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8, 40(6):513-514.
摘要:
2018, 40(6):515-519.
摘要:目的 探讨lncRNABLACAT1在不同WHO 分级的星形细胞瘤样本的表达差异,以及BLACAT1对星形细胞 瘤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运用qRT-PCR 技术检测本院星形细胞瘤样本的lncRNABLACAT1表达量,分析lncRNABLACAT1的表达量与WHO 分级是否相关。运用RTCA增殖实验、划痕实验、Traswell侵袭/迁移实验检测NC组(阴性对照)和silence组(敲减BLACAT1)在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功能上的变化。结果 星形细胞瘤WHO 分级越高,lncRNABLACAT1的表达量越高(P<0.001)。在RTCA增殖实验中,silence组增殖速率120h后明显慢于NC组(P<0.01),在划痕实验中,在12 h、24 h两个时间点测得silence组的划痕愈合速度慢于NC组(P<0.01)。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中silence组24h后穿透到底面的细胞数量显著少于NC组(P<0.01)。结论 星形细胞瘤分期分级越高,lncRNABLACAT1的表达量越高。lncRNABLACAT1对星形细胞瘤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有促进作用。
2018, 40(6):520-525.
摘要:目的 探讨lncRNAASB16-AS1在不同WHO 分级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量变化,以及在胶质瘤细胞系LN382 U87MG中验证lncRNAASB16-AS1对增殖、迁移、侵袭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qRT-PCR技术检测lncRNA ASB16-AS1在临床肿瘤样本中表达量,分析lncRNA ASB16-AS1是否存在差异表达以及与肿瘤分期分级有无相关性。在LN382、U87MG细胞系上使用siRNA抑制lncRNAASB16-AS1的表达,检验NC组(转染negativesiRNA)和silence组(转染lncRNAASB16-AS1siRNA)在实时细胞分析(Real-timecellanalysis,RTCA)增殖实验、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实验上有无肿瘤功能改变。结果 肿瘤组织分期分级越高lncRNA ASB16-AS1表达量越高。在两个细胞系上进行的划痕试验结果显示,silence组愈合速度慢于NC组(P<0.01)。RTCA增殖曲线显示silence组增殖速度慢于NC组(P<0.01)。Transwell侵袭、迁移试验接种12 h后穿透到底面的细胞silence组少于NC组(P<0.01)。结论 肿瘤组织分期分级越高lncRNAASB16-AS1表达量越高。lncRNAASB16-AS1在胶质瘤中起到促进肿瘤增殖、侵袭、迁移作用。
2018, 40(6):526-528.
摘要: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流程构建与优化。方法 采用FISH 法检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基因扩增情况,优化胃蛋白酶消化时间。采用25例乳腺癌标本进行试剂性能验证。采用10例正常人乳腺标本构建本实验室阈值。结果 胃蛋白酶消化时间8~10min为宜,25例乳腺癌标本11例有HER-2基因扩增,本实验室HER-2基因部分缺失阈值为2.34%,扩增阈值为4.77%。结论 HER-2基因扩增检测(FISH 法)构建成功。
2018, 40(6):529-532.
