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3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述与临床报道
    • 壮通饮对大鼠心肌缺血血瘀证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2017, 39(4):251-255.

      摘要 (3241) HTML (0) PDF 580.95 K (4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心肌缺血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壮通饮对大鼠心肌缺血血瘀证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壮通饮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保护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壮通饮(低、中、高剂量)组、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阳性药物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造模组通过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按照壮通饮低剂量组(6.8g·kg-1)、壮通饮中剂量组(13.6g·kg-1)、壮通饮高剂量组(27.2g·kg-1)、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80mg·kg-1)的用药量配成不同浓度等体积药液灌胃,余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4周后,大鼠腹主动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IL-10表达水平,心肌HE染色。结果 ELISA 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NF-α、IL-6、IL-10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壮通饮组、阳性药物组TNF-α、IL-6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IL-10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中剂量组总体效果较好。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溶解坏死,淡染明显,纤维组织增生,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药物干预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好转、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结论 壮通饮能减少冠心病缺血心肌炎症细胞浸润,降低血清致炎因子、升高抗炎因子的表达,对大鼠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食蟹猴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2017, 39(4):256-259,275.

      摘要 (3225) HTML (0) PDF 501.03 K (4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食蟹猴模型,并制定其评价标准。方法 选取7只正常成年雄性食蟹猴,使用丝线及针头狭窄肾动脉,运用两肾一夹(2K1C)法,制作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食蟹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同时检测血生化相关指标。结果 食蟹猴血压变化:术后1周血压开始升高,4周后达到稳定水平,平均血压为(18.70±1.30)/(10.62±0.91) kPa,食蟹猴术后血压显著高于术前(P<0.05),并且可维持至本实验持续时间8周。食蟹猴血生化变化:尿素、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术后7d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与葡萄糖升高不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率约为71.43%。结论 运用2K1C法成功建立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食蟹猴模型,该模型经济、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稳定性好。

    • 静脉留置导管相关纤维蛋白鞘模型的建立

      2017, 39(4):260-263.

      摘要 (3163) HTML (0) PDF 524.45 K (4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静脉留置导管相关纤维蛋白鞘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46只家兔,预实验6只随机均分为2组(留置6 h、12 h组);正式实验40只随机均分为5组(留置12 h、1 d、2 d、3 d、4d组)。采用留置针置管于兔耳缘静脉,记录每次滴注造模药物所需时间,留取不同时相的纤维蛋白鞘标本,行HE、Masson染色以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预实验:留置6h时,并无纤维蛋白鞘形成,而留置12h时,开始形成纤维蛋白鞘;正式实验:不同组组间第一、二、三、四次滴注造模药物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组组内第一、二、三、四次滴注造模药物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组纤维蛋白鞘面积占静脉管腔面积百分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析HE、Masson染色结果,确定纤维蛋白鞘包含有血栓、红细胞、纤维素、胶原纤维和某些细胞成分。结论此方法建立的模型可靠稳定、成功率较高,符合导管相关纤维蛋白鞘的生物学特性。

    • IL-23表达水平与结核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17, 39(4):264-267,279.

      摘要 (3211) HTML (0) PDF 596.81 K (4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的表达水平与结核病之间的关系,明确其是否参与结核免疫反应。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b、ProQuest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从建库到2016年12月的文献,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有关结核IL-23表达水平的研究性论文,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数据处理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有9篇(其中1篇同时含有血清和脑脊液数据)。Meta分析结果显示结核患者血清IL-2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MD=44.96,95%CI25.75~64.16(P<0.01);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IL-23水平也高于对照组,MD=91.47,95%CI22.63~160.31(P<0.01)。结论 血清、脑脊液中IL-23水平升高与结核免疫有关。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Ki67、多药耐药基因GST-π/TopoⅡ/P-g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相关性研究

      2017, 39(4):268-271.

      摘要 (3217) HTML (0) PDF 335.62 K (4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rcinoma,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多药耐药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P-糖蛋白(P-gp)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8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中Ki67、GST-π、TopoⅡ、P-gp的表达水平。结果 Ki67、GST-π、TopoⅡ、P-gp在108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37%、81.48%、82.40%、38.89%;GST-π表达与NSCLC分化程度有关(χ2=6.318,P=0.042);Ki67表达与TopoⅡ表达有关(χ2=6.503,P=0.011),共表达率为80.56%,但关系不密切(r=0.245,P=0.010);Ki67表达与GST-π表达有关(χ2=4.686,P=0.03),共表达率为76.85%,但是相关性低(r=0.028,P=0.031);Ki67表达与P-gp表达无关(P >0.05)。GST-π与TopoⅡ 表达呈正相关(r=0.028,P=0.023),共表达率为70.37%,但是关系不密切;P-gp与GST-π、TopoⅡ无相关(P>0.05)。结论 Ki67可能不参与NSCLC细胞的多药耐药机制;三种多药耐药基因可能是通过不同的途径介导NSCLC多药耐药。

    • 腹腔镜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不良反应的影响

      2017, 39(4):272-275.

