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8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述与临床报道
    •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对大鼠慢性难愈合溃疡创面ERK1/2、ATF2表达的影响

      2016, 38(5):457-462.

      摘要 (1599) HTML (0) PDF 490.84 K (2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难愈性创面组织ERK1/2、ATF2蛋白表达变化, 从磷酸化ERK1/2对激活ATF2的交互作用(crosstalk)角度, 阐明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exposedburntherapy/ Moistexposedburnointment,MEBT/ME-BO) 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MEBO组、贝复济(rb-bFGF)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4组, 各24只, 创建体表皮肤溃疡模型, 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并于造模后第3d 、7d 、14d 各取相同部位创面组织, 采用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磷酸化ERK1/2、AT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EBO 组可见淡红色新生上皮由四周向创面中心生长, 创面恢复良好。MEBO组和贝复济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均小于模型组(P<0.01) ; 经14d 治疗后, 磷酸化E RK1/2及ATF2含量增高, 同组内不同时间点ERK1/2、ATF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同时间点内不同组间的磷酸化ERK1/2 、ATF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组间比较MEBO组和贝复济组磷酸化ERK1/2、ATF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MEBT/MEBO能加快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愈合速度, 提高修复质量; MEBT/MEBO可能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 调控磷酸化ERK1/2、ATF2表达水平, 使ERK1/2激活p38信号通路的下游底物ATF2产生交互作用, 共同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修复。

    • 烟草不同部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2016, 38(5):463-465.

      摘要 (1580) HTML (0) PDF 462.27 K (2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烟草植物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分别依次采用90%酒精、50%酒精提取烟叶和烟根中的有效成分,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试不同组分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 评价其抗氧化效果。结果 烟叶和烟根50%乙醇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比相同部位提取物其他组分好; 其中, 烟根50%乙醇组分的活性最好, 在浓度达到1 60mg/L后抗氧化活性接近维生素C(Vc)和常用的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结论 烟叶和烟根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 烟草中具有抗氧化性的活性成分易被大极性的溶剂溶解和洗脱。

    • 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在高通量测序片段化DNA中的应用

      2016, 38(5):466-469.

      摘要 (1559) HTML (0) PDF 583.73 K (2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在高通量测序中应用的最佳DNA片段化条件。方法 DNA样品在冰浴条件下采用不同的超声功率、单次间隙时间和超声时间、工作时间(单一样品超声破碎时间) 、仪器连续工作时间,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2100生物分析仪分别检测基因组DNA片段化和羟甲基化免疫共沉淀效果。结果 超声功率280W、间隙时间/超声时间5s/5s、总工作时间18min ,仪器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90min,超声波处理时样品始终保持冰浴环境可获得高通量测序需要的、长度主要集中在200~500bp之间的DNA片段。结论 在我们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利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可以得到重复性较好的基因组DNA片段,可满足高通量测序文库构建中对DNA片段质量的要求。

    • 漳州市妇女宫颈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基因亚型分布

      2016, 38(5):470-472.

      摘要 (1517) HTML (0) PDF 310.09 K (2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漳州市妇女宫颈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高危基因亚型流行情况。方法 选取漳州市医院2015年1月~12月参加子宫颈癌筛查高危亚型HPV感染者, 对其采用反向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联合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分析其高危基因亚型。结果 本次参加筛查人数为9906人, 其中HPV高危亚型阳性为1600人, 总感染率为16.15% , 患者平均年龄(4 0.2±8.9)岁。年龄小于25岁组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危基因亚型前3位分别为HPV16、52和58,所占比例分别为19.81% 、15.31%和12.86% ; 2联及以上混合感染为333人, 占所有感染者比例为20.81% ; 高危基因亚型HPV混合感染中, 年龄小于25岁组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漳州市女性人群具有较高的高危基因亚型HPV感染率, 常见的高危基因亚型当中, 占据主导地位的是HPV16、52、58 ; 低年龄组具有较高的多重基因亚型混合感染率及HPV感染率。

    • 阿奇霉素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2016, 38(5):473-474/481.

      摘要 (1555) HTML (0) PDF 318.55 K (2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与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治疗组(38例) , 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多西环素静脉滴注。通过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 并观察两组退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胸片病灶吸收和治愈天数的情况,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退热时间、 症状消失消失时间及胸片病灶吸收和治愈天数的情况均短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静息心率与绝经女性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2016, 38(5):475-477.

