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0, 42(2):137-141.
摘要:目的 研究脓毒症患者与健康成人孤儿核受体Nur77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脓毒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207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及2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NaPshot技术分析Nur77基因rs10876228、rs11169989、rs1283155、rs2242107位点基因型,比较两组Nur77基因位点多态性分布规律,探讨其与脓毒症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的Nur77基因rs10876228、rs11169989、rs1283155、rs2242107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ur77基因多态性或许与脓毒症易感性无明显相关。
2020, 42(2):142-146.
摘要:目的 探讨五味子乙素(SchizandrinB,SchB)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及对大鼠海马组织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chB低剂量组、SchB中剂量组和SchB高剂量组。除正常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其余4组建立慢性酒精中毒动物模型,56°北京红星二锅头白酒连续灌胃8周;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后,SchB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10mg/kg、20mg/kg、40mg/kg给予SchB灌胃,1d1次,连续灌胃30d。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的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densityprotein-95,PSD-95)蛋白的表达。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 示,与正常组比,模型组潜伏期明显变长,而平台穿越次数变少(P<0.05);与模型组比,SchB低、中剂量组潜伏期逐渐缩短,而平台穿越次数逐渐增多,高剂量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且平台穿越次数明显增多(P<0.05);WesternBlot印迹法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的PSD-95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SchB低、中、高剂量组海马组织中的PSD-95蛋白表达逐渐增高,中、高剂量组PSD-9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障碍,SchB能明显改善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其可能通过调控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PSD-95蛋白的表达水平实现。
2020, 42(2):147-150.
摘要:目的 探究转录核因子kappaB(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剂SC514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模型肺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NC)组、脂多糖(LPS)组、生理盐水对照(CTL)组和LPS+SC514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使用WesternBlot法检测p65磷酸化水平和MMP-2/9蛋白表达水平,RT-qPCR 法检测ARDS模型大鼠的肺组织中MMP-2/9转录水平。结果 与NC组大鼠相比,ARDS模型大鼠肺组织p65磷酸化水平明显上升,肺组织中的MMP-2/9表达及转录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相比,LPS+ SC514组p65磷酸化水平被抑制,肺组织中MMP-2/9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514可抑制LPS诱导的ARDS模型大鼠中MMP-2/9的表达。
2020, 42(2):151-154.
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155(miRNA-155)及其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 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B1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B2组)、miRNA-155抑制组(B3组),每组9只。采取经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0.1ml/100g)制作SD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动物模型,miRNA-155抑制组(B3组)于造模前24h经大鼠尾静脉注射miRNA-155抑制物siRNA(80mg/kg)进行干预。动物模型制作12h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3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及淀粉酶水平,计算各组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Blot法),测量肺湿干比(W/D),并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B2、B3组大鼠与B1组比较,IL-1β、IL-6、TNF-α及淀粉酶水平、W/D、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B2、B3组高于B1组;B3组较B2组降低(P<0.01),肺组织病理损伤较B2组轻。结论 miRNA-155抑制剂能够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炎症因子,能够减少肺组织ICAM-1及TNF-α的蛋白表达,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
2020, 42(2):155-158.
摘要:目的 探索甜茶颗粒剂对小鼠四氯化碳(CCl4)急性肝损伤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小鼠分为6组,给药组小鼠按低中高剂量给药,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周,用0.125% CCl4花生油溶液进行腹腔注射造模。取材,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生化指标,小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生化指标,及对小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甜茶颗粒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与模型组相比较,中剂量组小鼠生化指标ALT、AST、SO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小鼠生化指标ALT、AST、SOD、MD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甜茶颗粒剂对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保护的作用。
2020, 42(2):159-162.
摘要:目的 研究低氧预适应(HPC)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损伤的BV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其NLRP3表 达的影响。方法 将BV2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常氧组,HPC组,HPC+OGD/R组和OGD/R组,用MTS法测定细胞 活力,蛋白免疫印迹测定BV2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olig 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protein 3,NLRP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常氧组相比,OGD/R组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给予1%O2低氧2h/复氧2h的低氧预适应后,HPC+OGD/R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其它HPC条件及OGD/R组的细胞活力(P<0.05),且HPC+OGD/R组NLRP3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OGD/R组(P<0.05)。结论 低氧预适应可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的BV2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的BV2细胞NLRP3的表达水平有关。
2020, 42(2):163-166,174.