      摘要 (3237) HTML (0) PDF 375.68 K (4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自愿的原则,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手术的78例EMT伴不孕患者,分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组、孕三烯酮组、对照组,各组26例,分别给予GnRH-α、孕三烯酮和常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术后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Gn-RH-α组、孕三烯酮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88.46%、61.54%,用药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nRH-α组与孕三烯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孕一年GnRH-α组的妊娠率及足月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足月产率显著高于孕三烯酮组(P<0.05),而孕三烯酮组的妊娠率和妊娠结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α组、孕三烯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GnRH-α或孕三烯酮治疗EMT伴不孕患者临床疗效较好,两药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GnRH-α能显著改善患者妊娠结局,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选择GnRH-α进行联合药物治疗。

    • 螺旋CT对恶性胸腔积液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

      2017, 39(4):276-279.

      摘要 (3266) HTML (0) PDF 471.61 K (4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 对恶性胸腔积液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 2016年6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经胸膜活检证实为恶性胸腔积液和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CT资料,对比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发病年龄[(60.00±11.50)岁]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38.30±15.00)岁]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3,P<0.001);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膜增厚、胸膜结节的发生率分别为96.67%(29/30)、63.33%(19/30),均较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77.59%(45/58)、3.45%(2/58)]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49、39.027,P值分别为0.044、<0.001)。结论 恶性胸腔积液及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均可引发胸膜增厚及胸膜结节,螺旋CT对恶性胸腔积液与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 安徽省汉族大学生ABO血型分布特征及其基因频率的调查分析

      2017, 39(4):280-282.

      摘要 (3198) HTML (0) PDF 331.30 K (4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安徽省汉族大学生ABO 血型分布特征及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为血站采血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标准血清玻片凝集法对375名在校汉族大学生的ABO 血型进行检测,Bernstein法计算基因率,Hardy-Weinberg法检测吻合度。结果 ABO 血型分布特征为A>O>B>AB,ABO血型基因频率为r>p>q。结论 安徽汉族在校大学生ABO血型基因频率符合中国汉族人群O 基因频率较高、长江流域A基因频率较高的特征。

    • 耳内镜与显微镜下行鼓膜成形术疗效比较

      2017, 39(4):283-285,302.

      摘要 (3179) HTML (0) PDF 361.34 K (4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耳内镜与显微镜下行鼓膜成形术的优缺点,并探索耳内镜下行鼓膜成形术的手术技巧。方法 根据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于2013年12月—2016年6月因慢性中耳炎引起鼓膜穿孔而入住我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53例,随机分为耳内镜组80例、显微镜组73例。耳内镜组在耳内镜监视系统下行鼓膜成形术;显微镜组在显微镜系统下行鼓膜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疗效。结果 耳内镜组手术平均时间(52.93±6.65)min,显微镜组平均手术时间(66.23±7.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内镜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4/80),显微镜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44%(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半年的术后随访发现,耳内镜组鼓膜穿孔愈合率为96.25%(77/80),显微镜组鼓膜穿孔愈合率为97.21%(71/73),鼓膜穿孔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内镜组术后气导听力阈值平均下降(9.81±3.51)dB,显微镜组术后气导听力阈值平均下降(9.59±3.28)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是一种省时、安全、有效、便于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 高频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7, 39(4):286-287.

      摘要 (3251) HTML (0) PDF 339.32 K (4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02例肘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高频超声诊断,观察组给予高频超声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两组肘管综合征检出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诊断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联合应用高频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能提高检出率,能够为具体诊治工作提供有效依据,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 子宫腺肌瘤的经腹与经阴道超声诊断对比分析

      2017, 39(4):288-289.

      摘要 (3228) HTML (0) PDF 378.68 K (4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腹与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瘤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经腹或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该病的准确率。结果 经腹与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瘤的准确率分别为70.73%和88.64%,两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链球菌耐药趋势

      2017, 39(4):290-291.

