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1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述与临床报道
    • 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 41(3):239-245.

      摘要 (3138) HTML (0) PDF 688.97 K (4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对糖尿病足溃疡修复的疗效及影响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3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0例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在入院时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Ilizarov组(实验组,n=9)、贝复新组(对照组,n=11),按照Wagner分级法进行糖尿病足分级,其中3级3例,4级17例。实验组给予创面清创换药并在患足侧实施胫骨横搬术,对照组创面清创后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用。结果 实验组9例患者行胫骨横搬术后2周创面开始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4周后可以看到创面明显缩小,第4周及第8周时,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实验组所有足部溃疡均得到愈合,平均愈合时间(9.0±1.9)周,较对照组(13±3.7)周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愈合后瘢痕组织较少。术后8周血管造影显示小腿及足部侧支动脉及局部微小动脉明显增加,术后12周测量踝肱指数显示,实验组治疗后踝肱指数较治疗前好转(P<0.05)。实验组治疗后第1周、第2周和第4周外周血血清VEGF、bFGF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外周血VEGF、bFGF较术前有所升高,其余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①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能够刺激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肢体远端缺血组织的血管再生,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修复。②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可能通过增强VEGF、bFGF的表达,发挥其增进血管新生、重建微循环的作用,从而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减轻瘢痕增生。

    • 速生薄口螨休眠体的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

      2019, 41(3):246-249.

      摘要 (3119) HTML (0) PDF 722.46 K (4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速生薄口螨休眠体。方法 从采集到的生姜样本中分离出速生薄口螨休眠体,分别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外部形态和超微形态并进行拍照鉴定。同时提取基因组DNA对cox1和ITS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速生薄口螨休眠体足4对,背面躯体呈扁平状,表皮骨化,前足体呈三角状,足三表皮内突相连,形成一条拱线,分隔开胸板和腹板。足爪和前跗节发达,有刚毛附着,躯体末端吸盘板发达,板上有八个吸盘呈2-4-2分布。经PCR扩增得到cox1基因片段大小为487bp,ITS全序列长度为1667bp。结论 根据光镜和电镜下速生薄口螨休眠体的形态,结合cox1和ITS基因序列,为速生薄口螨休眠体的鉴定和生物学分类提供了依据,也可为控制速生薄口螨及其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奠定基础。

    • 甜叶菊根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2019, 41(3):250-254,267.

      摘要 (3181) HTML (0) PDF 545.14 K (4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甜叶菊根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热水浸提法,选取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蒽酮硫酸法检测甜叶菊根多糖得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甜叶菊根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提取液使用4倍体积95%乙醇沉淀、Sevege试剂法脱蛋白、D101吸附大孔树脂脱色,粗糖以sephadexG-50纯化冷冻干燥得到甜叶菊根多糖。通过测定甜叶菊根多糖对DPPH 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多糖的光脱色荧光恢复(FRAP)值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甜叶菊根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3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50 min。在甜叶菊根纯糖浓度为5 mg/ml时,对DPPH 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73.30%和90.51%。在甜叶菊根纯糖浓度为6 mg/ml时,FRAP值为(33.172±0.184) mmol/ml。结论 采用本研究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的甜叶菊根多糖含量超过66%,并且甜叶菊根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较强。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植入性胎盘中的诊断价值

      2019, 41(3):255-259.

      摘要 (3157) HTML (0) PDF 504.64 K (4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各型植入性胎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4例植入性胎盘孕产妇,均进行常规T2WI和DWI扫描,其中DWI分别使用b值为0s/mm2、400s/mm2、600s/mm2、800s/mm2、1000s/mm2。以手术或病理结果为标准,将植入性胎盘病例分为粘连型、植入型、穿透型三组,结合常规T2WI图像,在DWI图像中分别测量植入处组织、邻近胎盘组织和邻近子宫肌层组织的ADC 值,比较这三种组织ADC值在组间及组内是否有差别。结果 54 例孕产妇中32 例为粘连性胎盘(59.26%),19 例为植入性胎盘(35.19%),3例为穿透性胎盘(5.56%)。粘连组中植入处组织、邻近胎盘组织和邻近子宫肌层组织这三种组织平均ADC值分别为(1.8576±0.4203)×10-3 mm2/s、(1.7876±0.2652)×10-3 mm2/s、(1.7623±0.4699)×10-3 mm2/s;植入组中这三种组织平均ADC值分别为(1.6607±0.2128)×10-3 mm2/s、(1.6782±0.1799)×10-3 mm2/s、(1.8015±0.5439)×10-3 mm2/s;穿透组中这三种组织平均ADC值分别为(1.7703±0.1962)×10-3 mm2/s、(1.7860±0.3272)×10-3 mm2/s、(1.8587±0.2655)×10-3 mm2/s。粘连组、植入组、穿透组中这三种组织的组内ADC值均无统计学差(P>0.05),植入处组织、邻近胎盘组织和邻近子宫肌层这三种组织的ADC值在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植入性胎盘诊断,但植入性胎盘中不同组织的ADC值对于植入性胎盘诊断及分型无诊断价值。