      摘要 (1595) HTML (0) PDF 320.59 K (2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RHR)与绝经女性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对182例绝经后女性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腰围、身高、体重、血压、静息心率) 、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 , 观察不同静息心率水平的血压、血糖、血脂变化, 以及其相关性/分析静息心率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关系。结果 182例研究对象中共检出1 12例代谢综合征, 总患病率为61.54% 。相关分析显示, 静息心率与腰围、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呈正相关, 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高RHR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低RHR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息心率与绝经女性代谢综合征存在相关性, 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忽视静息心率的控制。

    • 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血液透析长期静脉留置导管血栓栓塞的研究

      2016, 38(5):478-481.

      摘要 (1552) HTML (0) PDF 360.97 K (2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长期口服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血液透析长期静脉留置导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留置带袖套静脉导管(TCC)作为血管通路的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华法林组(A组)、阿司匹林组(B组)和对照组(C组) , 各40例。阿司匹林组患者在TCC置入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 , 每日1次; 华法林组患者在TCC 置入后24h口服华法林,维持INR在1.5~2.5之间; 对照组在TCC置入后不接受任何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导管失功发生率, 尿激酶干预次数和出血事件发生人数。结果 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导管功能不良的的发生率分别为1.99% 、3.26%和3.46% , 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对照组比较(P<0.05),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 。华法林组出现1例主要出血事件,2例次要出血事件, 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无出血事件(P<0.05) 。结论 华法林比阿司匹林更能有效预防透析患者TCC的血栓栓塞, 但由华法林引起的出血事件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 内镜窄带成像术加放大内镜与内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的对比研究

      2016, 38(5):482-483.

      摘要 (1556) HTML (0) PDF 275.82 K (2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术加放大内镜(NBI-ME)及内镜活检在早期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 采用NBI-ME对可疑病变(胃黏膜形态、颜色改变)进行观察, 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活检, 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确诊。计算NBI-ME 、内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NBI-ME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与内镜活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BI-ME对早期胃癌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若符合NBI-ME早期胃癌诊断的患者建议行内镜活检,并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确诊。

    • 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 及生化指标影响的临床观察

      2016, 38(5):484-486.

      摘要 (1515) HTML (0) PDF 353.30 K (2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及对其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6年2月在我院维持血透治疗的5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抽签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25例。观察组为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 对照组仅予血液透析治疗, 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及其体内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皮肤瘙痒方面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内部分生化指标影响方面, 作为中大分子毒素代表的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及微炎症反应代表的C反应蛋白(CRP),观察组血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可以利用透析清除小分子毒素的同时, 又通过定期灌流增加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 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且操作简单, 不需要额外增加设备的前提下实施就能改善患者体内微炎症反应, 提高其生活质量。

    • 心理干预联合手法复位对良性位置性眩晕治愈后 残余头晕疗效及生活质量研究

      2016, 38(5):487-489.

      摘要 (1559) HTML (0) PDF 331.56 K (2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手法复位对良性位置性眩晕治愈后残余头晕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病例100例。将入选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 ① 治疗组(继续手法复位及家庭习服治疗) ; ②对照组。每组50例。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按常规给予治疗内科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 ; 治疗组继续采用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方法包括管结石复位法Semont管石解脱法, 根据受累半规管决定治疗方法, 每日1次及家庭Brandt-Daroff练习, 每天3次, 每次10~20遍),心理干预每周1次。观察指标: 良性位置性眩晕治愈当天、第3d 、此后每周1次,直至头晕完全消失时所用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 DH I 量表) 、 中文版 S 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 。结果 ①治疗组残余头晕完全消失时间为(18.8±6.1)d ,对照组为(48.3±5.4)d 。②心理干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前, 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治疗组 S F-3 6 维度计分高于对照组、DHI计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理干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前, 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HAMA分值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两组均下降,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能显著缩短残余头晕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 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2016, 38(5):490-492.

      摘要 (1543) HTML (0) PDF 312.64 K (2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脑梗死后抑郁症(PCI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为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我院2013年6月—2016年2月220名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测定,使用调查表收集患者情况, 统计分析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220例脑梗死患者发生PCID109例(49.55)%,其中轻度抑郁92例(84.40%),中度抑15(13.76%),重度抑郁2例(1.83%)。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性别为女性(OR=1.80,95%CI:1.25~2.64)、住院时间大于1个月(OR=2.41,95%CI:1.60~5.96) 、非首次脑梗死(OR=3.72,95%CI:1.31~8.59)及NIHSS中重度(OR=2.83, 95%CI:1.32~4.74)为PCI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率较高, 可通过调控危险因素予以干预。

    • 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老年HIV/AIDS疗效分析

      2016, 38(5):493-495/506.

