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1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述与临床报道
    • 反基因锁核酸在转基因小鼠体内抗乙肝病毒的短期效果

      2019, 41(5):473-477.

      摘要 (3138) HTML (0) PDF 860.48 K (3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短期内反基因锁核酸(anti-gene-lockednucleicacid,anti-gene,LNA)与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在乙肝病毒(hepatitisBvirus,HBV)转基因小鼠体内的抗病毒效果。方法 对照组和反基因LNA治疗组于第1d、3d、5d经尾静脉注射给药,拉米夫定组以每次2mg/kg剂量灌胃2次/天,连续7d。采用real-timePCR检测血清的HBVDNA,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结果 给药后的第1d、3d、5d、7d,反基因LNA 组和拉米夫定组对HBV DNA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9.45%、44.37%、51.33%、52.64%和2.54%、4.04%、5.84%、9.39%,反基因LNA 组和拉米夫定组对血清HBsAg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20.37%、36.01%、44.73%、47.44%和2.17%、4.32%、5.40%、7.7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切片中HBV HBsAg细胞阳性情况,反基因LNA 组HBV HBsAg细胞阳性率为(39.30±4.90)%,拉米夫定组为(80.50±3.40)%。以上结果显示,反基因LNA 短期内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而拉米夫定未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结论 短期内反基因LNA比拉米夫定具有更好的抗乙肝病毒效果,为乙肝病毒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 小鼠NLRP3基因腺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2019, 41(5):478-481.

      摘要 (3040) HTML (0) PDF 674.18 K (3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针对小鼠NLRP3基因的腺病毒干扰载体(Ad-NLRP3-shRNA),并在Min6和RAW264.7细胞中验 证其基因沉默效率。方法 针对小鼠NLRP3基因设计、合成3对NLRP3shRNA1-3干扰序列,重组至pHBAd-U6-CMV质粒载体。在HEK293T细胞内包装Ad-NLRP3-shRNA。感染Min6和RAW264.7细胞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NLRP3基因表达。结果 Ad-NLRP3-shRNA1-3在Min6和RAW264.7细胞的干扰效率分别达到44.38%、46.61%和82.83%以及47.23%、49.59%和78.64%。结论 成功构建出Ad-NLRP3-shRNA载体,为研究NLRP3基因的功能提供有效工具。

    • CDC7调控卵巢癌HO8910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与凋亡的作用研究

      2019, 41(5):482-485.

      摘要 (3040) HTML (0) PDF 740.01 K (3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CDC7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研究敲低CDC7对卵巢癌HO8910细胞系的增殖、侵袭、迁移以及凋亡产生的作用。方法 qRT-PCR检测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CDC7的差异表达。CCK-8法用于检测HO8910细胞系的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检测敲低CDC7对于HO891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敲低CDC7影响细胞的侵袭能力,用Transwell法检测。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敲低CDC7影响HO8910细胞的凋亡能力。结果 qRT-PCR检测结果表明CDC7高表达于卵巢癌组织。CCK-8实验的结果得出,转染siCDC7能够有效地抑制HO8910细胞系增殖的能力。划痕实验的结果表明:转染siCDC7能抑制HO8910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转染siCDC7能有效抑制HO8910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结果证明,转染siCDC7可以促进HO8910细胞的凋亡。结论 一旦HO8910细胞系转染siCDC7,会降低其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并且可诱导其凋亡。

    • 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细胞白细胞介素-22mRNA表达的关系研究

      2019, 41(5):486-490.

      摘要 (3051) HTML (0) PDF 447.95 K (3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cagA 基因多态性与胃癌AGS细胞、SGC7901细胞白细胞介素22(IL-22)m RNA 表达的关系,并探讨HpcagA 基因多态性对胃癌AGS细胞、SGC7901细胞IL-22 mRNA 表达模式的影响。方法37℃、5%CO2孵育箱培养AGS细胞、SGC7901细胞;采用微需氧产气袋培养Hp,用cagA基因东亚型HPK5菌株、西方型HP26695菌株感染AGS细胞及SGC7901细胞0.5h、3h、6h、9h、12h、24h;姬姆萨染色方法评估Hp感染AGS细胞、SGC7901细胞效果;RT-PCR法、ELISA法分别检测上述6个时间段AGS细胞、SGC7901细胞IL-22mRNA 相对表达量和IL-22浓度。结果 cagA基因东亚型HPK5和西方型HP26695菌株感染AGS细胞0.5h、3h、6h、9h、12h、24h所诱导IL-22mRNA的相对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亚型菌株诱导AGS细胞IL-22mRNA表达随时间增加而增加,而西方型菌株诱导AGS细胞IL-22mRNA表达3h、12h出现峰值。cagA 基因东亚型和西方型菌株感染SGC7901细胞0.5h、3h、6h、9h、12h、24h所诱导IL-22mRNA的相对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亚型和西方型菌株诱导SGC7901细胞IL-22mRNA表达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结论 ①HpcagA 基因东亚型HPK5菌株更易诱导IL-22mRNA及其浓度的表达;②HpcagA 基因东亚型HPK5菌株感染AGS细胞诱导IL-22产生呈时间依赖性,西方型菌株感染AGS细胞诱导IL-22产生在3h、12h时出现峰值;③HpcagA 基因东亚型菌株和西方型菌株感染SGC7901细胞产生的IL-22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 Osteopontin基因SNPrs2728127和rs34527305与鼻咽癌易感性的相关性