摘要:目的 了解雌激素受体(ER)-β基因型对壮族妇女绝经后其血清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和雌孕激素的影响,为老年女性雌激素缺乏的疾病的提前防治提供个体化方案。方法 对379例壮族(广西)45~50岁绝经妇女清晨空腹常规采静脉血5 ml,使用PCR-RFLP方法检测并分析ER-β基因分布情况,用放射免疫试剂盒法测定各基因型样本血清的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和孕激素。结果 在对5个ER-β基因RsaI酶切基因(RR、Rr、rr、r、R)组的血清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和雌二醇、孕酮水平比较中发现:RR基因组、Rr基因组、rr基因组、R基因组,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基因组与其它4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基因组的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明显低于其它4组(P <0.05),而r基因组的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明显高于其它4组(P<0.01)。对5个ER-β基因AluI酶切基因(AA、Aa、aa、a、A)组的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比较中发现,AA基因组、Aa基因组、a基因组、A 基因组4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a基因组与其它4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a基因组的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明显高于其它4组(P <0.05),而aa基因组的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明显低于其它4组(P<0.01)。结论 携带ER-βRsaI酶切的r等位基因绝经后妇女雌孕激素水平比较低,更易患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性老年性疾病,应做好提前防治。而携带ER-βAluI酶切基因的aa等位基因型的绝经后妇女,其雌孕激素水平较高,不易患雌激素缺乏性疾病。
2018, 40(6):533-536.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发病年龄,将138例DCM患者分为 青年组(<45岁,n=35),中年组(45~59岁,n=79),老年组(≥60岁,n=24),以及男(n=114)女(n=24)两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民族、发病年龄、危险因素(吸烟史、饮酒史)、心功能分级、脑利钠尿肽(BNP)、心脏彩超测量值。结果 ①三组DCM患者的男女比例、饮酒史、心功能分级、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民族、吸烟史、左心室舒张未期内径(LVD)、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S)、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男女平均发病年龄、饮酒史、BN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LVD、LAS、LVEF、LVFS、PAS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发病年龄的DCM患者的临床指标差异具有指导意义,这为进一步了解DCM 临床特点,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2018, 40(6):537-540.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骨关节结核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5)、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阐明IL-15、MCP-1和TGF-β与骨关节结核发生发展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7例骨关节结核患者(观察组)和68名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血清IL-15、MCP-1和TGF-β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并比较其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同时分析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结果 骨关节结核患者血清IL-15、MCP-1和TGF-β表达量分别为(52.99±14.47) pg/ml、(224.64±47.06) pg/ml和(181.78±30.78) pg/m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2.74±10.21) pg/ml、(166.10±27.61) pg/ml和(120.66±30.88) pg/ml,两组间IL-15、MCP-1和TGF-β表达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IL-15、MCP-1、TGF-β分子水平之间均无线性相关(P >0.05)。结论 在骨关节结核患者血清中,IL-15、TGF-β和MCP-1含量升高,可能提示骨关节结核免疫过程的发生,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8, 40(6):541-544,548.
摘要:目的 探讨苦参素能否通过调控ABCG2表达提高阿霉素抗人肝癌耐药裸鼠移植瘤的疗效。方法 裸鼠腋下 接种肝癌HepG2阿霉素耐药细胞(HepG2/ADM),构建移植瘤模型。将20只雌性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阿霉素组、苦参素组、联合组(阿霉素联合苦参素)。干预14d后,取出瘤体,HE染色法观察瘤组织细胞的形态,RT-PCR测ABCG2的mRNA水平,免疫组化及ELISA法测ABCG2蛋白水平,并对组间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14 d后,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组抗移植瘤作用不明显,且ABCG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 <0.05),其他两组有促移植瘤坏死作用,并能降低ABCG2mRNA和蛋白表达(P<0.05)。与单独苦参素组相比,联合给药组促移植瘤坏死效果更好。结论苦参素能通过调控ABCG2mRNA与蛋白表达,从而提高阿霉素抗人肝癌耐药裸鼠移植瘤的疗效。
2018, 40(6):545-548.
摘要:目的 观察川木瓜醇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其分化细胞的影响。方法 提取制备川木瓜醇提取物;将提取物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检测细胞活力变化。通过刺激剂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诱变为脂肪细胞,并使用提取物干预,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活力情况;以及细胞外上清液中葡萄糖含量变化。结果 该提取物(25.0~200.0ng/L)能降低3T3-L1前脂肪细胞。提取物(100.0~200.0ng/L)可降低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细胞活力;可使分化细胞悬浮,并明显聚缩为球形;且细胞外上清中葡萄糖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川木瓜醇提取物可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和分化的脂肪细胞,致使细胞糖吸收降低,细胞外上清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为川木瓜具有消脂作用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2018, 40(6):549-551.
