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39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述与临床报道
    • 亚慢性铝暴露对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2017, 39(5):341-344.

      摘要 (3172) HTML (0) PDF 500.55 K (4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亚慢性铝暴露对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初断乳SPF级SD 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蒸馏水),低、中、高浓度组(分别是2 mg/ml、4 mg/ml、6 mg/ml AlCl3),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让大鼠连续染毒AlCl33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来检测各组每只大鼠的认知能力。采用HE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的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AlCl3浓度组潜伏期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28,P <0.01;q=7.41,P<0.01;q=9.85,P<0.01);三组铝染毒大鼠停留目标象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F=11.62,P <0.01);三组铝染毒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均少于对照组(F=16.90,P<0.001)。三组不同浓度铝染毒组内两两比较显示,高浓度组和中浓度组的潜伏期均长于和穿越平台次数均少于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停留目标象限时间短于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铝暴露各浓度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减少,胶质细胞数量增多;铝暴露组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多,Bcl-2/Bax比值降低,凋亡细胞数增多。结论 亚慢性铝暴露可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其机制可能与AlCl3诱导海马细胞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有关。

    • 铝暴露对大鼠肝脏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的影响

      2017, 39(5):345-348,356.

      摘要 (3131) HTML (0) PDF 465.55 K (4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铝暴露对大鼠肝脏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即 空白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15只)。实验组予腹腔注射8 mg/(kg·d-1)AlCl3 溶液(AlCl3溶液用蒸馏水配制并高压灭菌)制成铝暴露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2 ml/只),连续注射3 d,休息1 d再注射,全程共30 d。于第10 d、20 d、30 d取大鼠血清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脏组织中GLUT4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中GLUT4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FBG于第10 d、20 d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染铝时间的延长,FINS表达呈下降趋势,于第10 d、20 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30 d时反而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HOMA-IR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于第10 d、20 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30 d时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时点的GLUT4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铝暴露可降低大鼠肝脏GLUT4的表达水平,影响机体血糖代谢。

    •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一期缝合伤口的临床观察

      2017, 39(5):349-351.

      摘要 (3179) HTML (0) PDF 346.30 K (4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一期缝合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4年8月—2016年12月海南 省乐东县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8例一期缝合的污染伤口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治疗组患者伤口采用VSD治疗,对照组患者伤口采用常规换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伤口感染率、住院天数、伤口愈合等级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术后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40),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愈合等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SD治疗一期缝合伤口与常规换药相比,明显降低了伤口感染率,缩短了愈合时间,减少了住院天数,提高了伤口愈合等级,在临床上具有使用价值。

    • 糖化血红蛋白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017, 39(5):352-356.

      摘要 (3165) HTML (0) PDF 401.48 K (40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肾功能水平,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将全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研究对象按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分成3组:Hb A1c<7组、7≤Hb A1c≤9组、Hb A1c>9组,记录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斑块性质、斑块检出率,和计算颈动脉斑块等级积分,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颈动脉斑块积分升高,其中Hb A1c>9组与Hb A1c<7组比较,颈动脉斑块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斑块检出率、斑块分布情况、斑块性质等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低密度脂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与斑块积分之间有相关性。把两个变量纳入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积分与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呈现正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变化呈现负相关,并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其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性呈正相关,提示良好控制血糖,能减少该部分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血糖水平升高的患者予以高度重视,积极进行危险分层管理,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警惕其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 清醒镇静对患者支气管镜检查耐受度的影响

      2017, 39(5):357-359.

      摘要 (3129) HTML (0) PDF 344.26 K (4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清醒镇静对患者支气管镜检查耐受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 300例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50例。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进行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只加用生理盐水。支气管镜检查包含活检、刷检、冲洗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等,对两组患者的耐受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镜检所需的操作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耐受度与对照组患者的耐受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清醒镇静可以使患者在支气管镜检的过程中提高耐受度,效果较为显著,但是在使用中需要避免发生相应的风险。

    • FasL-844C/T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性研究

      2017, 39(5):360-364.

      摘要 (3117) HTML (0) PDF 2.66 M (4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系统评价FasL-844C/T 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7年5月8日之间发表的有关FasL-844C/T 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共纳入11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5698例乳腺癌患者,5710例健康对照。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杂合子模型(OR =0.789,95%CI:0.651~0.955,P=0.015)和显性遗传模型(OR=0.810,95%CI:0.666~0.986,P=0.036)比较下,FasL-844C/T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有显著关联;按种群进行的分层分析发现,亚洲人群,尤其是中国人群FasL-844C/T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有显著关联,但欧洲人群FasL-844C/T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 FasL-844C/T 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具有显著关联,尤其在中国人群中T﹡突变体具有减少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 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2017, 39(5):365-369.