      2019, 41(5):491-495.

      摘要 (3131) HTML (0) PDF 959.62 K (3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鼻咽癌相关基因osteopontinSNPrs2728127和rs34527305对鼻咽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PCR技术,对264例广西百色地区鼻咽癌患者和264例健康对照者的osteopontin基因SNPrs2728127和rs34527305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广西百色地区人群rs2728127和rs3452730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其他地区人群的差异,分析rs2728127 和rs34527305 对鼻咽癌易感性的影响。结果 广西百色地区人群osteopontin 基因SNPrs2728127和rs3452730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北京、越南胡志明、日本东京[除rs34527305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北京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秘鲁利马和芬兰地区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病例组rs2728127和rs3452730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携带GA 单倍型的个体相比携带AA 单倍型个体罹患鼻咽癌的风险更低(OR=0.69,95%CI=0.48~0.96,P=0.038)。结论 在广西百色地区人群中,osteopontin基因SNPrs2728127和rs3452730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可能与鼻咽癌的易感性无关,但是其GA单倍型可能降低鼻咽癌的风险。

    • miR-150调控TGF-β1信号通路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相关性研究

      2019, 41(5):496-499,504.

      摘要 (2973) HTML (0) PDF 539.01 K (3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R-15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患者前列腺液中的表达,及其介导的细胞因子水平改变在CN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CNP患者(研究组)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前列腺液中TGF-β1和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前列腺液中TGF-β1及miR-150的表达情况,分析TGF-β1与细胞因子及TGF-β1与miR-150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前列腺液中TGF-β1、IL-6、IL-10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80、24.319、42.857、32.294,P均<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前列腺液中TGF-β1水平与IL-6、IL-10及TNF-α含量均呈正相关(r=0.973、0.931、0.846,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RT-PCR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TGF-β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iR-150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31.228、5.833,P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150表达下调可能调控TGF-β1的水平改变及表达异常进而参与CNP的发生与发展,而且TGF-β1的异常表达与细胞因子的改变可能共同参与CNP的发病和进展。

    • 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PSA、FPSA和FPSA/PSA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价值

      2019, 41(5):500-504.

      摘要 (2967) HTML (0) PDF 481.04 K (3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FPSA/PSA对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取前列腺癌患者104例,先行SPECT全身骨显像,对诊断不确切的放射浓聚灶加做SPECT/CT融合骨显像,计算SPECT和SPECT/CT对PCa骨转移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另取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及健康体检者各34例与PCa患者一起测定血清PSA、FPSA和FPSA/PSA值作比较。结果 SPECT与SPECT/CT对PCa骨转移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84%、98.53%(χ2=4.662,P<0.05),83.33%、91.67%(χ2=0.428,P>0.05),92.86%、95.71%(χ2=0.133,P>0.05),73.53%、97.06%(χ2=5.745,P <0.05),SPECT/CT融合骨显像诊断特异性优于SPECT全身骨显像。PCa骨转移患者的PSA、FPSA水平高于PCa无骨转移组、BPH 组及对照组(P<0.05),PCa骨转移患者的FPSA/PSA明显低于BPH 患者及对照组(P <0.05)。PSA、FPSA水平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PSA、FPSA、FPSA/PSA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诊断价值。

    • 胆汁淤积型肝炎99mTc-EHIDA与99mTc-MIBI肝胆显像对比研究

      2019, 41(5):505-508.