    • 超微血管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评价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9, 41(3):260-263.

      摘要 (3166) HTML (0) PDF 522.95 K (4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uperMicro-vascularImaging,SMI)评估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常规超声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MI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检查,评价SMI与CEUS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结果 SMI与CEUS评分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508,P<0.05)。SMI和CEUS检测到的大部分新生血管位于同一位置。以CEUS评分为诊断标准,SMI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下面积达0.895,P<0.05,SMI评分诊断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敏感度88%,特异度80%。对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梗病史、高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是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危险因素(P <0.05);根据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SMI评分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P<0.05)。结论 SMI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便捷、有效的技术;脑梗病史、高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是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危险因素。

    • 低剂量采集技术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临床效果

      2019, 41(3):264-267.

      摘要 (3154) HTML (0) PDF 446.99 K (4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低剂量技术在冠状动脉造影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剂量组(20例)和常规对照组(20例)。低剂量组采用的检查模式为低剂量造影模式,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造影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所接受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克沙醇的累积剂量值和剂量面积乘积值。结果 低剂量组的累积剂量值和剂量面积乘积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板DSA 低剂量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是可行的,值得临床上应用。

    • XpertMTB/RIF联合多层螺旋CT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2019, 41(3):268-271.

      摘要 (3186) HTML (0) PDF 563.86 K (4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MTB/RIF)与多层螺旋CT(MSCT)联合检查对 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的初治患者18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痰涂片、痰XpertMTB/RIF检测和MSCT 检查,比较痰涂片、痰XpertMTB/RIF检测、痰涂片联合MSCT、痰XpertMTB/RIF检测联合MSCT的灵敏度,分析痰XpertMTB/RIF检测出的阳性和阴性患者在MSCT征象的差异。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组合后,灵敏度大幅提高;痰XpertMTB/RIF检测阳性的患者在节段性分布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空洞征(厚壁空洞和无壁空洞)、毛玻璃密度影、肺实变(小叶样肺实变、亚段及段性肺实变和叶性肺实变)、支气管壁不均匀增厚、网状影和细线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CT 征象的出现率比阴性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痰XpertMTB/RIF检测联合MSCT 能快速、安全、准确筛查出活动性肺结核,也能检测出结核杆菌的利福平耐药性,不仅能提高早期正确诊断率,还能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HBV-M定性与HBV-DNA定量联合检测在诊治乙型肝炎中的临床价值

      2019, 41(3):272-274,277.

      摘要 (3153) HTML (0) PDF 373.61 K (4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同时观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定性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FQ-PCR技术对其血液标本进行HBV-M 定性、HBV-DNA定量检测。分析不同HBV-M 模式下HBV-DNA检测结果。结果 HBV-M 共检出8种模式。HBV-DNA检测阳性率为55.00%(495/900);HBsAg+HBeAg+HBcAb模式下HBV-DNA 的阳性率高于HBsAg+HBeAb+HBcAb、HBsAg+HBeAb、HBsAb+HBeAb+HBcAb模式的阳性率(P<0.001或P <0.05)、HBsAg+HBeAg模式阳性率显著高于HBsAg+HBeAb+HBcAb、HBsAg+HBeAb、HBsAb+HBeAb+HBcAb模式(P<0.01)。HBsAg+HBeAg+HBcAb模式的HBV-DNA含量显著高于HBsAg+HBeAg、HBsAg+HBeAb+HBcAb、HBsAg+HBeAb、HBsAb+HBeAb+HBcAb模式(P<0.001)。结论 不同HBV-M 模式的HBV-DNA 阳性率及表达水 平存在差异,故联合HBV-M 定性与HBV-DNA定量检测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治意义重大。

    • 电刺激强度在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价值

      2019, 41(3):275-277.