      摘要 (3142) HTML (0) PDF 532.85 K (4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中的可行性和监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2月我院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126例男性患者资料,其中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6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7例,颈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3例。患者均行双上肢正中神经SEP监测,记录手术前后和重要手术步骤前、中、后的诱发电位参数并分析原因。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在126例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过程中,SEP及时发现了有11例异常,上肢波幅降低超过50%或潜伏期超过10%。其中有5例在使用髓核钳进行前路椎间盘或椎体切除时发生,调整手术的相关操作后,SEP出现明显波幅上升至趋于基线的状态,术后患者未出现神经症状。有2例结核患者在清除病灶骨后,SEP波幅明显上升,潜伏期缩短,术后双上肢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2例患者由于撑开器的过度牵拉,导致同侧上肢SEP波幅下降超过50%,经过调整牵拉的力度,SEP波幅随之恢复正常,术后患者未出现神经功能症状。有1例手术患者在植入异体骨的过程中,造成双上肢SEP波幅瞬间出现明显的电位波下降,调整骨块深度后,SEP波幅恢复至基线的75%,术后波幅明显上升,患者未出现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术后SEP波幅和潜伏期与术前比较均有所提高,术后患者均未出现临床加重症状,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中双上肢正中神经SEP监测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中能及时预警神经损伤,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 胸内局限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与胸腺瘤的影像鉴别诊断

      2017, 39(5):370-373.

      摘要 (3173) HTML (0) PDF 556.78 K (4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胸内局限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LCD)和胸腺瘤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LCD的18例患者和20例胸腺瘤患者(非侵袭性胸腺瘤11例,侵袭性胸腺瘤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观察LCD和胸腺瘤肿块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结果 18例LCD患者CT平扫均表现为结节及肿块型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MRI呈软组织信号;有16例密度及信号均匀且均一明显强化。20例胸腺瘤患者CT扫描囊变低密度区面积相对较大,边缘不光滑,密度不均,有11例密度及信号均匀,强化均匀,9例密度及信号不均匀,MRI扫描肿块边缘光滑,T1WI呈低信号、略高信号或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两者在增强CT 峰值,CT强化值,有分叶、低密度/坏死/囊变及脂肪间隙消失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LCD和胸腺瘤在影像学检查中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CT及MRI增强扫描对术前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维持血透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点分析

      2017, 39(5):374-376,380.

      摘要 (3190) HTML (0) PDF 381.43 K (4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1年1 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透的尿毒症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0例血标本进行血培养及药敏分析记录检出的病原菌株数,同时记录留置导管时间、血常规测值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52例,占74.29%;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18例,占25.71%。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4.23%,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78.85%。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达38.89%,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达33.33%。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组白细胞为(12.67±4.51)×109/L,C-反应蛋白为(57.09±44.58) mg/L,分别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白细胞(10.02±6.03)×109/L和C-反应蛋白为(84.07±46.51) 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8,t=2.189,P均<0.05)。结论 本研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组较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白细胞高,体温高,C-反应蛋白低。

    • 广西百色市某中学12~16岁壮族青少年跟骨骨密度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2017, 39(5):377-380.

      摘要 (3159) HTML (0) PDF 363.36 K (4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广西百色市某中学12~16岁壮族青少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肌肉量、脂肪量与跟骨骨密度宽频超声衰减值(BUA)的相关性,为增强壮族青少年的骨骼成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780例(男性280例,女性500例)广西百色市某中学壮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分为12~12.99岁、13~13.99岁、14~14.99岁、15~15.99岁、16~16.99岁五个年龄组,进行跟骨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测试,并计算和比较骨密度测试结果及其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广西百色市某中学12~16岁壮族男、女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肌肉量有逐渐增高趋势。对男女青少年体重、身高、BMI、肌肉量和脂肪量的成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男女性青少年脂肪量和女性BMI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因子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BUA 值男女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5,P=0.07;F=5.77,P<0.001)。男女性年龄、身高、体重及男性肌肉量与BUA呈正相关。男女性青少年脂肪量、女性青少年肌肉量与BUA值无关。结论 广西百色市某中学壮族男女青少年年龄间隔1年左右同一性别在体重、身高、肌肉量、BUA值等变化并不明显,与脂肪量无关,BUA与T值有相关性。

    • 高职护生成就动机和专业认同综合干预主题的构建

      2017, 39(5):381-383.