      摘要 (3058) HTML (0) PDF 559.76 K (3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99mTc-MIBI肝胆动态显像是否可用于婴儿肝炎综合征和先天性胆道闭锁的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34例99mTc-EHIDASPECT肝胆动态延迟显像肠道不显影而最终临床诊断为胆道闭锁的患儿作为观察组,10例同期临床诊断为肝炎综合征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在行99mTc-EHIDA 肝胆显像后次日行99mTc-MIBI肝胆显像;对比分析99mTc-EHIDA与99mTc-MIBI肝胆显像在婴儿先天性胆道闭锁及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影像特征。结果 34例观察组和10例对照组99mTc-MIBI肝胆显像均出现肠道显影,且肠道放射性分布出现时间较早,提示肠道放射性并非来自肝胆排泄而是肠道自身的摄取。结论 对于99mTc-EHIDASPECT肝胆显像肠道未出现放射性核素影像的黄疸患儿,99mTc-MIBI肝胆显像对于婴儿肝炎综合征和先天性胆道闭锁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 卵巢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的人群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19, 41(5):509-511,515.

      摘要 (3014) HTML (0) PDF 438.90 K (3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的人群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48例卵巢癌患者 进行BRCA1/2基因序列突变检测,分析不同年龄患者的致病性突变情况,并分组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月经状态、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家族史、淋巴结转移等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48例卵巢癌患者中,共发现BRCA1/2致病性突变9例,其中BRCA1致病性突变7例,BRCA2致病性突变2例,均为杂合错义突变,总突变率为18.75%,其中BRCA1致病性突变率为14.58%,BRCA2致病性突变率为4.17%,而可能良性或意义不明共8例。其中发病年龄<50岁的BRCA1/2致病性突变患者占33.33%,但BRCA1/2基因突变与发病年龄<50岁、月经状态和家族史等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RCA1/2致病突变组与BRCA1/2良性突变组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中具有较高频率的BRCA1/2基因突变,且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对突变位点的检测将有助于评估疾病风险和预测患者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N-乙酰半胱氨酸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

      2019, 41(5):512-515.

      摘要 (3036) HTML (0) PDF 400.43 K (3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予以家庭肺康复指导,并口服阿奇霉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CRP、IL-8、TNF-α、GRO-α及肺功能水平,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CRP、IL-8、TNF-α、GRO-α、FEV1、FEV1/FVC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能够有效缓解其炎症反应状态,利于改善肺功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 562例下肢慢性创面住院患者易感因素分析

      2019, 41(5):516-519,561.

      摘要 (3073) HTML (0) PDF 509.40 K (3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过去5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右医附院)下肢慢性皮肤溃疡(CSU)住院患者的易感因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诊疗特点,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防治本地区居民下肢CSU 提供积极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右医附院住院的且病例资料完整的下肢CSU患者共562例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血糖、肝功能、血脂和血清TGF-β1及VEGF的浓度,并记录好住院期首次行溃疡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出的致病菌菌种。结果 562 例CSU 患者中,男性多见,为363例(64.59%);且以老年人居多,共379例(67.43%)。桂籍患者占292例(52.95%)。各类病因中,糖尿病(DM)占182例(32.38%);而溃疡致病菌以铜绿假单孢菌76例(25.76%)最为常见。基础病是DM、痛风的,其血清TGF-β1、VEGF浓度均比健康对照组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发现:年龄≥60岁(r=0.41,P<0.05)、吸烟史(r=0.39,P <0.05)、ALB(r=0.34,P<0.05)、FBG(r=0.67,P<0.05)、TGF-β1(r=-0.45,P<0.05)、VEGF(r=-0.52,P <0.05)均与CSU 相关;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吸烟史、ALB、FBG、TGF-β1、VEGF是下肢CSU 的危险因素。结论 右医附院下肢CSU 患者以桂籍、老年男性及有DM 病史的患者多见;溃疡致病菌以铜绿假单孢菌居多。此外,高龄、吸烟,以及TGF-β1和VEGF浓度下降是影响下肢CSU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重点监测。

    • 5309对不良孕产史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2019, 41(5):520-522.