      摘要 (3139) HTML (0) PDF 318.69 K (4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电刺激强度在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作为观察组,检测两组下肢胫神经运动电位波幅、腓肠神经感觉电位波幅以及引出最佳胫神经动作电位波形的刺激强度(mA)和最佳腓肠神经动作电位波形的刺激强度(mA),通过上述指标观察分析胫神经运动电位波幅及腓肠神经感觉电位波幅,以及引出最佳动作电位刺激强度。结果 观察组胫神经运动电位、腓肠神经感觉电位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需要引出最佳胫神经运动电位波形与腓肠神经感觉电位波形的刺激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引出最佳动作电位波形的刺激强度明显增高,在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具有重要价值。

    • 减重对天晴甘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

      2019, 41(3):278-281.

      摘要 (3786) HTML (0) PDF 373.85 K (4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减重对天晴甘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3月—2017年 12月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护肝治疗,并使用天晴甘平口服,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减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个月、6个月时ALT、AST、UA、TG、CHO、Ins、HbA1C、FBS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UA、TG、CHO、Ins、HbA1C、FB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的ALT、AST、UA、TG、CHO、Ins、HbA1C、FB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实验组体重下降>5kg者及ALT、AST、r-GT 全部恢复正常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有助于提高天晴甘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明显改善各项功能指标。

    • 含果胶铋剂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9, 41(3):282-284.

      摘要 (3111) HTML (0) PDF 329.13 K (4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含果胶铋剂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8月的13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 =67)和对照组(n=63),研究组患者给予胶体果胶铋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胶囊治疗,对照组予克拉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Hp根除率为92.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为91.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果胶铋剂的四联疗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并Hp阳性患者中的疗效优于三联疗法,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增加,可以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并Hp阳性患者的首选方案。

    • 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19, 41(3):285-289,297.

      摘要 (3118) HTML (0) PDF 731.07 K (4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中2010—2018年发表的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相关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和Stata11.0对纳入研究对象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入选13篇研究,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物与单独使用抗结核药物化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在痰菌转阴[OR=4.38,95%CI(3.05,6.31),P<0.00001]、病灶吸收[OR =3.34,95%CI(2.32,4.81),P<0.00001]、空洞闭合[OR=3.30,95%CI(2.47,4.42),P<0.00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在不良反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9,95%CI(0.19,0.43),P<0.00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抗结核药物,且安全性良好。

    • 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所致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特点分析

      2019, 41(3):290-293.

      摘要 (3117) HTML (0) PDF 393.92 K (4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所致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实验室数据特点及对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临床资料齐全的22例抗凝血类灭鼠药导致的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分析。在入院时、治疗后不同时点的凝血功能检查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其中14例患者检测凝血因子Ⅱ:C、Ⅶ:C、Ⅸ:C、Ⅹ:C。结果所有患者均问出有明确的误食及复杂原因灭鼠剂摄入史,并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咯血、口腔黏膜出血、鼻衄、阴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及注射部位渗血表现,PT、INR、APTT均明显延长,凝血因子Ⅱ:C、Ⅶ:C、Ⅸ:C、Ⅹ:C下降。入院后经治疗出血症状控制。住院时间6~21 d(平均时间8d),出院后追踪随访20例,6例患者在2个月内复查凝血象有异常表现,其中2例因有出血现象3个月内3次住院,2例出院后1个月后再次住院。结论 抗凝血类灭鼠剂可干扰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其导致的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作用持久,特效的治疗药物维生素K1 的补充应当够疗程,细致的病史询问和出院后随访追踪其凝血功能十分必要。

    •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 41(3):294-297.

      摘要 (3149) HTML (0) PDF 427.00 K (4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胫骨干骨折患儿28例,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80岁,均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对比双侧膝、踝关节屈伸活动度,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以Johner-Wruhs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80个月。术后6~12周X线示骨折线消失,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2周。末次随访时,患侧与健侧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对比、患侧与健侧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1例出现浅表静脉刺伤,术后2例出现皮肤激惹,无骨不连、骨骺早闭、髓内钉折断等并发症发生。按Johner-Wruhs评定标准评价,优20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00%。结论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胫骨干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率高、功能好、并发症少、疗效好。

    • MISTLIF中椎间融合器的放置位置分析

      2019, 41(3):298-302,308.

