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5(3):349-351.
摘要:目的 探索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p l a t e l e t -r i c hf i b r i n , P R F ) 凝胶析出液对人牙髓细胞( h u m a nd e n t a lp u l pc e l l s , h D P C s ) 体外矿化的影响。方法 组织块法培养 h D P C s 。采用 C h o u k r o u n 一步离心法制备 P R F 凝胶。将新鲜制备的 P R F 凝胶浸泡于 DMEM 培养基中, 于第 7d 取析出液。用 P R F 凝胶析出液孵育 h D P C s3d 后更换矿化诱导液。采用 茜素红染色和 R T-P C R 检测人牙髓细胞矿化的潜能。结果 矿化诱导 2 1d 后, 茜素红染色观察到实验组有少量钙结 节生成, 而对照组无钙结节生成; R T-P C R 结果显示, 实验组 h D P C s 碱性磷酸酶( A L P ) 的表达为对照组的 1. 5 倍,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P R F 凝胶析出液可促进人牙髓细胞矿化。
2015(3):352-354,359.
摘要:目的 探讨 G I NA 联合阿法骨化醇对哮喘儿童血清 2 5 羟维生素 D 3 [ 2 5- ( OH ) D 3 ] 与 I L-4 、 I L-1 2 、 I g E 的影 响及其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 0 1 2 年 3 月 ~2 0 1 3 年 1 2 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的患儿,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G I NA 方案治疗 + 维生素 D 组( G I NA+D 组) 和 G I NA 方案治疗组( G I NA 组) , 另选取 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为对照组, 前两组均按 G I NA 方案规范化治疗, G I NA+D 组另给予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 对所有哮 喘儿童追踪、 观察、 随访 1 年, 评价疗效, 并检测三组不同时期血清 2 5- ( OH ) D 3 、 I g E 、 I L-4 、 I L-1 2 水平。结果 ① G I NA+D 组哮喘发作总控制率与 G I NA 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 ②G I NA 组及 G I NA+D 组血清 I g E 、 I L-4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 0 1 ) , 而 I L-1 2 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 0 1 ) ; ③G I NA+D 组予 2 5- ( OH ) D 3 治疗 3 个月后与加 D 治疗前、 G I NA 组 G I NA 治疗后比较, 血清 I g E 、 I L-4 浓度 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 0 1 ) , 2 5- ( OH ) D 3 、 I L-1 2 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 0 1 ) 。结论 哮喘儿童血清存在低水平状态, 2 5- ( OH ) D 3 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 在哮喘的免疫应答、 气道高反应性等方面发挥重 要作用, 临床上在治疗哮喘儿童时按 G I NA 方案规范化治疗外, 同时给予 2 5- ( OH ) D 3 辅助治疗, 将有助于极大改善患 儿病情, 减少复发, 提高哮喘儿童的生活质量。
2015(3):355-356.
摘要: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时应用五行音乐配合电针分娩镇痛法对新生儿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 1 4 年 1月 ~2 0 1 5 年 4 月间, 在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待产妇 2 4 0 例,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 药物组、 电针组、 五行音乐配合电针组, 每组 6 0 例, 进行相应干预后, 观察比较四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 H、 P O 2 、 P C O 2 等指标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 电针组、 五行音乐配合电针组p H 值、P O 2 明显增高、 P C O 2 则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 空白组与药物组相比, 两组p H 值、P O 2 、 P C O 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正常分娩中应用五行音乐配合电针分娩镇痛法的干预可以降低新生儿酸中毒及窒息的发生。
2015(3):357-359.
摘要:目的 建立紫杉醇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方法 4 0 只成年雄性 S D 大鼠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1 0 例, 每天测定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 MWT ) ,隔天腹腔注射紫杉醇, 剂量分别为 0 、0. 5 、 1. 0 、 2. 0m g / (k g· d ) , 共 1 0 次, 第2 0d 显微镜观察神经结构。结果 腹腔注射紫杉醇 2. 0m g /k g组大鼠最早在第 3 次注射后( 第 6d ) 出现机械痛敏, 并在第 4 次注射后( 第 8d ) 机械痛阈降到最低。腹腔注射紫杉醇 2. 0m g /k g组大鼠的坐骨神经髓鞘肿胀, 部分髓鞘空泡变,部分许旺细胞结构破坏,许旺细胞核增多。结论 间断重复腹腔注射 2. 0m g / (k g· d )紫杉醇可以成功建立 S D 大鼠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2015(3):360-362.
摘要:目的 了解职业人群细胞角蛋白 1 9 片段( C Y F R A 2 1 _ 1 )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 S E ) 分布情况及其在肺癌筛查的作用, 以为开展大规模人群筛检提供理论线索。方法 采用 C Y F R A 2 1 _ 1 、 N S E 试剂盒对辖区 2 0 1 4 年 1~1 2 月年度体检的机关、 企事业单位的职业人群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C Y F R A 2 1 _ 1 ( D K - S =0. 0 9 , P <0. 0 1 ) 、 N S E ( D K - S =0. 0 9 ,P <0. 0 1 ) 不服从正态分布, 中位数分别为 1. 9 2n g / m l 和 1 2. 5 1n g / m l ; 年龄分组中, 除了 5 1~6 0 岁组的 N S E ( 1 3. 7 7±2. 8 8 )n g/ m l 呈正态分布之外, 其他均不服从正态分布; 不同性别 C Y F R A 2 1 _ 1 ( Z =-4. 1 0 , P <0. 0 1 ) 、 N S E ( Z =-9. 0 3 , P <0. 0 1 ) 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N S E 、 C Y F R A 2 1 _ 1 检测值异常个体分别占 1 0. 1 2% ( 2 3 4 / 2 3 1 1 ) 和 9. 2 6%(2 1 4 / 2 3 1 1 ) , 其中 N S E 与 C Y F R A 2 1 _ 1 检查异常结果相关癌症确诊率分别为 0. 4 3% 和 0. 4 7% 。结论 虽然 C Y F R A 2 1 _1 、 N S E 已经被证实为肺癌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由于其人群表达差异性大以及特异性不高, 其运用于正常人群和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仍值得商榷。
2015(3):363-364.
摘要:目的 探讨眼镜蛇毒对大鼠丘脑腹后外侧核( V P L ) c - f o s 、 c - j u n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2 4 只 S 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生理盐水组和眼镜蛇毒组, 每组 8 只。眼镜蛇毒按 0. 5 μ l /k g注入大鼠左后肢外侧复制蛇伤模型, 观察 3 0m i n 后处死,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V P L 的 c - f o s 、 c - j u n 的表达。结果 眼镜蛇毒组大鼠 V P L 区 c - f o s 、c - j u n 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及表达强度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5 ) 。结论 眼镜蛇毒组大鼠V P L 区的 c - f o s 和 c - j u n 表达显著增加, 可能参与了眼镜蛇毒神经毒性的病理过程。
2015(3):365-367.
