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8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述与临床报道
    • AG490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中瘦素、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2016, 38(6):555-558.

      摘要 (1668) HTML (0) PDF 355.71 K (2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在AG490干预下,瘦素(leptin)和JAK2/STAT3信号通路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以及与其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人胃癌SGC-7901细胞BALB/c-nu雄性裸鼠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腹腔注射AG490,C组腹腔注射AG490和碧生源牌减肥茶灌胃,D组腹腔注射5-FU。记录各组裸鼠肿瘤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RT-PCR 检测肿瘤中leptin、JAK2、STAT3mRNA 表达水平。结果 AG490、5-FU 可抑制人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同时均可降低leptin表达水平;AG490可同时降低JAK2、STAT3mRNA 的表达水平,而5-FU不能降低JAK2、STAT3mRNA的表达;碧生源牌减肥茶对瘤重和leptin、JAK2、STAT3mRNA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 AG490可能通过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降低leptin的表达,进一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leptin的调控除了JAK2/STAT3信号通路外可能还存在其他途径。

    • 二苯乙烯苷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区病理形态学及脑BACE1表达的影响

      2016, 38(6):559-562.

      摘要 (1574) HTML (0) PDF 475.92 K (2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区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脑组织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50只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TSG低剂量(0.033g·kg-1·d-1)组、TSG中剂量(0.1g·kg-1·d-1)组、TSG高剂量(0.3g·kg-1·d-1)组、石杉碱甲(阳性对照)组及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为10只同龄C5B7L/6J小鼠。各组给予60d相应药物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海马区病理形态学变化;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小鼠脑组织BAC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小鼠海马区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BACE1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TSG各剂量组BACE1的表达量与石杉碱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G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可能与降低BACE1表达水平,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产生,改善神经元损伤等有关。

    • 芒果苷、高良姜素对BCBL-1细胞形态及其分泌IL-4的影响

      2016, 38(6):563-565.

      摘要 (1540) HTML (0) PDF 330.88 K (2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芒果苷、高良姜素对BCBL-1细胞形态及其分泌IL-4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BCBL-1细胞分为不加药物的空白对照组、0.1%二甲基亚砜(DMSO)组、芒果苷组和高良姜素组,观察药物作用24h对细胞形态的影响;收集不同时间段的各处理组的细胞培养上清液,利用ELISA 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浓度。结果 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BCBL-1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药物后,芒果苷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细胞培养液中IL-4蛋白含量有上升的趋势(P<0.01);高浓度高良姜素组(25μmol/L)细胞出现细胞皱缩、折光度下降、数量变少,细胞培养液中IL-4蛋白含量在低浓度时有上升的趋势(P<0.05或P<0.01),而在高浓度时有下降的趋势(P<0.01)。结论 芒果苷、高良姜素可以调节BCBL-1细胞分泌IL-4。

    • 超声-酶法提取两面针中芝麻素的工艺优选

      2016, 38(6):566-569.

      摘要 (1590) HTML (0) PDF 363.92 K (2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优化超声-酶法提取两面针中芝麻素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HPLC测定芝麻素提取率,流动相乙腈-水-磷酸-三乙胺(60∶40∶0.2∶0.25),检测波长287nm。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加酸和酶解预处理对芝麻素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功率、提取次数和溶剂量,通过动态过程优化超声提取时间。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预处理后,以体积分数60%乙醇(含盐酸1%)超声(功率250W)提取3次,第1次以7倍量溶剂提取21min,第2次以6倍量溶剂提取18min,第3次以5倍量溶剂提取15min,芝麻素提取率为95.40%。结论 该工艺经济、高效、节能、省时,可为开发利用两面针中芝麻素提供实验基础。

    • rhEPO对缺糖缺氧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其DNA甲基转移酶的影响

      2016, 38(6):570-573.

