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8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与临床报道
    • 血栓调节蛋白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

      2016, 38(2):127-131.

      摘要 (2001) HTML (0) PDF 343.30 K (2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血栓调节蛋白( thrombomodulin ,TM ) 的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 分析可能与脓毒症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 orphism , SNP ) 。方法 采用单碱基延伸 PCR技术和 DNA 测序方法, 检测1 3 2 例无血缘关系的体检健康人群和 172 例脓毒症患者的 TM 的SNPs , 比较分析各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 率, 以及这些 SNPs 位点是否与脓毒症的易感性有关。结果 健康广西人群 rs1962C/ T的多态性分布与非洲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3176123G / T 、rs6082986G / A以及 rs1042580C / T 的基因多态性与欧洲人、 北京人、 日本人和非洲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 rs1042580C / T 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 CT 和 TT 均高于对照组, 基因型频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 等位 基因 频率 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其余 六个 位 点 rs13306848C / T 、rs1962C / T 、 rs3176123G / T 、rs6082986G/ A 、rs6113909G / A 以及 rs1042579G / A 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 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M 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不同地区、 种族人群之间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存在差异; TM 的 rs1042580C / T 基因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与脓毒症易感性有关。

    • 双相陶瓷材料— — —羟基磷灰石与细胞黏附剂协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研究

      2016, 38(2):132-135.

      摘要 (2042) HTML (0) PDF 608.04 K (2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在体外涂刷细胞黏附剂( celladherentreagent , CAR ) 对羟基磷灰石( biphasiccalciumphosphate ,BCP ) 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成骨细胞被种植入经过 CAR涂刷的 BCP材料( 实验组, 即 BCP-CAR 组) 和用生理盐水处理过的 BCP材料( 空白组, 即 BCP组) 中, 在培养 2d 、5d 、 8d 后, 分别测定细胞增殖、 细胞生存活力、 碱性磷酸酶( ALP ) 活性, RT-PCR 用于检测成骨细胞 runt 转录相关因子 2 ( RUN X2 ) 、 ALP 、 骨唾液蛋白( BSP ) 和 Ⅰ 型胶原酶 ( COLⅠ ) 的基因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对比, 涂刷了 AR 的 BCP 材料, 其成骨细胞的细胞增殖和 ALP活力上调, RUN X2 、BSP 、 ALP 及 COLⅠ 基因表达上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经过 CAR 涂刷能增强 BCP 材料的生物活性, 这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紫杉醇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 GLT-1 的表达变化

      2016, 38(2):136-138.

      摘要 (1989) HTML (0) PDF 410.20 K (2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转运体 -1 ( GLT-1 ) 的含量变化。方法 雄性 SD大鼠 45只,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A 组) , 紫杉醇处理组( B 组) 和紫杉醇溶剂组( C 组) , A 组不作任何处理, B 组隔天注射2m g / 1000g 体重的紫杉醇,C 组隔天注射与 B 组容积相等的紫杉醇溶剂二甲基亚砜。每天检测大鼠的机械缩足阈值( MWT ) 。注射的第 5d 、7d 、9d 各组均处死 5 只大鼠, 取脊髓背角组织, 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 GLT-1 的表达。结果 B 组大鼠的机械缩足阈值在注射第 6d 时显著降低( P<0.05 ) , 并且明显低于 A 、 C 组( P<0.05 ) 。 A 、C 两组的 MWT 值无变化。 B 组大鼠 GLT-1 的表达在注射第 5d 起明显低于 A 、 C 两组( P<0.05 ) 。 B 组大鼠的 GLT-1 /β -actin 的比值与机械缩足阈值呈显著性正相关( r =0.820 , P<0.05 ) 。结论 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敏明显增加, 脊髓背角 GLT-1 表达下调, GLT-1 可能参与了紫杉醇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 六味地黄颗粒干预下的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中 TGF-1 的变化

      2016, 38(2):139-142.