      摘要 (1524) HTML (0) PDF 350.17 K (2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贺州市老年HIV/AIDS患者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和依非韦伦三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选取贺州市人民医院关爱门诊中抗病毒治疗,初始方案为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的HIV/AIDS患者,收集其治疗1年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病毒治疗开始前、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主要临床指标,CD4+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入选100例病例,使用期间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组合抗病毒治疗方案后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共有68例,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老年组治疗后CD4+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 , 病毒载量下降, 胆固醇较治疗前升高(P<0.05),转氨酶、血肌酐和甘油三酯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老年人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组合抗病毒治疗方案安全性有效性可靠,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手术治疗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30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6, 38(5):496-497.

      摘要 (1504) HTML (0) PDF 282.77 K (2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切除手术治疗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血透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30例, 以术前、 术后6个月为参照组及实验组, 经甲状旁腺切除术后, 观察治疗前及术后6个月临床症状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钙磷高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所有被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经甲状旁腺切除术后,90%以上临床症状改善, PTH 水平从(1900±800)pg/ml下降至(125±75)pg/ml, 钙由(2.65±0.27)mmol/L下降至(2.20±0.16)mmol/L,磷由(2.27±1.28)mmol/L下降至(1.45±0.98)mmol/L ,骨密度从(0.520±0.204)g/cm2上升至(0.861±0.27)g/cm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旁腺切除手术是治疗尿毒症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重要手段, 其疗效显著, 可以改善患者各项指标, 提高生活质量, 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 脾动脉主干截流术与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疗效对比观察

      2016, 38(5):498-500.

      摘要 (1511) HTML (0) PDF 308.58 K (2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脾功能亢进患者选择更适合的微创手术。方法 选择在我科住院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病人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两组,A组62例行脾动脉主干截流术,B组66例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观察术后1个月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结果 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两组对比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t=0.34)、血小板计数(t=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其中剧痛(χ2 =78.12)、高烧(χ2=41.55)、腹水(χ2=56.9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 脾动脉截流术与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相同,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不良反应大, 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建议选用脾动脉主干截流术。

    • 持续渐进式扩肛法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研究

      2016, 38(5):501-503.

      摘要 (1529) HTML (0) PDF 320.63 K (2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验证持续渐进式扩肛法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的效果, 评价持续渐进式扩肛法干预肛门狭窄的发生率。方法 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实验组持续渐进式扩肛法, 对照组手指扩肛法,7~10d后进行评价, 观察其排便情况、肛门指检、肛门直肠压力测定,3个月后对有效病例随访, 观察其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临床综合疗效为 100% ,优于对照组86.67%(P<0.05);干预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在排便难易上有明显改善(P<0.05),肛门指检积分和直肠压力测定显示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随访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通过持续渐进式扩肛法, 可有效改善患者排便,降低肛门指检积分和复发率, 证实持续渐进式扩肛法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有明显效果, 且该方法操作方便、安全性好、依从性佳, 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

    • 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二氧化碳充气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2016, 38(5):505-506.

      摘要 (1516) HTML (0) PDF 317.16 K (2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腔镜下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二氧化碳(CO2)充气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腔镜下行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患者30例, 分别于CO2充气前, 充气后10min 、 20min、40min和关闭充气后5min 、20min , 抽取颈静脉球血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 比较不同时点动、静脉血气及脑动一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 的变化。结果 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在充气后各时间点与充气前相比显著上升(P<0.05) ; Ca-jvDO2在充气后各时间点与充气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动脉血乳酸(aLac)、颈内静脉乳酸(jvLac)在充气后各时间点与充气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腔镜下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CO2充气后, 脑血流量显著增加, 脑组织无氧代谢增加的情况未发现。

    • 密闭气道负压吸痰法联合氨溴索肺灌洗在ICU气道清除的应用

      2016, 38(5):507-508/523.

      摘要 (1507) HTML (0) PDF 354.00 K (2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密闭气道负压吸痰法联合氨溴索肺灌洗在 I C U 清除气道的吸痰效果, 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已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50例, 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25),观察组采用密闭气道负压吸痰法联合氨溴索肺灌洗,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式吸痰法。观察和记录吸痰量、吸痰前后SpO2 、临床有效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吸痰量观察组(30.53±5.41)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56±5.24)ml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吸痰前后SpO2组内比较观察组吸痰后明显回升(P<0.001) , 吸痰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95.88±2.54) 回升明显优于对照组(91.68±6.35)(P<0.05) 。吸痰有效率观察组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40.00%(P<0.001)。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24.00% (6例) , 对照组44.00%(11例) ,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密闭气道负压吸痰法联合氨溴索肺灌洗在ICU清除气道中能充分、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效果显著, 尤其适用于咳痰无力、昏迷等患者, 且操作简单、经济实用, 值得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推广。

    • 笑气/氧气吸入镇静在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6, 38(5):509-511/518.