      摘要 (1575) HTML (0) PDF 358.18 K (2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氧糖剥夺(OGD)条件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DNA 甲基转移酶(DNMT)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rhEPO与星形胶质细胞在OGD条件下共培养6h,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损伤程度,RT-PCR 测定DNMT1、DNMT3A/3BmRNA 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缺糖缺氧培养组,星形胶质细胞在OGD培养后1 h出现死亡并持续加重,至5~6h时死亡率达到高峰;20 U/mlrhEPO 组和100 U/mlrhEPO 组细胞死亡率,星形胶质细胞DNMT1、DNMT3A/3BmRNA水平均低于OGD对照组(P<0.05或P<0.001),但不同浓度rhEPO 对 DNMT3A/3B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PO 可以对缺糖缺氧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变DNMT1、DNMT3A/3BmRNA水平有关。

    • 高浓度氢气对四氯化碳损伤性大鼠睾丸生精细胞Akt表达的影响

      2016, 38(6):574-577.

      摘要 (1553) HTML (0) PDF 471.71 K (2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吸入高浓度氢气后对四氯化碳损伤性大鼠生精细胞内Akt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3月龄SD大鼠30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on组),四氯化碳组(CCl4组)和氢气组(H2组)。Con组大鼠于每周一、周五皮下注射橄榄油(0.07ml/100g),CCl4组和H2组于每周一、周五皮下注射30% CCl4+70%橄榄油(0.1 ml/100g),持续6周;H2组在第6周加入高浓度H2(3%H2+97%空气)治疗,每天1h,连续7d。取睾丸,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kt主要表达于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的胞浆中,CCl4组大鼠生精细胞内Akt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2组较CCl4组表达水平升高(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结论 高浓度H2可以增加CCl4损伤性大鼠睾丸组织中Akt的表达。

    • 谷胱甘肽对感染性脑损伤小鼠悬尾行为的影响

      2016, 38(6):578-579/582.

      摘要 (1588) HTML (0) PDF 364.10 K (2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谷胱甘肽(GSH)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脑损伤小鼠悬尾行为的影响,以探讨GSH 是否对感染性脑损伤引起的抑郁行为有保护作用。方法 取60只3周龄的ICR 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saline组)、脂多糖组(LPS组)、脂多糖+谷胱甘肽组(LPS+GSH 组)和脂多糖+溶剂组(LPS+water组),每组15只。应用ANY-maze视频分析系统检测接受生理盐水或LPS处理6h、12h及24h后各组小鼠在4min的悬尾实验过程中累积静止的时间。结果 生理盐水或LPS处理后6h,各组小鼠的悬尾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12h和24h后,与saline组比较,LPS组和LPS+water组小鼠累积静止的时间均显著增加;与LPS组相比,谷胱甘肽处理的小鼠累积静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GSH 可以显著减少感染性脑损伤小鼠在悬尾实验中累积静止的时间,对其引起的小鼠抑郁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口服超声助显剂在老年人胃癌筛查中的作用

      2016, 38(6):580-582.

      摘要 (1594) HTML (0) PDF 368.35 K (2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口服超声助显剂在老年人胃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行口服超声助显剂胃超声检查资料,评估超声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45例老年胃癌患者中,早期胃癌3例,口服超声助显剂后,超声检出率为33.33%(1/3),进展期胃癌42例,超声检出率为90.48%(38/42)。检出有2例腹腔淋巴结转移,病灶浸润肝脏1例。结论 口服超声助显剂胃超声检查简便、经济、无创,老年患者易耐受,且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较高,可作为老年人进展期胃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手段。

    • 幽门螺杆菌毒力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相关性分析

      2016, 38(6):583-585/594.

