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与临床报道
    • 广西壮族及汉族人群 C D 4 0 L 基因 r s 1 1 2 6 5 3 5 C / T 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2014(6):811-813.

      摘要 (3304) HTML (0) PDF 383.42 K (4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 C D 4 0 L 基因 r s 1 1 2 6 5 3 5 C / T 多态性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广西汉族及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 比较其在不同种族间分布的异同。方法 采用单碱基延伸的 D NA 测序法和 P C R 技术检测 1 9 9 例壮族人和 1 9 9 例汉族人的 C D 4 0 L 基因 r s 1 1 2 6 5 3 5 C / T 多态性, 比较两组 C D 4 0 L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 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不同种族间的比较和分析。结果 在壮族人中 C C 基因型占 5. 5 3% 、 C T 基因型占 6. 0 3% 、 T T 基因型占 8 8. 4 4% ; 在汉族人中 C C基因型占 1. 5 1% 、 C T 基因型占 4. 0 2% 、 T T 基因型占 9 4. 4 7% 。在广西壮族人群和广西汉族人群中, C D 4 0 L 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而它们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广西汉族人C D 4 0 L 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同欧洲、 日本和非洲人群进行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与北京人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在广西壮族及汉族人群中存在 C D 4 0 L 基因多态性, 其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它们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与其他种族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种差异对于人类学及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 I L-1 0 基因内含子区基因多态性研究

      2014(6):814-816.

      摘要 (3308) HTML (0) PDF 359.09 K (4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研究白细胞介素 1 0 ( I L-1 0 ) 基因内含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 S N P )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不同地区、种族人群之间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单碱基延伸 P C R 技术和 D NA 测序方法来检测广西人群 I L-1 0 基因内含子区r s 3 0 2 1 0 9 4 T / G 多态性, 并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 4 个人群( 欧洲、 非洲、 中国北京、 日本)以及台湾地区人群 S N P 分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r s 3 0 2 1 0 9 4 T / G 多态性分布的频率在广西人群男性、 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与日本、中国北京、 台湾地区人群比较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而与欧洲、 非洲地区人群比较, 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I L-1 0 基因内含子区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地区、 种族人群之间的分布有差异。

    • 广西壮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HL A-D R 5 3 、D R 4 基因及其与抗 -C C P 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2014(6):817-818.

      摘要 (3258) HTML (0) PDF 259.91 K (4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类风湿关节炎( R A ) 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 HL A ) -D R 5 3 、 D R 4 基因发生的频率数及其与抗 -C C P 抗体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 4 9 例 R A 患者及 5 4 例健康体检者, 采用 P C R-S S P 法检测 HL A-D R 5 3 、D R 4 基因; E L I S A 法检测抗 -C C P 抗体。结果 ①D R 4 基因出现频率在 R A 患者与健康者相当( P >0. 0 5 ) 。 ②D R 5 3基因出现频率在 R A 患者明显高于健康者( P <0. 0 5 ) 。 ③HL A-D R 4 基因阳性患者更易出现抗 -C C P 抗体阳性( P <0. 0 5 ) 。结论 ① 我区壮族人群 D R 4 与 R A 的发病无相关。 ②D R 4 基因阳性 R A 患者更易出现抗 -C C P 抗体阳性。 ③D R 5 3 基因阳性 R A 者与抗 -C C P 抗体阳性无相关。

    • 生物电变化对广西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的影响

      2014(6):819-821.

      摘要 (3280) HTML (0) PDF 381.99 K (4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人体部位生物电变化对广西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的影响, 为壮族女大学生的卫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人体能量监测仪 A u r a m e dB i o p u l s a r 收集 2 3 2 名壮族女大学生左手掌的生物电能量流动趋势, 观察壮族女大学生 4 5 个部位的生物电指标变化对亚健康的影响。结果 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高达 7 6. 9 6% , 以脊柱、 甲状腺、眼、 肝、 肾、 小肠、 颈、 胃、 大肠、 十二指肠、 肩、 胸腺、 上臂、 肾上腺、 膝肘腿、 足等 1 6 个部位的生物电变化与亚健康密切相关。 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脊柱、 颈、 上臂、 眼、 肝、 胃、 小肠、 甲状腺和肾上腺等 9 个部位生物电变化是影响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 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与学习压力、 经济压力以及不良学习生活习惯有关, 学校有关部门和家庭应及时进行干预, 防止亚健康向疾病发展。

    • 指纹与月经初潮年龄的相关性

      2014(6):822-823.

      摘要 (3287) HTML (0) PDF 276.26 K (4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月经初潮年龄与闽南汉族女大学生指纹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用油墨法采集 5 0 0 例 1 7~2 5 岁女大学生指纹, 以问卷调查方式搜集其月经初潮年龄资料。结果 弓形纹、 箕形纹、 斗形纹数目与月经初潮年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各手指指纹嵴线数、 人平均指纹总嵴线数与月经初潮年龄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指纹白线数与月经初潮年龄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指纹白线可能与福建闽南汉族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有关。指纹类型、 指纹嵴线数、 指纹总嵴线数与福建闽南汉族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无关。

    • 葛根素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2014(6):824-825.

      摘要 (3273) HTML (0) PDF 286.18 K (4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探讨葛根素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我科 2 0 1 0 年 3 月 ~2 0 1 2 年 3 月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 5 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 2 6 例。对照组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 每次 2 0 0m l , 静脉滴注, 每日 1 次, 连用 1 4d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活性氧( R O S ) 水平、 超氧化物歧化酶(S O D ) 活力、 丙二醛( MD A ) 含量, 同时检测血清 Ⅲ 型前胶原( PⅢP ) 、 Ⅳ型前胶原( PⅣP ) 、 透明质酸( HA ) 。结果 给药 1 4d 后, 治疗组血清 S O D 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R O S 水平、 MD A 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 血清 PⅢP 、PⅣP 、 HA 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葛根素可能有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体内氧化应激、 改善纤维化指标作用, 有利于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

    • 紫杉醇对子宫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血管内皮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

      2014(6):826-827.

