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述与临床报道
    • 二苯乙烯苷对冈田酸诱导的NG108-15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干预作用

      2019, 41(2):121-126.

      摘要 (3240) HTML (0) PDF 1.40 M (4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冈田酸诱导的NG108-15细胞增殖及磷酸激酶PP2A、PP2B、PP5和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探讨其抗老年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TSG作用于冈田酸诱导的NG108-15细胞24h的增殖情况。取对数生长期的NG108-15细胞,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TSG 低、中、高剂量(50nmol·L-1、100nmol·L-1、200nmol·L-1)组。利用AO/EB双荧光染色法检测TSG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Immunoblotting)检测PP2A、PP2B、PP5、tau和P-tau的表达。qRT-PCR法检测PP2A、PP2BmRNA的变化。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检测PP2A、PP2B和tau蛋白表达和分布。结果 TSG能够增强冈田酸诱导的NG108-15细胞的增殖能力,呈一定的剂量依赖;与模型组比较,TSG能抑制冈田酸对NG108-15细胞的衰老。TSG 能提高PP2A、PP2B、PP5蛋白和降低P-tau蛋白的表达;此外,还能提高PP2A、PP2BmRNA的转录水平。结论 二苯乙烯苷能提高NG108-15细胞的抗衰老能力,降低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其机制可能是与参与下调tau蛋白磷酸化的磷酸酶有关。

    • 毛蚶多糖提取及脱色工艺的优化

      2019, 41(2):127-130.

      摘要 (3115) HTML (0) PDF 476.97 K (4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毛蚶多糖的提取及脱色工艺,为毛蚶多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水提法提取毛蚶多糖,硫酸-蒽酮法测多糖含量,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毛蚶多糖最优提取条件;分别采用活性炭、H2O2、大孔树脂对毛蚶多糖进行脱色,并探讨脱色率与多糖损失率的关系。结果 液固比为35∶1(ml/g)、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2 h时提取率最高,为9.20%。H2O2浓度为12.00%时脱色效果最好,脱色率为58.90%,多糖损失率为28.90%;活性炭添加量为0.08g/ml时脱色效果最佳,脱色率为61.90%,多糖损失率为32.70%;大孔树脂含量为0.1g/ml时,脱色率为66.60%,多糖损失率为27.50%。结论 毛蚶多糖热水浸提法工艺经济、简单、合理可行。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9, 41(2):131-134.

      摘要 (3108) HTML (0) PDF 349.69 K (4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相关因素,掌握各项指标在评价心功能分级和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方法。方法 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及患者临床表现,将138例DCM 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22)、心功能Ⅲ级组(n=86)、心功能Ⅳ级组(n=30),回顾性分析影响三组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指标,评估脑利钠尿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脏彩超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患者的BNP、同型HCY、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ES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房收缩末期内径(RA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T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与LVEDd、LVEF、LVPWTd存在相关性(P<0.05),而HCY与各项测量值无相关性。结论 BNP、HCY、LVEDd、LVEF、PASP在临床中可用于指导DCM 患者心功能分级和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这为DCM 患者进行病情危险分层、诊治及评估预后提供理论支持。

    • Presepsin在新生儿迟发型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

      2019, 41(2):135-138.

      摘要 (3127) HTML (0) PDF 373.30 K (4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presepsin在新生儿迟发型脓毒症(LO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 年5月入住龙岩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LOS患儿46例和同期无感染性疾病新生儿36例。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液presepsin水平,探讨presepsin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新生儿LOS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LOS组presepsin、PCT、WBC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而两组间CRP则无差异(P>0.05),且presepsin 与PCT、CRP、WBC 间均未见相关性(P>0.05)。LOS 组presepsin 和PCT 的曲线下面积(ROCAUC)分别为0.925和0.986,敏感性分别为78.26%和93.48%,特异性均为97.22%。Presepsin联合PCT的ROCAUC最大,为0.989,且敏感性(95.65%)、特异性(100.00%)均明显高于单独presepsin或PCT指标。结论 Presepsin是评价新生儿LOS的特异指标,联合PCT检测提高了对其新生儿LOS的诊断价值,优于单独presepsin或PCT 指标。

    • 对侧鼻中隔黏膜瓣逆行翻转技术在内镜经鼻扩大入路鞍区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9, 41(2):139-142.