      摘要 (1516) HTML (0) PDF 390.26 K (2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在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有牙科畏惧情绪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儿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观焦虑情况和不同时间段的临床焦虑与合作行为。治疗后对患儿家长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CF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CF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组得分差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患者T4、T5 和T6 时Venham 评分低于T1 时,且观察组T3、T4、T5和T6时评分也低于T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儿T4、T5和T6时Venham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笑气/氧气吸入可缓解患儿就诊中的焦虑、不安和恐惧情绪,改善患儿就诊行为表现,提高治疗依从性。

    • 17例不典型川崎病诊治体会

      2016, 38(5):512-513.

      摘要 (1513) HTML (0) PDF 303.11 K (2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在临床工作中避免误诊及漏诊。方法 对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的17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最早出现及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眼球结膜充血、一过性全身皮疹、口唇潮红皲裂,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CT)增高、卡疤硬结有早期诊断价值,多合并有肝功能损害,冠状动脉扩张最早出现在发病后4d,最迟10d。结论 在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应注意结合患儿的辅助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及时、准确的诊断川崎病,避免误诊及漏诊。早期、足量的使用丙种球蛋白(IVIG),可避免冠状动脉扩张形成冠状动脉瘤。

    •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中应用分析

      2016, 38(5):514-515.

      摘要 (1501) HTML (0) PDF 269.67 K (2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A 组,6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B组,120例健康男性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3组患者的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A组fPSA、t-PSA含量低于研究B组,而高于对照组,f/t比值高于研究B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B组fPSA、t-PSA 含量高于研究A 组和对照组,f/t比值低于研究A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f/t比值对前列腺癌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fPSA、t-PS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PSA效果较好,可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提供依据。

    • 艾箱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 38(5):516-518.

      摘要 (1576) HTML (0) PDF 337.13 K (2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艾箱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炎患者,采用单盲设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艾箱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依帕司他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尿频尿急、尿失禁等主要症状人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主要症状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膀胱残余尿量比较,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尿白细胞阳性率比较,治疗组尿白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箱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北流市村医对缺血性脑卒中抗栓治疗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分析

      2016, 38(5):519-520.

      摘要 (1550) HTML (0) PDF 273.65 K (2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掌握村医对缺血性脑卒中抗栓治疗相关知识认知现状,为村医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北流市543名村医进行缺血性脑卒中抗栓治疗相关知识调查。结果 阿司匹林名称知晓率73.11%,四个抗栓药物名称同时知晓为8.29%。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正确用法知晓率分别为37.20%和24.68%,抗栓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差。结论 村医对缺血性脑卒中抗栓治疗相关知识掌握及临床应用能力不理想,应引起重视并加以培训。

    • 浮萍水煎液延缓皮肤衰老的实验研究

      2016, 38(5):521-523.

      摘要 (1549) HTML (0) PDF 342.46 K (2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浮萍水煎液对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方法 将40只老龄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五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浮萍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1g/ml、0.5g/ml、0.25g/ml),各组背部脱毛后外涂给药,30d后,切取各组小鼠背部皮肤并测其含水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浮萍水煎液中、低剂量组能显著 提高皮肤含水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浮萍水煎液中、低剂量组能显著增强小鼠皮肤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浮萍水煎液具有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 >医学教育研究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2016, 38(5):524-526.

      摘要 (1584) HTML (0) PDF 319.56 K (2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s)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无限”增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其在组织损伤的修复、血液系统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等多方面广泛应用,且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就MSCs治疗糖尿病足相关机制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 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动物模型分型综述

      2016, 38(5):527-528/534.

      摘要 (1540) HTML (0) PDF 341.27 K (2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总结近几年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动物模型分型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寒凝血瘀、阳虚血瘀四个方面综述了其现代动物模型的制备和其相关指标的最新进展,为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 抗凝血酶研究进展

      2016, 38(5):529-531.

      摘要 (1531) HTML (0) PDF 321.15 K (2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抗凝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功能系统,它与纤溶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防御体系。在生理情况下,抗凝系统与纤溶系统维持着一种适宜的动态平衡以防止血管内形成血栓。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是人体抗凝系统的重要组成因子,约占抗凝系统总活性的70%。因此,本文将从AT的发现、结构、功能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 >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
    • 文山州医院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2016, 38(5):532-534.

