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8, 40(2):99-102.
摘要:目的 探讨铁离子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上皮细胞(GES-1)长非编码RNA(LncRNA)的影响。方法 以 胃上皮细胞作为对照A组,Hp感染胃上皮细胞作为B组,硫酸铁与胃上皮细胞共培养为C组,硫酸铁与Hp和胃上皮细胞共培养为D组,采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各组GES-1细胞的LncRNA 和mRNA 基因差异表达。结果 与A组LncRNA基因数相比:B组上调76个LncRNA 基因,下调45个基因;C组上调40个基因,下调123个基因;D组上调124个基因,下调159个基因。各组间差异基因主成分分析显示B组比C组和D组的离散程度高。在功能富集分析显示,TNF信号通路中,C组和D 组与B组比较,相关mRNA 基因多数下调。结论 铁离子可能影响胃上皮细胞LncRNA调控作用进而影响Hp感染的发病情况。
2018, 40(2):103-107.
摘要:目的 探究老鼠簕生物碱A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生殖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 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老鼠簕生物碱A 高剂量组(200mg/kg)、老鼠簕生物碱A 中剂量组(100 mg/kg)、老鼠簕生物碱A低剂量组(50 mg/kg),每组8只。3d适应喂养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只每天灌胃0.4 ml的生理盐水。老鼠簕生物碱A高、中、低剂量组按每公斤体重每天予老鼠簕生物碱A 灌胃。每天上午9点开始灌胃,每组连续灌胃14 d,第13 d给药后,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小鼠按每公斤体重每天腹腔注射200 mg/kg环磷酰胺造模,连续2 d。末次给环磷酰胺24h后,立即将小鼠处死,取其睾丸,观察睾丸细胞组织切片;观察睾丸细胞微核数;观察精子畸形数。结果 ①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老鼠簕生物碱A 各组小鼠睾丸组织结构都出现了病理改变。而老鼠簕生物碱A各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出现了严重的睾丸组织细胞病理改变,随着老鼠簕生物碱A剂量的增加,病理改变越来越少。②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老鼠簕生物碱A 各 组小鼠睾丸细胞的微核率、精子畸形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或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老鼠簕生物碱A各组小鼠睾丸细胞的微核率、精子畸形率均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微核率以及精子畸形率均降低。结论 在适当剂量下,老鼠簕生物碱A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生殖系统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2018, 40(2):108-111.
摘要:目的 研究P13K/Akt/mTOR信号通路中PTEN和mTOR蛋白在IDH1基因分型-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后组织标本共52例(其中IDH1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10例,IDH1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42例),检测PTEN和mTOR蛋白在这两种不同基因分型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结果 PTEN 蛋白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率分别为20.00%(2/10)和73.81%(31/42),mTOR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0.00%(7/10)及35.71%(15/42),PTEN和mTOR蛋白在IDH1两种基因分型的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TEN和mTOR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724,P<0.01)。结论 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中两个位点调节因子PTEN 及mTOR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GBM 中分别表达降低及增高,且两种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的关系,提示PTEN和mTOR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通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2018, 40(2):112-115.
摘要:目的 研究P13K/Akt/mTOR信号通路中PTEN和mTOR蛋白在IDH1基因分型-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后组织标本共52例(其中IDH1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10例,IDH1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42例),检测PTEN和mTOR蛋白在这两种不同基因分型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结果 PTEN 蛋白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率分别为20.00%(2/10)和73.81%(31/42),mTOR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0.00%(7/10)及35.71%(15/42),PTEN和mTOR蛋白在IDH1两种基因分型的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PTEN和mTOR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724,P<0.01)。结论 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中两个位点调节因子PTEN及mTOR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GBM 中分别表达降低及增高,且两种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的关系,提示PTEN和mTOR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通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2018, 40(2):116-118,127.