摘要: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T o m i t a 分值高的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 2 0 1 0 年 1 2 月 ~2 0 1 4年 1 0 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 2 1 例 5 0 个椎体, 所有患者 T o m i t a 评分均在 7 分以上, 均为多节段脊柱转移瘤, 以 VA S 评分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 E C OG ) 评估活动能力作为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 2 1 例患者共 5 0 个病椎均穿刺成功, 术程顺利, VA S 评分术前及术后分别为( 8. 5 3±0. 7 2 ) 分和( 1. 8 0±0. 6 6 ) 分( P <0. 0 5 ) ;E C OG 分级 4 级者 1 例, 改善为 3 级, 3 级者 1 1 例中 1 0 例改善为 2 级, 2 级 9 例中 3 例改善为 1 级; 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 T o m i t a 评分脊柱转移瘤可快速缓解脊柱病灶疼痛, 改善活动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且手术安全可靠。
2015(3):368-370.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 G A ) 、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 P O ) ] 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 并对伴甲状腺自身抗体患者甲状腺素片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对我院门诊 2 0 1 3 年 1 月 ~2 0 1 4 年 1 2 月 9 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 与同期 4 5 例健康体检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比较, 并观察甲状腺功能。从 9 2 例中选取基线资料相同的 2 8 例抗体检测阳性患者阳性组与 2 0 例抗体检测阴性患者阴性组, 均给予甲状腺素片治疗 2 周, 评价疗效。结果 慢性荨麻疹组和对照组 T 4 、 R T 3 、 F T 3 、 T S 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慢性荨麻疹组甲状腺自身抗体 T G A 、 T P O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慢性荨麻疹组 T G A 、 T P O 阳性率为3 0. 4 3% , 对照组 T GA 阳性率为 2. 2 2% , 慢性荨麻疹组 T GA 、 T P O 阳性率高于对照组(χ2 =1 4. 4 1 ,P <0. 0 0 1 ) 。给予甲状腺素片治疗 2 周后, 阳性组总有效率为 8 9. 2 9% , 阴性组总有效率 0%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3 7. 2 6 , P <0. 0 0 0 1 ) 。结论 慢性荨麻疹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进行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 阳性患者给予甲状腺素片治疗可提高疗效。
2015(3):371-372.
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非 S T 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 7 6例高危非 S T 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 C I ) 治疗,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T I M I 血流分级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行 P C I 后观察组 T I M I 血流 3 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T I M I 血流 2 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观察组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2. 2 7% , 对照组为 2 3. 8 6%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高危非 S T 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015(3):373-374.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 NOX 2 、 S O D 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收集 9 8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采用 E L I S A 法以及 WS T-1 还原法分别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患病后 2 4h 、 3d 、 7d 、 1 4d 以及对照组 S O D 、 NOX 2 在外周血的水平, 并与 9 1 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外周血 S O D 值表达于发病后 2 4h 内降低显著多于对照组( P <0. 0 1 ) , 至 3~7d 达到高峰( P <0. 0 1 ) , 然后在发病后 1 4d 逐渐升高, 水平仍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脑梗死组 NO X 2 在发病后 2 4h 即明显升高( P <0. 0 1 ) , 至 3~7d 达到最高值( P <0. 0 1 ) , 之后又缓慢下降, 至发病后 1 4d 接近正常。进一步将脑梗死分为轻、 中、 重三组, 发现发病 7d 时重度、 中度脑梗死组 NO X 2 、 S O D 的水平与轻度脑梗死组、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 NOX 2 与 S O D 水平存在着动态变化, 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有关, 其浓度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变化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5(3):375-376.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 C A 1 2 5 水平与临床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性。方法 选择我院 2 0 1 3 年5 月 ~2 0 1 4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 1 1 0 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并按纽约心脏协会( NYHA ) 标准将心功能分为 Ⅱ 级、 Ⅲ 级、 Ⅳ 级, 并以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 3 0 例作为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测定四组受检者的 C A 1 2 5 水平, 对比分析不同等级心功能与血清 C A 1 2 5 水平的关系。结果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 C A 1 2 5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另外, 心功能 Ⅳ 级组的血清 C A12 5 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 Ⅲ 级组, 而心功能 Ⅲ 级组的血清 C A 1 2 5 水平又显著高于心功能 Ⅱ 级组, 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 C A 1 2 5 水平与其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有关, 血清 C A 1 2 5 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的加剧而增高, 临床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2015(3):377-379.
摘要: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糖对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 1 4年 1~1 2 月我院收入治疗的初诊 2 型糖尿病患者 6 0 例, 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 3 0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 均治疗 1 2 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 F B G 和2 h B G ) 、 血脂( HD L 、 L D L ) 、 全血黏度、 人体质量指数( BM I ) 、 超敏 C 反应蛋白( h s -C R P ) 等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相关指标的数据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 L D L 、 h s -C R P 及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善, P <0. 0 5 ; 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F B G 、 2 h B G 、 h s -C R P 及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 2 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 同时可以调节患者血脂, 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黏度, 较好地控制了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2015(3):380-381/383.
摘要: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腹部手术患者, 根据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法( MD N S ) , 分为 4 组: 非糖尿病组(N 组, n =2 1 ) ; 糖耐量减低组( A 组, n =1 9 ) ; 糖尿病且 MD N S 评分 ≤2 即糖尿病非神经病变组( B 组, n =2 1 ) ; 糖尿病且 MD N S 评分 >2 即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组( C 组, n =1 7 ) 。术毕静注托烷司琼 5m g , 并氟哌利多 1m g , 连接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泵。持续镇痛 4 8h 。对术后 4 、 8 、 2 4 、 4 8h 进行 VA S 评分, 并记录舒芬太尼总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 N 、 A 组比较, C 组患者各时间点的 VA S 评分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 B 组比较, C 组在术后 2 4h 的 VA 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 C 组比较, N 、 A 、 B 组 4 8h 舒芬太尼消耗量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非糖尿病及糖尿病非神经病变患者比较,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对疼痛敏感性增加, 舒芬太尼术后镇痛需求量更大。
2015(3):382-383.
摘要:目的 探讨 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钙调节激素和血清胱抑素 C ( C y s C ) 的关系。方法 抽取于我院就诊的 5 2 例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实验组, 抽取 5 2 例社区健康人群为对照组, 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 C y s C 、 降钙素( C T ) 、 骨钙素( B G P ) 及尿微量白蛋白( UmA l b ) 。结果 实验组 5 2 例患者的 C y s C 、 C T 、 B G P 、 UmA l b 分别为(3. 4 1±1. 3 2 )m g/ m l 、(5 2. 8 8±1 2. 2 1 ) p m o l / L 、 ( 2 0. 0 8±7. 1 2 ) g / L 、 ( 1 0 2. 3 2±4 2. 6 7 )m g/ mm o l , 明显高于对照组(0. 6 5±0. 1 2 )m g/ m l 、(2 4. 3 3±7. 4 8 ) p m o l / L 、 ( 6. 3 3±1. 5 8 ) g / L 、 ( 2. 7 8±0. 8 5 )m g/ mm o l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a =1 5. 0 1 6 ,t b =1 4. 3 7 7 , tc =1 3. 5 9 5 , t d =1 6. 3 8 1 9 , P 均 <0. 0 5 ) 。结论 联合检测 C y s C 、 C T 、 B G P 、 UmA l b 指标, 有助于评估 2 型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 帮助患者尽早采取适当措施控制病情。
2015(3):384-386.