      摘要 (1580) HTML (0) PDF 363.31 K (2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门诊患者所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菌株毒力与上消化道病变关系,探讨柳州地区H.pylori的致病特点。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经14C-UBT检测证实为H.pylori感染后经胃镜证实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门诊患者共125例,采集静脉血用蛋白芯片技术行H.pylori毒力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细胞毒素(VacA)、尿素酶(Ure)及热休克蛋白60(Hsp60)IgG检测,钳取胃黏膜组织行H.pylori银盐染色及病理检查。结果 125例患者以青年和中年为主,分别占48.00%和45.60%,均检出H.pylori相关毒力IgG抗体,其中CagA、VacA、CagA+/VacA+ 、Hsp60、Ure阳性率分别为92.80%、20.00%、19.20%、27.20%及96.80%;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及复合性溃疡CagA阳性率较胃溃疡高;所有病变中,消化性溃疡占86.40%(108/125);有123例患者完成病理检查,黏膜炎症程度表现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的分别为17.90%(22/123),75.61%(93/123)及6.50%(8/123);81.30%(100/123)患者H.pylori染色阳性,为(+)~(+++)。结论 在广西柳州地区,上消化道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患者以中青年居多,感染Hsp60及VacA阳性菌株低,发病主要以消化性溃疡为主,胃黏膜炎症程度以中度为主。

    • 血清microRNA-423-5p在脑血栓形成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2016, 38(6):586-588.

      摘要 (1561) HTML (0) PDF 363.09 K (2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microRNA-423-5p在脑血栓形成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aqMan-PCR方法检测100例脑血栓患者(疾病组)及100例高危对照者(对照组)血清microRNA-423-5p的表达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icroRNA-423-5p水平在脑血栓形成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疾病组具有更高的microRNA-423-5p血清水平,疾病组相对表达值为(7.78±3.30),对照组相对表达值为(3.54±0.83),P值为6.69×10-2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croRNA-423-5p可有效从对照个体中区分脑血栓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达到0.87(0.82~0.93),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9.00%和98.60%,最佳诊断界点值为4.64。结论血清microRNA-423-5p是一种有效的脑血栓形成早期诊断血清标志物。

    • 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2016, 38(6):589-591.

      摘要 (1528) HTML (0) PDF 346.60 K (2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在6h内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与静脉内溶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72例ACI患者分为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其中动脉溶栓组25例,静脉溶栓组47例,分别在溶栓前、溶栓之后不同时间点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进行评分,同时3d后行头颅MRI+MRA 检查了解颅内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两组在溶栓后4h的E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h、24h、72h、1周、2周、1个月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后复查头颅MRA血管再通率动脉组优于静脉组,且凝血酶和凝血酶原的时间动脉组明显比静脉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动脉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静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管患者接受动脉内还是静脉内溶栓,对ACI的治疗都是有效的。但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和血管再通率均优于静脉溶栓。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变化及其分化机制的研究

      2016, 38(6):592-594.

      摘要 (1564) HTML (0) PDF 330.11 K (2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证实辅助性T细胞(Th17)在慢性乙型肝炎(CHB)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CHB中可能的分化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CHB患者和23例正常对照组Th17细胞频数和CD3+IL-6+T细胞频数。结果 随着CHB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加重,其外周血Th17细胞频数、CD3+IL-6+T细胞频数逐渐升高,且CD3+IL-6+T细胞频数和Th17T细胞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 =0.621)。结论 Th17细胞可能是CHB进展的原因之一,体内CD3+IL-6+T细胞的变化与Th17细胞的变化密切相关,可能是促进Th17细胞分化的因素之一。

    • MEBT/MEBO病证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

      2016, 38(6):595-597.

      摘要 (1574) HTML (0) PDF 384.25 K (2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MEBT/MEBO病证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探讨MEBT/MEBO的治疗优势。方法 选择WagnerⅡ~Ⅲ级糖尿病足溃疡并具有中医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的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3),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8周治疗后,典型案例中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溃疡部位达到临床愈合标准。该患者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的6项主症完全消失,5项次症除了形体消瘦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其余4项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舌质由红绛转为舌淡红,苔黄腻转为苔白,寸口数脉消失,滑脉仍存在,趺阳脉较入院前搏动增强。结论 MEBT/MEBO能够有效地促进溃疡创面(病)愈合,同时也能改善糖尿病足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对病证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 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6, 38(6):598-600.

      摘要 (1600) HTML (0) PDF 351.46 K (2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从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胸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近端骨折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式,观察组则予以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是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是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及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 利用记忆合金弓齿钉对胸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明显,安全性较好,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80例临床观察

      2016, 38(6):601-603.