      摘要 (1985) HTML (0) PDF 465.39 K (2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颗粒干预下哮喘大鼠肺组织中 TGF-β1 的变化, 为研究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卵清白蛋白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并分组, 通过 HE 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肺组织 TGF- β1 蛋白表达量, 并用 ELISA 法检测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 TGF-β1 含量。结果 HE 染色显示哮喘模型对照组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 支气管黏膜皱襞增多, 气道平滑肌明显增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哮喘模型对照组 TGF- β1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哮喘模型对照组相比, 六味地黄颗粒组和阳性对照地塞米松组 TGF- β1 均明显降低, 且六味地黄颗粒组的 TGF- β1 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水平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ELISA 检测结果显示, 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 TGF- β1 含量变化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 在六味地黄颗粒干预下, 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 TGF-β1 的表达量下调。

    • 血内脂素、 尿酸水平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心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2016, 38(2):143-145.

      摘要 (2037) HTML (0) PDF 368.21 K (2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内脂素及尿酸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 肺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90 例为观察组( 肺心病组) ,其中NYHA 心功能分级 Ⅱ 级、 Ⅲ 级、 Ⅳ 级各 30 例。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 40 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内脂素及尿酸水平, 并检测肺心病患者血氧分压、 肺功能,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心病组血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001 ) 。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升高, 血内脂素水平逐渐升高, 心功能 Ⅱ 级与 Ⅲ 级、 Ⅳ 级比较, 其内脂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05 ) , 心肺功能下降与血内脂素水平呈正相关( r =0.827 , P <0.05 ) , 表明血内脂素水平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密切相关。此外, 肺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05 ) ; 心功能 Ⅱ 级与 Ⅲ 级、 Ⅳ 级的血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 且心肺功能下降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 (r =0.806 , P <0.05 ) 。结论 血内脂素水平及尿酸含量的监测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治有重要参考意义。

    • 鼻咽癌高发区胃癌患者血清中 EB病毒抗体水平分析

      2016, 38(2):146-148.

      摘要 (2066) HTML (0) PDF 403.03 K (2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中山地区胃癌患者血清中爱泼斯坦 - 巴尔病毒( EB 病毒) 核抗原 1- IgA ( NA 1-I g A ) 、 EB 病毒 Z t a蛋白 IgA (Zta -IgA ) 、 衣壳抗原 - IgA ( VCA- IgA ) , 探讨 EB 病毒抗体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 对 1 0 0 例胃癌患者、200 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 NA 1- IgA 、 Zta - IgA 和VCA- IgA 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中三种 EB 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 21.00% , 与健康体检者( 7.00% ) 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01 ) ; EB 病毒抗体阳性以低分化腺癌多见, 双抗体( Zta -IgA 和 VCA-IgA ) 阳性的胃癌共有 4 例且均为低分化腺癌; 在低分化腺癌与中高分化腺癌中, E B 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25. 00% (15 / 60 ) 、 16.67% ( 5 / 30 ) 。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中 E B 病毒抗体表达量升高, 双抗体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恶性程度相关, 为 EB 病毒与胃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 1 例成人麻疹误诊的临床分析

      2016, 38(2):149-149.

      摘要 (2012) HTML (0) PDF 334.24 K (28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 1 例成人麻疹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 1 例成人麻疹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医师对成人麻疹未引起重视, 成人麻疹临床表现不典型及缺乏相应实验室检查设备是导致成人麻疹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成人麻疹的认识。

    • >个例报道
    • 1 例成人麻疹误诊的临床分析

      2016, 38(2):149-149.

      摘要 (1937) HTML (0) PDF 325.75 K (2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 1 例成人麻疹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 1 例成人麻疹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医师对成人麻疹未引起重视, 成人麻疹临床表现不典型及缺乏相应实验室检查设备是导致成人麻疹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成人麻疹的认识。

    • >论著与临床报道
    • 桂西地区258例 HIV/ AIDS 患者艾滋病认知行为调查

      2016, 38(2):150-152.

      摘要 (2038) HTML (0) PDF 382.78 K (2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桂西地区 HIV / AIDS患者的艾滋病相关认知水平、 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 为我地区更好地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桂西地区 2014 年6月 ~2015年 6月确诊为 HIV / AIDS的 25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设计符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的调查问卷, 问卷的内容包含: 一般资料, 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态度与行为等。统计并分析调查结果, 以便为艾滋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结果 我地区 HIV / AIDS 患者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较差, 大部分艾滋病知识题目的正确率 <6 0% , 例如对于与艾滋病病人日常行为接触是否感染艾滋病的正确率仅为22.87% ; HIV / AIDS 患者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相关态度较好, 绝大部分患者支持尊重和保护被感染者; HIV / A IDS 患者选择安全性行为的比例较低, 部分患者经常存在高危性行为。结论 桂西地区 HIV / AIDS 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不全面、 存在高危性行为。针对我地区 HIV / AIDS患者的实际情况, 必须进一步加强干预和健康教育, 尽可能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勃起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前列腺炎样症状的关系研究

      2016, 38(2):153-156.