摘要:目的 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 E E C P ) 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例来源于我院肾内科 2 0 1 2 年 9 月~2 0 1 4 年 6 月收治的确诊为 2 型糖尿病肾病病患 1 4 0 例, 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患分为两组, 每组 7 0 例。对照组使用糖尿病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 E E C P 治疗, 治疗三个疗程, 观测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每个疗程结束时 2 4h 尿微量白蛋白( 2 4hMA L B ) 、 胱抑素 C ( C y s -C ) 、 血肌酐( S c r ) 及 β 2- 微球蛋白(β 2-MG ) 血清浓度等肾功能指标。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前, 第一、 第二、 第三疗程结束后的 2 4hMA L B 、 C y s -C 、 S c r 、β 2-MG 血清浓度,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观察组治疗前与第三疗程结束后相比较, 四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 <0. 0 0 1 ) ; 对照组治疗前与第三疗程结束后比较, 四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 0 1 ) 。结论 糖尿病常规治疗联合 E E C P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 具有广泛的临床运用前景。
2015(3):387-389.
摘要:目的 探讨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 R ) 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眼底检查, 将 15 1 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按眼底病变情况随机分为 D R 组与对照组, 比较 D R 组与对照组相关因素的差异性, 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现其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病程、 糖尿病治疗方式、 糖化血红蛋白、 收缩压、 尿白蛋白、 冠心病史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 高血压、 高尿蛋白含量、 胰岛素治疗是 D R 发生的危险因素。
2015(3):390-391/396.
摘要:目的 了解广西玉林市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 T B I L ) 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年龄 ≥4 0 岁来自玉林市的 4 6 5 名冠心病患者为研究样本, 测其血清 T B I L 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 T B I L 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人群, 男性 T B I L 水平均高于女性, 冠心病组各年龄段的 T B I 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吸烟患者血清T B I L 水平低于非吸烟者, 冠心病组饮酒者及非饮酒者 T B I L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冠心病与血清 T B I L 水平呈负相关, 与年龄、 吸烟、 BM I 、 高血压、 高脂血症、 糖尿病呈正相关, 与饮酒无显著相关。结论 广西玉林市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 T B I L 水平显著低于于非冠心病人群, 血清 T B I L 水平与冠心病呈负相关。
2015(3):392-393.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 2 0 1 3 年 4 月 ~2 0 1 4 年 4 月间收治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8 6 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成两组, 即对照组患者 4 3 例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 4 3 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得到改善, 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 3. 7 2% , 放弃治疗 3 例, 病死率为 6. 9 8% ;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6 0. 4 7% , 病死率为2 0. 9 3% ,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病死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在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案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有效率, 降低病死率, 值得推广使用。
2015(3):394-396.
摘要:目的 研究观察纤支镜治疗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择 2 0 1 2 年 8 月 ~2 0 1 4 年 8 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 1 1 2 例实施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将 1 1 2 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5 6 例。两组均常规予以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 利用 P B 8 4 0 呼吸机行辅助通气。对照组通过密闭性无菌吸痰管将呼吸道内分泌物予以清除。观察组另通过纤支镜吸取患者的气道分泌物, 实施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 两组治疗相关指标,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 以及两组感染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 9 6. 4 3% ( 5 4 / 5 6 )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 3. 9 3% ( 4 7 / 5 6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和需要机械通气时间, 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 0 1 ) 。两组治疗前的实验室相关指标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WB C 和 P a O 2 / F i O 2 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 P C T 及 C R P 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 0 0 1 ) 。观察组的感染控制率为 9 4. 6 4% ( 5 3 / 5 6 )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 2. 1 4% ( 4 6 / 5 6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纤支镜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有较大促进作用, 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炎症症状, 效果明显, 值得推荐。
2015(3):397-398.
摘要: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 2 0 1 3 年 1 月 ~2 0 1 4 年 1 2 月我院收治的 6 0 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 3 0 例) 和对照组( 3 0 例) , 试验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 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 5- 氟尿嘧啶( 5-F U ) 和甲酰四氢叶酸( C F ) 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化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试验组患者恶心、 呕吐和血小板下降不良反应的 0~Ⅱ 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具有临床效果好, 安全性较高等优点,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5(3):399-400.
摘要: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 施他宁) 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食管 -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 0 1 2年 6 月 ~2 0 1 4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食管 -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8 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入院日期随机分为观察组(4 0 例) 和对照组( 4 0 例)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 施他宁) 注射剂联合奥美拉唑注射剂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素注射剂联合硝酸甘油注射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止血时间、 临床疗效、 再出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 2. 5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 2. 5 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0 1 ) ; 观察组再出血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 0 0% , 虽然低于对照组的 1 0. 0 0% ,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生长抑素( 施他宁) 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食管 -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疗效好、 止血时间短、 再出血率低、 安全性高等优点,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5(3):401-403.
摘要: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的疗程对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7 2 例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2 4 例。三组均予戒烟及禁酒, 避免食用高脂肪和刺激性的食物, 停用所有可使反流加重的药物, 并联合莫沙必利与雷贝拉唑治疗( 具体用法: 莫沙必利片 1 0m g 一日三次, 饭前 1 5m i n 口服; 雷贝拉唑片 2 0m g , 一日一次) 。第一组疗程为4 周, 第二组疗程为 6 周, 第三组疗程为 8 周。结果 疗程 6 周组总有效率高达 9 5. 8 3% ,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改善最为显著, 不良反应少, 且 6 周组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改善程度方面均优于 4 周组及 8 周组;在 2 4h 食管p H 的监测结果改善方面,6 周组与 8 周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无明显差异, 均优于 4 周组。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 6 周对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最为显著, 不良反应少, 值得推荐使用。
2015(3):404-405/410.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补钾方案对危重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 1 0 年 2 月 ~2 0 1 3年 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危重低钾血症患者 1 1 2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5 6 例, 为两组患者均开通其静脉通道, 对照组患者使用 K C l 注射液输注补钾, 观察组使用门冬氨酸钾注射液输注补钾。对比两组补钾 2 4h 后相关指标, 两组不同时间血钾水平上升比例, 两组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血钾水平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 4h 输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 0 1 ) 。观察组 1 2h 血钾升至 3 mm o l / L 的比例为 7 1. 4 3%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 3. 2 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1. 7 9%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 2. 5 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门冬氨酸钾补钾方案可使危重低钾血症患者获得更佳疗效, 且可有效减少不良并发症预后情况, 效果明显, 值得推广。
2015(3):406-407.
摘要:目的 分析交通事故致心肌挫伤患者的诊治和随访情况, 总结此类病例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 2 0 1 2 年 6 月 ~2 0 1 4 年 6 月本社区医院收治的 2 2 例交通事故致心肌挫伤患者诊断、 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 6个月的跟踪随访。结果 2 2 例患者心肌挫伤确诊时间为入院后 6h~4d , 平均( 2. 8±1. 2 ) d , 入院时至伤后 2 4 、 4 8 、 7 2 、 9 6hC K-MB 升高构成比例分别为 5 0. 0 0% 、 8 1. 8 2% 、 1 0 0. 0 0% 、 1 0 0. 0 0% 、 1 0 0. 0 0% ; c T n T 阳性构成比例分别为 3 1. 8 2% 、 5 4. 5 5% 、 7 2. 7 3% 、 7 2. 7 3% 、 7 7. 2 7% 。确诊后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包括卧床、 营养心肌、 吸氧、 止痛、 抗感染等治 疗后, C K 和 C K-MB 于 8~1 2d 恢复正常, 2 1 例患者治愈出院, 1 例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转入上一级医院治疗。 2 1 例患者住院 9~1 5d , 平均( 1 2. 6±3. 4 ) d , 随访 6 个月, 所有症状消失。结论 心肌挫伤发病隐匿, 症状表现不明显, 在收 治交通事故胸部钝性伤时应警惕心肌挫伤, 及时诊断对症治疗预后较好。
2015(3):408-408/418.