      摘要 (3148) HTML (0) PDF 422.60 K (4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对侧鼻中隔黏膜瓣逆行翻转技术在内镜经鼻扩大入路鞍区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的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颅底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30例患者使用对侧鼻中隔黏膜瓣翻转与30例未翻转患者进行对比。门诊内镜复查随访2~12周,分析供体部位结痂、鼻塞、肉芽形成、感染、出血及异味感等。结果 手术后1~2周的随访检查显示,观察组30例患者的供体部位黏膜完全恢复,而对照组2周内无一例完全恢复,6~12周回访30例完全愈合(100%)。结论 逆行翻转黏膜瓣覆盖于裸露的供体部位鼻中隔软骨,黏膜在2周即可完全愈合,减少了鼻中隔结痂、鼻塞、睡眠障碍、肉芽形成、感染、出血及异味等并发症的发病率。

    • 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

      2019, 41(2):143-145.

      摘要 (3113) HTML (0) PDF 313.24 K (4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67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硬化剂和组织黏合剂联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1例急诊内镜下治疗,全部止血,急诊止血率达100%。67例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总有效率85.00%,胃底静脉曲张总有效率74.07%。术后4周内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轻中度胸痛16例,上腹不适8例,发热4例,胸腔积液1例,无异位栓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好,不良发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二甲双胍对PCOS伴不孕症患者糖脂代谢、β胰岛细胞功能和卵巢功能的影响

      2019, 41(2):146-148,155.

      摘要 (3122) HTML (0) PDF 380.51 K (4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症患者糖脂代谢、β胰岛细胞功能和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来曲唑进行促排卵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二甲双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前后血糖血脂水平、β胰岛细胞功能和卵巢功能。结果 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B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卵巢体积、卵巢窦卵泡数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PCOS伴不孕症患者糖脂代谢水平,提高患者β胰岛细胞功能和卵巢功能。

    • 三维CT定位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技术的应用体会

      2019, 41(2):149-151.

      摘要 (3140) HTML (0) PDF 451.70 K (4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三维CT(3D-CT)定位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术入路。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住我科23例桥小脑角区疾病患者,采用三维CT 重建技术对横窦-乙状窦夹角(trasversesigmoidsinusjunction,TSSJ)进行精准定位,进行乙状窦后入路个体化骨瓣开颅手术。结果 23例桥小脑角区疾病患者的“关键孔”位置均位于横窦-乙状窦夹角内侧缘,无损伤乙状窦和横窦,骨瓣开颅后横窦沟下缘、乙状窦沟内侧缘及横窦-乙状窦沟夹角均获得满意的显露;术中骨瓣复位良好,颅骨缺损明显减少,无发生皮下积液、切口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结论 运用三维CT精准定位,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是安全、快捷、微创的方法,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开颅技术。

    • 乳管镜、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导管内肿物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2019, 41(2):152-155.

      摘要 (3120) HTML (0) PDF 376.22 K (4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与观察乳管镜、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用于乳腺导管内肿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3例乳腺导管内肿物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实验组47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乳管镜、B超引导下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统计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病灶组织切除重量、病灶切除准确率、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h和48h的VAS评分及围术期应激指标(Cor、Ang-Ⅱ及β-EP)。结果 实验组中不同病灶直径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切除组织重量少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h和48h的VAS评分重度疼痛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管镜、B超引导下微创旋切乳腺导管内肿物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在乳腺导管内肿物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小切口皮下修剪搔刮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 41(2):156-157,164.