摘要:目的 探讨双对吻微型裙裤(DK mini-culotte)支架术式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实验组分叉病变患者采用DK mini-culotte术式,对照组分叉病变患者均按照常规culotte术式完成双支架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最终球囊对吻扩张的完成情况、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随访6个月时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最终球囊对吻扩张的完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最终球囊对吻扩张的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随访6个月时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88%和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再血管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无心肌梗死和死亡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与常规culotte术式相比,DK mini-culotte术式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用量并提升最终球囊对吻扩张的完成率,同时能降低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
2018, 40(2):119-122.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囊泥沙样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35例,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ERCP组20例、药物治疗组15例,分别实施ERCP治疗和内科药物治疗。结果 ERCP插管成功率80.00% (16/20),取石成功率75.00%(12/16)。ERCP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0.30±0.40) d,药物治疗组(12.60±0.60) 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t=13.608,P <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 d、7 d、1个月及6个月总胆红素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 <0.01)。两组患者胆囊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8,P=0.004);两组胆囊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9,P=0.681)。结论对于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采用ERCP 治疗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结石复发及胆囊炎复发。
2018, 40(2):123-127.
摘要:目的 比较罗马Ⅲ和罗马Ⅳ标准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差异,为罗马Ⅳ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收集因消化不良症状住院的病人,分别应用罗马Ⅲ和罗马Ⅳ标准诊断问卷进行调查,分别按照罗马Ⅲ、罗马Ⅳ标准诊断FD,对比罗马Ⅲ与罗马Ⅳ标准诊断FD 的诊断率、症状分布、严重程度、亚型构成比的差异,并分析二者对FD诊断率的差异性。结果 ①107例临床诊断为FD 的患者中,66.36%符合罗马Ⅲ标准,87.85%符合罗马Ⅳ标准,61.68%同时符合两个标准,两个标准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②与罗马Ⅲ标准相比,罗马Ⅳ标准诊断的FD患者及男性患者餐后饱胀不适感症状发生率更低(P<0.05);罗马Ⅲ、罗马Ⅳ标准诊断的男性患者均较女性患者烧心症状发生率高(P<0.05);③罗马Ⅲ、罗马Ⅳ标准诊断的FD患者的亚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罗马Ⅳ标准有更高的上腹痛综合征(EPS)构成比及亚型重叠率。结论 罗马Ⅳ标准的诊断率、EPS亚型构成比相对高于罗马Ⅲ标准,罗马Ⅳ标准更强调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发生频率,操作更简便,更有利于临床实践和科研,也更符合FD的临床 特点。
2018, 40(2):128-130.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胱抑素C在肾功能早期损害中的筛查意义。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肾功能早期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在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6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体检者均采集晨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筛查肾功能早期损害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再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液,检测血清胱抑素C,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胱抑素C与肾功能早期损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肾功能早期损害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00%、96.67%、95.83%、96.61%、95.08%。观察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胱抑素C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尿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胱抑素C与肾功能早期损害密切相关,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0.823)。结论 对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可反映肾功能早期损害,对肾功能早期损害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作为肾功能早期损害诊断的重要指标。
2018, 40(2):131-135.
摘要: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联合雅莎尔祛痘霜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1组(祛痘霜组)、对照2组(强脉冲光组)和治疗组(强脉冲光联合祛痘霜组),每组40例。对比分析三组临床疗效、皮损、症候评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2个月后复发率。结果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1);三组患者皮损症候评分对比,治疗后三组患者皮损症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症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结束2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2.63%,对照1组为21.43%,对照2组为22.73%,治疗组与对照1、2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强脉冲光联合雅莎尔祛痘霜治疗寻常型痤疮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改善。
2018, 40(2):134-137,141.
摘要:目的 观察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hemofiltration,CVVH)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空腹血糖、脂肪因子视黄酸受体反应蛋白2(chemerin)、乳酸、渗透压、尿素氮、离子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的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均来自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患者于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该院。将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CVVH 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间和比较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观察指标(乳酸、chemerin、空腹血糖、尿素氮、K+及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观察组治疗后渗透压、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碱剩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结论 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可以提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尽早改善生化指标及渗透压环境,减少并发症及重要脏器系统的损伤,对DKA患者后续治疗及其预后有重要的帮助。
2018, 40(2):138-141.