      摘要 (3260) HTML (0) PDF 333.19 K (4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紫杉醇对子宫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血管内皮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来我院诊治的 8 0 例子宫癌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 实验组采用紫杉醇治疗, 研究中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对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 N F ) 、I L-8 以及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T S G F ) 等进行检测, 比较两组血清及组织中血管内皮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 TN F 为( 1. 9 7±0. 2 6 ) μ g / L , I L-8 为( 3 8 0. 3±6 0. 5 ) μ g /L , T S G F 为( 2 1 1. 3±3. 7 ) ×1 03 u/ L , 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两组治疗 3 个月后 TN F 为(1. 4 9±0. 4 1 ) μ g / L , I L-8 为( 2 8 1. 5±6 0. 1 ) μ g / L , T S G F 为( 1 2 5. 3±1 6. 3 ) ×1 03 u/ L , 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子宫癌发病率较高, 临床上采用紫杉醇治疗效果理想, 能够有效地降低子宫癌患者血清中 TN F 、 I L-8 和 T S G F 含量, 缓解患者病情, 值得推广使用。

    • 舒利迭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6):827-828.

      摘要 (3264) HTML (0) PDF 316.68 K (4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舒利迭联用孟鲁司特钠对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 5 0 例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 7 5 例, 对照组给予单一舒利迭治疗, 观察组给予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呼吸肺活量( F V C ) 、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 E V 1 ) 、 呼气峰值流速( P E V ) 、 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P E F% ) 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体有效率(9 3. 3 3% ) 高于对照组( 7 4. 6 7%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9. 7 2 2 ,P =0. 0 0 2 ) ;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 F V C 、 F E V 1 、 P E V 、 P E F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2 周内可迅速减轻患者症状表现, 改善患者肺功能, 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 A 片受体拮抗剂治疗 C O P D 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及价值研究

      2014(6):829-829/832.

      摘要 (3256) HTML (0) PDF 443.59 K (4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纳洛酮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4 4 例的临床疗效, 旨在为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 2 0 1 1 年 5 月 ~2 0 1 2 年 5 月收治的 8 8 例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就诊号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 每组 4 4 例, 均给予两组患者抗生素、 吸氧、 纠正电解质紊乱、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维持酸碱平衡等基本治疗, 观察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纳洛酮进行治疗, 治疗 7d 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 P a O 2 、 P a C O 2 及 S a O 2 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 7d 后,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 3. 1 8% ,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 7 2. 7 3%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观察组 P a O 2 、 P a C O 2 及 S a O 2 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纳洛酮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呼吸功能紊乱,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

      2014(6):830-832.

      摘要 (3328) HTML (0) PDF 384.09 K (4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8 6 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4 3 例。治疗组在胸腔镜介导下治疗后再注入尿激酶, 对照组只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胸腔积液引流量、 住院时间、 胸膜厚度及肺功能改善等情况。结 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胸腔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F E V 1 / F V C 、 F V C( % ) 以及胸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治疗后, 两组肺功能指标、 胸膜厚度均有明显改善, 但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更为明显( P <0. 0 0 1 )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均较轻微;2 个月后复查时, 治疗组再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 5例( 1 1. 6 3% ) , 而对照组出现 1 3 例(3 0. 2 3% ) , 对照组包裹性胸腔积液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 =4. 4 9 7 ,P =0. 0 3 4 ) 。结论 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效果显著, 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 减轻胸膜肥厚以及减少胸膜粘连和包裹, 减少复发率。

    • 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4(6):833-834.

      摘要 (3267) HTML (0) PDF 294.45 K (4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尿毒症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使用血液透析滤过( HD F ) 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 0 1 1年 9 月 ~2 0 1 4 年 9 月间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 HD ) 的尿毒症伴有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共计 9 6 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4 8 例, 治疗组患者使用 HD 配合 HD F 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仅使用 HD 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血浆肾素( R A ) 及血管紧张素( A n gⅡ ) 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 0 5 ) 。两组患者治疗后 R A 及 A n gⅡ 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 。结论 对于尿毒症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我院认为 HD F 较 HD 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广泛借鉴和推广。

    • 血必净联合抗生素对 I C U 重症肺感染的治疗观察

      2014(6):835-836.

      摘要 (3266) HTML (0) PDF 334.14 K (4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血必净联合抗生素对急诊 I C U 重症肺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急诊 I C U 收治的 1 1 0 例重症肺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5 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处理措施, 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咳嗽停止时间以及治疗前、 后临床肺部感染( C P I S ) 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 C P I S 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 研究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咳嗽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P <0. 0 5 ) ; 研究组治疗后的 C P I S 评分较对照组低( P <0. 0 5 ) 。结论 对 I C U 重症肺感染患者采用血必净和抗生素联合治疗不但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且患者恢复更快。

    •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研究

      2014(6):836-838.

      摘要 (3242) HTML (0) PDF 384.36 K (4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 S C D ) 的临床病因, 以提高对 S C D 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 8 9 例我院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脏病猝死病例, 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 对其猝死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 S C D 率为 9. 6 0% , 占心源性死亡的 6 9. 5 3% 。冠心病是 S C D 的主要病因, 占 5 1. 6 9% , 其次分别为高血压心脏病, 占1 3. 4 8% ; 扩张型心肌病, 占 1 2. 3 6% ; 风湿性心脏病, 占 1 1. 2 4% 。该四种病因占总死亡病因的 8 9. 8 9% , 相对其他病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病例有前驱症状、 心电图改变和明显诱因, 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是 S C D 最为常见的诱因, 分别占 3 4. 8 9% 和 3 2. 5 8% 。结论 S C D 患者存在明显诱因和先兆症状, 因此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病情进展, 警惕危险因素,重视猝死前驱症状, 做好风险预后评估, 强化监护, 对降低心肌疾病患者 S C D 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 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的疗效比较

      2014(6):838-839.

      摘要 (3263) HTML (0) PDF 310.90 K (4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1 0 年 1月 ~2 0 1 1 年 1 2 月我院收治的 5 2 例高危冠心病的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 其中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为 T R I 组( 3 2 例) ,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为 T F I 组( 2 0 例) , 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 手术时间、 手术成功率、 术后心功能评价、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 1 年复发率。结果 两组的穿刺成功率、 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T R I 组的术后心功能评价高于 T F I 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T R I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T F I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T R I 组术后 1 年复发率低于 T F I 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较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具有手术成功率高、 疗效好、 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是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的安全可行的 方法之一。

    • 氨氯地平结合天麻钩藤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

      2014(6):840-840/845.