摘要: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心脏和肝脏等不同组织器官中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GCL)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白藜芦醇治疗组。衰老模型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小鼠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150 mg/kg),同时白藜芦醇治疗组每日给予白藜芦醇(20 mg/kg)灌胃治疗,42d后处死小鼠,取肝脏、脑和心脏等不同组织测定GCL和GSH 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组、白藜芦醇治疗组小鼠肝脏、脑和心脏等不同组织GCL和GSH 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衰老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治疗组小鼠肝脏、脑和心脏等不同组织GCL和GSH 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及延缓小鼠衰老作用。
2018, 40(6):552-554,558.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9)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在食管癌及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其表达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用表达的阳性单位(positiveunit,PU)反映其表达强度。结果 研究组食管癌组织MMP-9水平高于正常食管组织对照组(P<0.001);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变位置食管癌患者MMP-9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食管癌患者MMP-9水平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食管癌患者(P<0.05)。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MMP-9水平较正常组织异常增高,且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增加,其增高幅度更显著,但与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无关,临床可通过检测食管癌患者组织中MMP-9水平判断其病情进展状况。
2018, 40(6):555-558.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管理方式对心衰合并休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 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ICU 住院的49例心衰合并各类休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入精确液体管理组(实验组)24例和常规液体管理组(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取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检测仪监测进行液体管理,实时指导及调整液体治疗方案。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尿量及中心静脉压等传统指标进行液体管理,制定及调整液体治疗方案。结果 实验组24 h液体复苏达标率、第3dB型钠尿肽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1 d、第3 d血乳酸水平的下降程度、1周脱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 指导下精确液体管理能在实现早期液体复苏目标的同时促进心力衰竭合并休克患者心功能恢复,改善组织器官灌注,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2018, 40(6):559-562.
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胃镜在诊断钩虫性十二指肠炎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加强对镜下钩虫形态及特点的认识与重视,以提高对钩虫性十二指肠炎综合征的检出率。方法 收集经我院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钩虫性十二指肠炎综合征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电子胃镜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钩虫性十二指肠炎综合征的患者,镜下主要表现为可见长度10 mm左右圆虫虫体,吸附于肠壁黏膜,多集中于十二指肠降段与球部。结论 电子胃镜在诊断钩虫性十二指肠炎综合征中有比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8, 40(6):563-565,573.
摘要:目的 探究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患者采用咽鼓管吹张注入地塞米松结合口服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5例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给予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2例,37耳)患者仅采用口服用药治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33例,41耳)患者采用咽鼓管吹张注入地塞米松结合口服药物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鼓室图变化以及纯音听阈测试气导平均阈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7.80%)显著高于对照组(6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鼓室图A 型恢复比例(53.66%)高于对照组(29.73%);实验组患者的纯音听阈测试气导平均阈值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其治疗后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咽鼓管吹张注入地塞米松结合口服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8, 40(6):566-569.
摘要: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术中注射地塞米松对术后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140例共140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术中向前房内注射0.1 ml地塞米松,对照组术中不注射地塞米松。测量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前房渗出、前房闪辉和眼压情况。结果 地塞米松组术后1d视力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后1周视力提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术后1 d角膜水肿程度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1周角膜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术后1 d前房渗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术后1 d前房闪辉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后1周前房闪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术后1 d和术后1周平均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术中注射地塞米松可以改善术后1 d视力,减轻术后1 d炎症反应。
2018, 40(6):570-573.
摘要:目的 探讨纳米碳标记前哨淋巴结在改善术前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N0)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及鉴别甲状旁腺组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cN0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纳米碳示踪前哨淋巴结,两组均行甲状腺全切及患侧颈部Ⅵ区淋巴结清扫,根据前哨淋巴结的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加做患侧颈区(Ⅱ~Ⅳ区)淋巴结清扫。将试验组的Ⅵ区清扫标本分为黑染和非黑染两部分,分别计数试验组中黑染组织、非黑染组织及对照组Ⅵ区切除淋巴结中淋巴结总数量、转移淋巴结数量,检查有无甲状旁腺组织。结果 试验组Ⅵ区黑染组织中淋巴结均数[为(9.04±3.15)个]高于对照组[为(5.84±2.71)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3,P<0.01)。转移淋巴结在颈部分布以Ⅵ区最为常见,其次为Ⅲ区、Ⅳ区、Ⅱ区。黑染组织未见甲状旁腺。结论 纳米碳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发现早期转移颈部淋巴结,并指导是否行患侧颈区(Ⅱ~Ⅳ区)淋巴结清扫,有利于Ⅵ区淋巴结清扫彻底及甲状旁腺的保护。
2018, 40(6):574-578.