      摘要 (3100) HTML (0) PDF 341.38 K (4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皮下修剪搔刮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的60例腋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行负压抽吸法腋臭根治术治疗,观察组30例行小切口皮下修剪搔刮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皮下修剪搔刮术治疗腋臭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PCI术前后FPA、FPB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慢血流、无复流的关系研究

      2019, 41(2):158-160.

      摘要 (3095) HTML (0) PDF 337.10 K (42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前后血纤维蛋白肽A(FPA)、纤维蛋白肽B(FPB)的变化并寻找其与冠状动脉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收入院后行择期PCI术患者。选取术中出现慢血流及无复流者18例为试验组,选取正常血流者39例为对照组。测定PCI术前后血FPA、FPB值进行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血FPA、FPB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血FPA、FPB水平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组间术前比较血FPA、FP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血FPA、FP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试验组患者术后血FPA、FPB明显升高,考虑在手术过程中可能有FPA、FPB参与的凝血系统激活,导致微血栓形成,参与了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 加速康复外科在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19, 41(2):161-164.

      摘要 (3170) HTML (0) PDF 395.08 K (4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84例,其中40例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ERAS组),44例采用传统围术期治疗方法(传统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炎性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RAS组患者较传统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且术后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 ERAS在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围手术期的应用可以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 7例胶质肉瘤临床特征分析

      2019, 41(2):165-167,172.

      摘要 (3151) HTML (0) PDF 657.85 K (4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胶质肉瘤(gliosarcoma,G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皖南医学 院第一附属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例G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疗效,并复习文献。结果 7例GS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均已完善,如CT、MRI等,影像学资料显示所有患者的病灶均位于幕上,且单发病灶居多,有6例,多发病灶仅有1例。7例患者中有4例是颞叶病灶,余下的3例中,额叶、顶叶及枕叶各占1例。所有病灶行CT检查主要表现为混杂密度、低或略高密度影,大多边界不清,其内可见囊性坏死,偶有钙化,周边有水肿,被中等程度强化后呈不规则状。其MRI信号复杂,T1WI显示不规则长T1信号,T2WI显示不规则长T2信号,可见小囊变,占位效应明显,注射对比剂后呈不规则实质性强化。6例患者行全切除术,1例患者行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胶质肉瘤。术后6例予以常规放化疗,1例因个人原因未行放化疗。7例患者中5例生存期为6~14个月,另外2例均存活,分别存活2个月、4个月。结论 胶质肉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抽搐、肢体乏力及意识障碍等;影像学表现上需要与多种肿瘤鉴别诊断,常见的有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等,目前其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肿瘤,视具体情况,术后辅助放化疗,但预后差。

    •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64例临床特征分析

      2019, 41(2):168-172.

      摘要 (3140) HTML (0) PDF 396.94 K (4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的临床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5316例患儿,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64例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20%(64/5316),前三位易发生感染的部位/病种分别为:呼吸系统/肺炎(64.06%)、眼部/细菌性结膜炎(14.06%)、血液系统/败血症(12.50%),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出生体重<1500 g、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出生体重≥1500g(11.83% vs 0.65%)、出生胎龄≥32周(12.73% vs 0.58%)的新生儿(P<0.001)。住院日>30 d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住院日≤30 d的患儿(26.14% vs 0.35%,P<0.001)。机械通气(OR =4.616,95%CI:2.785~7.651)、留置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OR=31.387,95%CI:18.580~53.021)、特殊使用级抗生素使用(OR=4.388,95%CI:2.648~7.271)是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院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机械通气、留置PICC、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应用是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出生体重<1500 g、出生胎龄<32周、住院日>30 d的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高,是院内感染重点防范的人群。

    • 中国大陆地区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Meta分析

      2019, 41(2):173-178.