摘要:目的 通过对肛管直肠异物嵌顿不同类型的划分及诊治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结该类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 2 0 0 0~2 0 1 4 年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肛管直肠异物患者 2 6 例, 对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2 6 例病例中, 1 0 例门诊治疗后恢复好, 1 6 例住院手术治疗, 术后住院 3~7d , 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根据肛管直肠异物嵌顿的不同, 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是顺利将异物取出, 减少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2015(3):409-410.
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黄褐斑 8 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 0 例: 先选取面部穴位、 背俞穴及夹脊穴为主行穴位埋线, 然后选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行自血疗法治疗; 对照组4 0 例, 采用内服维生素 C 、 E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 7. 5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4 0. 0 0% , 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结论 穴位埋线疗法结合自血疗法对黄褐斑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2015(3):411-412.
摘要:目的 观察密固达( 唑来膦酸注射液)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PMO P )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2 0 0 9 年 1 0 月 ~2 0 1 2 年 1 0 月收治的 PMO P 患者 3 5 2 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 5 2 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注射密固达(5m g 唑来膦酸注射液) , 并坚持服用钙尔奇 D 片( 含元素钙 6 0 0m g 和V i t D1 2 5I U ) 1 片/日; 对照组: 2 0 0 例门诊 PMO P 妇女, 口服钙尔奇 1 片/日。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疼痛症状、 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观察密固达使用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 1 年及 2 年, 骨痛 VA S 评分明显改善,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 治疗 1 、2 年后, 治疗组患者腰椎 L 2~4 、 髋部的骨密度提高较对照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部分患者有不良反应, 但发生率低且症状轻微。结论 密固达在治疗 PMO P 患者中可显著提高腰椎、 髋部的骨密度, 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2015(3):413-414.
摘要:目的 比较食管癌切除术中食管胃在颈部吻合和食管胃在胸腔内吻合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 2 0 0 9 年 1 月 ~2 0 1 1 年 1 2 月我院收治的 8 0 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食管切除术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 4 3 例) 和对照组(3 7 例) , 食管癌切除术中观察组患者食管胃在颈部吻合, 对照组患者的食管胃在胸腔内吻合;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 1~3 年的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 切缘癌残留人数少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观察组患者术后 1 年生存率虽高于对照组,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术后 2 、 3 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食管切除术食管胃在颈部吻
2015(3):415-418.
摘要:目的 比较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 双 E n d o b u t t o n 钢板内固定术、 喙锁间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T o s s y Ⅲ 型肩锁关节脱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 0 0 6 年 3 月 ~2 0 1 4 年 3 月收治的 1 2 0 例 T o s s yⅢ 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别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 甲组) 、 双 E n d o b u t t o n 钢板内固定术( 乙组) 、 喙锁间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丙组) 治疗, 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及术后情况。结果 甲组和乙组的术后优良率高于丙组, 差异具有统学意义( P <0. 0 5 ) , 甲组和乙组的术后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 乙组肩关节内收外展角度以及内外旋角度优于甲组和丙组, 甲组关节内收外展角度以及内外旋角度优于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乙组手术时间长于甲组和丙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三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双 E n d o b u t -t o n 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T o s s y Ⅲ 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并发症方面均优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及喙锁间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2015(3):419-421/427.
摘要:目的 分析经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骨道进行前交叉韧带( A C L ) 个体化解剖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2 0 1 2年 1 月 ~2 0 1 3 年 7 月, 共有 5 2 例患者在关节镜下单束解剖重建膝关节 A C L , 重建后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康复锻炼,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 常规查 L a c h m a n 试验, 膝关节屈伸活动度, 轴移试验, L y s h o l m 膝关节评分, 并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都在正常范围以内, 没有出现韧带撞击现象, 患者术后进行 L a c h m a n 试验显示 Ⅰ 度阳性 2 例,轴移试验均阴性。膝关节 L y s h o l m 评分: 重建前、 后膝关节 L y s h o l m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 0 1 ) 。结论 经前内侧入路能更精确地寻找 A C L 的股骨解剖止点并进行个体化解剖重建, 操作手法简单且能较快恢复膝关节功能, 对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015(3):422-423.
摘要:目的 探讨胎儿纤维连接蛋白( f F N ) 与宫颈长度( C L ) 联合检测对双胎妊娠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 0 1 3 年 1 0 月 1 日 ~2 0 1 4 年 9 月 3 0 日期间收治的 8 0 例双胎妊娠孕妇的资料进行研究, 患者在孕中期 2 0~3 2 周之间定期进行阴道超声 C L 测量, 同时在孕 2 2~3 0 周之间定期联合测定 f F N , 观察并分析 f F N 联合 C L 检测对预测早产的价值。结果 以宫颈长度 ≤2 5mm 为异常, 8 0 例双胎妊娠孕妇中, 共 3 8 例孕妇的宫颈长度 ≤2 5mm , 其中 f F N ( + ) 2 5 例,f F N ( - ) 1 3 例, f F N ( + ) 组共 2 3 例于孕 3 7 周前分娩, 早产率高达 9 2. 0 0% , 而 f F N ( - ) 组仅 6 例于孕 3 7 周前分娩, 早产率为 4 6. 1 5% , f F N ( + ) 组与 f F N ( - ) 组早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f F N 联合 C L 检测是一种客观、 有效的双胎妊娠早产预防方法, 具有较高的早产预测价值,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5(3):424-425.
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 P C T ) 及白细胞介素 -6 ( I L-6 ) 水平联合检测在胎膜早破孕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纳入研究的观察组, 同期该院收治的足月正常分娩孕妇纳入研究的对照组, 检测两组患者的 P C T 水平、 I L-6 水平, 对两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足月 P R OM 组、 P P R OM 组 P C T 阳性率、 I L-6 阳性率及P C T 和 I L-6 联合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绒毛膜羊膜炎 P R OM 组的 P C T 阳性率、 I L-6 阳性率及 P C T 和 I L-6 联合阳性率均高于无绒毛膜羊膜 P R OM 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结论 P C T与 I L-6 检测是诊断胎膜早破及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的理想指标。
2015(3):426-427.
摘要:目的 分析产前诊断对预防围生儿出生缺陷的效果, 为加强出生缺陷干预,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 将 2 0 0 3 年 6 月开展产前诊断活动前的 4 3 2 例作为对照组, 活动后的 5 6 8 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围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出现 1 6 例围生儿出生缺陷, 最常见的三种出生缺陷类型为多指( 趾) (0. 5 0% ) 、 神经管畸形( 0. 4 0% ) 以及先天性心脏病( 0. 2 0% ) ; 观察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对围产期孕妇进行产前诊断能够确保及时发现存在缺陷障碍的胎儿, 从而采取治疗性终止妊娠等措施, 进而有效降低围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 提高分娩质量, 对提高我国人口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3):428-429.