      摘要 (3048) HTML (0) PDF 344.96 K (3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不良孕产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3月5309对(10618例) 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5309对不良孕产史夫妇中,染色体异常患者684例(6.44%),其中胚胎停育、习惯性流产398例,占58.19%(398/684);染色体异常儿孕产史158例,占23.10%(158/684);畸胎史50例,占7.31%(50/684);其他78例,占11.40%(78/684)。684例染色体异常中,数目、结构异常184例,其中数目异常47例,超雄或超雌12例,特纳或超雌嵌合体22例,Y染色体倒位13例;结构异常137例,72例染色体平衡易位,16例罗伯逊易位,17例倒位,11例染色体增加,10例染色体重复,5例染色体缺失,6例标记染色体;染色体多态性500例,1号、9号、16号、Y染色体次缢痕增加共330例,9号染色体倒位114例,染色体随体柄增加36例,染色体随体增加20例。结论 夫妇染色体异常为引起不良孕产史的重要因素,同时应充分重视染色体多态性对不良孕产史的影响。

    • 吉三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2019, 41(5):523-525.

      摘要 (3032) HTML (0) PDF 364.64 K (3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吉三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2月门诊和住院收治的33例慢性丙型肝炎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给予吉三代治疗;对照组15例:给予PR方案即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疗程12周。疗程结束时及停药6个月随访时比较两组病毒应答情况、肝功能指标(AST、AL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法检测血清HCVRNA,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于治疗结束时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分别为94.44%和2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停药2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94.12%和25.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率分别为0.06%、7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ALT、AST复常情况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吉三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比PR方案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荐用于无条件行基因分型的医疗机构。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性及动脉硬化的影响

      2019, 41(5):526-528,538.

      摘要 (2974) HTML (0) PDF 398.71 K (3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性及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定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2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按照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对照组(41例,常规治疗)、试验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回顾分析患者资料,比较治疗效果、血小板活性指标、动脉硬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2.68%)显著较对照组(73.17%)高,P <0.05;试验组治疗前1周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聚集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血小板活性,缓解动脉硬化情况,值得推广。

    • 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9, 41(5):529-531.

      摘要 (2978) HTML (0) PDF 373.39 K (3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血脂各项指标明显较优,P<0.001;研究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缩短,P<0.001。结论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次数,提高患者舒适度,使其早日恢复健康,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 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Meta分析

      2019, 41(5):532-538.

      摘要 (3034) HTML (0) PDF 1.11 M (3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单用纳洛酮比较治疗急性酒精中毒(AAI)的临床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8年12月12日的研究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单独应用纳洛酮相比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资料,采用Review Man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RCT,共11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西医常规+纳洛酮+门冬氨酸和西医常规+纳洛酮相比,总有效率更高;苏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更短。结论 应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单用纳洛酮相比,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总体疗效更好。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其结论仍需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加以验证。

    • 臭氧联合硫辛酸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2019, 41(5):539-541.

      摘要 (3001) HTML (0) PDF 361.74 K (3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臭氧联合硫辛酸在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85例患者,以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以硫辛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臭氧联合硫辛酸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78.57%),P<0.05。应用神经肌电图测正中神经传导速度(MNCV)结果显示,观察组MNCV 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臭氧联合硫辛酸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积极作用。

    • 臭氧联合腓骨近端截骨与TKA治疗KOA的疗效对比研究

      2019, 41(5):542-546.

      摘要 (3039) HTML (0) PDF 481.37 K (3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臭氧联合腓骨近端截骨与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2019年4月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的40例膝骨关节炎(KOA)病变的患者,分别采用臭氧联合腓骨近端截骨20例,采用膝关节置换治疗20例。比较两组总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期间总花费、VAS评分、AK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与TKA组患者相比,臭氧联合腓骨近端截骨组患者的总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总花费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术后6个月AKS评分明显升高,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随访AKS评分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臭氧截骨组明显高于TKA 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臭氧联合腓骨近端截骨短期内可以获得与膝关节置换相似的术后效果,具备对膝关节破坏损伤小,手术过程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廉,操作简单等优势,学习曲线短,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值得推广。

    • 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比较

      2019, 41(5):547-550.

      摘要 (3001) HTML (0) PDF 457.18 K (3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6月— 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较于术前,术后7d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增高、后凸Cobb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d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均可有效减轻胸腰椎骨折症状,纠正胸腰椎畸形;但相较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相关微创优势,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利于预后。

    • 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探究

      2019, 41(5):551-553,556.

      摘要 (3013) HTML (0) PDF 614.41 K (3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临床治疗中应用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4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临床相关指标发现,术中出血量为(439.61±25.67)ml,手术时间为(71.98±5.08)min,住院时间为(9.34±1.04)d,均属于较优指标。观察术前术后的MEPS评分发现,术后3个月(59.97±1.05)分、6个月(73.61±2.14)分和12个月(89.64±5.01)分的评分均高于术前的(42.28±2.32)分,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高于术后6个月,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发现,无患者出现伤口表浅感染、术后尺神经症状、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为0.00%,属于较低指标。结论 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少,可见其临床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过敏性紫癜预后的影响

      2019, 41(5):554-556.