      摘要 (2021) HTML (0) PDF 372.18 K (28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广西南部防城港地区男性勃起功能异常( ED ) 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并探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 ) 评分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 ) 评分两者之间有无关联, 阐明前列腺炎样症状( PLS) 对 ED 的影响。方法 由统一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 对研究对象做问卷调查及采集信息, 采集的资料包括IIEF -5 评分、 NIH-CPSI 评分、 社会学资料、 医疗就医史等基本资料。调查结束后, 结合体检结果以及问卷信息, 采用 SPSS1 7.0 软件 进 行 数 据 分 析。结 果 回 收 有 效 调 查 表 3193份, 其 中 ED 者 1679 例 ( 52.58% ) , 无 ED 者 1514 例(47.42% ) , PLS 者 188 例( 5.89% ) , 无 PLS者 30 0 5 例( 9 4. 1 1% ) , PLS组 ED发生率高于非 PLS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4.731 ,P <0.01 ) 。 ED的发生与年龄、 NIH-CPSI总评分、 婚姻状况、 教育程度具有相关性( P<0.05 ) 。 I I E F-5 评分和 CPSI总评分、 疼痛程度评分、 生命质量( QO L ) 评分及排尿困难程度评分等之间有负相关性( P<0.05 ) 。结论在广西南部防城港地区的男性中人群中, E D 的发病率较高( 52.58% ) , 尤其是 PLS 者( 73.40% ) 。勃起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可能包括年龄、 CPSI总评分、 教育文化程度、 婚姻状况等。勃起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与前列腺炎样症状的患病程度有相关性。

    • 水茄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2016, 38(2):157-159/167.

      摘要 (1999) HTML (0) PDF 280.03 K (28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水茄提取物体外对 4 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 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染色法( MTT 法) 检测水茄提取物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 细胞) 、 人肺腺癌细胞株( A-549 细胞) 、 人舌癌细胞株( Tca8113 细胞) 和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细胞) 的抑制作用, 并计算半数生长抑制浓度(IC50 ) ; 流式细胞仪检测最佳抗肿瘤活性成分对敏感细胞株凋亡及周期的影响; 进一步检测最佳抗肿瘤活性成分对敏感细胞株凋亡相关基因 Bcl -2 蛋白表达量和 Caspase-3 活性的影响。结果 7 种水茄提物中, 10% 乙醇洗脱部位( Fr -2 ) 对 4 种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对 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 其 IC50 为( 34.26±6.84 )m g/ L ; Fr -2 可使 G 1 期Tca8113 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 而使 S 期细胞的比例明显减少; Fr -2 可诱导 Tca 113 细胞凋亡, 且作用时间越长, 凋亡率越高; 经 Fr -2 作用后,Bcl -2 蛋白在 Tca8113 细胞的表达明显下降, 而 Caspase -3 酶的活性明显增加。结论 水茄提取物 Fr -2 体外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Fr -2 可能通过抑制 B c l -2 的表达和增加 Caspase -3 的活性, 从而抑制 Tca8113 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 呼吸衰竭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研究

      2016, 38(2):160-161.

      摘要 (2055) HTML (0) PDF 312.61 K (2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衰竭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 AKI ) 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 2013年6月 ~2015年6月本院呼吸科、 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 220 例, 对其呼吸衰竭前后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20 例呼吸衰竭患者中 70 例( 31.82% ) 发生 AK I 。 ② 有高血压基础疾病的患者中, 发生 AK I 与未发生 AK I 的病例人数比较为 36 例( 51.43% ) 比 45例( 30.00%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中, 发生 AK I 与未发生 AKI 的病例数比较为 41 例( 57.14% ) 比 25 例( 16.67%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 呼吸机脱机失败情况中, 发生 AK I 与未发生 AKI的比例为 40例( 57.14% ) 比 45 例( 30.00%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 ③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患者的基础血肌酐、 机械通气、 年龄均是呼吸衰竭患者发生 AK I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机械通气、 基础肾功能是呼吸衰竭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若合理纠正这些危险因素带来的影响, 将有助于预防呼吸衰竭患者发生 AK I

    • 早期机械通气在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2016, 38(2):162-164.