摘要: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2月就诊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老年高血压行择期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53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27)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26)。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 d测量患者MMSE评分值,同步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IL-6、TNF-α和S100β浓度。根据术后1 d患者是否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将患者分成POCD组和非POCD组,并比较两组间血清IL-6、TNF-ɑ和S100β水平。结果 与术前相比,53例患者术后1dIL-6、TNF-α、S100β均有所增加(P<0.001)。对照组出现POCD 患者11例(42.31%),DEX组出现POCD患者4例(14.81%)。同对照组比,术后1dDEX组IL-6、TNF-α和S100β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POCD组比,POCD组患者术后1 d血清IL-6、TNF-α和S100β均明显升高(P<0.001或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围术期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2018, 40(2):142-144.
摘要:目的 观察创面治疗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9月—2018年1 月收治的60例复杂皮肤缺损合并创面感染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患者创面进行清创后予传统换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清创后行VS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有效使用抗生素时间、治疗前后创面面积、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使用抗生素时间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在治疗后创面面积缩小范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创面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VSD能够缩短皮肤缺损合并创面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有效加速缩小创面面积,从而缩短整个创面治愈时间,而且治疗有效率高,方法简单有效。
2018, 40(2):145-148.
摘要:目的 研究苏州地区2016年度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年度HFDM 普通型及脑炎型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发现HFMD重症提供预警。方法 采集我院2016年度收治住院HFMD病例的咽拭子及肛拭子,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确诊EV71感染病例。收集EV71感染所致HFMD普通型及脑炎型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①2016年1月—12月我院共收治HFMD1141例,其中EV71核酸检测阳性297例,检出率26.03%,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发病群体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多见,≤6岁患儿共287例,占96.63%。②EV71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中普通型HFMD共188例,占63.30%;脑炎型共109例,占36.70%。③普通型及脑炎型临床特征比较显示发热时间、尿酮体升高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病程、住院天数、神经系统表现(呕吐、惊跳及肢体抖动、头痛、病理征)、血糖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或P<0.05)。结论 EV71感染引起的HFMD疫情的发生与年龄、季节有关。在EV71感染引起的HFMD 中脑炎发病率较高,临床通过观察患儿发病季节、热程、病程、神经系统表现(呕吐、惊跳及肢体抖动、头痛、病理征)等的表现可以早期识别脑炎,警惕重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2018, 40(2):149-152.
摘要:目的 观察T组合复苏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窒息复苏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7年5月 于我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予以初步复苏后,需要进一步正压通气窒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自动充气式气囊组和T组合复苏器组,每组20例。观察两组患儿近期复苏效果(生后1min、5min、10min的Apgar评分)、生后半小时桡动脉血气指标、气胸发生率(复苏时发生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复苏时需气管插管率、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给氧总时间,以及主要影响远期预后的疾病如脑损伤(含脑积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结果 气胸(复苏时发生的)发生率:自动充气式气囊组40.00%,T组合复苏器组0%;复苏时需气管插管率:自动充气式气囊组45.00%,T组合复苏器组5.00%;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自动充气式气囊组(9.20±2.30)d,T组合复苏器组(4.10±1.20)d;给氧总时间:自动充气式气囊组(30.70±5.30)d,T 组合复苏器组(20.60±6.70)d;两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生后1min、5min、10min的Apgar评分、生后半小时血气指标、无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颅内出血、脑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苏时,使用T组合复苏器与自动充气式气囊比较,复苏近期效果相近,T组合复苏器能够减少气胸发生率;复苏时需气管插管率下降;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给氧总时间缩短。
2018, 40(2):153-156.
摘要:目的 研究我院2014~2017年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i)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产β-内酰氨酶阳性率,为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2017年我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标本进行流感嗜血杆菌分离培养,用VITEK MS及VITEK2COMPACT流感嗜血杆菌进行9种抗生素的耐药分析,采用β-内酰胺酶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2014~2017年我院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氨酶阳性率由10.00%上升至43.91%,产β-内酰氨酶阳性率明显增高(P<0.001);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克洛、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分别由35.56%、52.22%均上升至100%,存在明显耐药(P<0.001),对氯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呋辛、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由2.96%、12.59%、25.56%、48.52% 上升至10.90%、65.71%、84.62%、83.97%,存在明显耐药(P<0.001或P<0.01)。对头孢噻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未见明显差异,近3年无明显耐药,对四环素耐药率总体比较低,耐药最高的2015~2016年也只有2.80%。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耐药形势严峻,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克洛、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耐药率明显升高,对头孢噻肟、氧氟沙星、四环素有较高的敏感性。
2018, 40(2):157-16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消痤汤治疗寻常痤疮的效果及对皮损区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寻常痤疮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均予以美满环素+维A 酸乳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消痤汤。比较两组疗效,评估治疗前、治疗3 d后皮损区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面部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OL-acne)],并记录随访3个月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①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皮损区IL-6、IL-8、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皮损区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01),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01);③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QOL-acne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QOL-acne得分均低于治疗前(P<0.001或P< 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01或P<0.05);④观察组治疗有效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消痤汤联合西药治疗寻常痤疮效果良好且复发率较低,且有利于降低患者证候积分、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可观。
2018, 40(2):161-163,176.