      摘要 (2993) HTML (0) PDF 363.08 K (30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Hp)对儿童过敏性紫癜(HSP)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近年我院收治的156例 HSP患儿,按是否伴有Hp感染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非Hp感染组91例、Hp感染常规治疗组32例、Hp感染抗Hp治疗组33例,对于HSP患儿三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其中抗Hp治疗组加用根除Hp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三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三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91%、84.38%、84.8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常规治疗组复发率为25.00%,高于非Hp感染组的8.79%、抗Hp治疗组的6.06%。结论 Hp感染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预后较差,复发率较高。

    • 蚌埠地区不同年龄层次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水平的差异及防治策略

      2019, 41(5):557-561.

      摘要 (3001) HTML (0) PDF 443.74 K (3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蚌埠地区不同年龄层次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抗体水平的差异及防治策略。方法 选择蚌埠地区居住时间≥6个月,年龄20~70岁人群172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基本信息、免疫史及其他人口学特征,同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VZV抗体水平,根据一周是否患有带状疱疹(HZ),分为健康组(n=142)和HZ患者(n=30),对比分析健康组和HZ患者VZV-IgG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结果 蚌埠市20~70岁人群的VZV-IgG抗体阳性率为89.53%,人口标准化后VZV-IgG抗体阳性率为91.42%。不同性别、不同户籍人群之间的VZV-IgG抗体阳性率及抗体中位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免疫接种史和患病史的VZV-IgG抗体阳性率及抗体中位数均显著高于无免疫接种史及既往无发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龄组(20~49岁)VZV-IgG抗体阳性率及抗体中位数均高于高龄组(≥5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周内有HZ患病的患者的VZV-IgG抗体阳性率、抗体中位数均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蚌埠市20~70岁人群的VZV-IgG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仍维持较高水平,但需重点关注年龄≥50岁人群,尤其是检测VZV-IgG 水平明显低于成人平均值的。一旦出现HZ,应及早、足量、足疗程治疗,降低HZ相关疼痛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个例报道
    • 乳腺巨大交界性叶状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19, 41(5):562-565.

      摘要 (3013) HTML (0) PDF 1.09 M (3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诊治的1例乳腺巨大交界性叶状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中英文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为女性,45岁,发现右乳肿块2年,显著增大1年,乳腺彩超及MRI均考虑为乳腺叶状肿瘤,行右侧乳房肿块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提示为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最终行右侧肿瘤乳房切除术治疗。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由纤维、上皮两种成分构成,发病率低,复发率高,临床表现为质硬或质韧的无痛性肿块,多进展缓慢,也可见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确诊依赖病理,治疗以阴性切缘手术切除为主,其他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均存在疑问与争议。

    • 食管异物内镜术后致主动脉食管瘘1例及文献复习

      2019, 41(5):566-567.

      摘要 (3020) HTML (0) PDF 365.77 K (3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主动脉食管瘘是一种较为罕见、致死率高的急重症,本文对1例主动脉食管瘘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1例主动脉食管瘘患者,对其入院情况、住院治疗情况及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叙述。结果 所选患者因救治及时,痊愈出院。结论 主动脉食管瘘是一种致命的急症,可因胸主动脉瘤、食管异物、支架植入术等因素而起病。主要的治疗方式以开胸直视手术与介入治疗两种方式为主,及时干预此类疾病对挽救生命十分重要。

    • >医学教育研究
    •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血管单元分子靶点的研究进展

      2019, 41(5):568-571.

      摘要 (2995) HTML (0) PDF 385.32 K (3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脑缺血发生后神经血管单元内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单独针对神经元而忽略脑缺血损伤后各种神经细胞相互作用的治疗方案可能较为片面。目前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主要治疗策略是神经元保护,尚不能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如何全面保护神经血管单元、改善神经功能评分仍是临床上的重点难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血管单元的靶点作一综述,为开发出新的神经血管单元多靶点保护药物提供依据。

    • 细菌外膜囊泡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19, 41(5):572-574.

      摘要 (3049) HTML (0) PDF 357.25 K (3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外膜囊泡(OMV)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菌释放的一种囊泡状结构。OMV的释放对于细菌存活以及细菌-细菌和 细菌-宿主相互作用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OMV 的生物发生提出了多种模型,但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该综述重点阐述了外膜囊泡的生物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 基于影像组学对直肠癌诊断研究进展

      2019, 41(5):575-578,583.