摘要:目的 对东莞莞城区育龄妇女 HP V 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同时对其亚型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东莞莞城区 7 2 0 例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 P C R- 反向点杂交法对该城区育龄妇女 H P V 基因分型进行检测, 同时对 H P 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①HP V 检测结果: 7 2 0 例患者中, 检出 H P V 阳性 1 9 6 例, 阳性率为 2 7. 2 2% 。其中, 1 3 8 例为单一亚型感染, 占 7 0. 4 1% ; 5 8 例为多重亚型感染, 占 2 9. 5 9% 。 H P V 单一亚型感染率为 1 9. 1 7% , HP V 多重亚型感染率为 8. 0 6% 。 ②HP V 亚型分布: 对 2 6 种 H P V 亚型采取检测措施, 其中检出亚型 2 0 种, 高危型 1 3 种、 低危型 7 种, 基于检出的阳性标本当中, H P V 低危型 7 8 例, 占 3 9. 8 0% , HP V 高危型 1 1 8 例, 占 6 0. 2 0% 。在 H P V 高危型中,H P V 1 6 、5 2 、 3 1 检出率为前三, 在 H P V 低危型中, 检出率最高的为 H P V 6 , H P V 4 0 为次。 ③ 各年龄段 H P V 感染率: HP V 感染率最高的年龄段为 3 0~3 9 岁, 3 0 8 例病例中, 阳性感染 1 0 2 例, 感染率为 1 4. 1 6% ; 2 0~2 9 岁次之, 2 3 2 病例中, 阳性感染 7 2例, 感染率为 1 0. 0 0% , 三个年龄段妇女 H P V 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 6. 2 6 ,P <0. 0 0 0 1 ) 。结论 东莞莞城区育龄妇女 H P V 感染无论在亚型分布还是年龄分布方面, 均具备一定的特点, 并且和其他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做好此项调查措施, 能够为东莞莞城区育龄妇女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
2015(3):430-432.
摘要:目的 探讨地佐辛在小儿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中对瑞芬太尼的麻醉后痛觉过敏作用, 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腹腔镜下做小儿疝修补术的患儿 9 0 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在手术结束前 3 0m i n , 对照组静脉给予生理盐水, 观察组给予地佐辛。记录并对比两组的用药起效时间、 手术时间、 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术后气管插管拔管时间、 术后苏醒时间等情况, 苏醒后进行疼痛评分。结果 对两组患儿用药的起效时间、 手术持续时间、 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术后气管插管拔管时间、 术后苏醒时间进行比较,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术后疼痛 0 级 3 4 例, 1 级 6 例, 2 级 4 例, 3 级 1 例; 对照组术后疼痛 0 级 2 6 例, 1 级 7 例, 2 级 7 例, 3 级 4例,4 级 1 例, 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 4 7 ) 。结论 在小儿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中地佐辛对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预防具有明显的效果, 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度, 值得临床推广。
2015(3):433-435.
摘要: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对婴幼儿单侧 I 度唇裂术后麻醉苏醒质量影响的适宜剂量, 探讨此类手术舒芬太尼较佳的给药方案。方法 选择 A S A Ⅰ 级施行单侧 I 度唇裂手术的婴幼儿 8 1 例, 随机分为 A 、 B 、 C 三组。 A 组舒芬太尼 0. 2 μ g / k g + 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 0. 1 5m g / k g+ 七氟醚 4% 全麻诱导, B 组舒芬太尼 0. 3 μ g / k g + 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 0. 1 5m g / k g + 七氟醚 4% 全麻诱导, C 组舒芬太尼 0. 4 μ g / k g + 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 0. 1 5m g / k g + 七氟醚 4% 全麻诱导。观察并记录三组患儿在插管前( T 1 ) 、 插管后( T 2 ) 、 手术开始时( T 3 ) 与气管拔管时(T 4 ) 的平均动脉压( MA P ) 及心率( HR ) ; 记录三组患儿手术时间、 呼吸恢复时间、 呼之睁眼时间、 拔管时间及拔管时CHW 镇静评分。结果 三组患儿 MA P 及 HR 随着舒芬太尼诱导剂量增加而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在 T 2 时点, 患儿 MA P 及 HR 达到高值。 A 、B 两组呼吸恢复时间、 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低于 C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 P <0. 0 5 ) ; 三组患儿拔管后 C组 CHW 评分在 0~2 分有 5 例, 与 A 组、 B 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婴幼儿单侧 I 度唇裂手术时, 在七氟醚 4% 全麻诱导时, 随着舒芬太尼剂量从 0. 2 μ g /k g增加到 0. 4 μ g /k g, 小儿术后麻醉苏醒质量在舒芬太尼 0. 4 μ g /k g时最差, 因此建议诱导剂量不应大于 0. 4 μ g /k g。
2015(3):436-438.
摘要:目的 对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中检测过敏原值的变化, 以明确和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临床表现、 诊治及预后,为类似病例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我院儿科 2 0 1 2 年 1 月 ~2 0 1 4 年 3 月共收治 1 0 1 例原因不明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根据食物 I g G 过敏原特异性检测结果是否阳性分为两组, 8 2 例阳性患儿为过敏组, 1 9 例阴性患儿为非过敏组, 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两组患儿肠道菌群、 便红细胞、 便白细胞、 便常规、 便脂肪球、 便潜血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血清总 I g E 水平、 总蛋白、 白蛋白、 血中性粒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过敏组食物 I g G 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过敏组( P <0. 0 5 ) 。过敏组食物过敏原 I g G 抗体平均浓度为( 5 4 7 9±1 2 8 0 )m g/ L , 明显高于非过敏组( P <0. 0 0 1 ) 。过敏组总有效率为 9 1. 4 6% , 非过敏组总有效率为 5 2. 6 3% (P <0. 0 0 1 ) 。结论 食物过敏是导致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临床表现及相关指标与非食物过敏患儿相似, 过敏原检测和回避过敏原诊断性治疗有助于明确诊断。
2015(3):439-440.
摘要:目的 探究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方法 观察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综合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 2. 8 6%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 6. 1 9% , P <0. 0 5 ; 观察组呼吸困难、 咳嗽、 肺部湿啰音、 肺部哮鸣音缓解消失的时间, 短于对照组( P <0. 0 5 ) ; 随访发现, 观察组复发率为 7. 6 9%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 1. 2 5% ,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两药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较好, 可短时间内控制临床症状, 并可预防支气管哮喘再次发作。
2015(3):441-442.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及诊治特点。方法 对我院 2 0 1 1 年 1 1 月 ~2 0 1 4 年 1 0 月收治的 2 5 例小儿未成熟畸胎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5 例未成熟畸胎瘤患儿均经手术治疗, 除 1 例肝脏转移外, 其余均未复发及死亡。结论 小儿性腺内未成熟畸胎瘤起病隐匿, 性腺外常症状明显, 两者均应全面诊断、 综合治疗, 并做好远期随访监测, 性腺外未成熟畸胎瘤应注重周围淋巴结清扫。
2015(3):443-444.