      摘要 (3272) HTML (0) PDF 312.44 K (4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氨氯地平结合天麻钩藤饮与单纯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 将 1 0 6 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 D B P ) 和收缩压( S B P ) 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更显著,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结论 氨氯地平结合天麻钩藤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好, 安全性可靠, 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2 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脂变化的临床研究

      2014(6):841-842.

      摘要 (3280) HTML (0) PDF 298.00 K (4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 2 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 1 2 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 S I I ) 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 M S I I ) 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和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胰岛素用量、 空腹血糖、 餐后 2h 血糖、 血糖达标天数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 ; 两组治疗后 T C 、T G 水平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HD L-C 水平均明显上升, 实验组改善更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胰岛素泵给药强化治疗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 重视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 不同年龄段成年人慢性便秘患者病因特点的分析

      2014(6):843-845.

      摘要 (3233) HTML (0) PDF 359.31 K (4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成年人慢性便秘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 以 2 0 1 2 年 1 月 ~2 0 1 4 年 1 月我院就诊的3 0 6 例慢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年龄分为青年组( 1 1 5 例) 、 中年组( 1 2 0 例) 和老年组( 7 1 例) , 并对三组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 肠道疾病以及精神心理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青年组患者饮食不规律、 抑制便意、 排便不专注、 压力大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 P <0. 0 5 ) ; 而老年组患者在进食量减少、 低纤维素饮食、 滥用泻剂方面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 P <0. 0 5 )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肿瘤患者比例显著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 P <0. 0 5 ) 。青年组发生焦虑和抑郁的比例都显著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 P <0. 0 5 ) 。三组男性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而对于女性患者, 青年组发生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显著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 <0. 0 5 ) 。结论青年慢性便秘患者需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减轻工作压力; 中老年患者需注意结直肠息肉或肿瘤的发生; 对于中老年女性患者更应保持乐观的心态。

    • 肺炎支原体感染 20 9 8 例临床分析

      2014(6):846-847.

      摘要 (3244) HTML (0) PDF 295.33 K (4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 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 1 0 年 20 9 8 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 分析其发病年龄、 发病季节、 肺外并发症、 治疗方案和转归情况。结果 近 1 0 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呈现动态改变, 年龄集中在 3~5 岁, 夏秋季节多发, 容易并发各种肺外并发症。积极采用各种治疗方案预后良好。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复杂多变, 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争取做到早诊断, 早治疗。

    • 腹腔镜微创疗法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 7 8 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6):848-849.

      摘要 (3284) HTML (0) PDF 296.32 K (4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疗法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2 0 1 0 年 3 月 ~2 0 1 4 年 8 月间本院收治的 7 8 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疗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 每组各 3 9 例,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观察组患者术后 6h , 2 4hN R S 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 1 3%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 3. 0 8%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 使用止痛药的比例、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腹腔镜微创疗法是临床上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有效疗法, 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 腔镜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6):850-851.

      摘要 (3272) HTML (0) PDF 302.48 K (4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传统胆囊切除术和新兴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 0 0 9 年 1 月~2 0 1 4 年 8 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 8 2 例。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组, 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两组, 每组 4 1 例。开腹组患者给予传统的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 8 5. 3 7% , 腹腔镜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 8 2. 9 3% ,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2. 6 5 4 1 , P =0. 2 6 )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结石取尽率与开腹组患者相当,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腹腔镜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 镇痛药物使用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开腹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腹腔镜组患者的家庭支持积分与开腹组患者相当,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腹腔镜组患者的活动能力、 生活感受、 健康感受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积分均显著高于开腹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与胆囊切除术相比, 其手术创伤较小, 且保留患者胆囊功能, 避免了由于胆囊丧失而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 在把握适应证的基础上采取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更加安全有效, 且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更高。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 6 8 例急诊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

      2014(6):852-852/855.

      摘要 (3281) HTML (0) PDF 300.26 K (4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 0 1 2 年 5 月 ~2 0 1 3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6 8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 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液化引流术治疗) 及同期我院收治的 5 4 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 进行内科保守疗法治疗) ,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对出血点周围的神经损伤比对照组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 。两组术后 A D L 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清除率高, 止血彻底, 创伤小, 临床效果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法。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4(6):853-855.

      摘要 (3276) HTML (0) PDF 367.20 K (4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比较。方法 选择 2 0 1 3 年 5 月 ~2 0 1 4 年 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 4 例甲状腺手术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颈丛麻醉, 随机分为观察 A 组、 观察 B 组及对照组三组, 每组 2 8例, 观察 A 组给予右美托咪定, 剂量 0. 5 μ g ·k g-1 , 并保证维持剂量 0. 4 μg ·k g-1 · h -1 ; 观察 B 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剂量 1. 0 μ g ·k g-1 , 并保证维持剂量 0. 8 μg ·k g-1 · h -1 ; 对照组作为空白对照不给药。观察三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 分析比较三组患者各时刻的动脉压( S B P 、 D B P ) 、 心率( HR ) 、 脉搏血氧饱和度(S p O 2 ) 、 R a m s a y 评分及 VA S 评分情况。并在术后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T 1 、 T 2 、 T 3 、 T 4 时刻观察 A 、 B 两组与对照组相比, S B P 、 D B P 、 HR 及 S p O 2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T3 、 T 4 、 T 5 时刻观察 A 、 B 两组 R a m s a y 评分及 VA S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T3 、 T 5 时刻, 与观察 A 组相比, 观察 B 组 S p O 2 值均减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 3. 5 7% , 显著高于观察 A 组( 7. 1 4% ) 及观察 B 组( 7. 1 4% ) , 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显著低 于观察 A 、 B 两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颈丛神经阻滞后给予负荷量右美托咪定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以 0. 4 μ g ·k g-1 · h -1 或 0. 8 μg ·k g-1 · h -1 作为维持剂量镇静效果较好, 方法安全可靠。

    • 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 5 6 例治疗体会

      2014(6):856-858.