      摘要 (3092) HTML (0) PDF 787.85 K (4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invasivesurgery,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STLIF)中椎间融合器的放置位置。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随访资料完整的MISTLIF患者,测量椎间融合的矢状面位置α、冠状面位置β、手术节段椎间隙前沿和后沿高度、左右侧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椎间隙矢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 角(Lumbarlordosis,LL)。记录椎间植骨融合和终板下沉情况。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4.3岁,L3/4节段患者17例,L4/5节段患者45例,L5/S1节段患者17例,平均随访时间11.8个月。融合器矢状面位置(α)为(47.8±9.3)%,冠状面位置(β)为(-1.5±6.1)%,患者术后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显著增加(P<0.05)。椎间隙后沿高度、椎间孔高度与α显著相关,LL与α不相关。椎间植骨融合率78.5%,终板下沉(≥2 mm)发生率50.6%,上位椎体下终板下沉(3.6±1.1) mm,下位椎体上终板下沉(4.4±1.6) mm。椎间植骨融合和终板下沉与α不相关。结论 融合器矢状面放置位置与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相关,融合器在矢状面的位置越靠后,越有利于恢复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融合器放置位置对腰椎生理曲度、椎间植骨融合和终板下沉无显著影响。

    • 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的系统评价

      2019, 41(3):303-308.

      摘要 (3095) HTML (0) PDF 1.40 M (4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3DSlicer软件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截止至2018年10月,检索 CBM、WangFang、CNKI、PubMed、Embase、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数据库,查找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试验,包括随机试验(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s,RCTs)及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s,Non-RCTs),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以及数据提取。结果纳入1个随机对照研究及5个非随机对照研究,共348例患者。结果 提示在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较高[MD= 12.42,95%CI(6.85,18.00),P<0.0001]、预后较好[SMD=-0.58,95%CI(-0.82,-0.34),P<0.00001],而神 经内镜组手术时间[SMD=-2.94,95%CI(-4.06,-1.81),P<0.0001]、手术失血量[SMD=-7.51,95%CI(-11.18,-3.85),P<0.0001]、术后并发症[OR=0.26,95%CI(0.12,0.56),P<0.001]均显著降低。结论 3D 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在3DSlicer软件的辅助下,神经内镜可以完整清除血肿,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儿童EB病毒致面神经炎7例临床分析

      2019, 41(3):309-311,315.

      摘要 (3185) HTML (0) PDF 383.42 K (4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爱泼斯坦-巴尔(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引起面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EB病毒致病多样性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7例EB病毒所致面神经炎病例,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 7例患儿,发病年龄为5岁以下5例,5~10岁1例,10岁3个月1例;均为周围性面神经炎;病灶为左侧5例,右侧2例。3例患儿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急性期起病,2例患儿发病前半个月内有呼吸道感染病史,1例患儿1个月内有结膜炎病史,1例起病前无明显感染史。发病症状均以口角歪斜,一侧额纹变浅或者消失,鼻唇沟变浅为主。7例患儿头颅脊髓MRI均未见异常。7例患儿均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并辅助维生素B6、赖氨酸肌醇维生素B12、维生素B1、五维葡钙等营养支持。随访3个月发现,大部分患儿2周左右恢复正常,最长3个月完全恢复。结论 EB病毒可以引起面神经炎,预后多良好,应早期治疗,可以恢复较快,应重视EB病毒引起的神经损伤。

    • 左西替利嗪与MORA生物物理治疗仪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白三烯的变化

      2019, 41(3):312-315.

      摘要 (3186) HTML (0) PDF 363.14 K (4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左西替利嗪与MORA 生物物理治疗仪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观察其对血清中白三烯(LT)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30例):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5mg/d及使用MORA生物物理治疗仪脱敏,连续12周;药物组(30例):单独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5mg/d,口服12周;仪器组(30例):使用MORA生物物理治疗仪脱敏治疗,治疗程序按说明书进行,每周脱敏治疗1次,脱敏连续12周。3组患者均连续进行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并抽取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LT浓度,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组、药物组、仪器组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43%、66.67%、64.29%。3组治疗后血清LT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联合组及药物组治疗后血清中LT浓度降低明显低于仪器组(P<0.05)。结论 左西替利嗪与MORA生物物理治疗仪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更好,安全性较好,且能明显降低血清中的LT浓度。

    • 高频喷射通气在深度镇静麻醉下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2019, 41(3):316-319.