      摘要 (3127) HTML (0) PDF 4.84 M (4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定量评价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期刊资源网、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EMBASE数据库,对检索到的有关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对比单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文献进行筛选,评估和提取数据,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有1484名病例。观察组用药为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对照组用药为阿奇霉素,两组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疗效的合并OR(95%CI)值为6.51(4.25~9.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降低面部潮红的合并OR(95%CI)值为0.39(0.12~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两组降低消化道反应的合并OR(95%CI)值为1.02(0.46~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8)。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可显著提高疗效,无明显降低不良反应作用。

    • 武鸣地区壮族人群地中海贫血筛查及基因型特点分析

      2019, 41(2):179-182,186.

      摘要 (3134) HTML (0) PDF 392.30 K (4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广西武鸣地区壮族人群α-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下同)和β-地贫的初筛阳性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少见地贫基因型病例的特点。方法 收集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入院的9215例新生儿脐带血进行α-地贫筛查,对同期4778例武鸣籍壮族成人进行β-地贫筛查。在筛查出的阳性病例中,选择部分病例做地贫基因检测和型别分析,同时联合分析部分患者的表型(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数据),对表型和基因不一致的进一步外送测序。结果 在9215例脐血样本中,检出1322例有HbBart’s(α-地贫),α-地贫筛查阳性率为14.35%(1322/9215),4778例壮族成人样本中,检出345例为β-地贫筛查阳性,β-地贫筛查阳性率为7.22%(345/4778),总阳性率为21.57%(14.35%+7.22%)。在筛查阳性病例中有1030例进行了地贫基因检测,734例在本院确诊为地贫,其中α-地贫447例,占60.90%(447/734),β-地贫243例,占33.11%(243/734),α复合β地贫44例,占5.99%(44/734),α-地贫、β-地贫、α复合β地贫三者之比约为11∶6∶1。α-地贫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SEA/αα、-α3.7/αα、ααCS/αα、--SEA/ααCS。β-地贫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β41-42/βN、β17/βN、β71-72/βN、βE/βN。α-地贫以静止型和轻型为主,占48.78%。1030例进行地贫基因检测中有6例出现表型和基因型不一致的病例进一步外送测序,发现4例少见地贫基因型,分别为少见β-地贫(CD-52)2例,β-地贫(CD-98)1例,α-地贫THAI1例。结论 武鸣地区壮族人群为地贫高发人群,α-地贫CS突变率比较高,α-地贫静止型和轻型比较多。临床中 应注意少见型地贫的出现,防止漏检和重症地贫患儿的出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种胎盘异常的临床价值

      2019, 41(2):183-186.

      摘要 (3112) HTML (0) PDF 402.02 K (4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从而降低孕产妇及胎儿死亡风险。方法 选择经临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胎盘异常共计86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组55例,胎盘植入或者两者合并组31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多切面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仔细观察胎盘的位置、厚度、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等,尤其注意检查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胎盘基底层与子宫壁之间的关系、子宫与膀胱之间的关系及子宫下段肌层情况,并详细记录超声图像。结果 与凶险性前置胎盘组相比较,胎盘植入或者两者合并组的年龄及死亡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上有明显增高,患者预后情况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产后病理诊断比较,产前超声对凶险性前置胎盘诊断的准确率为96.36%,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率为80.00%,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率为72.73%;与凶险性前置胎盘者超声特点比较,胎盘植入或者两者合并者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胎盘后间隙消失、子宫肌层变薄或连续性中断、胎盘下血管增多絮乱、子宫局限性膨隆、子宫与膀胱壁交界处血管絮乱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彩色超声多普勒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有利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子宫切除率,不失为诊断胎盘异常的首选检查方法。

    • 某院2008—2017年泌尿系结石病例分析

      2019, 41(2):187-189.