      摘要 (1601) HTML (0) PDF 331.69 K (2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探讨LEEP治疗CIN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80例CIN并行LEE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宫颈塑形及随访情况,并比较手术前后病理结果。结果 LEEP治疗CIN平均手术时间(8.0±1.2)min,平均出血量(10.0±1.3)ml,术后宫颈塑形满意率91.11%,一次性治愈率97.78%,手术前后病理符合率77.22%。结论 LEEP治疗CIN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损伤小,成功率高,是诊断和治疗CIN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早期诊断宫颈癌也具较高的临床价值。

    • 重组人干扰素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作用效果分析

      2016, 38(6):604-605.

      摘要 (1596) HTML (0) PDF 280.69 K (2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重组人干扰素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86例放疗后出现口腔黏膜反应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口腔黏膜修复时间。结果 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81%;中度及以上反应的口腔黏膜平均修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治疗效果显著,能缩短黏膜修复时间,值得临床推荐。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处理

      2016, 38(6):606-607/609.

      摘要 (1563) HTML (0) PDF 327.01 K (2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早期并发症发病进展情况及术后处理措施。方法 收集分析2014年7月—2014年9月73例(95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出现角膜水肿58眼,高眼压22眼,前房内炎症反应8眼,眼内炎1眼;术后出现并发症时间,术后4h6眼,术后8h20眼,术后12h28眼,术后24h10眼。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8~12h容易出现角膜水肿、高眼压,需要及时观察并给予处理。

    • 168例乳腺手术切口致病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2016, 38(6):608-609.

      摘要 (1550) HTML (0) PDF 274.95 K (2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168例疑似乳腺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为广西乳腺手术后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临床疑似乳腺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切口分泌物送至检验科细菌室检验。结果 168例标本有54份培养出致病菌,共培养出致病菌56株,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35.71%)、金黄色葡萄球菌(26.79%)和腐生葡萄球菌(12.50%)。针对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发现万古霉素敏感率最高(100.00%);左氧氟沙星和克林霉素敏感率次之,分别为92.86%和90.48%;敏感性较低的为青霉素和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分别为4.76%和7.14%。结论 引起乳腺切口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治疗感染的抗菌药首选左氧氟沙星和克林霉素;青霉素和喹努普汀/达福普汀由于耐药性较高建议弃用。

    •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

      2016, 38(6):610-611/625.

      摘要 (1533) HTML (0) PDF 372.18 K (2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与生物学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5例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均因异常阴道流血就诊,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均提示阳性,临床肉眼见宫颈Ⅱ°~Ⅲ°糜烂。光镜下见瘤细胞体积小、圆形,呈结节状聚集、弥漫浸润,可见坏死,核分裂象可见。免疫组化:p16(+),Ki-67(+,80%~95%),Syn(+),CD56(+),CK8/18(+)。结论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确诊需联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易复发,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2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6, 38(6):612-613/618.

      摘要 (1565) HTML (0) PDF 404.08 K (2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其预后。方法 分析2例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其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中年,但其中1例带病生存期30年,另1例为盆腔子宫韧带肿物,因子宫肌瘤引起的阴道流血手术发现。该病有特征光镜形态学改变,有透明性变小动脉似胸腺小体样变,管壁有均质、红染物呈同心圆状沉积,滤泡外套层增厚明显,呈蚊香排列,免疫组化CD3及CD20显示T细胞及B细胞的分布,CD21、Ki-67、Bcl-2、CD5、CD138、CD38、CyclinD1、Kappa、Lambda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结论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发病患者为中年,但发病时间早,长期带病生存,局限性肿块有良好的预后结局,系统性为恶性结局,诊断时需要与多种淋巴结病变鉴别,特别是系统性病变。

    • 百色市内各大幼儿园玩具卫生状况分析

      2016, 38(6):614-615.