      摘要 (3273) HTML (0) PDF 347.70 K (4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的特点、 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应对策略。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 0 1 1 年 1 月 ~2 0 1 3 年 7 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 5 6 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术中及住院期间死亡, 其中 1 例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 1. 7 9% ) , 行气管切开, 半年后拔除气管套管。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 1 1 例( 1 9. 6 4% ) , 无永久性低钙血症病例。再次手术并发症与手术次数及手术间隔时间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结论 甲状腺再次手术在良恶性甲状腺疾病中均能有效实施, 因再次手术难度大且并发症高, 应尽可能规范初次手术方式及完善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避免再次手术。

    • 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治疗难复性上颈椎不稳的疗效观察

      2014(6):859-860.

      摘要 (3300) HTML (0) PDF 311.51 K (4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上颈椎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2 0 0 8 年 1 月~2 0 1 3 年 1 2 月, 采用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固定和枢椎椎板螺钉联合枕骨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两种术式治疗难复性上颈椎脱位 1 1 例。其中男 6 例, 女 5 例, 年龄 1 7~5 6 岁, 平均 3 6. 6 岁, 病程 2~4 年。日本骨科协会( J OA )评分法术前评分 5~1 1 分, 平均( 7. 9 1±1. 9 7 ) 分。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证实寰枢椎脱位, 高位脊髓压迫。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 2 4~4 8 个月, 平均 2 9 个月。术后患者随访均获得骨性融合, 无内固定松动滑脱。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明显改善,J OA 评分 9~1 6 分, 平均( 1 2. 4 5±1. 8 6 ) 分, 平均改善率 4 7. 6 0% 。结论 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上颈椎脱位手术安全, 减压充分, 复位良好, 效果肯定。

    • 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4(6):861-861/863.

      摘要 (3265) HTML (0) PDF 314.65 K (4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8 年 3 月 ~2 0 1 3 年 6 月间我科收治的 3 9 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1 2 4. 5±1 6. 7 ) m i n , 术中平均失血量为( 6 5 0±1 3 0. 5 ) m l , 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 7. 8±0. 5 ) 周;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 0. 3±2. 7 ) 个月, 本组 3 9 例患者疗效优良率为 8 9. 7 4% , 其中优 2 7 例, 良 8 例, 可 4 例。结论 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2014(6):862-863.

      摘要 (3269) HTML (0) PDF 324.81 K (4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内钉内固定术与动力髋旋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 6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手术方式, 比较临床疗效、 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优良率( 9 4. 4 4% ) 显著高于对照组( 8 3. 3 3% ) ,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骨折愈合时间、 术后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 7 8% ) 显著低于对照组( 1 6. 6 7% )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动力髋旋钉临床疗效好, 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量少, 预后好, 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P V P 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致腰背疼痛疗效

      2014(6):864-865.

      摘要 (3258) HTML (0) PDF 294.04 K (4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经皮椎体成型术( P V P ) 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导致的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采用 P V P 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导致腰背疼痛的 6 2 例患者, 共 8 0 个椎体进行治疗, 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 6 2 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观察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 VA S 评分情况及术中、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 观察组 5 3 例患者腰背疼痛均于 1 周内缓解, 总有效率为 9 8. 3 9% , 对照组中症状 2 周内腰背疼痛症状均无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为 6. 4 5% ,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 =1 0 5. 0 5 2 ,P =0. 0 0 0 ) , 观察组患者术前 VA S 评分为( 8. 7 0±0. 8 1 ) 分, 明显大于手术后第 3dVA S 评分(2. 1 0±1. 2 0 )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 5. 8 9 5 0 , P =0. 0 0 0 ) 。结论 采用经皮椎体成型术( P V P ) 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导致的腰背疼痛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感, 且安全性极高, 其操作也简单易行, 值得临床推广。

    • 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 T i l eB 型骨盆骨折疗效分析

      2014(6):866-867.

      摘要 (3269) HTML (0) PDF 320.96 K (4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 T i l eB 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于 2 0 1 0 年 1 月 ~2 0 1 3年 1 月收治的 3 5 例成人 T i l eB 型骨盆骨折患者的资料。治疗方法为应用外固定支架为力臂, 以患侧骶髂关节为转轴,旋转复位固定。结果 骨盆外固定支架能良好复位和稳定固定 T i l eB 型骨盆骨折, 通过 3 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可以看出, 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 T i l eB 型骨盆骨折的优良率达到 8 2. 8 6% 。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 T i l eB 型骨盆骨折, 对患者损伤小, 医护人员操作简便易把握, 对患者的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确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电吹风联合碘伏纱条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 2 9 例疗效观察

      2014(6):868-869.

      摘要 (3288) HTML (0) PDF 314.14 K (4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电吹风联合碘伏纱条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 5 4 例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2 9 例) 和对照组( 2 5 例) , 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电吹风联合碘伏纱条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 愈合等级、 换药次数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 阶段费用、 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控制感染时间、 二期缝合时间、 愈合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 ; 伤口愈合情况 ( Z =-2. 6 4 2 , P =0. 0 0 8 ) 优于对照组; VA S 疼痛评分、 换药次数、 阶段费用比较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 。结论 采用电吹风联合碘伏纱条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效果较好, 值得在临床推广尝试。

    •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并盆髂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体会

      2014(6):870-871.

      摘要 (3317) HTML (0) PDF 306.26 K (4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并盆髂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选取 6 4 例早期宫颈癌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和传统开腹子宫切除, 均联合盆髂淋巴结清扫,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术后恢复情况及对治疗服务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淋巴结清除数、 术后抗生素 使用时间、 尿管拔出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输血率、 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对治疗服务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并盆髂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宫颈癌较传统开腹手术, 疗效基本一致, 但能加快术后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对治疗服务满意度,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6):872-873.

      摘要 (3249) HTML (0) PDF 298.83 K (4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 4 5 0 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的患者分为治疗组( n=2 5 0 ) 及对照组( n =2 0 0 ) , 治疗组给予锻炼加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等相应治疗, 对照组单纯给予盆底肌锻炼治疗。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后,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盆底肌力改善程度、 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明显强于对照组, 临床症状也明显好转,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产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的分析

      2014(6):874-876.