摘要:目的 考察禾本科芦笋中总黄酮在D101大孔吸附树脂上静态与动态吸附性能,优选总黄酮纯化工艺。方法以静态吸附率、解吸率、静态吸附曲线为依据比较D101、AB-8和HPD100的静态吸附性能,优选最优树脂,然后对其动态吸附工艺进行考察。结果 静态吸附量大小关系为AB-8> D101> HPD100,采用95%乙醇解吸附时解吸率大小顺序为HPD100>AB-8>D101。以D101大孔树脂进行动态吸附观察,动态优选的结果为5床容积(BV)的样品(水∶样品的容积比为1∶0.25)上样于径高比1∶5的D101大孔树脂柱,静置4h,7BV 水洗,60ml90%乙醇洗脱,纯度提高了6.54倍。结论 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以用于禾本科芦笋中总黄酮的纯化。
2020, 42(2):167-174.
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神经血管单元关键基因的功能和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GEO数据库中缺血性脑卒中体外模型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然后与“缺血性脑卒中”背景文库进行交集,鉴定缺血性脑卒中神经血管单元靶标,并做GO、KEGG和PPI分析。结果 鉴定出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神经血管单元靶标236个,其中VEGFA、IL-6、CXCL8和SRC为关键靶标。GO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有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免疫反应、信号传导等,KEGG 分析结果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补体与凝血级联、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结论 神经血管单元的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靶标,能通过多种生物过程、多个通路来发挥作用,为研究抗缺血性脑卒中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2020, 42(2):175-178.
摘要:目的 探讨IL-17A基因rs2275913位点多态性及血清IL-17A、IgE水平与广西黑衣壮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 选择广西黑衣壮儿童236例,其中哮喘组121例,对照组115例。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P分型技术(SNaPshot)检测IL-17A基因rs2275913位点多态性,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A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标本血清IgE水平。分析两组间rs2275913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血清IL-17A、IgE水平差异。结果 IL-17A 基因rs2275913位点检测出AA、AG、GG三种基因型,AG基因型(AG vs.AA:OR =0.501,95%CI :0.281~0.895,P=0.020)和G等位基因(G vs. A:OR=0.645,95%CI:0.446~0.933,P =0.020)在哮喘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儿童中哮喘发病的风险可能降低。哮喘组患儿血清IL-17A、Ig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L-17A 基因rs2275913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广西黑衣壮儿童哮喘的易感性有关,血清IL-17A、IgE水平升高可能与广西黑衣壮儿童哮喘发病相关。
2020, 42(2):179-183.
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省女性青年身体形态特征和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为研究青少年生长发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贵州省年龄在18~20岁的446名女性青年,进行空腹采血,检测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钙磷水平,测量身高、体重和胸围等形态指标,并对测定结果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海拔高度对女性青年的各项测定指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女青年各项测定指标值均高于少数民族,在身高、体重、OC和BAP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汉族组中经济条件好组的体重、胸围和OC三项指标及少数民族组中经济条件好组的身高和体重高于经济条件差组(P<0.05);汉族多运动组的身高、OC、BAP指标均高于少运动组,少数民族组多运动组的OC指标高于少运动组;身高与体重、胸围与体重及OC与BAP呈正相关(r=0.395,r=0.185,r=0.476,P均<0.05)。结论 贵州地理海拔高度对女性青年身体形态特征和骨形成生化标志物影响较小,除主要的遗传因素外,家庭经济条件和运动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
2020, 42(2):184-186,215.
摘要: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MRI动态增强三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及肝胆特异期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共53例,将平扫图像、动态增强三期图像定为A组,A组图像加上肝胆特异期图像定为B组。将A组及B组影像诊断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53例患者均有肝硬化表现,在T2WI上呈网格状改变,共发现了60个结节。根据动脉期结节明显强化,门静脉期结节强化减退,平衡期结节呈低信号,共有53个结节被诊断为小肝癌;另有7个结节,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轻度强化,平衡期呈等或低信号,被诊断为肝硬化结节。肝胆特异期上述60个结节未见造影剂摄取呈低信号,结合平扫及动态增强三期特点,60个结节均诊断为小肝癌。平扫及动态增强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8.33%,而结合肝胆特异期扫描诊断符合率达10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三期结合肝胆特异期扫描能明显提高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
2020, 42(2):187-191.
摘要:目的 探讨广东佛山市在校青少年学生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及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学生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经临床诊断的39例新发活动性肺结核青少年学生及同期随机抽取的78例新发活动性肺结核非学生成人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对病变部位、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组咳嗽、咯血发病率分别为28.21%、10.26%,低于非学生组的78.21%、26.9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区域及≥3个肺叶病变位置分布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学生组小叶样肺实变、亚段及段性肺实变、叶性肺实变、网状影和细线影、索条影、无壁空洞、薄壁空洞、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病率与非学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生组与非学生组活动性肺结核临床表现、病变分布及CT征象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由于学生人群临床症状不典型,应重视学校日常肺结核可疑症状的筛查,主动发现病人;影像表现上学生人群好发部位典型,病灶范围较为局限,节段性分布小叶中心结节影为最常见。
2020, 42(2):192-196.