      摘要 (2005) HTML (0) PDF 326.68 K (2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在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4年1月 ~2015 年6月璧山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 84 例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受试对象, 根据机械通气的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42 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变化、 神经功能恢复分及A -PACHEⅡ 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 PaO2 ) 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 较治疗前呈不同程度的升高, 患者 PaCO2 则较治疗前降低, 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DS ) 较治疗前呈不同程度的减少, 改良 Barthel 指数(MBI ) 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 FCA ) 评分则较治疗前呈不同程度的增加, 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 Ⅱ ( APA CHEⅡ )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 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 提高血氧饱和度, 脑损伤程度较轻, 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改善患者预后。

    • 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 38(2):165-167.

      摘要 (2010) HTML (0) PDF 311.26 K (2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 ) 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 2013 年 3月 ~2015 年 月入院的 86 例 AECOPD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 1s 用力呼气容积( FEV1 ) 、 用力肺活量( FVC ) 、 动脉血氧分压(PaO2 ) 、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 FEV1 、 FVC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 对照组 FEV1 和 FVC 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 治疗前两组的 PaO2 、 PaCO2 分别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 治疗后两组的 P a O 2 明显提高,PaCO2 明显降低,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05 ) ;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 两组在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三种药物( 沙丁胺醇、 布地奈德及氨溴索) 联合治疗 AECO-PD 效果优于两种药物联合( 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 ,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荐。

    • 连续血液净化和前列地尔对急性肾损伤的联合治疗效果探讨

      2016, 38(2):168-169.

      摘要 (2016) HTML (0) PDF 268.39 K (2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连续血液净化和前列地尔联合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抽选 2013 年 3月 ~2014年 12 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 126 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者与对照组, 每组 63 例。观察组被施以连续血液净化和前列地尔治疗, 对照组则单纯施以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办法。最终对两组肾功能指标、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 Ⅱ ( APA CHE Ⅱ ) 评分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采用连续血液净化和前列地尔联合治疗急性肾损伤在 1 周的治疗周期后, 肾功能尿素( UR ) 、 尿素氮( BUN ) 、 肌酐( Cr ) 、 每日总尿量、 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 这几项指标趋向正常水平明显, 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 APACHE Ⅱ 评分亦有(15.33±3.54 ) 分与( 18.70±4.08 ) 分之差,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 连续血液净化和前列地尔联合治疗急性肾损伤有极高的实践意义和临床价值, 值得引起相关医师的重视, 同时治疗机制仍需深入探讨, 改善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依旧任重道远。

    • 高血压人群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的调查分析

      2016, 38(2):170-171.

      摘要 (1984) HTML (0) PDF 277.41 K (2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血清游离脂肪酸( FFA ) 在高血压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中不同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174例高血压病人和 147 例非高血压病人, 测定血清 FFA 、 载脂蛋白 A1 ( Apoa1 ) 、 载脂蛋白 B( Apob ) , 并探讨高血压患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 Apoa1 、 Apob 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老年男性、 女性及中年男性的 F F A 组均高于非高血压相应年龄段同性别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 高血压中年女性组 FFA 水平与非高血压女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 老年男性高血压组与中年男性高血压组 FFA 水平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 老年女性高血压组FFA 水平显著高于中年女性高血压组水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 FFA与 Apoa1 呈负相关( P<0.05 ) , 与Apob 无相关性。结论 性别、 年龄可能是游离脂肪酸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 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 首发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6, 38(2):172-173.

      摘要 (2045) HTML (0) PDF 316.00 K (2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首发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 SIS ) 对 164 例首发脑卒中患进行调查,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首发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 143. 77±27.33 ) 分。家庭经济、 民族、 偏瘫、睡眠情况、 付费方式、 康复训练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临床工作中, 应高度重视康复训练和护理,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以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6, 38(2):174-176.