      摘要 (3261) HTML (0) PDF 344.41 K (4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 P D ) 的临床特征和探讨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 2 0 1 1 年 1 月 1日 ~2 0 1 2 年 1 2 月 3 1 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住院 2 8d 以上的早产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患儿是否出现氧依赖( >2 1% ) 超过 2 8d 分为 B P D 组和非 B P D 组。其中氧依赖(>2 1% ) 超过 2 8d 的新生儿纳入 B P D 组,其余为非 B P D 组,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发生 B P D 早产儿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 共 2 2 7 例患儿符合纳入标准,其中 6 7 例发生 B P D , 1 6 0 例未发生 B P D , B P D 的发生率为 2 9. 5 2% 。 B P D 与非 B P D 组的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 出生体重、 性别、 吸氧浓度 >4 0% 、 宫内感染性肺炎、 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 D S ) 及动脉导管未闭( P D A) 与 B P D 的发生密切相关( P <0. 0 5 ) 。 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和出生体重为保护因素,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为危险因素。结论 提示出生体重低、 胎龄小、 宫内感染性肺炎、 机械通气为 B P D 发生的危险因素, 应尽可能降低这些因素的发生。

    •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 T 在儿童重症肺炎中的临床价值

      2014(6):877-878.

      摘要 (3268) HTML (0) PDF 300.67 K (4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 T ( c T n T ) 在儿童重症肺炎中的临床价值, 以指导该病的诊疗。方法 选取2 0 1 2 年 3 月 ~2 0 1 4 年 3 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共 4 4 4 例, 其中重症肺炎组 1 7 8 例, 普通肺炎组 2 6 6 例, 比较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和 c T n T 。根据动脉血氧分压( P a O 2 ) 把重症肺炎组患儿分成轻、 中、 重度缺氧组, 比较各组间的心肌酶谱和 c T n T , 同时观察 P a O 2 和心肌酶谱、 c T n T 的相关性。结果 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的心肌酶谱、 c T n T 进行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重症肺炎组不同缺氧程度的心肌酶谱、c T n T 进行组间两两比较,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 并且心肌酶谱、c T n T 水平随着缺氧的加重而升高。重症肺炎组的 P a O 2 与心肌酶谱、 c T n T 呈负相关( P 均 <0. 0 1 ) 。结论 心肌酶谱和 c T n T 是反映重症肺炎患儿并发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及时监测其水平对重症肺炎的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 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 M e t a 分析

      2014(6):879-880.

      摘要 (3285) HTML (0) PDF 316.90 K (4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治疗小儿腹泻使用双歧三联活菌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进行关键字文献检索, 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研究, 对采用双歧三联活菌片进行常规治疗小儿腹泻患者的相关的 13 2 6 名患者进行 M e t a 分析。结果 针对 8 2 篇文章再次研究分析与评价, 最后得出 1 6 篇研究文献中的 13 2 6 名患者符合本次 M e t a分析的研究范围。为了保证 M e t a 分析中的临床同质性, 针对所有文献的双歧三联活菌片和不同对照组( 抗生素组、 抗病毒组、 空白对照组) 的疗效差异分析。 M e t a 分析结果显示双歧三联活菌片对小儿腹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从现有的临床文献研究来看, 采用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 安全性也比较高。

    • 黄芪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4(6):880-882.

      摘要 (3252) HTML (0) PDF 374.29 K (4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 1 3 年 4 月 ~2 0 1 4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期住院 9 6 例患儿,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5 0 例、 对照组 4 6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临床疗效、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 8. 0 0% , 对照组为 8 2. 6 1%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T 淋巴细胞亚群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 0 5 ) ,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 T 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 7. 3 9% ,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0. 0 0%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患儿机体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增强机体免疫力。

    • 13 0 5 例儿童 MP 感染血清检测分析

      2014(6):882-883.

      摘要 (3269) HTML (0) PDF 290.93 K (4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抗体( MP- I g M ) 和 C R P 在儿童肺炎支原体( M y c o p l a s m ap n e u m o n i a , MP ) 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本院 13 0 5 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的 MP- I g M 和 C R P ,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 0 5 例患儿MP- I g M 阳性率为 3 7. 3 9% ; MP- I g M 以春冬季阳性为主, 检出率分别为 4 1. 2 5% 和 4 2. 3 7% ; 0~1 岁患儿阳性率最低, 为 1 6. 2 2% , 4~6 岁阳性率最高, 为 4 2. 5 8% , 多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 春季和冬季的 MP- I g M 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夏季,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1 岁组 MP- I g M 的检出率明显低于 4~6 岁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MP 感染儿童 C R P阳性率明显低于非 MP 感染者。结论 MP 感染有季节性差异, 一般以春冬为主, 患儿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C R P 可以作为 MP 感染诊断的辅助手段。

    • 4 5 8 例儿童骨强度检查结果分析

      2014(6):884-884-886.

      摘要 (3288) HTML (0) PDF 301.73 K (4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 4 5 8 例儿童骨强度检查结果。方法 门诊体检儿童 4 5 8 例, 采用以色列 S u n l i g h t 公司生产,Om -n i s e n s e7 0 0 0 P 型定量超声仪测量胫骨超声波传播速率( S O S ) , 儿童骨强度采用 Z 值( Z-S c o r e ) 进行比较, 将测量结果按照年龄和性别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 2 2 例 ≤6 个月儿童骨强度异常率为 4 5. 0 8% , 1 5 7 例 7 个月 ~1 岁儿童骨强度异常率 2 2. 9 3% , 1 7 9 例 >1 岁儿童骨强度异常率 8. 3 8% , 年龄别之间骨强度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 4. 9 6 ,P < 0. 0 5 ) , 不同的性别之间骨强度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 6 9 ,P >0. 0 5 ) 。结论 4 5 8 例儿童骨强度检查结果提示, 年龄会对骨强度造成影响, 对指导儿童骨骼的发育有着重要意义。

    • 百色市儿童变应性鼻炎过敏原调查与分析

      2014(6):885-886.