摘要:目的 比较程序化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脱机和经验性脱机应用于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大面积脑梗死 (LHI)行有创机械通气(IMV)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LHI行IMV的患者成功脱机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NICU 收治的LHI行IMV 的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原则分为CPAP组及经验组,每组3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IMV 时间、脱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住院病死率、脱机成功率和NICU 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脱机方式的临床疗效。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HI行IMV患者成功脱机的影响因素。结果 CPAP组患者的IMV时间、脱机时间、VAP发生率和NICU 住院时间均低于经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和脱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I行IMV 患者成功脱机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中年龄、IMV时间、脱机时间、血清白蛋白(ALB)、入室时APACHEⅡ评分、BNP和GCS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IMV时间、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是NICU 大面积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成功脱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于NICU 大面积脑梗死行IMV 患者而言,CPAP脱机在降低脱机时间、IMV 时间、VAP发生率及NICU 住院时间方面优于经验性脱机。年龄、IMV时间、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是NICU 大面积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成功脱机的影响因素。
2020, 42(2):197-203.
摘要:目的 评价持续加温气道湿化和微量泵持续滴注湿化液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th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RCT,包含497例研究对象。与微量泵持续滴注湿化液气道湿化相比,持续加温气道湿化可降低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刺激性咳嗽率(P<0.00001)、气道黏膜出血率(P<0.0001)、肺部感染发生率(P<0.0001)、痰痂形成率(P<0.00001),同时可提高患者湿化效果满意率(P=0.001)。结论 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持续滴注湿化液气道湿化法。
2020, 42(2):204-206,211.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氨磺必利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PLWH)伴发首发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将80例AIDS伴首发抑郁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5~10 mg抗抑郁治疗,每天1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开始时服用50 mg/d,根据病情变化,可以调整到100~200 mg/d。两组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HAMD减分率≥50%为有效。使用症状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6周治疗完成后,两组HAMD得分均随治疗时间明显下降,时间效应显著(F=12.16,P<0.001),组别效应显著(F=35.31,P<0.001);研究组治疗6周后有效率(87.18%)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05)。结论 小剂量氨磺必利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LWH 伴首发抑郁患者疗效优于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不良反应与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相似。
2020, 42(2):207-211.
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发生尿脓毒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行输尿管软镜碎石的219例患者资料,使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评价尿脓毒症,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尿脓毒血症将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尿脓毒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输尿管软镜碎石后出现尿脓毒症的发生率为9.59%(21例)。单变量的Logistic回归显示糖尿病史(OR=3.27,P=0.030),结石体积(OR=1.35,P=0.007),未预留置输尿管支架(OR=4.51,P =0.010),未使用输尿管软镜鞘(OR=4.00,P=0.020),手术时间(OR=1.10,P<0.001),尿细菌培养阳性(OR =4.07,P=0.005),尿培养为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OR=15.15,P<0.001)是导致术后尿脓毒症的风险。进行多变量综合调整后,未预留置输尿管支架(OR=6.20,P=0.010),未使用输尿管软镜鞘(OR=7.66,P=0.009),手术时间(OR=1.13,P=0.003),尿细菌培养阳性(OR=3.95,P=0.010),尿培养为MDRO(OR=28.55,P=0.001)仍是导致术后尿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未预留置输尿管支架、未使用输尿管软镜鞘、手术时间过长、尿细菌培养阳性(特别是MDRO)是导致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尿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0, 42(2):212-215.
摘要:目的 探究胸壁切除术与非胸壁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 年1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312例,其中行胸壁切除术37例,非胸壁切除275例,采用1∶1匹配,最终纳入胸壁切除术(研究组)37例,非胸壁切除术(对照组)37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个月、6个月肺癌患者生存质量评价[肺癌症状量表(LCSS)]评分。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围手术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类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缓解率为48.57%,对照组总缓解率为4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两组肺癌症状评分、疾病对正常生活的影响评分、总生活质量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非胸壁切除术相比,NSCLC患者肿瘤侵犯胸壁行胸壁切除术并未增加围手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且胸壁切除术并未恶化患者长期肺癌生存质量。
2020, 42(2):216-218.