摘要: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 2018年10月在我院胃肠外科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4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n=20)和ERAS组(n=20),传统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方案,ERAS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对比两组病人术前第1 d、术后第1 d、术后第4 d、术后第7 d营养指标的变化,并分析两组营养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程度。结果 两组病人术前第1 d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等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病人术后第1 d、第4 d、第7 d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低于术前第1 d,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病人术后第1 d、第4 d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低于术前第1 d,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 d对比两组病人的白蛋白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4 d、第7 d ERAS组白蛋白值较传统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 d,对比两组病人的前白蛋白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4 d ERAS组前白蛋白值较传统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 d、第4 d、第7 d,对比两组病人的血红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病人住院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能够加快术后病人的营养指标恢复,加速病人康复。
2018, 40(6):579-582,589.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骨折牵引器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LISS)治疗复杂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2017年应用骨折牵引器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股骨远端骨折,男13例,女5例;均采用髌骨旁外侧切口,需辅助髌骨旁内侧切口3例,单纯应用LISS接骨板固定骨折14例,应用LISS接骨板结合空心螺钉或松质骨复位固定骨折4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10±3.40)个月,无骨不连发生,术中无植骨,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股骨髁复杂骨折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技术,双反牵引器辅助骨折复位可使复杂股骨髁骨折复位简单化,可以术中快速复位,使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为微创操作提供有利帮助,并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促进骨折愈合提供有力帮助。
2018, 40(6):583-585.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甲状腺良性结节采用腹腔镜切除术和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的患者49例,视为实验组,接受腹腔镜下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为37例,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对照组的手术和住院用时均长于实验组(P<0.05);医疗费用与实验组差异不大(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2%,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为2.04%,P<0.05。对照组美容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对照组美容满意度为78.38%,实验组的美容满意度为95.92%,P<0.05。结论 给予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不但治疗操作方便、安全度高,且患者的康复速度快,美容效果较为理想,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值得推广。
2018, 40(6):586-589.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肌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呼吸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 2018年7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25名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呼吸肌反馈训练,共训练4周,每周6次,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呼吸与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与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68.00%,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为44.00%;干预组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2.00%,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为76.00%,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EV1、FVC、最长呼气时间、PEF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SS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肌反馈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呼吸与吞咽功能。
2018, 40(6):590-594.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SuperPATH 入路与传统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搜集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18年3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541例患者。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比传统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失血量少(WMD=-202.28,95%CI=-266.01~-138.54,P<0.00001),术后6周内及6周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比传统入路高[6周内WMD=8.20,95%CI=6.25~10.15,P<0.00001);6周后(WMD=7.62,95%CI=2.09~13.16,P=0.007)],两组手术时间未见明显差异(WMD=-2.40,95%CI=-7.21~2.42,P=0.33),手术切口长度短于传统入路(WMD=-7.65,95%CI=-8.29~-7.00,P<0.00001)。结论 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传统手术入路疗效更有优势,更符合微创理念及术后加速性康复理念。
2018, 40(6):595-598.
摘要:目的 分析广西大新县壮族高中生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家庭生活因素的相关性,并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Hp抗体检测对大新县1392名常住壮族高中生家庭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因素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该地区壮族高中生Hp感染检出率为27.95%。显示不同家庭饮水来源和父母有无胃病史的高中生Hp感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显示不同家庭饮水来源是Hp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家庭饮水源是壮族高中生Hp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2018, 40(6):599-600,606.
摘要:目的 探讨胃底憩室误诊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一例初诊为左肾上腺囊肿患者的胃底憩室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 该例患者最终确诊为胃底憩室。结论 胃底憩室易误诊为左肾上腺肿物,应结合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加以确诊,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胃底憩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8, 40(6):601-602.