      摘要 (3268) HTML (0) PDF 300.70 K (4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百色市变应性鼻炎儿童进行变应原检测及阳性率分析, 筛查本市儿童的主要过敏原。方法 将9 0 0 例儿童分为 A 组( 3~7 岁) 和 B 组( 8~1 3 岁) , 每组各 4 5 0 例, 进行过敏原检测分析。结果 A 组总阳性率为9 1. 5 6% , B 组为 9 2. 2 2% , 过敏原总阳性率分布在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同一儿童过敏原 1 种、 2 种阳性 B 组明显高于 A 组( P <0. 0 5 ) ; 3 种过敏原阳性 A 、 B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4 种及 5 种以上阳性 A 组显著高于 B 组( P <0. 0 1 ) 。两组吸入性过敏原以粉尘螨、 户尘螨、 狗毛、 蒿属花粉和蟑螂阳性率最高, 食入性过敏原以芒果、 黄鳝、 番茄、 牛奶和鸡蛋黄阳性率最高。结论 粉尘螨、 户尘螨、 狗毛、 蒿属花粉和蟑螂是本市变应性鼻炎儿童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芒果、 黄鳝、 番茄、 牛奶和鸡蛋是主要食入性过敏原。过敏原总阳性率分布无年龄差异。

    • 水压法和冲顶法提升上颌窦底的短期临床疗效对比

      2014(6):887-888.

      摘要 (3246) HTML (0) PDF 318.71 K (4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水压法和冲顶法提升上颌窦底并植入种植体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上颌后牙缺失区需种植修复患者 3 0 例, 剩余牙槽嵴高度均不足, 需提升上颌窦底, 随机分为水压法组和冲顶法组, 每组 1 5 例。水压法组采用水压法, 同期植入种植体 1 6 颗, 冲顶法组采用冲顶法, 同期植入种植体 1 5 颗。术后评估手术舒适度, 3 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 随访 3~1 2 个月, 观察种植体的稳定性、 骨结合和种植体周围骨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例均未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 提升高度为 2~7mm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术后利用 VA S 卡测量疼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术后 3 、 6 、 1 2 个月骨吸收高度有差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随访期内, 无上颌窦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骨结合良好, 种植体及修复体无松动、 脱落, 正常行使咀嚼功能, 成功率 1 0 0% 。结论 水压法和冲顶法提升上颌窦底并植入种植体均取得了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 但水压法术中患者疼痛指数小, 操作安全系数更高, 骨吸收高度更小, 更具临床优越性, 近期效果满意, 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 低剂量 6 4 层螺旋 C T 在颌面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2014(6):889-890.

      摘要 (3223) HTML (0) PDF 375.51 K (4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低剂量 6 4 层螺旋 C T 诊断技术在颌面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和效果, 为临床相关病例的诊治提供依据和相关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于 2 0 1 3 年 3 月 ~2 0 1 3 年 1 2 月间我院收治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共计 6 1 例。所有患者入院诊断时均采用低剂量 6 4 层螺旋 C T 扫描以及图像重建处理技术, 完成 C T 扫描以及图像重建后, 与 X 线拍摄平片进行对比, 验证、 确定伤情。结果 低剂量 6 4 层螺旋 C T 在颌面部外伤 6 1 例诊断中, 发现眼眶骨折 1 3 例、 颧骨 1 9 例、 上颌骨 2 4 例、 下颌骨 3 5 例、 鼻骨 9 例和筛骨 3 例。 C T 与 X 线平片诊断基本相符, 但 X 线平片未能检出上颌骨与鼻骨的复合骨折。两者诊断眼眶、 上颌骨、 下颌骨、 鼻骨复合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 5 ) 。结论 低剂量 6 4 层螺旋 C T 扫描技术在诊断患者骨折伤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 为病情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理的依据, 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在后续治疗、 设计手术方案、 患者恢复方案等过程提供重要信息及参考, 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推广。

    • 经腹超声检查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2014(6):891-893.

      摘要 (3265) HTML (0) PDF 391.76 K (4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检查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4 年 1 月 ~2 0 1 3 年1 2 月在我院 8 0 例行结肠癌根治术后, 经腹超声检查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 并与 C T 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 0 例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经腹超声检查发现肝转移、 胰腺转移、 吻合口复发、 腹膜转移、 肠系膜淋巴结转移、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 9 0. 0 0% 、 7 5. 0 0% 、 9 0. 9 1% 、 8 2. 3 5% 、 8 1. 8 1% 、 8 8. 2 4% , 对单发与多发转移显示情况, 与 C 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经腹超声检查对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与 C T 比较二者各有优点, 合理运用检查方法, 从而提高确诊率, 减少漏诊。

    • 经阴道三维超声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诊断应用

      2014(6):894-895.

      摘要 (3259) HTML (0) PDF 343.61 K (4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2 例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患者声像图进行分析, 观察盆腔内血管分布, 测量扩张静脉的内径及血流速度, 观察血管立体结构形状、 分布范围, 综合判断血管病变的情况。结果 盆腔静脉曲张患者盆腔静脉内径约为 4. 0~1 1. 0mm , 轻度 曲张 1 2 例、 中度曲张 1 6 例、 重度曲张 1 4 例, 三维彩色多普勒成像可以直观地显示盆腔血管立体结构, 立体感强烈, 可视范围大。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盆腔静脉的检查具有诊断准确率高, 安全、 无痛苦、 无创伤和经济方便等优点, 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多层螺旋 C T 对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2014(6):896-897.

      摘要 (3260) HTML (0) PDF 300.82 K (4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 1 6 层螺旋 C T 对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1 1 年 1 月 ~2 0 1 3 年 1 0月收治 1 4 2 例经手术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 分别计算腹部立卧位 X 线片( X 线 C R ) 和 1 6 层螺旋 C T 对肠梗阻定性、 定位、 程度及病因的诊断符合率( 准确率) , 并行率的统计学比较。结果 腹部 X 线 C R 对肠梗阻定性诊断、 梗阻原因诊断、 梗阻部位诊断、 梗阻程度诊断符合率均显著小于 1 6 层螺旋 C T ( P <0. 0 5 ) ; 患者舒适度、 图像清晰度均显著小于 1 6 层螺旋 C T ( P <0. 0 5 ) , 而操作难度却显著高于 1 6 层螺旋 C T ( P <0. 0 1 ) 。结论 1 6 层螺旋 C T 对肠梗阻的定性、 定位、 程度、 病因等方面有较高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患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2014(6):898-899.

      摘要 (3283) HTML (0) PDF 313.37 K (4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患者早期检测中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 I S H ) 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 0 1 2 年 3 月 ~2 0 1 4 年 3 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接受诊断的 9 0 例疑似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组) ,均行 F I S H 检测, 并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测, 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基本诊断标准, 并与 F I S H 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选取3 0 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记录 F I S H 检测标准值。结果 采取尿路脱落细胞学检测整体敏感度为 3 2. 3 9% , 明显低于采用 F I S H 检测的研究组的 8 0. 2 8% ,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且不同分期、 分级患者行 F I S H 检测灵敏度均高于细胞学检测,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对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患者早期采取 F I S H检测方案, 有其无创性优势, 且敏感度与特异性均比较高, 在判断患者预后方面同时有其一定的指导作用, 值得推广。

    • 去白细胞血液的制备及血液质量分析

      2014(6):900-901.