      摘要 (3088) HTML (0) PDF 437.95 K (3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精准医学是当前医学的热点问题,在直肠癌的治疗方案中,如何准确分型分期直接影响到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各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各有优劣,无法准确判断疾病病程,唯有通过以大数据为背景的数据融合分析,来认识影像图像与疾病特征的关系,影像组学由此产生。影像组学作为一个新兴领域,通过非入侵式采集图像的方法,将疾病特征与影像数据整合,并挖掘两者之间联系。本文综述了MRI、CT、EUS等检查方式在直肠癌的辅助诊断、分期分型及检查等方面的优缺点,初步展望影像组学的未来发展。

    • >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
    •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超声诊断学E-learning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2019, 41(5):579-583.

      摘要 (3073) HTML (0) PDF 430.88 K (3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超声诊断学Elearning网络学习平台。方法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师生交流作为总体建设目标,构建依托于泛雅双平台的超声诊断学网络学习平台。应用网络学习态度量表及超声诊断学网络学习平台总体评价调查问卷进行测评反馈、改进优化。结果 成功构建基于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超声诊断学E-learning网络学习平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网络学习平台认可程度较高,教学效果良好。结论 超声诊断学E-learning网络学习平台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基于教学资源共享理念的精品开放课程生理心理学建设

      2019, 41(5):584-586.

      摘要 (3008) HTML (0) PDF 367.21 K (3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生理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如何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实现面向广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学课程资源共享,是生理心理学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方法 本文结合我校精品开放课程生理心理学的建设体会,介绍了运用互联网技术平台进行教学改革的做法和思路。结果 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通过录制教学视频,上传教学课件,不但完善了生理心理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还培养了一支专业的生理心理学教学团队,可持续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结论 精品开放课程生理心理学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实现了面向广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学课程资源共享。

    • 基于翻转课堂的护理英语教学应用效果评价

      2019, 41(5):587-589.

      摘要 (3065) HTML (0) PDF 358.58 K (3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开展翻转课堂护理英语教学实践,提高护理英语教学质量。方法 以某医学院校2016级护理专业本科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将学生编入对照组(n=55)和试验组(n=55),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护理英语教学。结果 试验组护理英语期末口试和笔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的积极高学业情绪和积极低学业情绪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学生学习主动性总分及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3个维度评价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翻转课堂护理英语教学模式可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借鉴。

    • >临床护理
    • 同伴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2019, 41(5):590-592.

      摘要 (3066) HTML (0) PDF 357.96 K (3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同伴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建卡且孕28周的120例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孕产期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孕28周、32周、37周、产后当天及以后每周(共4周)进行与同伴教育相结合的孕产期健康教育各一次。观察两组孕产妇干预前及出院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水平、泌乳始动率及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两组的出院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水平均有提高(P<0.001),但实验组的出院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提高更加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提前,实验组24h泌乳始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同伴教育与孕产期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使孕妇在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亦得以增强,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 运用FOCUS-PDCA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准确记录依从率的应用效果

      2019, 41(5):593-596.

      摘要 (2987) HTML (0) PDF 402.64 K (3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FOCUS-PDCA程序在提高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患者准确记录出入量依从率的应用效果。方 法 成立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小组,制定心力衰竭患者准确记录出入量依从率专科质量指标,应用FOCUS-PDCA 持续质量改进的模式,对该质量指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记录出入量依从率、护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采用持续质量改进FOCUS-PDCA 模式后,患者记录24h出入量依从率由23.33%提高至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29,P<0.001);护士相关知识考核培训前后成效明显(t=-7.957,P<0.001);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12,P<0.001)。结论 运用FOCUS-PDCA程序可以提高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患者记录出入量依从率,为临床医生救治方案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认知心理干预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甲状腺切除患者的护理效果

      2019, 41(5):597-599.

      摘要 (3013) HTML (0) PDF 412.03 K (3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心理干预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甲状腺切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患者106例展开随机对照平行研究,根据入院手术时间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5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认知心理干预联合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术前焦虑评分、治疗依从性及术后疼痛程度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前、术后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后疼痛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遵循医嘱及配合治疗依从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心理干预联合中医情志护理措施有利于消除或减轻甲状腺切除患者术前术后焦虑状态,提升临床治疗依从性,同时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体现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