      摘要 (2015) HTML (0) PDF 311.02 K (2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 75 例在我院择期行经单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垂体瘤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 对照组采用显微镜辅助手术, 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 术中失血量、 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全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777 、9.925 、 11.323 ,χ2 =4. 0 2 6 ,P <0.05 ) ;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7.89% ) 显著低于对照组(40.54%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954 ,P <0.05 ) 。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 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

    • 胸外按压中断时间长短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

      2016, 38(2):177-179.

      摘要 (2029) HTML (0) PDF 243.96 K (2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 CPR ) 过程中, 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胸外按压中断时间长短对 CPR 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 2010年 C P R 指南, 规范CPR 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流程, 缩短 CPR 过程中胸外按压中断时间。选取 2011年1月 ~2 012年12月间 82 例心脏骤停患者为对照组, 实施常规 CPR流程。选取 2013 年1月 ~2014 年 12月间 80 例心脏骤停患者为实验组, 实施规范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流程。对两组患者在 CPR 胸外按压中断时间、 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自主循环恢复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 CPR 过程中除颤期胸外按压中断时间和气管插管期胸外按压中断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规范 CPR 流程, 可缩短 CPR过程中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胸外按压时间, 提高复苏的效果。

    • 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妊娠期血红蛋白、 铁蛋白水平变化及妊娠结局的关系分析

      2016, 38(2):180-181.

      摘要 (1992) HTML (0) PDF 253.10 K (2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轻型地中海贫血( 简称地贫) 孕妇妊娠期血红蛋白( HGB )及血清铁蛋白( SF )水平变化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0 例孕妇( 轻型地贫者 80 例, 健康者 80 例) 孕前期和孕后期 HGB 、SF 值的变化情况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和 1mi nA pgar 评分情况, 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和 1minApgar 评分与是否患轻型地中海贫血, 以及 HGB 、 SF 值变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地贫组和健康组 HGB 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25 , P =0.804 ) , SF 的下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81 , P<0.001 ), 轻型地贫孕妇 SF 下降幅度大于健康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孕期患地贫呈负相关, 与 HGB和 SF的下降水平无关; 新生儿 1minA pgar评分与孕妇孕期是否患地贫、 HGB和SF 的下降水平均无关。结论 孕妇孕后期HGB 、 SF均会下降, 但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 1minApgar 评分无关, 患地贫会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 产后出血的产前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2016, 38(2):182-183.

      摘要 (1993) HTML (0) PDF 321.48 K (2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产前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发生产后出血的 51 例顺产产妇( 出血组) 和同期年龄、 孕周基本相同的未发生产后出血的 51 例顺产产妇( 非出血组) 为研究对象, 通过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产后出血的产前危险因素。结果 经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产后出血的产前影响因素是宫高、 流产清宫次数、 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 其中宫高是最主要因素。结论 重视产前巨大胎儿和妊高征的筛查, 同时对育龄妇女开展流产危害宣讲, 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2016, 38(2):184-185.

      摘要 (2035) HTML (0) PDF 285.46 K (2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128例异位妊娠且愿意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和单纯口服米非司酮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 β-HCG 值、 包块直径大小、 血 β-HCG 值恢复正常时间、 住院时间、 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 β-HCG 值及包块直径大小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 血 β-HCG 值恢复正常时间、 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缩短,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75% ) 较对照组患者(76.56% ) 显著提高,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 促进患者的恢复, 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高, 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 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诱导全麻剖宫产对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

      2016, 38(2):186-187.

      摘要 (1989) HTML (0) PDF 320.90 K (2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诱导全麻剖宫产对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3 年 5 月 ~2015 年 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64 例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 32 例, 观察组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诱导全麻; 对照组单纯给予瑞芬太尼, 观察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术前胎心率、 记录分娩期间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 96.88% ( 31 / 32 ) , 对照组为 68.75% ( 22 / 32 )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8.892 ,P =0.003 ) ; 两组新生儿分娩时间及出生后 1min 、 5min 、 10min的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两组产妇术中及术后 2h 、6h 、 2 4h 出血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七氟烷吸入联合瑞芬太尼全麻诱导用于剖宫产全麻的诱导麻醉效果好, 对新生儿及产妇术中术后无明显影响,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雾化吸入与静脉输注米力农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术后肺动脉高压效果的比较

      2016, 38(2):188-190.

