评定, 期末成绩的评估和总结。结果 相对于 P B L 和案例教学法, T B L 的跨学科程度相对较低, 更适合于低年级的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结论 经过精心设计, 开始尝试在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中使用 T B L 教学, 并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5):795-797.

      摘要 (1512) HTML (0) PDF 384.42 K (2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质量, 改善教学效果,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和技能, 使用文献综述、 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办法, 总结归纳了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 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论述。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提高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质量的良好举措, 对培养学生卫生管理技能,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好的作用。

    • 实习医师腰椎穿刺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5):797-798.

      摘要 (1497) HTML (0) PDF 325.32 K (2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腰椎穿刺术是实习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之一。通过对实习医师在腰椎穿刺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旨在培养实习医师良好的临床技能、 临床思维, 提高其专业综合素质,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 >护理体会
    • 骨科溃疡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2014(5):799-800.

      摘要 (1483) HTML (0) PDF 309.74 K (2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骨科溃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1 6 0 例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两组, 实验组实施护理临床路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 住院费用、 对医护工作满意度、 并发症、 对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 1 3. 2±3. 6 ) d 、 平均住院费用( 9 5 3 0. 4±9 5 0. 6 ) 元、 并发症发生率1. 2 5% , 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 1 8. 5±3. 9 ) d 、 平均住院费用( 1 3 5 2 0. 4±1 2 3 2. 3 ) 元、 并发症发生率 1 6. 2 5% ,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总体满意率方面观察组为 9 1. 2 5% , 对照组为 6 2. 5 0% ; 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方面观察组为 8 6. 0 8% , 对照组为 5 8. 7 5% ,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骨科溃疡患者应用护理临床路径可以有效减少住院天数、 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和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 分层管理与有效补偿护理相结合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2014(5):801-802.

      摘要 (1463) HTML (0) PDF 308.26 K (2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对肠造口患者采用分层管理与有效补偿护理联合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共选择 1 0 0 例肠造口患者作研究对象, 均为我院普外科 2 0 1 3 年 1 月 ~2 0 1 4 年 3 月收治, 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 就常规护理方案的应用( 对照组, n =5 0 ) 与在分层管理与有效补偿护理结合( 观察组,n =5 0 ) 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护理人员操作和理论知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管理后均有提高, 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 。平均随访 6 个月显示, 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 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结论 加强肠造口患者分层管理与有效补偿护理相结合干预, 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改善患者生存状况, 确保安全性, 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 3 6 例糖尿病胃轻瘫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4(5):803-803/808.

      摘要 (1492) HTML (0) PDF 319.91 K (2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 3 6 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对 3 6 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进行饮食控制、 用药护理、 血糖监测、 运动锻炼、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3 6 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3 3 例不同程度好转出院, 2 例患者控制效果不显著反复住院治疗, 1 例患者因控制效果不佳放弃治疗。结论 科学、 全面的护理方法能够提高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减少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护理干预对扁桃体摘除术后疼痛影响分析

      2014(5):804-805.

      摘要 (1506) HTML (0) PDF 326.08 K (2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扁桃体摘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从 2 0 1 1 年 1 0 月 ~2 0 1 3 年 1 1 月在我院进行扁桃体摘除手术的 6 2 例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 1 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最痛症状的时间以及疼痛持续的时间, 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最痛症状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两组疼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在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上, 使用视觉模拟的方法进行评分比较, 结果是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对进行扁桃体摘除术后的患者实行全面的个性化护理干预, 对术后疼痛的减轻和抑制具有显著效果, 促进患者术后较快的恢复, 有着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

    • 人本位整体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探讨

      2014(5):806-807.

      摘要 (1499) HTML (0) PDF 324.75 K (2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人本位整体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 2 0 1 3 年 1 0 月 ~2 0 1 4 年 3 月的 3 2 1例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 1 6 3 例和对照组 1 5 8 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本位整体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术后进食时间、 切口疼痛情况以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 2 3. 5 7±3. 7 9 ) h , 对照组为( 2 6. 4 6±4. 8 8 ) h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研究组术后进食时间为(5. 5 2±1. 0 6 ) h , 对照组为( 6. 7 1±1. 2 2 ) h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 研究组切口疼痛得分为(3. 2 1±1. 0 8 ) 分, 对照组为( 5. 6 3±1. 1 9 ) 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 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为(9 5. 7 2±6. 8 1 ) 分, 对照组为( 8 8. 5 3±7. 0 2 ) 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可有效地促进产妇产后的恢复, 并减少并发症以及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 产妇体位护理管理对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

      2014(5):807-808.

      摘要 (1485) HTML (0) PDF 299.96 K (2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产妇体位护理管理对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 0 1 3 年 1 月 ~2 0 1 3 年 1 2 月间收治的 1 2 0 例枕后位及枕横位且未有明显的头盆不称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产妇各 6 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管理, 对照组经给予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比较两组产程时间、 剖宫产率、 自然分娩率。结果 观察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产妇体位护理管理对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较大, 可缩短产程, 降低剖宫产率, 提高自然分娩率, 值得推广应用。

    • 专科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2014(5):809-810.

      摘要 (1487) HTML (0) PDF 287.62 K (2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有效提高现代手术室护理质量, 完善手术室管理的方法。方法 2 0 1 1 年 1 月起我院手术室实行专科组长负责制的专科护理管理, 每组设专科组长 1~2 名, 专科组长对本科组员进行培训考核, 指导工作。结果 手术医生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合格率显著提高。结论 专科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