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方法 对2011年4月—2019年4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完全性子宫破裂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子宫破裂的患者中,瘢痕子宫7例,5例发生在孕足月,2例发生在孕中期(孕16~26周)。非瘢痕子宫4例,1例发生于暴力臀位阴道助产术后,2例中孕引产胎盘植入清宫后,1例孕13周残角子宫妊娠破裂。2例行子宫切除术,1例行残角子宫切除术,其余采用子宫修补术,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瘢痕子宫、胎盘植入、不适当和粗暴的阴道助产术是子宫破裂高危因素,准确诊断,及早手术为救治关键。
2020, 42(2):219-223,232.
摘要:目的 通过对急性期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检测和分析,重点探讨NT-proBNP 在评估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早期识别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就诊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依据入院24h内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根据住院治疗第7d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普通型组门诊初诊时、重型及危重型组入院24h内及治疗第7d行NT-proBNP、CK-MB、cTnI及LVEF检测,对不同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①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越严重,入院24h内NT-proBNP、CK-MB、cTnI水平越高,LVEF值越低;NT-proBNP与CK-MB、cTnI呈正相关性,与LVEF呈负相关性;cTnI、CK-MB与LVEF无相关性。②死亡组入院24h内NT-proBNP、CK-MB、cTnI均明显高于存活组,LVEF明显低于存活组。结论 ①NT-proBNP对预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情况有意义,NTproBNP值越高,心肌损伤越重,心功能越差。②联合检测NT-proBNP、CK-MB、cTnI及LVEF,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2020, 42(2):224-227,259.
摘要: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干预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膝过伸康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收集两组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X线检查患儿膝过伸角度,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检测患儿膝周围肌肉的表面肌电值,通过Holden功能性行走评定患儿的行走功能;通过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评估患儿的行走、站立及跑跳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膝过伸角度均明显变小(P <0.05),观察组(10.33±3.06)患儿膝过伸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12.46±4.11),P=0.027,观察组伸膝股四头肌RMS、iEMG 及屈膝腘绳肌RMS、iEMG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Holden功能性行走评级为4~5级的患儿数量增多,观察组4~5级的患儿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5),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干预疗法可降低脑瘫患儿膝过伸角度,提高患儿的行走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改善膝关节周围的肌力及肌张力,在小儿脑性瘫痪膝过伸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2020, 42(2):228-232.
摘要:目的 分析PubMed数据库里国际上研究幽门螺杆菌耐药文献的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为耐药幽门螺杆菌防治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国际上有关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的文献,运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2.0)、CytoScape3.6.1及SPSS22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共现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的相关文献154篇,年发文量首先呈波动性上升趋势,随后有所放缓,语种以英文为主。发文量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主。该领域涉及最多的主题词和副主题词前5名为Helicobacterpylori/drugeffects,HelicobacterInfections/drugtherapy,Anti-BacterialAgents/pharmacology,BacterialDrugResistance和Helicobacterpylori/genetics,说明这几个方面是目前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及共同点。结论 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取决于患者的地理位置和既往治疗史,通过对其耐药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可了解不同地区不断更新的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数据,亦可以知晓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发展现状,最终为幽门螺杆菌耐药防治提供参考。
2020, 42(2):233-235.
摘要:近年来,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如何有效地治疗仍需进一步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蛋白家族信号通路调控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半枝莲化学成分可通过影响NF-κB、EMT、CK、Bcl、Notch、MAPK蛋白通路,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凋亡。本文拟对半枝莲化学成分影响肿瘤的相关信号传导通路作一综述,为半枝莲对肿瘤的治疗和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2020, 42(2):236-239.
摘要:颅脑外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外伤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中,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闭合性、弥漫性重型TBI常见的类型。但DAI在临床上存在明显漏诊、误诊现象,常常耽误患者的治疗,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DAI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近年来DAI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2020, 42(2):240-244.
摘要:临床上常见因牙列拥挤、前突、埋伏牙等需要减数拔牙矫治的病例。在进行拔牙间隙关闭的过程中或者间隙关闭完成后,可在所拔除牙位的唇颊或者舌颚侧附着龈表面探查到折痕,即牙龈折痕(gingivalcleft)。牙龈折痕的出现不仅影响美观,也使得正畸治疗变得复杂,难度增加,不利于正畸治疗效果及稳定性的维持。因此,牙龈折痕应引起正畸临床医生足够的关注。本文将从牙龈折痕的可能影响因素、检测方法、与正畸治疗的关系及其临床预防和治疗的可能方法等方面加以综述。
2020, 42(2):245-247,251.