      摘要 (3182) HTML (0) PDF 342.52 K (4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制定适合高职大一护生提高成就动机和专业认同的综合干预措施主题。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将综合干预措施的主题设置进行3轮问卷函询,根据专家的得分和意见进行调整,最终形成方案。结果 形成了八个主题的综合干预措施,三轮的Kendall’sW 系数分别为0.561、0.599和0.642。结论 本研究根据德尔菲法制定出一个专家认可度高的综合干预措施主题设置,对于提高刚入校高职护生的成就动机和专业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弥补国内在成就动机和专业认同在教育领域研究中的不足,同时拓展了护理教育领域的研究。

    • >经验交流
    • 非感染性血性心包积液11例临床分析

      2017, 39(5):384-385,391.

      摘要 (3129) HTML (0) PDF 337.59 K (4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非感染性血性心包积液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4年6月收住院治疗的11例非感染性血性心包积液病例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行心脏B超检查,心包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治疗,部分病例行胸部CT检查;确诊后9例在我院行保守治疗。对其病因、诊断、治疗和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症状体征:全部病例出现胸痛或不适、心悸、气促,活动后加剧;有逐渐加重的心包填塞症状。病因:肿瘤8例,转移癌为主;自发性血性心包积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尿毒症血液透析后各1例。疗效:肿瘤患者大多数一年内死亡;其他病例治疗效果好。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可检出血性心包积液。非感染性血性心包积液的病因呈多样性,目前以肿瘤、尿毒症、自发性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见于临床;特别是肿瘤,出现转移性心包炎时已经是中晚期,病死率高,且临床无特异性表现,应以病理诊断为依据,临床上需提高警惕。

    • 探讨整理箱在供应室运送物品的应用

      2017, 39(5):386-387.

      摘要 (3130) HTML (0) PDF 270.24 K (4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整理箱在供应室运送物品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人员随机分成3组(甲、乙、丙)下送人员,分别观察记录3组使用整理箱前后30个工作日内下送同类科室数无菌物品所需的时间和所出现的差错件数。结果 三组下送人员使用整理箱后下送时间和所出现的差错件数均减少,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使用整理箱运送无菌物品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下送人员接触无菌物品的次数,值得推广应用。

    • >个例报道
    • 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17, 39(5):388-391.

      摘要 (3148) HTML (0) PDF 399.49 K (4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彩超、HE形态学改变和免疫组化结果,对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乳腺DLBCL进行确诊,并温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彩超示左乳探及一大小40 mm×35 mm×25 mm低回声团块,边界尚清。光镜下见乳腺组织被弥漫浸润的异型淋巴样细胞所取代,肿瘤细胞大部分区域排列成单列。免疫组化标记物:CD20、CD79a、Mum-1、Bcl-2、CD45、Ki67均阳性表达,ER、PR、HerbB-2、E-cadherin均阴性表达。综合彩超、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为原发性乳腺DLBCL。结论原发性乳腺DLBCL相对少见,与乳腺癌难以辨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学与免疫组化进行确诊,治疗主要以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为主。

    • PPI类药物诱发痛风急性发作1例分析

      2017, 39(5):392-393.

      摘要 (3136) HTML (0) PDF 290.58 K (4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1例质子泵抑制剂(PPI)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病例的发病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探讨PPI类药物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相关机制,为此类病人救治提供合理的防治措施。

    • >医学教育研究
    • 住所环境与老年人活动关系之研究进展

      2017, 39(5):394-396.

      摘要 (3152) HTML (0) PDF 329.61 K (4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老年人住所内致跌或限制活动的危险因素、住所改造状况,及住所内危险因素与老人跌倒和活动受限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引导更多的医务人员关注失能老人的住所环境并在实践中开展相关健康教育,使人们认识到住所改造在提高失能老人自理能力方面的作用。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进展

      2017, 39(5):397-399.

      摘要 (3177) HTML (0) PDF 341.78 K (4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新生儿脑损伤。临床表现为出生时有重度窒息,出生后Apgar评分低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其病因复杂。本文对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 超声内镜在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

      2017, 39(5):400-403.

      摘要 (3165) HTML (0) PDF 360.72 K (4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超声内镜(EUS)可以观察消化道管壁和管周的情况,可全面评估门脉高压侧支循环情况,因此EUS在食管 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提高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几年EUS诊治门静脉高压症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就超声内镜在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
    • 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标准化病人实践研究———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

      2017, 39(5):404-405,416.

      摘要 (3138) HTML (0) PDF 325.24 K (4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医学领域技术、学术的跨国交流逐渐频繁和深入。在21世纪初,诸多医科院校开始招收国际生;同时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渐开办了英语专业。为了改进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缺乏英文版标准化病人的现状和践行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目标,将英语专业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培训并运用到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 护理本科生情景模拟教与学真实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2017, 39(5):406-407,413.