摘要:目的 探讨全内脏反位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融合术的效果及是否存在神经根解剖变异。方法 选择本院入院检查确诊为全内脏反位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并且有明确手术指征的1例患者,经Quadrant通道系统行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探查责任椎间盘节段神经根是否有解剖学变异,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术中探查见患者L4/5椎间盘切除后双侧神经根与无内脏反位患者无明显解剖变异,术后腰腿痛完全好转,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随访均无慢性腰痛残留,术前ODI评分66%,腰腿痛VAS评分8分,术后半年患者ODI评分4%,腰腿痛VAS评分0分。结论 经Quadrant通道系统行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全内脏反位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
2018, 40(6):603-606.
摘要: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是一种早已被熟悉并且广为应用的重要细胞因子,其分子生物学特点决定了它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及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困扰人类许久的问题,我国的感染情况更为严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BV感染是机体内的免疫因子起主导作用,而IFN-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子之一。且IFN-γ基因多态性可能与HBV易感性相关。近年来IFN-γ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越来越引起科研者的关注。但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就IFN-γ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2018, 40(6):607-610.
摘要:随着信息生物技术的广泛发展及应用,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变革,长链非编码RNA (longnoncodingRNA,lncRNA)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对个体的生命活动中的调控机制,如基因的遗传及表观遗传、个体发育、转录翻译、细胞分化等。目前,lncRNA的调控研究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研究证实,如肿瘤的发展及化疗药物的耐药通过DNA、RNA、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与表观遗传学、蛋白质分子相互结合等调节。异常表达的lncRNA更是参与肿瘤的发生、进展,甚至转移及化疗药物耐药性。本文通过文献复习研究lncRNA 在多种肿瘤中的调节及其异常表达,分析其在恶性肿瘤的调控机制及为诊疗提供新的参考。
2018, 40(6):611-614.
摘要: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growthfactors,CGF)作为目前最新一代血液提取物,拥有较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更丰富且浓度更高的生长因子,并且有更为理想的纤维蛋白结构,可以更好地促进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再生。本文将对CGF用于口腔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8, 40(6):615-617.
摘要: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级全日制中西医临床本科专业120名学生,按学生所在班级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以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章节作为教学研究内容,教师对实验组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授课。教学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课程测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促进师生和生生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结论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生物化学教学带来了创新,对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2018, 40(6):618-619.
摘要:目的 探讨在基层妇幼保健院开展住院医师培训的方法,了解其可行性。方法 从思想和绩效上调动住院医师学习的积极性,外送到综合医院进行内科、外科的学习,晚上集中学习,重点是进行临床病例分析的练习。结果 住院医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参加国家统一的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χ2=10.572,P=0.001。结论 在基层妇幼保健院开展住院医师培训有一定效果,具有可行性。
2018, 40(6):620-623.
摘要:目的 调查某肿瘤专科医院患者住院满意度现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依据,评价改进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20例肿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分析患者对护理工作所提出的问题,制定落实改进措施,干预20 d后复测患者满意度,比较干预前后病人满意度变化。结果 干预前患者满意方面集中在护士能主动帮助患者和及时更换液体;不满意方面主要指病房环境卫生较差、有时护士护理服务态度较差、有些护士护理技术欠佳和更换液体不及时。研究和落实改进措施,包括进一步提高病区安静性、整洁性,进一步提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加强护士道德素质和基础知识提升,合理安排怀孕护士工作,及时反馈患者意见等,患者满意度由干预前的86.82%提高到干预后的93.55%,干预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 重视患者满意度评价,积极研究并落实改进措施,可以较好地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018, 40(6):624-625.
摘要: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经医院规范化治疗后转入社区或居家治疗,经社区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心血管事件重复发生率及冠心病高危因素控制率等方面的效果观察,为以后冠心病社区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取经医院规范化治疗出院后转回社区的冠心病患者共87例为研究对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建档立卡,采用专人管理定期随访、护理与宣教,随访2年。对比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率及冠心病高危因素控制情况。结果 经过2年的管理,患者在用药依从性方面有所提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超重等各项诱发冠心病高危因素得到缓解。结论 通过社区护理的管理和干预,能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冠心病高危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