      摘要 (3101) HTML (0) PDF 385.87 K (4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喷射通气在深度镇静麻醉下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择期行ERCP手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频喷射通气组(H 组)和普通鼻导管吸氧组(C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静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H 组使用高频喷射呼吸机行高频通气辅助呼吸,C组单纯使用鼻导管吸氧。指标观察的时间点分为入室后(T0)、诱导后(T1)、十二指肠镜过食道时(T2)、Oddi括约肌切开时(T3)、手术结束时(T4)和苏醒时(T5),记录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记录术中并发症及苏醒情况。结果 与C组T1、T2、T3、T4时血氧饱和度(SpO2)相比,H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患者术中体动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均较C组少,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内镜操作医生满意度比较,H 组满意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喷射通气在深镇静麻醉下ERCP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 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应用于宫腔镜手术对患者自主呼吸的影响

      2019, 41(3):320-323.

      摘要 (3145) HTML (0) PDF 376.68 K (4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和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患者对自主呼吸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8年6月在本中心拟行宫腔镜检查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B组和F组,每组50例。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 μ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两组均于3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术中根据患者反应追加丙泊酚。记录B、F两组患者给药前(T0)、静注完毕丙泊酚后1min(T1)、3min(T2)、5min(T3)、8min(T4)各个时间点的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低SpO2(85%≤SpO2<90%)持续时间,及两组术中SpO2下降至84%时需要面罩辅助加压给氧的患者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在T0、T1、T3及T4时间点的RR、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间点,与F组比较,B组患者的RR 和SpO2明显升高(P<0.05)。B组患者术中低SpO2(85%≤SpO2<90%)持续时间明显短于F组(P <0.05);B组需面罩辅助加压给氧的患者例数为1例(2.00%)明显少于F组11例(22.00%)(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相比于芬太尼,具有较轻的呼吸抑制作用及减少麻醉者工作量的优势。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胸科手术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2019, 41(3):324-327.

      摘要 (3113) HTML (0) PDF 374.61 K (4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胸科手术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paravertebralnerveblock,TPVB)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行胸科手术且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者作为研究对象。小剂量组镇痛泵内药液配制为0.2%罗哌卡因500mg混合右美托咪定2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背景输注速率为5ml/h,维持痛觉模拟评分4分以下。大剂量组镇痛泵内药液配制为0.2%罗哌卡因500 mg混合右美托咪定3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ml,其余同小剂量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h的镇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记录术后48h内镇痛泵自控给药次数、曲马多用量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镇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48 h,小剂量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自控按压次数多于大剂量组(P<0.05),曲马多使用量与大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患者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少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胸科手术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增加了镇痛泵自控给药次数,但并不增加曲马多的使用量,其镇痛效果与大剂量相当,且安全性更高。

    • 百色市矽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2019, 41(3):328-331.

      摘要 (3119) HTML (0) PDF 327.89 K (4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百色市矽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现状。方法 从百色市职业健康体检机构收集2016年百色市1865名矽尘作业工人一般情况资料及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结果 本次调查矽尘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0.54%,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胸片、纯音听力异常率分别为13.03%、16.51%、7.72%、15.01%、2.41%、8.58%;不同性别工人高血压、肝功能、心电图、纯音听力异常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工人高血压、血常规及胸片疑似肺结核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接尘工龄工人的高血压、肝功能、疑似肺结核及纯音听力异常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色市矽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异常率较高,存在较大职业健康风险,应加强工人职业健康监护。

    • >个例报道
    • Felty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2019, 41(3):332-333.

      摘要 (3243) HTML (0) PDF 326.06 K (4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1例Felty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防止对该病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诊断为Felty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目前Felty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多次血象均提示粒细胞缺乏、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呈不同程度降低,入院经对症治疗后感染能好转,但血象无明显改善,仍粒缺;综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最后诊断为Felty综合征,加用激素治疗,血细胞逐渐回升,中性粒细胞数恢复正常,病情好转、稳定后出院。结论 目前Felty综合征的治疗尚缺对照试验研究的证据,临床上往往因延误治疗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尤其粒细胞缺乏可引发继发性严重感染;早期诊断、早期激素治疗,可获得良好的血液学效果。

    • >医学教育研究
    • 肠胶质细胞与肠道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9, 41(3):334-337,341.

      摘要 (3136) HTML (0) PDF 392.07 K (4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肠神经系统(ENS)是胃肠功能的主要调节系统,由神经元和肠胶质细胞(EGCs)组成。EGCs多途径整合调控肠细胞、肠神经元、肠屏障、免疫细胞等,在肠道微环境中扮演关键角色。本综述旨在介绍EGCs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与肠屏障、肠神经元、免疫细胞、肠道炎症之间的相互作用。

    •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影响因素最新研究进展

      2019, 41(3):338-341.