      摘要 (3186) HTML (0) PDF 305.84 K (4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2017年因泌尿系结石住院患者的病例情况,为我院规范化治疗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为优化医疗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收集我院2008—2017年泌尿系结石病住院患者的病例信息。用Excel 2016版软件整理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近10年泌尿系结石病住院病例中,主要发病年龄在31~60岁之间,41~50岁之间的发病率最高;泌尿系结石住院患者各个年龄段中均以肾结石发病率最高,输尿管结石次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泌尿系结石病住院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式以经皮肾镜手术(PCNL)以及输尿管镜碎石术(URL)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我院近10年泌尿系结石病患者主要分布在中老年年龄阶段,且男多于女,其中以肾结石最为常见,治疗方式以内镜取石治疗为主。

    • 病人健康问卷量表9在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抑郁情绪评估中信效度的研究

      2019, 41(2):190-194.

      摘要 (3108) HTML (0) PDF 1.48 M (4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病人健康问卷量表9(PHQ-9)在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抑郁情绪评估中的信效度及最佳截止值。方法选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158例,患者独立完成PHQ-9量表。然后由精神心理科或经过培训的专业医师对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并作出诊断,作为抑郁诊断成立的“金标准”。统计分析PHQ-9的灵敏度、特异度,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及绘制ROC曲线,确定PHQ-9筛查抑郁状态的最佳截止值。结果 PHQ-9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0.826,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95%置信区间为0.688~0.834),当截止值为6或以上时,灵敏性为90.77%,特异性为53.76%。结论 在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PHQ-9是筛查抑郁状态的有效工具,推荐最佳截止值为6分或以上。

    • 芍黄通便合剂治疗肠道气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019, 41(2):195-197.

      摘要 (3124) HTML (0) PDF 337.36 K (4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芍黄通便合剂治疗肠道气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4例研究对象从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间接诊的患者中选取,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木香槟榔丸治疗,观察组给予芍黄通便合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0.97%、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83.8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7%(P<0.05)。结论 芍黄通便合剂治疗肠道气滞型便秘效果理想,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个例报道
    • 妊娠剧吐致低钠血症并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1例并文献复习

      2019, 41(2):198-200,206.

      摘要 (3149) HTML (0) PDF 471.71 K (4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剧吐与低钠血症、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关系。方法 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妊娠剧吐致低钠血症并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患者的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该患者发病过程中存在严重低钠血症及补钠过快情况,复查MRI可见脑桥呈蝠翼状,符合脑桥中央溶解综合症。结论 妊娠剧吐可至低钠血症,低钠血症补钠过快可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 左额颞部脊索瘤样脑膜瘤1例

      2019, 41(2):201-202.

      摘要 (3249) HTML (0) PDF 414.40 K (4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脊索瘤样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病理确诊为脊索瘤样脑膜瘤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经手术全切后,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头痛、头晕和言语不利等)消失,术后随访半年肿瘤未复发且无特殊临床症状。结论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明确脊索瘤样脑膜瘤的诊断上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全切手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 >医学教育研究
    • 胆囊结石形成机制及诊疗现状研究

      2019, 41(2):203-206.

      摘要 (3198) HTML (0) PDF 381.74 K (4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胆囊结石是常见、多发的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其成因繁杂,涉及多种因素、多个环节,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等多角度、多方面对胆囊结石成因及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因此,总结目前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文从胆囊结石形成的诱发因素、临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探究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及临床防治提供一定思路与借鉴。

    • Er,Cr:YSGG激光在根管消毒及粘结前预处理中的应用

      2019, 41(2):207-209.

      摘要 (3123) HTML (0) PDF 317.18 K (4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管壁牙本质玷污层的处理是影响根管治疗及桩核修复远期效果的关键,Er,Cr:YSGG 激光自问世以来,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其在根管清洁、消毒及粘结前预处理中有着较高应用前景。本文就Er,Cr:YSGG 激光在根管治疗及粘结前预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及钙拮抗剂疗效的相关性

      2019, 41(2):210-213,218.

      摘要 (3122) HTML (0) PDF 382.04 K (4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血压是广泛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随着基因分析技术的发展,发现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对高血压的预防具有早期警示作用;钙离子拮抗剂具有稳定的降压效果,但疗效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可能与遗传变异相关。本文在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及钙拮抗剂疗效的相关性作一综述,从而为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IL-37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9, 41(2):214-218.