      摘要 (2036) HTML (0) PDF 273.28 K (27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雾化吸入与静脉输注米力农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2年 6 月 ~2015年 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 72 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为受试对象, 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分为雾化吸入组( 观察组) 和静脉输注组( 对照组) , 每组各 36 例, 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 疗效、 治疗前后的肺动脉收缩压( PAP ) 、 体动脉收缩压(SAP ) 、 肺动脉压力/体动脉压力(Pp/ Ps ) 及氧合指数( OI ) 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91.67%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22%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 PAP和Pp/ Ps 较治疗前呈不同程度的降低,SAP及OI水平较治疗前呈不同程度的升高, 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雾化吸入给药方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肺动脉高压的疗效优于静脉输注给药方式, 能有效改善肺动脉压力、 体动脉压、 氧合指数指标, 安全性较高。

    • 耳内镜下行Ⅰ型鼓室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2016, 38(2):191-192.

      摘要 (2007) HTML (0) PDF 359.16 K (2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耳内镜下行Ⅰ型鼓室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 年1月1日 ~2015年12月30日在我院行Ⅰ 型鼓室成形术的 112 例患者, 其中 56 例患者( 研究组) 是在耳内镜下进行 Ⅰ 型鼓室成形术治疗, 56 例患者( 对照组) 在显微镜下进行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 平均术中出血量、 术后随访3个月的疗效及术后听力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 平均术中出血量短于或者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两组治愈率及术后听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义( P>0.05 ) 。结论 耳内镜下行 Ⅰ 型鼓室成形术相对于显微镜下行Ⅰ型鼓室形成术而言, 具有手术视野更加清晰, 手术时间更短, 减少手术出血量更少等优点, 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

      2016, 38(2):193-194.

      摘要 (2023) HTML (0) PDF 361.29 K (2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2 例经临床诊断为川崎病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42 例患儿中, 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扩张 25 例, 并伴内膜增厚, 回声增强, 呈瘤样扩张 4例, 狭窄 2例, 合并血栓形成 1 例。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一级分支, 显示冠脉内径、 回声及扩张情况, 对临床协助诊断川崎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优势

      2016, 38(2):195-197.

      摘要 (2005) HTML (0) PDF 364.32 K (2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平板探测器 3D-DSA 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上疑似颅内动脉瘤和其它脑血管病在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中发现或疑似脑动脉瘤的 58 例患者, 均常规位造影( 2D-DSA ) 后即行旋转采集, 将旋转数据传送到 3D 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 分析动脉瘤检出情况、 瘤体及瘤颈显示情况、 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比较 3D-DSA 技术与 2D-DSA 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有无差异。结果 2D-DSA 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89% 、 75.00% ; 3D-DSA 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 100.00% , 2D-DSA 与 3D-DSA 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3D-DSA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高于 2D-DSA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 3D-DSA 显示的信息量优于 2D-DSA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结论 3D-DSA 可提高颅内动脉瘤检查的灵敏度、 诊断率和信息量

    •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的疗效及对 T 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2016, 38(2):198-201.

      摘要 (1995) HTML (0) PDF 316.08 K (2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 T 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172 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 n =82 ) 和观察组( n =90 ) , 观察组联用枸地氯雷他定片和胸腺肽肠溶片, 对照组单用枸地氯雷他定片, 两组患者均治疗 4 周; 记录治疗前后瘙痒程度、 风团数目等,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 4 周后外周血 T 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皮肤瘙痒程度、 风团数目、 UAS 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 ) ,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2.22%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3.17% , 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D4+ 水平升高,CD8+ 水平降低,CD4+/CD8+ 比值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 ) 。结论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采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胸腺肽治疗, 疗效显著, 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 血流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降钙素原和 C 反应蛋白水平差异的研究

      2016, 38(2):202-204.

      摘要 (1990) HTML (0) PDF 317.92 K (26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流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降钙素原( PCT ) 、 C 反应蛋白( CRP ) 水平在不同细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对 119例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液细菌培养和 PCT 、 CRP 水平进行检测, 分析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并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后, 患者血清中 PCT 、 CRP水平的差异。结果 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血清中 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者,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CRP 水平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与革兰氏阳性菌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要的血流感染菌, 对于疑似血流感染者, 血清 PCT 水平可用于初步鉴别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 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有效依据。

    • 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结核杆菌的价值分析

      2016, 38(2):205-206.