      摘要 (3169) HTML (0) PDF 287.86 K (4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2013—2015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痰培养感染肺炎链球菌的变化,动态观察其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数据资料。方法 用WHONET5.6软件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痰标本分离出的241株肺炎链球菌分布与耐药性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2014年和2015年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3.33%(68株/204株)、39.61%(82株/207株)、43.13%(91株/211株);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均最高,达90.00%以上,对青霉素G耐药率分别为67.65%、64.63%、80.22%,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2.94%、17.07%、25.27%,对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均维持在50.00%以上,对左氧氟沙星和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 肺炎链球菌在我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检出率逐年上升,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上升迅速,临床医生应加强标本送检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 医院急诊量变化趋势:基于某院2005—2016年的数据分析

      2017, 39(4):292-293.

      摘要 (3233) HTML (0) PDF 244.15 K (4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急诊就诊量动态变化和季节性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季节指数法,运用某医院2005-2016年急诊就诊量统计数据,分析急诊就诊量的变化特点。结果 急诊就诊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具有季节性特点。结论根据急诊就诊量变化的规律,制定科学措施,满足就医需要。

    • 某民族医学院校2016级新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性研究

      2017, 39(4):294-296.

      摘要 (3239) HTML (0) PDF 310.36 K (4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某民族医学院校2016级新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性,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某民族医学院2016级全体新生(3079名)为研究对象,采用2014年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心理健康测试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研究对象的体质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分析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结果 3014名研究对象中体质总评及格者占79.76%,不及格者占20.24%。男生形态得分(70.18±20.29)高于女生(68.12±16.82)(P =0.006);男生生理机能得分(66.13±19.79)低于女生(70.81±19.62)(P<0.001);新生心理健康总评分和各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01);女生心理健康得分(127.06±33.03)高于男生(120.18±30.39)。新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因子中的躯体化、抑郁、敌对、恐怖呈负相关,r=-0.045、-0.040、-0.045、-0.043,P=0.014、0.029、0.014、0.018,女生的体质总评与躯体化、敌对之间负相关,r=-0.043、-0.044,P=0.040、0.036,相关的程度均非常低。体质评分及格的男生其心理健康状况总评分(126.56±40.81)低于不及格者(126.44±33.39)(P=0.009)。结论 某民族医学院校2016级新生体质状况欠理想,但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常模,其体质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相关性,但相关程度不密切。

    • 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

      2017, 39(4):297-299.

      摘要 (3187) HTML (0) PDF 320.36 K (4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探索无偿献血知识宣传的模式及健康教育方法,为高校开 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和血站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层抽取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及以上的本科、专科学生共420名。结果 调查显示大三献血率比大一、大二高,献血者与非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有差异性,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报刊杂志,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的主要动机是无私奉献,回报社会,非献血者未参加献血主要原因是害怕传染疾病和担心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家人对无偿献血的支持态度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参与献血的行为,对无偿献血的建议主要为加强宣传力度及血液用途公开化。结论 大学生对献血认知水平较高,但仍缺乏深层次的认识;深化无偿献血的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方法,可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

    • 原始点埋线配合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17, 39(4):300-302.

      摘要 (3197) HTML (0) PDF 349.50 K (4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原始点埋线配合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与传统针灸治疗该病相比较有无优势。方法 将2012年1月—2016年3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诊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治疗组在患者头颈交界处、耳后骨缝寻找明显的压痛区,在压痛区域进行埋线治疗,然后根据颈椎小关节错位情况给予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取穴。结果 治疗组痊愈39例(60.94%),显效18例(28.13%),有效4例(6.25%),无效3例(4.69%),总有效率95.31%;对照组痊愈10例(15.63%),显效17例(26.56%),有效23例(35.94%),无效14例(21.88%),总有效率78.13%,两组间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原始点埋线配合正骨手法治疗比传统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更有优势。

    • >经验交流
    • 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遗传性疾病5例误诊分析

      2017, 39(4):303-304.

      摘要 (3227) HTML (0) PDF 313.60 K (4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以抽搐为首发表现的遗传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抽搐为首发表现的遗传性疾病误诊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因突发抽搐,偶伴发热入院。头颅CT 或MRI及脑脊液等检查误诊为病毒性脑炎,予糖皮质激素、抗病毒、部分应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反复,后经细问病史、查体及观察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检验及基因检测,确诊为遗传性疾病。经相应治疗后部分病情得到缓解。结论 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抽搐为首发症状者,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对已治疗而病情反复的患者应改变临床思维,尽快行遗传性疾病相关检查及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 >个例报道
    • 新生儿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

      2017, 39(4):305-306.