      摘要 (1514) HTML (0) PDF 342.34 K (2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国内外医患沟通概况和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设计切合实际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方式。包括确实有效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相关的考核手段。选取2014年9月—2016年7月在我院实习的本科实习生85人,随机分为A、B两组,并将该模式用于A组学生,B组学生按原常规模式进行培训。通过现场医患沟通量表和医疗文书评分量表两个评价指标和医患沟通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估两组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结果 A 组医疗文书书写评价得分为(74.59±9.82)分,沟通现场评价得分为(21.57±4.53)分,均分别高于B组的(65.85±10.84)分和(17.71±4.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针对A、B两组学生,分别调查了84和86名患者,A组学生培训后的患者满意度53.57%(45/84)明显高于B组的33.72%(29/86)。结论 该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模式对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研究初探——以医学物理学为例

      2016, 38(5):535-536.

      摘要 (1556) HTML (0) PDF 266.27 K (2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主流理念,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本文概述了高校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详述了探索教学改革的一个案例及由此形成的几点思考。

    • 比较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 38(5):537-539.

      摘要 (1564) HTML (0) PDF 323.32 K (2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药理学是联系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涉及知识多且广,涉及的药物种类多,且同一类药物药名多。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易混淆。为了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利的方法,笔者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了几种实用有效的比较式教学法,现总结以飨读者。

    • 项目教学法在本科护理学专业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 38(5):540-541.

      摘要 (1556) HTML (0) PDF 269.76 K (2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本科护理学专业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深化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为提高护理本科教育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14级护理本科班共41人随机划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1)。对实验组的学生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实施项目教学法完成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内科护理学,对对照组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完成内科护理学课程,以期末理论考试和学生教学评价结合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 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课堂教学效果。

    • >护理体会
    • 连续性护理干预对PCI术后患者健康相关行为的效果研究

      2016, 38(5):542-544.

      摘要 (1539) HTML (0) PDF 309.88 K (2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术后患者健康相关行为的效果。方法 按时间段将100例PCI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照PCI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及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第12周时的健康行为状况。结果 出院12周时干预组《PCI患者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表》各项目均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连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PCI出院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提升其生活质量。

    • 延续干预对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影响研究

      2016, 38(5):545-546/549.

      摘要 (1551) HTML (0) PDF 315.85 K (2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干预对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在德保县人民医院(70例)、田阳县人民医院(70例)、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40例)住院治疗的农村高血压患者,于干预前发放自制基本情况调查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给予延续干预,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发放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有无差异。结果 干预后营养、心理安适、运动、健康责任等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F=2235.65、1061.68、1524.77、829.03,P均<0.01)。经两两比较,干预后营养、心理安适、运动、健康责任得分高低依次为干预6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前(P均<0.01)。结论 延续干预能增强农村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能力,自觉执行健康行为,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心理护理对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的影响分析

      2016, 38(5):547-549.

      摘要 (1523) HTML (0) PDF 338.86 K (2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并行钬激光碎石术的84例肾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观察组则实施心理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下围术期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舒适度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此同时,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66.67%(28/4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24%(40/4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围术期SAS、SD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于肾结石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舒适度以及满意度,并最大程度缓解负性情绪,降低焦虑、抑郁评分,同时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 电话随访对131碘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16, 38(5):550-551/554.

      摘要 (1514) HTML (0) PDF 334.63 K (2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131碘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门诊131碘治疗后的甲减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及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电话随访。采用问卷调查表了解病人服药半年和一年的依从性情况。结果 服药半年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观察组完全依从32例,完全依从率53.33%,对照组21例,完全依从率35.00%;服药一年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观察组完全依从27例,完全依从率45.00%,对照组14例,完全依从率23.33%。患者用药半年和一年的服药依从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1碘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替代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终生的治疗,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不容乐观,通过电话随访与患者加强沟通,不仅可以强化患者对疾病和用药的认知,也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性。

    • 探讨以社区为基础康复管理对精神病的防治康复效果

      2016, 38(5):552-554.

      摘要 (1527) HTML (0) PDF 316.85 K (2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地研究以社区为基础康复管理在精神病防治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社区2014年8月—2015年11月的15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社区基础康复管理,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社会功能评分是(81.1±1.7)分,生活质量评分是(82.6±2.2)分,对照组的社会功能评分是(61.2±2.5)分,生活质量评分是(67.3±4.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应用社区基础康复管理能够有效地增强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