      摘要 (2024) HTML (0) PDF 376.88 K (2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FQ-PCR) 方法检测结核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 2014年 1月~12 月间收住院的 152 例肺结核确诊患者, 分别采用 FQ-PCR 、 痰涂片和痰培养法检测患者痰标本, 比较各方法诊断监测结果。结果 痰培养法、 FQ-P CR 、 痰涂片法对结核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 53.95% ( 82 /152 ) 、 47.37% ( 72 /152 ) 、30.26% ( 46 / 152 ) , FQ-PCR 检出率与痰培养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 而 FQ-PCR 、 痰培养法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痰涂片法( P <0.01 ) 。以痰培养为金标准,F Q-P C R 的敏感性、 特异性、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93% 、 94.29% 、 94.44% 、 82.50% , 痰涂片法分别为 86.96% 、69.81% 、55.56% 、92.50% 。FQ-PCR 与痰培养一致性良好( Kappa 值 =0.764 ) , 痰涂片法与痰培养一致性较差(Kappa 值 =0.489 ) 。结论 FQ-P C R 具有较高检出率和敏感度, 且操作简便、 快捷, 可作为结核杆菌培养法较为理想的补充检测方法

    • 新农合同城化对居民就医意向的影响研究

      2016, 38(2):207-210.

      摘要 (2025) HTML (0) PDF 318.45 K (2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北部湾经济区参合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评价、 对新农合同城化的态度以及新农合制度同城化后其就医选择意向的改变及其影响原因等, 为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 制定新农合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南宁、 钦州、 北海、 防城港四市相应区( 县) 的乡镇卫生院, 对其参加新农合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6.58% 的参合农民赞成新农合制度的同城化; 影响选择就医地点的前 4 位因素为医疗服务水平高低、 交通便利情况、 医疗费用以及病情需要; 个人的健康状况和文化程度与选择医疗机构的级别成正比关系。结论 农民纯收入越高,越愿意同城化, 并且同城化前后选择住院医院级别的影响因素都是医疗水平。新农合同城化后, 各地要强化分级诊疗制度, 调整补偿技术方案, 避免基金发生透支。

    • 广西百色市居民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16, 38(2):211-213.

      摘要 (1997) HTML (0) PDF 334.94 K (2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广西百色市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 为百色市居民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社区人群进行调查, 应用 EpiData3.1、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 分析。结果 百色市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在 26.73%~66.12% 之间, 高血压预防控制措施知晓率在 62.4 %~71.84% 之间, 高血压 危险因素知晓率在 19.80%~77.35% 之间; 多因素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百色市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及格与否的影响因素为性别、 文化程度; 百色市居民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广播、 电视和书籍、 报刊。结论 百色市居民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高, 应加强对百色市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 桂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慢性疼痛状况及自我管理分析

      2016, 38(2):214-215.

      摘要 (2007) HTML (0) PDF 394.82 K (2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桂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状况, 并分析其自我管理能力。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抽取调查桂西地区五个县的五个村的 150 名老年人, 通过发放系列问卷调查和访谈法, 了解老年人慢性疼痛及其自我管理情况,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0.00% 以上的老人有多个部位的疼痛。在疼痛管理中, 64.00% 的老年人选择药物管理, 慢性疼痛明显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结论 老年人可以尝试各种管理慢性疼痛的方法, 但是对于慢性疼痛的认识有待提高。应有针对性地教会老年人个性化的慢性疼痛管理方法, 提高自我管理的效果。

    • 广西百色市周边地区土壤土源性线虫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2016, 38(2):216-219.