      摘要 (3244) HTML (0) PDF 304.63 K (4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白细胞滤除方法对血液质量的影响, 选择并建立合适的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采血袋与滤器一体的多联采血袋, 分别采用直接过滤法、 制备后过滤法对采集的全血和制备的悬浮红细胞进行白细胞过滤, 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分析过滤后血液相关质量指标。结果 制备后过滤法可以制备各种血液成分, 保障了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 8h 后直接过滤法适合用于乡镇或路程较远的县城采血、 减少滤器堵塞情况。制备后过滤法、6h 内直接过滤法与 8h 后直接过滤法白细胞残留量、 血红蛋白含量、 过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三种过滤法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均符合 G B 1 8 4 6 9-2 0 1 2 要求, 使血液更安全。

    • 生脉注射液致过敏样反应 1 2 例分析

      2014(6):902-903.

      摘要 (3219) HTML (0) PDF 351.39 K (4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过敏样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特点, 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

    • 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疗效分析

      2014(6):903-904.

      摘要 (3209) HTML (0) PDF 340.02 K (4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 0 1 3 年

    • 边境民族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挫折应 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2014(6):905-907.

      摘要 (3241) HTML (0) PDF 363.27 K (4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日后提高边境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的心理教育水平, 健全心理教育体系, 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提供可行

    • 桂西地区民族医学院学生艾滋病知信行情况调查

      2014(6):908-910.

      摘要 (3200) HTML (0) PDF 335.75 K (4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性建议, 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方法 通过对 1 4 6 名边境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使用 S P S S

    • 1 9 9 8 ~2 0 1 3 年南宁市江南区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

      2014(6):911-912.

      摘要 (3237) HTML (0) PDF 321.76 K (4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南宁市江南区 1 9 9 8~2 0 1 3 年艾滋病流行特征, 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 如皋市 2 0 1 3 年育龄妇女死因分析

      2014(6):913-914.

      摘要 (3229) HTML (0) PDF 315.50 K (43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如皋地区育龄妇女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 查找妇女保健工作薄弱环节, 提出干预对策。方法 对

    • 高危儿母亲简易应对方式调查分析

      2014(6):915-916.

      摘要 (3207) HTML (0) PDF 311.80 K (4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高危儿母亲简易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 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用简易应对方式自评量表对

    • 百色城区大中专院校生活场所空气细菌的监测与分析

      2014(6):917-918.

      摘要 (3243) HTML (0) PDF 293.61 K (4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百色城区各大中专院校校园内生活场所空气中微生物污染情况, 加强对高校校园各个场所的卫生环境监督, 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方法 采用平板自然沉降法, 对大中院校校园 5 个代表性地点( 学生食堂、 男生宿舍、女生宿舍、 教室、 图书馆) 进行室内空气细菌总数检测。结果 校园 1. 5m 高度空气细菌平均含量为 1. 9 4×1 03 c f u/ m 3 ,空气质量为较清洁水平。不同地点中以食堂、 宿舍及教室空气细菌的含量较高; 不同时间段以 9 : 0 0~1 0 : 0 0 污染较严重; 同时还检出 1 株溶血性链球菌、 5 株铜绿假单胞菌和 5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采取有效措施, 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校园坏境空气质量, 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以及促进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目的。

    • 医疗机构手术室术中放射防护的现状与对策

      2014(6):919-920.

      摘要 (3243) HTML (0) PDF 308.72 K (4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手术室放射防护现状, 针对现状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对策。方法 面向中山市 2 1 所开展术中放射的医疗机构手术室发放调查表, 获取术中放射防护的实际状况。结果 2 1 所医疗机构手术室中, 1 9 所医疗机构手术室配备移动放射设备共 2 4 台, 1 4 所医疗机构手术室配备放射防护服; 仅 7. 3 7% 的护理人员术中确定穿防护服,2 8. 4 2% 的护理人员术中不穿防护服, 超过 6 0% 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放射操作时不穿防护服, 采取离开手术间或站在防护屏后躲避射线。所有的手术室受调查的护理人员均未接受过专业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结论 医疗机构术中放射防护设施的配备及使用较为随意, 手术相关人员专项知识不足, 防护方法不当, 应得到相应的重视与改进。

    • >个例报告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水痘 2 例分析

      2014(6):920-921.

      摘要 (3245) HTML (0) PDF 320.81 K (4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致肝硬化患者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1 例

      2014(6):922-922/925.

      摘要 (3277) HTML (0) PDF 304.69 K (4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医学教育研究
    •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2014(6):923-925.

      摘要 (3510) HTML (0) PDF 365.26 K (4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免疫遗传学及基础遗传学的发展, 有越来越多研究发现,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 u n e x p l a i n e dr e c u r r e n t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 UR S A ) 病因与母胎免疫调节紊乱有关。近年研究也进一步证实: UR S A 患者夫妻间人类白细胞抗原( h u m a nl e u k o c y t ea n t i g e n ,HL A ) 相容性增强, 致使妊娠妇女对胎儿父系同种抗原呈低识别或低反应, 导致无法产生足够的可以使胎儿免受免疫打击而流产的保护性抗体即封闭抗体。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可提高 UR S A 患者免疫反应性,使其产生足够数量封闭抗体, 避免胎儿父系抗原被母体免疫系统识别、 杀伤和排斥, 使妊娠获得成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

      2014(6):926-927.

      摘要 (3214) HTML (0) PDF 300.33 K (44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老年糖尿病患者手术风险较一般人群高, 随着我国此类患者的增多, 围手术期合理控制血糖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病率, 本文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治疗以及综合管理方案进行探讨和归纳, 以降低其围手术期治疗风险。

    • 老年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麻醉处理

      2014(6):928-929.

      摘要 (3212) HTML (0) PDF 313.89 K (4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多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研究进展

      2014(6):930-931.