摘要:目的 观察肿瘤晚期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情况,为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诊断为肿瘤晚期患者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有效问卷63份,观察肿瘤晚期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情况、对综合治疗(药物、郭林气功、针灸/艾灸、太极)的认知程度、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卡诺夫斯基能力状态(KPS)评分。结果 选择综合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比例相对其他较高,中医、西医、中西医、综合、姑息治疗选择比例分别是15.87%、11.11%、22.22%、42.86%、7.94%。患者对综合治疗的认知度较高,特别在针灸、艾灸治疗方面,占比为73.02%。对比调查时和六个月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中西医治疗和综合治疗的患者KPS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肿瘤晚期患者选择中西医治疗和综合治疗的比率大,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8, 40(2):164-167.
摘要:目的 研究广西脑科医院急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疾病谱的构成及就诊规律,为优化急诊流程、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广西脑科医院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急诊就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6652例为研究对象,对疾病谱、就诊时间(季节、月份、星期及时段)等流量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急诊重性精神疾病以精神分裂症(13255例)为主,其次是精神发育迟滞(2015例);就诊量存在着时间(季节、月份、星期及时段)波动,春季就诊(5112例)量最多,冬季就诊(3064例)量最少;就诊高峰在每年3月(12.10%)和9月(10.30%),最低在2月(5.70%);双休日日均就诊人次量高于非双休日;每日时间段就诊量存在着2个就诊小高峰,第一个就诊高峰12:00~14:00,第二个就诊高峰出现在20:00~22:00。结论 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人群有其特殊性,重性精神疾病发病季节、就诊高峰时段具有波动性,应根据其特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2018, 40(2):168-171.
摘要:目的 了解2013~2017年广西某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为规范传染病报告工作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广西岑溪市2013~2017年间根据国家《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和《广西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对全市各级医疗单位法定传染病漏报的调查资料,并运用SPSS 13.0软件对相关指标数值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岑溪市在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中,共查出传染病2473例,漏报507例,总漏报率为20.50%;5年的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0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2,P<0.001)。门诊部漏报率为23.50%,住院部漏报率为17.12%,影像室漏报率为9.06%,检验室漏报率为25.19%,4个部门的漏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1,P<0.001)。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21.11%,丙类传染病漏报率20.85%。结论 岑溪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率较高,乡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漏报率较县级高,应重视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尤其是对乡级医疗机构的管理。
2018, 40(2):172-176.
摘要:目的 观察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异质性耐药(CHEC)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大肠埃希菌异质性耐药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典型碳青霉烯异质性耐药大肠埃希菌检测、菌落谱型分析(PAP),同时对耐药谱进行分析,确证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异质性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尿液、血液和痰液标本,检出率分别占16.50%、20.50%和38.00%。该菌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的异质性耐药率分别为6.00%、20.50%和29.00%。细菌产ESBLs、慢性基础病、先前使用抗生素和侵袭性医疗操作是碳青霉烯异质性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大肠埃希菌中碳青霉烯异质性耐药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细菌产ESBLs、抗生素使用和侵袭性医疗操作与碳青霉烯异质性耐药有关。因此,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侵袭性医疗操作,可避免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2018, 40(2):177-181.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基因rs2275913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PubMed数据库、Wiley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网、中国知网数据库查全关于IL-17 基因rs2275913多态性与胃癌相关性的文献,采用Stata 11.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关于IL-17基因rs2275913多态性与胃癌相关性的文献,病例组共4625例,对照组共57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s2275913位点等位基因模型、显性基因模型、隐性基因模型和加性基因模型下均与胃癌相关[等位基因模型:OR=1.31,95%CI(1.20~1.43),P<0.01;显性基因模型:OR=1.29,95%CI(1.20~1.40),P<0.01;隐性基因模型OR=1.63,95%CI(1.31~2.04),P<0.01;加性基因模型:OR=1.75,95%CI(1.43~2.16),P<0.01)]。结论 IL-17基因rs2275913多态性与胃癌相关,且携带等位基因A是胃癌患者的危险因素。
2018, 40(2):182-184.