摘要:目的 比较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和眼睑轮匝肌切除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 0 1 2年 1 月 ~2 0 1 3 年 1 月我科收治的 1 1 0 例( 1 1 0 只眼) 老年性下睑内翻为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 A 组( 5 7 例,5 7 只眼) 和 B 组( 5 3 例, 5 3 只眼) , A 组行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 B 组采用眼睑轮匝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后 2 年的复发率。结果 A 组的有效率( 9 6. 4 9% ) 高于 B 组( 8 1. 1 3% )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8. 7 7% ) 低于 B 组( 1 3. 2 1% ) ,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A组患者术后 2 年的复发率( 1. 7 5% ) 低于 B 组( 1 5. 0 9% )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较眼轮匝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5(3):445-446.
摘要: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对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 将 8 4 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 组和 B 组, 各 4 2 例。 A 组行超声乳化术, B 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比较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 7d 、 1 个月及 3 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六角形细胞密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 <0. 0 5 ) , 但 A 组始终高于 B 组( P <0. 0 5 ) ; 术后 A 组的角膜水肿程度显著轻于 B 组( P <0. 0 5 ) 。结论 白内障手术对于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 但超声乳化术的损伤轻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2015(3):447-448.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颈动脉彩超用于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 0 1 0 年 3 月 ~2 0 1 4 年 3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2 2 1 例。根据彩超诊断患者的劲动脉狭窄程度分组, 分成重度狭窄组、 中度狭窄组以及轻度狭窄组。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随访结果。对比各组颈总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 n t i m a -m e d i at h i c k n e s s , I MT ) 情况, 各组斑块的检出情况, 分析颈动脉彩超的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与颈总动脉的 I MT 、 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异常情况以及脑血管意外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 6 个月, 2 2 1 例糖尿病患者中, 总计 7 8 例( 3 5. 2 9% ) 出现单纯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7 3 例( 3 3. 0 3% ) 发生严重脑血管意外事件, 另 7 0 例(3 1. 6 7% ) 患者仅为单纯的糖尿病患者。各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的 I MT 值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 5 ) 。但重度狭窄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的 I MT 均分别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及中度狭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 0 1 ) 。重度狭窄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中度、 轻度组, 中度组亦显著高于轻度组( P 均 <0. 0 0 1 ) 。重度狭窄组患者颅内动脉的血液流速增加及 P I / R I 指数异常、 以及颈动脉与颅内动脉均为异常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及中度狭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根据 P e a r s o n 法分析相关性可知, 患者疾病的狭窄程度与颈总动脉的 I MT 、 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异常情况以及脑血管预后均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彩超对于诊断糖尿病患者合并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 临床价值重大, 效果明显, 值得推广应用。
2015(3):449-451.
摘要:目的 探讨 MR I 在卵巢囊腺癌( 简称卵腺癌) 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 0 1 0 年 1 月 ~2 0 1 3 年 1 月确诊的卵巢囊性病变患者 1 3 1 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其中良性囊性病变 7 1 例, 卵巢囊腺癌 6 0例, 患者手术及病理确诊前均行 MR I 检查, 观察 MR I 在卵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析卵腺癌的 MR I 征象。结果 所有患者经 MR I 诊断, 均准确定位, 其中附件区 7 5 例, 子宫上方 5 4 例, 子宫前方 2 例; 定位诊断准确率为 1 0 0% , 直径在 2. 5~3 8. 9mm 。 MR I 诊断卵巢囊性腺瘤 6 9 例, 卵巢囊性腺癌 6 2 例, 浆液性囊腺癌 3 9 例, 黏液性囊腺癌 2 3 例, 与病理结果( 良性 7 1 例, 恶性 6 0 例) 比较, 诊断敏感性为 8 8. 3 3% ( 5 3 / 6 0 ) , 特异性为 9 2. 9 6% ( 6 6 / 7 1 ) 。卵巢囊腺癌以 Ⅱ 型为主, 占 9 1. 3 6% , 卵巢囊腺瘤患者以 Ⅰ 型为主, 占 7 3. 9 1% , 良恶性病变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6 2 MR I 诊断为卵巢囊腺癌患者中单发 1 3 例, 占 2 0. 9 7% , 多发 4 9 例, 占 7 9. 0 3% , MR I 表现为盆腔内信号、 形态不规则、 均匀的囊性、 囊实性、 囊实性肿块; T 1W I 呈等或高、 低混杂信号, T 2W I 呈不均匀高信号,2 2 例患者行增强扫描显示, 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内无强化, 实性部分有中度或明显强化。囊性肿块囊壁呈不规则增厚, 囊内 T 1W I 呈低或高信号,T 2W I 呈高信号。 6 2 例均有腹水征。结论 MR I 可准确对卵巢囊性病变作进行定位, 并可准确显示肿块形态、 大小及侵及范围, 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2015(3):452-453/472.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胸腺淋巴瘤的 C T 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0 1 0 年 1 月 ~2 0 1 4 年 2 月经病理证实的 2 0 例原发性胸腺瘤患者的 C T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其 C T 表现与胸腺癌及侵袭性胸腺瘤的 C T 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 0 例原发胸腺淋巴瘤中, C T 平扫显示结节状突起 9 例, 密度较均匀 8 例, 肿块向两侧生长 1 3 例。原发胸腺淋巴瘤C T 增强扫描示包绕血管征 1 6 例, 瘤内小囊肿样改变 1 0 例, 强化值 <2 0HU1 5 例, 与侵袭性胸腺瘤及胸腺癌的 C T 增强表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原发胸腺淋巴瘤的 C T 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 可与侵袭性胸腺瘤及胸腺癌相鉴别, 是该病的较好的诊断检查方法。
2015(3):454-455.
摘要: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 C T 在肺部弥漫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 0 1 3 年 6 月 ~2 0 1 4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或肺活检证实为肺部弥漫性病变的 8 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进行 M S C T 扫描和 HR C T 扫描, 并进行 M S C T-MP R 处理。观察 M S C T 、 HR C T 以及 M S C T-MP R 对肺部弥漫性病变的检出率、 影像学表现、 图像质量。结果 HR C T 的检出率最高为 9 8. 7 5% , 其次为 M S C T-MP R ( 9 2. 5 0% ) , M S C T 最低仅为 8 8. 7 5% ,三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HR C T 的各影像学表现显示率均高于 M S C T 、 M S C T-MP R 的显示率, 但三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M S C T-MP R 图像质量最高, 其次为 HR C T , 最后为 M S C T , 但三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HR C T 在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空间分辨率高、 检出率以及各影像学表现显示率高等优势, 表现更为突出。
2015(3):456-457/47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KTV 女性工作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妇科门诊自2000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2000例KTV女性工作者和普通女性患者1600例为研究对象, 采集阴道分泌物, 对病原体进行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KTV女性工作者各病原体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女性患者(P<0.001);HPV感染、疱疹、梅毒及淋病等病原体的阳性人数中吸毒滥交人数所占的比重较大;真菌、 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支原体检测阳性人数中人流次数≥3次的患者所占的比重较大。结论 KTV 女性工作者作为阴道感染的高危人群, 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科学生活习惯和保健意识, 定时体检, 做到早发现、 早治疗,降低阴道感染的发病率。
2015(3):458-459.