      摘要 (3129) HTML (0) PDF 342.21 K (4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寻护理本科生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真实体验;为情景模拟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了20名学生和6名教师,并运用Colaizzi分析法归纳分析访谈结果。结果 得到学生体验3个主题:学习兴趣得到培养;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体验3个主题:激发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师生能力共同提高;实施过程不断反思。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值得在护理本科生中应用推广,但仍有诸多细节需要灵活调整和深入思考。

    • 实习医院护生带教管理模式探讨

      2017, 39(5):408-410.

      摘要 (3138) HTML (0) PDF 320.79 K (4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实习医院护生带教管理现状,探讨有效的管理模式,健全护生带教工作,以保证实习质量,培养出临床实用型、综合素质强的优秀护理人才。方法 对2014—2015年于全国多家三级以上医院实习的300名安徽省本、专科实习护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医院带教老师的基本业务素养、知识能力水平、护生实习管理,以及护生自我实习管理、实习满意度等。结果 实习护生对自我实习管理的总体满意度为91.26%,实习护生对医院带教管理的总体满意度为81.61%。结论 完善医院带教管理制度,加强护生的实习管理及护生自我有效管理教育,提高带教教师素质与能力,提高护生教学质量。

    • 不同带教方式在麻醉学本科实习中的对比研究

      2017, 39(5):411-413.

      摘要 (3124) HTML (0) PDF 316.54 K (4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带教方法在麻醉学本科实习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 在我科实习的麻醉专业学生36人,实习期为8个月,随机分成两组,导师组(D组)和结合组(C组),每组18人。D组学生在实习期8个月均由指导教师一对一指导带教;C组学生前4个月由指定的指导教师带教,后4个月每天均随机分配给不同的指导老师进行临床实习带教。所有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参加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考试;实习结束后所有学生参加临床实践理论知识考核和相关技能操作考核。对两组学生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同学均通过实习结束后各项考核,且两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同学的临床技能操作略高于C组,C组的理论实践水平略高于D组。结论 从教学效果角度来看,导师制带教方法在临床操作技能方面略见优势,而结合组在临床实践理论知识上略强。

    • >图书情报
    • 高校图书馆民族医药文献学科服务策略探析

      2017, 39(5):414-416.

      摘要 (3129) HTML (0) PDF 317.51 K (4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析民族医药文献价值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医学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特点,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发利用民族医药文献价值的学科化知识服务途径。

    • >临床护理
    • 快优临床护理路径对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7, 39(5):417-419.

      摘要 (3110) HTML (0) PDF 402.88 K (4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快优临床护理路径对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股骨骨折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快优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比较入院组时和出院时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情况。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除躯体化、人际敏感因子,其余各因子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在敌对、精神病性和偏执等3个因子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惧等4个因子均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缓解、减轻其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和达到自主锻炼的目的。

    • 雷火灸对母婴分离初产妇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2017, 39(5):420-421,425.

      摘要 (3072) HTML (0) PDF 359.52 K (4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雷火灸对母婴分离初产妇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母婴分离的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产后母婴分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雷火灸。初产妇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 h和第7 d焦虑和抑郁状况。结果 产后6 h两组产妇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第7 d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雷火灸能有效改善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焦虑和抑郁心理状况,且有诸多优点,患者易于接受,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 自制Braden压疮评分观察尺评估压疮风险的效果观察

      2017, 39(5):422-425.

      摘要 (3103) HTML (0) PDF 1.04 M (4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自制Braden压疮评分观察尺在压疮风险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根据Braden量表内容自制成压疮评分观察尺,采用该尺对2015年1月—7月833例在胃肠外科住院、有压疮风险的患者133例(设为使用组)进行评估,并在入院2h内完成,筛查存在压疮高危风险因素的病人进行监控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另外选择2014年6月—12月护士进行主观压疮风险判断的133例有压疮风险因素的病人资料为未使用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非预期压疮发生例数、护士评估所需时间及评估缺陷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133例经自制Braden压疮评分观察尺评为18分及18分以下的病人,无一例发生非预期压疮,而未使用组发生5例非预期压疮。使用组在患者住院日、护士评估所需时间、评估缺陷发生率明显短于或少于未使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 压疮评分观察尺可以让护士缩短压疮评估时间,并及早发现有压疮高危风险的病人,提高压疮风险评估符合率,减少患者住院日,同时能及时给予患者合适的皮肤护理及预防措施,能有效地减少非预期压疮发生。

    • 品管圈在降低眼科显微手术器械损耗率的作用

      2017, 39(5):426-428.

      摘要 (3139) HTML (0) PDF 476.78 K (4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眼科显微手术器械损耗率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制定计划,对眼科显微手术器械损耗的现状进行调查、解析,设定目标,针对要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最后检讨和改进。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眼科显微手术器械的损耗率显著降低,与活动前损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品管圈对眼科显微手术器械进行管理,不仅能降低器械损耗率,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为医院和科室节约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