摘要:对1例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CHS)病例的潜在危险因素和诊治过程进行剖析,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今后临床工作中CHS的防治提供参考。
2018, 40(2):185-187,198.
摘要:分析近年来儿童语言发展与脑发育领域的相关报道,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脑生理基础,探究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与脑发育机会窗口期之间的关系,然后从儿童语言发展与“社会脑”发育的角度,总结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环境与脑发育环境间的互相影响作用,以推动早期儿童语言发展教育。
2018, 40(2):188-190.
摘要: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PRDX)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参与调控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PRDX家族蛋白主要功能为清除自由基,还参与调控肿瘤微血管的生成、调控自然杀伤细胞杀伤能力以及调节肿瘤免疫等方面,在各系统恶性肿瘤组织细胞中显著高表达,可能是具有巨大诊断价值的候选肿瘤标志物。
2018, 40(2):191-194.
摘要: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discherniation,CDH)是脊柱骨科中的常见疾病,常导致颈髓及颈神经根受压并引起相应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手术治疗是解决颈脊髓神经根受压最确切、有效的手段。随着脊柱外科与微创外科的发展,创伤小、功能保留好的手术方式被不断提出。本文结合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技术、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重点探讨各种手术的优缺点及目前手术治疗的相关进展、趋势。
2018, 40(2):195-198.
摘要:目的 探讨WPBL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全日制中医学专业本科 120名学生,按学生所在班级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以外科学“急腹症”章节为教学内容,教师对实验组学生应用WPBL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法,章节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评价,并在实验组学生中开展WPBL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主观性试题成绩比对照组学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学生客观性试题成绩和总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WPBL教学模式普遍肯定(96.67%),认为该教学可以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加强临床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结论 WPBL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虽存在一些不足,但其优势显著,能更好地适应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需要,值得在外科学基础教育中推广应用。
2018, 40(2):199-202.
摘要:根据新时代社会对高层次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分析皖南医学院检验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对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行持续的改革和探索。从临床实践出发,利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对实验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课程结构、实验考核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尝试,并开展探索性实验和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从而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
2018, 40(2):203-204.
摘要:基础医学形态学课程繁多,实验教学是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同学对理论知识有更具体、更形象的理解。其中组织胚胎学属于基础医学形态学范畴,本研究以组织胚胎学的实验教学为载体,采用将TBL与PBL两种教学法相融合而成的基于团队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018, 40(2):205-,208.
摘要:当代医学生的自我认同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卫生事业未来的发展。医学生只有在准确角色定位和明晰角色责任的认知中,积极进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实践,认同角色期待与践行角色责任,才能更好地履行角色赋予的护佑人民身体健康的社会责任。
2018, 40(2):206-208.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低成本切口保护器的简易制作和应用。方法 自制胸腔镜手术切口保护器由2个不锈钢丝弹性环和1只手术手套制作而成。首先将外科手套剪成一个管形套,然后将管形套的一端穿过直径约26 cm的钢丝弹性环并翻转制作成外口,管形套的另一端(有橡皮筋一端)穿过直径约30 cm的不锈钢丝弹性环并翻转制作成内口,这样就制作成了胸腔镜手术切口保护器。使用保护器时,将30 cm环置入胸膜腔,26 cm环放在胸膜腔外。结果 切口保护器制作耗时为5~7 min。共有31例胸腔镜手术患者应用该项技术,全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无感染、无延期愈合、无肿瘤种植。结论 相对于商用切口保护套,自制胸腔镜手术切口保护器同样有效,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廉。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