      摘要 (1601) HTML (0) PDF 279.08 K (2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幼儿园及学前教育机构玩具细菌污染的情况,为卫生监督和制定有效消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国家卫生部2013年颁发的“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中公共场所用品用具细菌污染监测方法,采用液体浸湿的棉拭涂抹法对百色市辖区内多家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玩具细菌污染状况监测。结果 在检测的234份玩具中,合格玩具98份,合格率为41.88%;棉质玩具污染重,不合格率达100.00%;234份玩具中,消毒前的细菌总体平均菌落数为1720cfu/25cm2;经过紫外线照射120min后,细菌的总体平均菌落数5.09cfu/25cm2,放置5d后,细菌的总体平均菌落数为12.60cfu/25cm2。共检出314株细菌,其中大肠杆菌10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2株、毛霉菌67株,它们的构成比分别是33.76%、22.93% 、21.33%。结论 百色市辖区内的多家幼儿园机构玩具细菌污染较为严重,建议幼儿园机构应加强易受污染物体表面和室内空气的消毒管理工作,提高消毒合格率。

    • >医学教育研究
    • 铝暴露的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6, 38(6):616-618.

      摘要 (1548) HTML (0) PDF 330.43 K (2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铝(aluminum,Al)是地壳上第三大化学元素,也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金属。人体的神经系统是铝元素危害的最主要部位。本文将从铝介导的神经毒性表现,以及铝暴露过程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rotein,Aβ)过量产生和蓄积、神经细胞凋亡、磷酸化Tau蛋白过量表达和胆碱能投射受损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

    • 石墨烯在生物检测、药物载体及其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2016, 38(6):619-621.

      摘要 (1576) HTML (0) PDF 349.27 K (2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能在生物医学、电子信息学、电磁学、光学和力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展现出空前的发展前景,得益于其优异的柔韧性和超强的硬度等力学性能,以及优秀的导热、电性。本文就近年来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生物检测、药物载体及其毒性、安全性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内科治疗进展

      2016, 38(6):622-625.

      摘要 (1595) HTML (0) PDF 387.08 K (2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消化科常见疾病,且其癌变率逐年递增,已成为继结直肠癌后危害肠道的第二杀手,并被列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慢性病范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提高IBD的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诊断措施、治疗方法、治疗目标及策略等方面对IBD的诊断及内科治疗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 更年期妇女失眠症中医临床治疗概述

      2016, 38(6):626-627/637.

      摘要 (1558) HTML (0) PDF 346.35 K (2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文献查找和归纳,总结近年来关于更年期妇女失眠症中医药临床治疗的内容,从中药治疗、针灸治疗、贴敷法治疗和其它治疗四个方面综述了其中医药临床治疗的最新进展,为更年期妇女失眠症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 >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
    • 广西高校科研工作及科技创新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6, 38(6):628-631.

      摘要 (1544) HTML (0) PDF 354.55 K (2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新日益成为世界潮流,加强创新战略部署已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广西高校科学研究工作成绩逐渐凸显,科技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该文从科技经费投入不充足、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人才成长环境不优良、科学研究氛围不浓厚和科技管理体制不给力等5个方面,分析广西高校科研工作及科技创新现状,剖析导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少、广西人才储备不足、科研平台级别低、教师教学任务重、研究生教育规模小和科技创新能力低,成果转化少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期能为进一步做好广西高校科学研究及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 知识图谱融入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2016, 38(6):632-634.

      摘要 (1580) HTML (0) PDF 378.07 K (2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然辩证法概论是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知识图谱是知识的一种特殊表征方式,它给人视觉的冲击力并能彰明知识之间的传承与联系。应用知识图谱教学方法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即教学目标的设定、绘制出某领域知识图谱、在课堂上对知识图谱进行解读、及课后反馈等环节,并且选择一个“医学与哲学(伦理学)”专题的教学案例,使得这门课程能够起到了一种跨越学术分水岭的作用。

    • 虚拟三维数字化肝脏制作及其在临床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2016, 38(6):635-637.