      摘要 (3164) HTML (0) PDF 297.90 K (4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1例新生儿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进行支气管镜分段灌洗,术后观察其症状、血气分析、肺功能等均较术前明显好转,未出现并发症。故认为肺泡灌洗可缓解该疾病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通过该患者的临床资料来学习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 >医学教育研究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7, 39(4):307-309.

      摘要 (3223) HTML (0) PDF 306.43 K (4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组多功能生物学蛋白质,在血管生成、细胞的增殖、趋化以及迁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促进创面愈合。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配体结合,进而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级联反应,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参与创面愈合。本文将对近年来bFGF对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7, 39(4):310-312.

      摘要 (3258) HTML (0) PDF 299.90 K (4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正确认识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积极干预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Hp感染与脑梗死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关系作一简述,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参考。

    • 内镜时代肝外胆道结石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2017, 39(4):313-315,318.

      摘要 (3214) HTML (0) PDF 357.46 K (4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理念和内镜技术的发展,肝外胆道结石的治疗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内镜辅助手术由于其微创、精准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手术方式成为治疗胆石病的重要手段。临床上腹腔镜、十二指肠镜以及胆道镜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治疗方案的多样化。本文就肝外胆道结石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PTEN基因与结肠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7, 39(4):316-318.

      摘要 (3187) HTML (0) PDF 312.06 K (4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抑癌基因PTEN具有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若发生突变,可导致多种肿瘤发生。PTEN异常可引起其蛋白 表达的变化,可通过调控信号传导通路诱发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这为结肠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乳腺癌相关分子诊断技术的新研究进展

      2017, 39(4):319-321.

      摘要 (3209) HTML (0) PDF 334.13 K (4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乳腺癌是一种好发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甚至性命。早期诊断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相关诊断技术也不断涌现。作为一种新的医疗诊断技术,分子诊断技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化疗、内分泌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提供了重要帮助。本文将就乳腺癌相关分子诊断技术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
    • 思维导图融入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初探

      2017, 39(4):322-323,328.

      摘要 (3232) HTML (0) PDF 620.82 K (4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于思维﹑记忆﹑创新等各种活动的思维工具。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主要从课堂内容导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教学内容总结三个方面贯穿灵活运用思维导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学生反馈可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对于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是有效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 医药化学实验翻转课堂中融入创新教育初探

      2017, 39(4):324-325.

      摘要 (3191) HTML (0) PDF 284.68 K (4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场所,进行交流、讨论、释疑和知识运用等,能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节约课堂讲授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医药化学实验中实行翻转课堂教学,融入创新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面向临床的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模式探索

      2017, 39(4):326-328.

      摘要 (3202) HTML (0) PDF 333.85 K (4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前期的教学实践与体会,首次为临床医学实验班开设面向临床实践的《医学神经生物学》课程,创新性安排部分内容在实验室结合实践进行教学,结合应用美国医师执照考试专用教材作为辅助英语教材,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的培养,以实现当代医学教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 >临床护理
    • 居家养老的发展及对老年护理教育的思考

      2017, 39(4):329-331,338.

      摘要 (3211) HTML (0) PDF 377.42 K (4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成为影响国计民生 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分析我国老龄化现状及老年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居家养老模式的必要性,探讨居家养老模式的发 展方向,并对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进行思考,希望能为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促进其发展。

    • 建立随访档案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2017, 39(4):332-334.

      摘要 (3161) HTML (0) PDF 332.87 K (4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随访档案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按时进行电话随访。实验组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情况、PCI结果、出院服药医嘱,由医生、管床护士共同制定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档案,进行多方法、多形式随访。观察两组患者1年后的遵医行为、再次入院率、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照顾者的压力及负担,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1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遵医行为提高、再次入院率降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家庭经济负担减轻的比例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 随访档案的建立能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减少再次入院率,从而减轻家庭负担。

    • 综合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7, 39(4):335-338.

      摘要 (3198) HTML (0) PDF 379.61 K (4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疼痛等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以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的头痛状态,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综合护理前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经综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术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病人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

    • 1例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肾包膜下血肿的护理

      2017, 39(4):339-340.

      摘要 (3197) HTML (0) PDF 267.18 K (4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肾包膜下血肿的有效护理措施。2017年5月收治的1例高血压脑出血大脑前动脉 A1段动脉瘤栓塞术后1h内发生肾包膜下血肿的患者,给予紧急补充血容量,及时有效用药,正确指导患者休息与活动等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患者康复出院。早发现、早治疗、适当的休息等能显著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肾包膜下血肿的抢救成功率与治愈率,值得推广。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