      摘要 (2048) HTML (0) PDF 414.79 K (2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广西百色市周边地区土壤中土源性线虫污染情况, 为开展土源性线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按距市中心的远近选取 4 个乡镇作为调查点, 每个乡镇随机选取 15 户农户的菜园及厕所周边进行采样, 各采集 1份土壤, 共120 份。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土壤中蛔虫卵、 鞭虫卵及粪类圆线虫幼虫污染情况。结果 4 个乡镇土壤土源性线虫总检出率高低分别为阳圩镇高于永乐镇(χ2 =1 1.171 ,P =0.001 ) 、 阳圩镇高于汪甸乡( χ2 =32.116 ,P <0.001 ) 、汪甸乡高于那毕村(χ2 =30.488 ,P <0.001 ) , 永乐镇与汪甸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5. 952 ,P =0. 0 1 5>0.008 ) 。粪类圆线虫检出率高于鞭虫卵检出率(χ2 =15.000 ,P <0.001<0.017 ) , 蛔虫卵检出率与鞭虫卵检出率( χ2 =5.400 ,P =0.02 0>0.017 ) 、 蛔虫卵检出率与粪类圆线虫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2.660 ,P =0.103 ) 。厕所周边蛔虫卵/鞭虫卵检出率高于菜园(χ2 =4.728 ,P <0.05 ) 。结论 百色市周边地区土壤存在土源性线虫污染, 应继续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 以降低土壤土源性线虫的污染。

    • 广西防城港市 2005 ~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2016, 38(2):220-222.

      摘要 (1997) HTML (0) PDF 234.65 K (2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广西防城港市近十年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 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防城港市各县( 区、 市)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 2005~2014 年的流腮病例资料,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防城港市 2004~2015 年共报告流腮 3353 例, 平均年发病率为 40.36 / 10 万, 东兴市平均年发病率居最高, 为 74. 33 / 10 万, 防城区最低, 为 22.19 / 10 万。男性年发病率高于女性年发病率。全年均有发病, 但有明显的季节性, 表现为 4~7 月, 11 月至次年 1 月双峰型分布特征。结论 防城港市的流腮发病率仍然较高, 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之一, 应对重点人群、 重点地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医学教育研究
    • 甲状腺自身抗体在 131碘治疗甲亢中的作用

      2016, 38(2):223-224.

      摘要 (2004) HTML (0) PDF 340.51 K (2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1 3 1 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是一种简便、 高效的方法, 但也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简称甲减) 、放射性甲状腺炎等并发症。本文通过分析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来源与作用原理, 阐释其对 1 3 1 碘治疗甲亢的影响。

    •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进展

      2016, 38(2):225-227.

      摘要 (1984) HTML (0) PDF 306.76 K (2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早期康复运动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2016, 38(2):228-229.

      摘要 (2009) HTML (0) PDF 257.28 K (2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
    • 关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6, 38(2):231-232.

      摘要 (2006) HTML (0) PDF 352.35 K (2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基于“ 斯诺命题” 的医学发展思考

      2016, 38(2):233-235.

      摘要 (1983) HTML (0) PDF 327.36 K (2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分离是医学的“ 斯诺命题” 呈现, 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弥合是现代 医学发展的需要。现代医学可以在“ 斯诺命题” 的破解中找到可能发展的路径。

    • >护理体会
    • 创新型思维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效果

      2016, 38(2):236-238.

      摘要 (1996) HTML (0) PDF 329.06 K (26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创新型思维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2 0 1 2~2 0 1 4 年我院护理部制定了“ 以创新管理为手 段, 以专科护理为目标, 以特色服务为突破, 以强化培训为保障” 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 实施了改进护理管理模式、 创新质量管理手段、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发展专科护理、 拓展服务领域、 开展特色服务等创新型思维护理管理模式。结果 2 0 1 2~2 0 1 4 年实施创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后, 我院护理人才培养、 专科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和服 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护理质量指标与实施前的 2 0 1 0~2 0 1 1 年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或 P <0. 0 1 )。结论 通过实施创新型思维护理管理模式, 激发护士的积极性, 增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升了专科护理水平, 提高护理质 量, 保障病人安全, 最终达到了患者满意、 医院满意和社会满意的效果。

    • 令皮欣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临床效果及护理

      2016, 38(2):239-240.

      摘要 (20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令皮欣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 lScaldedS kinSyndrom e ,SSS ) 患儿中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 将 80 例 S S S S 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 两组抗感染、 对症、 支持治疗、 常规护理均相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令皮欣喷洒局部皮肤, 对照组患儿皮肤红斑处给予炉甘石洗剂外涂, 糜烂创面给予生理盐水湿敷。观察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皮损控制时间、 住院时间、 不良反应、 患儿对护理依从性、 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皮损控制时间、 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护理依从性、 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 均 <0.01 ) ; 两组患儿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应用令皮欣对 SSSS患儿进行皮肤护理, 操作简便、 安全, 患儿易于接受, 依从性高, 效果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