摘要:目的 调查了解学生对在线课堂游戏竞赛平台Kahoot的应用体验和认可程度。方法 以我校护理学专业 2017级本科31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实验室教学一体机和学生的手机在6次基础护理学实验课的最后10min使用Kahoot开展课堂选择题游戏竞赛。Kahoot依据学生答题正确与否和答题速度评分并排名,排名前三的学生给予平时成绩加分。学期结束后,采用问卷星平台创设问卷,调查学生对Kahoot的看法,调查内容包括Kahoot的优缺点、是否赞同使用、促进学习作用、情感参与等,以频数和百分比统计调查结果。结果 64.47%的学生赞同继续使用Kahoot,主要原因在于即时反馈(61.46%)和游戏氛围(58.05%)。学生认为Kahoot的使用能促使自己提前预习(43.08%)和集中注意力听讲(56.29%)。情感参与方面,41.19%的学生在应用Kahoot时会紧张,40.25% 的学生担心自己是最后一名。57.55%的学生认为网页打开速度慢是Kahoot的主要缺点,7.23%的学生经历操作时网页卡顿、操作延时。结论 大部分学生赞同在课堂上应用Kahoot,认为其不仅有趣而且可促进学习,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因为手机运行慢、网络慢、运行卡的问题而不认可Kahoot。
2020, 42(2):248-251.
摘要:目的 探讨“团队—小组”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级临床医学(专科)专业的平行班级03班(对照班级)、04班(观察班级)大专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班级进行传统模式教学;观察班级进行“团队—小组”教学模式教学。通过闭卷考试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班级成绩高于对照班级成绩;学生对“团队—小组”教学模式评价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班级学生对相关课程后期记忆效果好于对照班级。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团队—小组”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加学生对教学实施过程的满意度,增强学生对相关课程的记忆。
2020, 42(2):252-254,264.
摘要:目的 探讨在大班医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的可行性与教学效果。方法 对不同年级的两个医学本科大班(每个班均超过200人)的外科总论教学中接入问题(PBL)与案例(CBL)教学模式(简称改良PBL)。考试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形式。以学生的问卷调查作为评估内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学生评价与传统的大班教学方法(LBL)相比,该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多种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受学生欢迎(总评P<0.01)。考试成绩方面分析题成绩与总成绩分数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大班医学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可行有效。
2020, 42(2):255-259.
摘要:目的 调研某三甲医院静脉输液治疗(静疗)现状,全面了解静脉治疗输液工具选择、穿刺部位、输液连接、导管与敷料固定及维护、输液并发症等,为践行静疗标准,优化静脉输液结构、流程,减少不良事件提供改进依据。方法 静脉治疗护理专业组采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静脉治疗横断面调研表》调研全院静疗现状,通过问卷星软件制作电子版问卷,静疗组成员2人每组利用手机进行调查,分别于2018年4月11日、8月22日、11月29日进行3次全院静疗状况调查。结果 ①3次调查静疗通路选择结果显示:钢针、留置针、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输液港(PORT)分别占总体1.11%、85.07%、5.31%、4.34%、4.17%,钢针使用数量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感染科19.30%、干部病房15.79%、心血管内科12.28%、精神心理科10.53%、内分泌科8.77%。②3次调查合计留置针输液置管部位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前臂52.38%、手背29.24%、关节部位9.80%、颈外静脉0.62%、下肢1.05%、头部0.15%;PICC不同输液置管部位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上臂83.76%、肘部12.69%、前臂3.05%、0.50%;CVC不同输液置管部位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颈内静脉68.55%、股静脉23.27%、锁骨下静脉8.18%;PORT 左胸部输液占比19.05%、右胸部占比80.95%。③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炎占4.34%,液体外渗/渗出占0.64%。④3次全院静脉治疗状况调查显示导管维护与固定护理缺陷频次占23.43%、人数占20.59%,敷料维护与固定缺陷频次占36.03%、人数占28.38%。结论 3次全院静疗横断面调查显示输液工具留置针使用比例最高,占绝大多数,钢针使用比例最小;留置针静脉输液置管部位穿刺部位大多位于前臂、手背,部分存在关节部位等不规范操作合理;敷料固定与维护护理缺陷仍需较大改进。
2020, 42(2):260-261.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贴膜在预防气压止血带术中滑动的效果。方法 选取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使用保护垫保护患者皮肤后绑扎止血带;观察组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手术贴膜将止血带、保护垫与皮肤固定在一起。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气压止血带滑动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止血带休克发生例数。结果 观察组手术过程中气压止血带的滑动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止血带休克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手术贴膜可以防止术中气压止血带滑动、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后疼痛。
2020, 42(2):262-264.
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增强CT 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 2018年7月于我院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6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检查前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情绪评分[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增强CT 检查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