      摘要 (3177) HTML (0) PDF 351.65 K (4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总结近几年影响颈椎生理曲度的相关文献,从职业因素、年龄因素、疾病因素及颈椎手术因素等方面综述了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 外泌体治疗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9, 41(3):342-345,355.

      摘要 (3178) HTML (0) PDF 416.98 K (4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系由多种原因引起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并最终发展为关节功能障碍的关节疾病。目前对于OA 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消炎镇痛药物、玻璃酸、针灸理疗、人工关节置换等,但这些方法疗效有限,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近年来,随着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外泌体研究的深入为OA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外泌体在免疫调节、组织损伤修复、抗炎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OA的新策略。本文就外泌体治疗OA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
    • 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医科院校“三位一体”基层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9, 41(3):346-349.

      摘要 (3146) HTML (0) PDF 337.20 K (4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今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等医学教育作为医学发展的基础尤应重视。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与卫生人才的培育滞后,与全国水平相距甚远;其中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人才流失、基层服务环境不完善、职业素质与职业要求不符等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将分析其内在的矛盾,并从意识形态强化教育合并伦理心理学教育、医学教育改革以及就业平台建立三个方面探索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医科院校“三位一体”基层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体系。

    • 民族地区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2019, 41(3):350-352.

      摘要 (3157) HTML (0) PDF 333.07 K (4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医学教育中临床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右江民族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自2013年开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以“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为主线,对生物医学课程、临床课程进行横向和纵向整合,建立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整合体系,以岗位胜任力为出发点,探索培养适合民族地区医疗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 二维码技术在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9, 41(3):353-355.

      摘要 (3172) HTML (0) PDF 335.59 K (4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二维码技术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采取同期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2 月—2018年6月的80名2015级高等院校护理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由带教老师以讲授示范为主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二维码技术辅助教学,将护理实习大纲要求护生掌握的专科护理理论、专科护理操作视频、专科仪器操作视频等生成二维码,由学生扫码自主学习为主体,带教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专科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手术室教学评价结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实习生专科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手术室教学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维码技术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碎片时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其对手术室专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升了手术室教学评价的效果,值得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泌尿外科临床见习课中的应用

      2019, 41(3):356-358,362.

      摘要 (3148) HTML (0) PDF 362.86 K (4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见习课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广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160名,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名),分别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泌尿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课前预习率、课堂时间分配、学习成绩、教学满意度和其他感受。结果 学生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该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结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临床见习课的教学效果,在临床见习教学中已经展现出明显优势,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改进和推广,更好地为临床见习教学服务。

    • >临床护理
    • 医护治一体化康复管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2019, 41(3):359-362.

      摘要 (3121) HTML (0) PDF 368.53 K (4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治一体化康复管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3月我科收治的80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医护治一体化管理模式治疗,术前及术后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Brthelindex,MBI)、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分析,然后比较两组病例髋关节功能、离床时间、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并定期随访了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提高(P<0.001);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01);术后第3 d、第7 d及第14 d MBI评分明显提高(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医护治一体化管理模式治疗,能提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肿瘤患者医院获得性压疮危险因素分析

      2019, 41(3):363-365,368.

      摘要 (3127) HTML (0) PDF 344.31 K (4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肿瘤住院患者筛选出医院获得性压疮(HAPV)相关危险因素,针对高危风险患者采取预防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肿瘤医院综合内科肿瘤患者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178例肿瘤患者,住院期间11例患者发生压疮,HAPV发生率为6.18%。Braden评分、是否发生失禁以及疼痛评分为高危因素。结论 对Braden评分≤18分或疼痛评分≥4分和发生失禁的患者HAPV 高危人群,临床护士应加强疼痛评估和失禁性皮炎,降低HAPV发生率,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麻醉复苏期的应用

      2019, 41(3):366-368.

      摘要 (3144) HTML (0) PDF 331.47 K (4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麻醉复苏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60例腹腔镜子宫全切术麻醉复苏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期护理常规实施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贯穿于整个复苏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低体温、低氧血症、疼痛、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能减少腹腔镜子宫全切术麻醉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稿约

      2019, 41(3):369.

      摘要 (3167) HTML (0) PDF 165.99 K (4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