      摘要 (1530) HTML (0) PDF 365.88 K (2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化肝脏的制作及其运用于临床肝胆外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Myrian肝脏三维手术规划系统软件对肝癌患者的CT数据进行肝脏重建并进行模拟手术切除,将2013级临床本科医学生2个班共112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6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肝脏标本教学以及手术录像观摩,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给予虚拟三维数字化肝脏图像教学。采用问卷调查及教学效果评价的形式,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从而评估实验组教学手段的可行性。结果 虚拟三维数字化肝脏制作重建了肝脏及其肿瘤的三维立体模型,教学效果优于单一的传统教学法。两组学生在肝脏内外部解剖掌握情况、肝脏分段解剖掌握情况、综合知识掌握情况、肝脏肿瘤认识情况、学习兴趣性、学习主动性、教学方法满意度、手术方式认识程度及临床思维培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理论考核及实验考核方面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考核成绩优秀率67.86%,对照组优秀率23.21%,两组优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虚拟三维数字化肝脏制作应用于临床外科教学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可作为临床外科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探讨及实施。

    • LBL-PBL双轨模式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6, 38(6):638-640.

      摘要 (1621) HTML (0) PDF 313.99 K (2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2012级影像专业本科1班51名学生作为实验组,2012级影像专业本科2班5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LBL与PBL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检验LBL与PBL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考试主观题得分(简答题+病例分析题)、设计性实验考核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 LBL与PBL双轨模式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并提高教学效果。

    • 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危机意识教育现状及提高策略——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2016, 38(6):641-643/650.

      摘要 (1611) HTML (0) PDF 361.22 K (2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少数民族院校医学生危机意识教育的调查发现,在危机意识教育中存在概念模糊、对医患关系存在分析不科学等问题。提出了可通过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实训措施,提高媒介素养来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的危机意识教育。

    • >护理体会
    • 综合直肠功能训练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功能障碍的影响

      2016, 38(6):644-645.

      摘要 (1550) HTML (0) PDF 293.59 K (2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直肠功能训练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对16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综合直肠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2个月后,统计两组能自主排便和依从缓泻剂排便例数并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能自主排便比例及依从缓泻剂排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0,P>0.05);治疗后,观察组能自主排便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依从缓泻剂排便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80,P<0.05)。结论 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直肠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排便功能障碍。

    • 耳鼻咽喉科日间手术与常规住院患者的混合管理

      2016, 38(6):646-647.

      摘要 (1587) HTML (0) PDF 305.47 K (2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患者与常规住院患者的管理方法及策略,确保普通住院及日间手术患者的安全与护理质量。方法 48h内出院的日间手术患者跟常规住院患者安置在同一病区,通过制定日间手术就诊服务指南、优化工作流程、培训演练、岗位及排班时间的调整与设置、运用护理版的临床路径表单进行健康教育、强化延伸护理服务等措施,进行混合管理。结果 经过9个月的临床实践,科室平均住院日由原来的7.56d缩短为5.61d,住院均费下降,病房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满意度达98%以上。结论 对日间手术与常规住院患者采取混合管理措施,能有效保证护理质量,确保日间手术顺利开展。

    • 危重手足口病患儿休克早期连续使用桡动脉置管有创血压监测的效果分析

      2016, 38(6):648-650.

      摘要 (1579) HTML (0) PDF 346.73 K (2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危重手足口病患儿休克早期连续使用桡动脉置管有创血压(IBP)监测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危重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桡动脉置管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观察血压数值变化,对患儿血压实行动态监护。同时选取对侧上肢进行无创血压(NIBP)监测,并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的实验数据。结果 研究期间共65例危重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休克早期无创血压收缩压(8.58±1.76)kPa,舒张压(5.81±1.28)kPa,平均动脉压(6.73±1.32)kPa;同期IBP收缩压(7.49±1.66)kPa,舒张压(5.07±1.41)kPa,平均动脉压(5.87±1.37)kPa,两种方法各血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在恢复期两种方法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休克早期,NIBP和IBP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7、0.579和0.805(P<0.001);在恢复期NIBP和IBP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3、0.857和0.891(P<0.001)。结论 有创动脉压监测装置可持续显示血压的连续变化,能准确、有效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其灵敏度大于无创血压监测。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休克早期必需应用桡动脉置管有创血压监测及时了解血压情况,以便临床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