摘要:目的 探讨胆红素浓度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的影响,从而得出其校正公式。方法 测定不同胆红素浓度血浆的PT和APTT,应用二次回归方程进得出校正公式。结果 胆红素浓度在低于20.1μmol/L时, 对血浆PT及APTT的检测结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胆红素浓度增高时,PT及APTT的结果随着升高。结论 轻度胆红素浓度升高对血浆PT的影响不明显, 但明显升高的胆红素浓度可能对PT及APTT的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2015(3):460-461.
摘要:目的 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出院时评价2组知识掌握情况; 干预后1年评价两组服药依从性和出院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 干预前2组疾病知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得分均较前提高(P<0.001) , 但观察组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06);干预后1年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22);出院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2) 。结论 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有效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降低复发率。
2015(3):462-463.
摘要:目的 探讨首次发作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性别差异。方法 首次抑郁发作并且有自杀行为的1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分为男(n=68)、女(n=80)性别两组, 比较两组社会人口学特征、Beck抑郁量表(BDI)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及自制自杀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 分析其性别差异性。结果 男、女性两组患者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在自杀前生活事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抑郁程度及社会功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存在性别差异, 针对不同性别, 做好自杀预防工作
2015(3):464-466.
摘要: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和作用, 为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心理科门诊诊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 另选来自学校和本院职工子女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测评总分≤7分的80例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HAMD 两个工具来测评两组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比较: 男性患者在父亲严厉惩罚因子(FF2)、父亲拒绝否认因子(FF5 )、母亲情感温暖因子(MF1)、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MF2)和母亲拒绝否认(MF3)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女性患者在父亲情感温暖因子(FF1)、父亲惩罚严厉因子(FF2)、父亲拒绝否认(FF5)、父亲过度保护(FF6)、母亲情感温暖因子(MF)、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MF2)和母亲拒绝否认(MF3)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P<0.001)。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父母存在教养方式不当, 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有助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与预防。。
2015(3):467-470.
摘要:目的 了解中、西医院住院鼻咽癌患者对医院的需求情况,探讨改进医院服务的努力方向。方法 选择某三甲 中医院住院鼻咽癌患者30名和在某三甲西医院住院鼻咽癌患者70名, 调查分析患者需求内容、需求满足程度。结果 中、西医院患者需求内容及需求满足程度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需求程度比较显示, “病房有 空调设备”项, 西医院评分比中医院患者高(P<0.05);单项需求满意度比较显示,“ 疾病宣传册制作”“ 医疗设备治疗效 果” 两项西医院评分高于中医院患者(P<0.05);“病房有空调设备”“医疗费用”“不良反应应对方法”三项中医院患者评 分高于西医院(P<0.05) 。需求程度最高的前10位项目比较,中、西医院患者有5个条目相同, 需求满意程度低于5分 的条目比较, 中、西医院患者有12个条目相同。结论 中、西医院在满足鼻咽癌患者需求方面效果相同, 中、 西医院鼻咽 癌患者的需求情况各有异同, 应针对不同需求情况改进护理服务工作, 中西医结合能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
2015(3):471-472.
摘要:目的 探讨乡村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知识培训效果,为提高基层农村糖尿病防治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北流市参加糖尿病知识强化培训的449名乡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经过培训,乡村医务人员对 糖尿病基本知识和诊疗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提高, 但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仍不够理想。结论 应根据乡村医务人员 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缺失情况, 进行针对性培训, 提高基层乡村糖尿病的综合防治能力。
2015(3):473-475.
摘要:目的 描述2014年广西北海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了解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防控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对66例确诊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14年北海市报告确诊麻疹病例66例, 发病率4.21/10万,比 2013年同期上升144.44% , 海城区发病率(12.13/10万) 最高, 发病人群中<8月龄儿童发病占15.15% ,≥8月龄~≤3 岁儿童占40.91% ,>25岁成年人占43.94%;43.94%病例在发病前21d曾在医院就诊或工作;48.48%病例无含麻疹 成分疫苗(MCV)接种史,46.97%病例接种史不详。结论 年龄增长导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下降、易感人群累积、人口 流动出现免疫空白点和院内感染等是2014年北海市麻疹疫情的影响因素。
2015(3):476-477.
摘要:目的 了解防城港市饮食从业人员沙门氏菌带菌状况, 分析流行趋势, 为更好地控制肠道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2013年防城港市饮食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拭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分离、 鉴定。结果 共检出沙门氏菌68株, 总检出率为0.52% 。在性别(χ2=9.372 ,P<0.01)和年龄组(χ2=7.190 ,P<0.01) 间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季节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064 ,P<0.01) ; 城乡饮食从业人员沙门氏菌检出率高于市区; 规模较大的经营单位检出率低于小规模经营单位; 从事生肉类或蛋加工检出率高于其他饮食行业; 检出68株沙门氏菌共有7个血清群,以B群、D群为主; 其中B群32株,占47.06% 。结论 应加强饮食从业人员卫生管理, 以预防肠道传染病发生。
2015(3):478-479/485.
摘要:目的 分析广西省岑溪市1996~2013年疟疾流行特征, 为调整疟疾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省岑溪市1996~2013年疟疾疫情监测资料, 进行统分析。结果 广西省岑溪市1996~2013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7例, 均为输入性病例, 年均发病率为0.19/10万;血检常住人口12614人次, 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 血检流动人口24194人次, 检出疟原虫阳性 27例, 阳性率0.11% ,虫种均为间日疟;1998年报告病例最多为5例, 发病率0.68/10万,2010年以后无疟疾病例报告。结论 岑溪市疟疾疫情平稳, 对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管理是该市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2015(3):480-481.
摘要:目的 分析田阳县7~13岁儿童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田阳县3730名年龄在7~13岁之间的儿童,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及进行体格检查血压测量, 分析高血压患病率与其影响因素。结果 次研究中的3730名学龄儿童, 检出159例高血压, 高血压患病率为4.26% , 其中, 男童99例, 患病率5.23%, 女童60例, 患病率3.26% ,男童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而体重超重、 肥胖、有高血压家族史与经常吃油炸食品、喜爱甜食以及饮食结构不正常是7~13岁学龄儿童患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的防治需从小学生抓起, 尽早发现, 及时干预治疗, 减少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
2015(3):482-485.
摘要:目的 了解广西桂林市少数民族居住地居民对无偿献血知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随机抽取1627名桂林市居民进行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各少数民族居民对无偿献血知晓与汉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不同地区、职业、文化程度居民对献血知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桂林市未存在民族因素制约无偿献血发展, 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各地区优势与民族特色, 加强对无偿献血的宣传, 提高居民知晓度, 促进无偿献血的可持续性发展。
2015(3):486-487/489.