      摘要 (3172) HTML (0) PDF 432.79 K (4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是近期发现的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作用的细胞因子,属于IL-1家族中的一员。IL-37可抑制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固有免疫应答引起的炎症反应,并被证实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其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时间存在相关性。本文主要对IL-37的蛋白质结构、表达、作用机制、生物学效应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
    • 西部民族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初探———以右江民族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为例

      2019, 41(2):219-221.

      摘要 (3195) HTML (0) PDF 494.75 K (43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右江民族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科为例,通过分析西部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及培养模式现状,从优化科学研究知识体系、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及科研创新团队的建立三个方面,探索构建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旨在为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 分组微视频竞赛模式在生物化学大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 41(2):222-224.

      摘要 (3142) HTML (0) PDF 324.70 K (4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分组微视频竞赛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右江民族医学院2017级护理本科6个班32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设计分组。选择生物化学教材中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及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为教学内容并且实施分组微视频竞赛模式教学的学生为实验组,其他章节内容实施传统授课模式教学的为对照组。学期教学结束后进行期末检测,并随机选55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教学内容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得分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学生对分组微视频竞赛教学模式评价较高。结论 分组微视频竞赛模式在大班化教学中具有着很大的优势,不仅能让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还深受学生的欢迎,此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 >临床护理
    • 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护理管理及疗效观察

      2019, 41(2):225-227.

      摘要 (3119) HTML (0) PDF 336.87 K (4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护理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 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高压氧治疗和有效的护理管理。在观察组经过52d治疗后(即高压氧治疗40次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疼痛减轻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情况、疼痛减轻程度、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结合有效的护理管理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 互联网+闭环式健康管理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 41(2):228-232.

      摘要 (3080) HTML (0) PDF 421.16 K (4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互联网+闭环式健康管理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行腹膜透析患者136例,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腹膜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院内、院外闭环式健康管理模式。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评分)和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时的身体营养状况、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营养不良-炎症评分及血肌酐(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腹膜炎、隧道口感染、引流不畅及低钾血症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闭环式健康管理能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护理体会

      2019, 41(2):233-235.

      摘要 (3117) HTML (0) PDF 363.33 K (4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7年6月收治的36例拇指指腹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术前检查和皮肤准备,术后给予皮瓣护理、健康宣教及用药观察,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结果 本组患者创面范围3.0 cm×2.0 cm~4.2 cm×3.0 cm,切取皮瓣面积3.5 cm×2.4 cm~4.6 cm×3.5 cm,36例患者中4例发生血管危象,均予以及时处理。术后皮瓣均存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骨折均愈合,修复指腹外观无臃肿、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质地柔软,关节伸屈活动正常,两点辨别觉2~5 mm,感觉恢复S3~S4。结论 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术前心理护理可增加患者依从性,术后皮瓣护理可尽早处理血管危象,提高皮瓣存活率。

    •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引起的淋巴结炎和发热反应的临床特点、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9, 41(2):236-238.

      摘要 (3156) HTML (0) PDF 342.38 K (43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引发淋巴结炎和发热反应的原因及对策,为减少卡介苗的不良反应提供经验。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接诊的行卡介苗接种后引发淋巴结炎的新生患儿16例、发热患儿42例病历资料,对患儿的临床特点﹑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卡介苗接种后发生腋下淋巴结炎或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为患儿出现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超过1cm 或发生脓疡破溃,体温≥37.5 ℃,主要与疫苗接种剂量过大、接种部位过深或过浅、被接种婴幼儿的年龄及身体状态、在注射前药液未被充分溶解或摇晃不均匀等有关。结论 加强接种卡介苗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接种人员的接种技术,严格控制接种剂量,正确掌握接种方法及部位,防止接种部位过深或过浅,对患儿接种卡介苗引发淋巴结炎和发热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患儿的痛苦,确保患儿身心健康。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