      摘要 (3213) HTML (0) PDF 317.80 K (4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鹿角形肾结石( S R C ) 位于肾盂,是其分支进入肾盏的特殊类型的肾结石, 其在临床上属于复杂性结石, 具有取石困难, 术中取石操作技巧高, 一次性取净结石率低, 取石后易复发等特点。经皮肾镜取石术( P C N L ) 是基层医院常用的鹿角形取石方法, 由于鹿角形结石的复杂性, 在应用 P C N L 手术时单通道取石效果往往不佳, 且不能满足取石要求, 而多通道取石是在单通道基础上根据结石情况建立 2~3 个, 甚至更多通道的取石方式。本文就近年内关于多通道 P C N L手术治疗鹿角形结石的相关应用现状、 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做一综述。

    • >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
    • 民族地区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4(6):932-933.

      摘要 (3260) HTML (0) PDF 275.16 K (4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 导读式” 授课模式在毒理学理论课开展的效果评价

      2014(6):934-935.

      摘要 (3237) HTML (0) PDF 289.57 K (4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 导读式” 授课模式在毒理学理论课开展的教学效果与可行性。方法 以 2 0 0 8 级预防医学专业 4 9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对所授课程章节以 1∶1 的形式开展传统讲授式授课与“ 导读式” 授课。最后通过问卷调查、 小组访谈及成绩分析来评价其教学效果及可行性。结果 通过小组访谈, 一致认为此种方式让他们的学习兴趣较高, 学习效果较以前好。在问卷调查中显示 6 0. 4 7% 的学生表示喜欢开展“ 导读式” 授课, 1 8. 6 0% 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此种授课方式, 另外也有 2 0. 9 3% 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 且男生较女生喜欢此种授课方式。成绩分析结果显示, 传统式授课方式的得分高于“ 导读式” 授课模式。结论 “ 导读式” 授课模式在毒理学理论课上的开展是可行的, 但需做修整和改进。

    •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精神的探索

      2014(6):936-937.

      摘要 (3229) HTML (0) PDF 346.06 K (4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 社会各界对医学教育中医学生的人文精神越发关注, 但是现代医学生仍然存在欠缺科学精神、 缺乏人文素质等问题, 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因此, 如何于医学教育特别是医学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精神, 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从人文精神对医学生的意义、人体解剖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出发, 探讨了如何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中。

    •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2014(6):937-938.

      摘要 (3254) HTML (0) PDF 319.20 K (4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医学检验专业更名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后说明本专业将越来越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试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我教研室针对当前形势, 制定了初步的改革方案, 两年以来已初见成效。

    • 医学院校图书馆多层次嵌入式学科服务探究

      2014(6):939-940.

      摘要 (3197) HTML (0) PDF 289.33 K (4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外医学院校图书馆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由来已久, 我国近年来医学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迅速, 但服务广度和深度不够。文章探讨建立面向医学生、 科研团队和临床教师的多层次学科服务模式。

    • >护理体会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4(6):941-941/943.

      摘要 (3224) HTML (0) PDF 335.35 K (4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在优质护理工作模式下, 探索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颅脑损伤后 2 4h 内入院, G C S 评分 ≤8 分, 颅脑损伤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 9 5 例, 随机分两组, 观察组 4 8 例和对照组4 7 例, 观察组由管床护士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即在患者意识障碍减轻, 病情稳定时尽早对患者进行语言评估, 根据语言障碍评估结果, 有计划地实施发音功能训练。对照组按重型颅脑损伤常规综合治疗、 护士及家属随意训练。将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进行比较,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语言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 =3 2. 9 9 3 ,P <0. 0 0 1 ) 。

    • 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

      2014(6):942-943.

      摘要 (3183) HTML (0) PDF 333.39 K (4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配合;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措施。按照抽签方式将 9 0 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即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儿 4 5 例) , 记录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心理抑郁、 焦虑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两组哮喘患儿经不同方法 护理后心理焦虑、 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均较护理前显著提高, 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 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小儿哮喘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加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可显著改善患儿负面情绪, 有利于提高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

    • 29 2 4 例狂犬病暴露者的护理体会

      2014(6):944-945.

      摘要 (3195) HTML (0) PDF 335.34 K (4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正确的护理工作在预防狂犬病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总结了 29 2 4 例狂犬病暴露者的护理工作, 包括局部伤口处理, 全程疫苗接种, 心理护理, 接种疫苗登记管理, 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门诊知情告知等。结果 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 及时正确的伤口冲洗、 消毒处理, 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登记管理及告知制度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全程接种 疫苗的依从性, 从而提高免疫成功率。结论 开展正确狂犬病暴露后护理, 有效控制狂犬病的发生。

    • 骨科病房开展新型健康教育对患者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4(6):946-947.

      摘要 (3228) HTML (0) PDF 327.55 K (4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健康教育的实施内容, 以及在骨科病房实施新型健康教育对患者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 2 0 1 3 年间我院骨科收治的 1 5 2 例患者, 根据住院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各 7 6 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 观察组实施新型健康教育, 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对服务满意度以及临床护理质量。结果 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 实施新型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新型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从住院第一天起到出院期间分阶段、 针对性实施的健康教育, 该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提升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以及临床护理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4(6):947-949.

      摘要 (3225) HTML (0) PDF 397.64 K (4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科 2 0 1 1 年 1 月 ~2 0 1 3 年1 0 月间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患者 6 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3 0例。观察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标准化、 针对性、 系统性的治疗护理,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从患者住院天数、 术后疼痛程度、 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4 个方面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 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天数、 心理评分及疼痛评分相比, 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治疗护理, 能够明显减少手术的住院天数, 缓解病人疼痛, 减轻焦虑症状, 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加快患者的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 护理干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影响的分析

      2014(6):949-950.

      摘要 (3201) HTML (0) PDF 308.51 K (4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手段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的影响, 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与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本科 2 0 1 1 年 1 月 ~2 0 1 3 年 1 2 月间收治的 8 0 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并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 n =4 0 ) , 行常规临床护理; 护理干预组(n =4 0 ) , 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 予以心理护理、 穿刺护理、 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观察两组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后, 其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护理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护理干预组患者满意度(1 0 0% ) 与常规护理组( 8 5. 0 0% ) 比较,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积极采取对相关影响预后因素早期预判以及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 可有效提升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