摘要:目的 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年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标本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标志物检测情况,为调整和优化献血者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用两种酶免试剂对105695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sAg、 抗-HCV、抗-HIV、 抗-TP检测, 按项目归类比较呈反应性标本的数量、 比率及对同项目两种试剂均呈反应性的重合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HBsAg及抗-TP呈反应性献血者与相应的阴性献血者其他传染性标志物呈反应性的比率。结果 HBsAg、抗-TP、抗-HCV和抗-HIV单项呈反应性的标本分别为9394 、5148、5057和1274份, 在全部呈反应性的无偿献血标本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23.53% 、12.90% 、12.67%和3.19%。HBsAg及抗-TP呈反应性献血者与相应的阴性献血者其他传染性标志物呈反应性的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sAg、抗-TP、抗-HCV和抗-HIV呈反应性的标本对两种酶免试剂呈反应性的重合率分别为77.90%、69.08% 、34.7 6%和19.56% 。结论 前端开展HBsAg及抗-TP的快速筛查, 将有利于排除多项感染的高危献血者; 抗-HCV和抗-HIV对两种酶免试剂呈反应性的重合率低, 检测结果争议大, 不宜作为前端快速筛查项目。
2015(3):488-489.
摘要:目的 为评价社区内中、 低档性服务妇女接纳各类公共卫生干预服务方式的程度。方法 在研究时间内由同一批外展工作人员在外展时向场所内所有目标人群面对面提供第一类为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外展专业人员直接到现场为目标人群提供服务: 本次研究采用现场自愿咨询检测和采血服务; 第二类为预约服务方式: 本次研究采用到CDC提供咨询检测和免费B超; 第三类为提供转介到专业性病和妇科机构接受规范医疗服务方式: 本次采用转介到当地公立医院性病门诊或妇科门诊并提供免费的性病和妇科常规体检服务。在研究时间内分别统计接受三类外展服务人数, 做为研究分析的分子。同时采用现场普查法每月一次统计所有场所内中、 低档性服务妇女人数, 并以人数最多月份的人数作为评估统计分析的分母。通过比较两类性服务妇女参加不同类型外展服务比例, 并使用SPSS18.0进行评价接受服务程度的差别。结果 本次调查中接受第一类服务的比例为中档、低档性服务妇女分别为89.44%和6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接受第二类服务分别为40.99%和4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第三类服务为20.81%和5.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内中和低档性服务妇女两个群体都最愿意接受现场外展服务, 两群体更愿意选择自己信任的医疗机构, 在今后为社区内中、低档性服务群体提公共卫生服务时中应重视发展各类现场提供服务技术手段, 并维持外展人员与其信任关系。
2015(3):490-492/502.
摘要:目的 调查广西省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生活事件量表(LES)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 、人格特征量表(EPQ)对656名(有效问卷649份)广西省监狱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西省监狱警察心理障碍检出率为24.04% 。重型犯监狱警察的SCL-90总分和各因子(除了人际关系、偏执、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外)得分显著高于轻型犯监狱警察(P<0.05或P<0.01);一线监狱警察的SCL-90总分和各因子(除了人际关系、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外) 得分显著高于机关警察(P<0.05或P<0.01)心理障碍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单位值(LEU)、生活事件单位总值(总LEU)和消极应对分高于无心理障碍组; 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 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积极应对的得分显著低于无心理障碍组(P<0.01)。两组的神经质(N) 、内外倾向(E)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广西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重型犯监狱警察、一线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分别低于轻型犯监狱警察和机关警察。心理障碍者其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高、主观和客观支持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不足、 积极应对方式减少、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其个性是内向性和情绪不稳定型。
2015(3):493-495.
摘要:肝细胞把摄取血浆的胆汁酸和自身合成的胆汁酸从胆小管侧膜分泌出去的过程中需要ATP的参与。而胆汁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 ,BSEP/ABCB11)是ATP结合盒(ATP b inding cassette,ABC) 超家族成员之一的第11位肝细胞胆汁酸重要蛋白, 是肝细胞分泌胆汁酸的运载体。ABCB11蛋白的表达水平影响着胆盐的分泌, 进而改变胆汁的形成, 形成胆汁淤积甚至胆结石。本文综合评述近年来ABCB11基因在胆石病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为胆石病的病因探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5(3):496-497/505.
摘要:生姜在我国广泛栽培,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调味品,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的姜辣素对许多类型的肿瘤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杀灭作用,而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具有广阔的研发前景。
2015(3):500-502.
摘要: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白带增多、呈乳白色或微黄色的黏稠状脓性分泌物为临床特征,是由急性宫颈炎演变而成。目前,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局部治疗法、物理治疗法、药物治疗法以及手术治疗法。在我国,对于慢性宫颈炎治疗方法的研究只停留于侵犯性较大的治疗方法, 国外虽然对有效而侵犯性较小的治疗方法研究颇多, 但这类方法的指征还未确定, 且没有得到真正的临床应用。本文研究与总结慢性宫颈炎近几年治疗方法与临床结果, 为临床规范有效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2015(3):503-505.
摘要: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声门下吸引的原理、意义、方式及护理措施,认为持续、间歇声门下吸引都能有效预防或延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两者有其优势和不足。声门下吸引对于吸引恒定负压的大小选择存在着不同观点,临床中选择声门下吸引的方式及负压, 要根据个体综合分析、判断,在减少VAP发生的同时, 采用对患者有效的方法,使患者的气道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
2015(3):508-510.
摘要:作为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专业学科的桥梁课程, 诊断学教学质量对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至关重要。文章在分析诊断学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要加强诊断学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并对诊断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探索。
2015(3):511-513.
摘要: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与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法均是医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两种教学方法各有长短, 本文通过比较采用PBL与CBL结合的双轨教学模式与单采用CBL的单轨教学模式在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并通过学生两种教学模式的偏爱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学生对双轨教学模式的偏爱程度高于单采用CBL的单轨教学模式。
2015(3):512-513.
摘要:民族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生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为老少边穷地区培养高素质 医疗人才的重任。如何培养具有一定科研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临床医师是当前民族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的重点。本文 简述了科研创新教育工作对民族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生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作用以及方法与途径。
2015(3):514-515.
摘要:腾讯QQ是当前最流行的、用户最多的聊天软件, 如何将QQ群的功能应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笔者在文中所要阐述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 为例,浅谈QQ群在教学中辅助功能的应用。
2015(3):516-517.
摘要: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高职药学专业的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做好 高职药学专业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工作: 重视实验预习报告和抓好课堂教学, 举办各种形式的比赛, 编写实验基本操作 规范, 制定实验考核评分标准表, 开放实验室, 制定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大纲和开拓网络教学等。
2015(3):518-519.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 10月因颅脑外伤需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的25例患者为治疗组, 回顾性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相同外伤病例治 疗 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年龄、 性别、 病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依照常规护理进行干预, 治 疗组则依照优质护理进行干预, 对两组干预后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 高热、 压疮、 静脉血栓等 并发症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治疗组; 术后 1个月, 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和运动能力(Fugl-Meyer)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舒适护理对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围手 术期患者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2015(3):520-521.
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六西格玛管理对延长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效果。方法 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流程即定 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阶段,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固定环节进行测量分析与留置时间的关系, 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并进行监控。结果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幼儿静脉留置针固定环节后明显降低透明敷贴卷边、针管反拆、针管滑脱、意外 拔出发生次数(P<0.01),从而使留置时间从之前的(2±1.36)d提高到(4±1.52)d,P<0.01。结论 实施六西格玛 管理幼儿静脉留置针的固定环节, 可延长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减少患儿痛苦, 降低护理风险, 提高护理满意度。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