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周洋 , 卓臣义 , 唐乾利 , 冯时 , 岑小宁 , 包崇婵 , 黄丽芳 , 许彦
2020, 42(4):401-405.
摘要:目的 研究大黄灵仙胶囊调控小鼠肝胆管侧膜细胞上胆盐输出泵(BSEP)、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干预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P组)、致石组(Z组)、致石+灌水组(Z+S组)、致石+大黄灵仙胶囊组(Z+D 组)、致石+熊去氧胆酸组(Z+X组),每组各12只,喂养8周,1天/次。采取小鼠胆囊组织观察造模情况,运用WesternBlotting及RT-PCR技术对肝脏组织中BSEP、NTCP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并对比其差异。结果 Z组结石形成数多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Blotting:Z+D组和Z+X组BSEP、NTCP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Z+D组高于Z+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Z+S组、Z+D组与Z+X组BSEP、NTCPmRNA 的转录水平存在差异,Z+S组
杨海荣 , 李雪斌 , 欧艳芬 , 黄小睿 , 王洁 , 劳贞贤 , 黄建敏 , 蒙兰青
2020, 42(4):406-412.
摘要: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及其与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关系。方法 ①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在2017年8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88例PSD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利用“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22例、白藜芦醇组22例、盐酸舍曲林组21例、白藜芦醇联合盐酸舍曲林组(联合组)2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神经康复锻炼指导以及药物治疗。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白藜芦醇组口服白藜芦醇胶囊,盐酸舍曲林组口服盐酸舍曲林片,联合组口服白藜芦醇胶囊及盐酸舍曲林片,各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检测各组PSD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末和治疗8周末NA、5-HT、BDNF的表达水平。②抗抑郁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进行评定,神经功能康复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在抗抑郁疗效、神经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差异以及与NA、5-HT、BDNF表达的关系。结果 组内比较:所有观察指标治疗4周末与治疗前分别进行组内比较、治疗4周末与治疗8周末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后发现,对照组患者NIHSS、ADL评分以及血清NA、5-HT含量均有所改善;白藜芦醇组、盐酸舍曲林组及联合组患者HAMD-24、NIHSS、ADL评分以及血清NA、5-HT、BDNF均显著改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末、8周末,联合组患者的HAMD-24、NIHSS、ADL评分以及血清NA、5-HT、BDNF含量改善均优于其它三组,与其它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白藜芦醇组、盐酸舍曲林组、联合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①白藜芦醇在PSD中可能通过促进NA、5-HT、BDNF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②白藜芦醇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PSD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服用白藜芦醇或盐酸舍曲林,具有良好的抗抑郁疗效及耐受性,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朱琼芳 , 徐杰 , 张险峰 , 陈旭 , 任亚璐 , 赵丽娜
2020, 42(4):413-418.
摘要:目的 探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患者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种微生物标本,接种培养分纯后,采用自动化仪器和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体外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8年标准判读药敏结果,并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8402株非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36株,占26.61%,革兰阴性菌6166株,占73.39%。临床分离菌株前5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临床送检标本中血液标本占25.92%,痰液标本占22.23%,尿液标本占19.18%。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2.54%和83.06%。MRSA 中有96.31%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敏感;MRCNS中有76.32%的菌株对四环素敏感。屎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除外四环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除肺炎克雷伯菌外,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 耐药率低于4%;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4.52%。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403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21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315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561株,多为广泛耐药菌株。结论 临床分离菌耐药率呈增长性趋势,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应多科室协作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管理,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2020, 42(4):419-422.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患者脑脊液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脑脊液标本,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结果 336株病原菌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61.60%)、新生儿科(15.77%)、神经内科(9.23%)和重症医学科(6.55%);其中革兰阳性菌(285株,84.83%)检出率显著高于革兰阴性菌(37株,11.01%)、真菌(14株,4.17%);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菌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派酮/舒巴坦耐药率低,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真菌以新型隐球菌为主,对常见抗真菌药均敏感。结论 2017—2019年我院患者脑脊液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耐药情况较严重。了解本地区脑脊液病原菌 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对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0, 42(4):423-426,431.
摘要:目的 分析TACC3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探讨TACC3mRNA表达与乳腺癌患者 临床资料的关系;运用GSEA基因富集分析方法预测TACC3所调控可能影响乳腺癌发展的基因集。方法 登录GEO数据库下载并收集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表达谱GSE42568及对应的临床信息,分析在GSE42568数据中104例乳腺癌和17例正常乳腺组织样本TACC3 mRNA 表达的差异、临床资料及预后;利用GSEA 基因富集分析的方法预测受TACC3调控的相关基因。结果 TACC3 mRNA 在乳腺癌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ACC3mRNA在不同年龄、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T分期组间的表达均无差异(P>0.05);生存分析中,高表达TACC3mRNA的患者总体生存期低于低表达患者(P=0.009);TACC3mRNA 高表达样本富集了细胞周期、DNA复制、RNA降解、原发性免疫缺陷、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剪接体等相关基因集。结论 TACC3mRNA 在乳腺癌中高表达,TACC3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有可能成为乳腺癌的新诊疗靶点。
2020, 42(4):427-431.
摘要:目的 研究对比大、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膀胱出口梗阻相关的超声参数。方法 选取到本院行经直肠超声检查患者106例分为3组,非增生组32例,大体积BPH 组42例、小体积BPH 组32例。应用经直肠应变力弹性成像获取三组前列腺弹性图像,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前列腺内腺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弹性评分、内外腺应变比、残余尿量;比较大、小体积BPH 组尿流动力学检查AG值,分析两组BPH 超声参数与AG值的相关性。结果 大体积BPH组残余尿量、内外腺应变比、弹性评分、内腺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均高于非增生组及小体积BPH组(P<0.05),小体积BPH 组残余尿量、弹性评分、内腺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均高于非增生组(P<0.05),非增生组与小体积BPH组内外腺应变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积BPH 组AG值显著高于小体积BPH 组(U=195.500,P<0.001);大体积BPH 组与小体积BPH 组残余尿量(r残余量=0.575,P<0.001)、弹性评分(r弹性评分=0.514,P<0.001)、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血流阻力指数=0.390,P<0.05)与AG值均呈正相关关系,内外腺应变比与AG值(r内外应变比=0.217,P >0.05)相关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增生后,前列腺组织硬度增加,前列腺内腺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大体积BPH 与小体积BPH 相比,其与膀胱出口梗阻相关的超声参数值更大、引起的梗阻程度更重。
莫超华 , 毛荣军 , 谢乐 , 徐园园 , 彭慧芝 , 黄颖欣
2020, 42(4):432-436,441.
摘要:目的 探讨长骨釉质瘤尤其是去分化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6例长骨釉质瘤,对其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为10~45岁,平均21.8岁。5例发病于胫骨,1例在股骨颈。其中经典型3例,分化型2例,去分化型1例。组织学上经典型和分化型釉质瘤由异型性不明显的上皮成分及梭形间质细胞组成,经典型上皮成分明显,分化型上皮成分稀少。去分化型釉质瘤局灶可见经典型釉质瘤成分,去分化成分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染色深,核分裂数达8~15个/10个高倍镜。免疫组化显示经典型、分化型釉质瘤上皮成分不同程度表达AE1/AE3、EMA、CK5/6、P63等上皮标记物;去分化型釉质瘤Vimentin弥漫阳性和局灶EMA阳性,未见表达其它上皮标记物,Ki-67增殖指数达70%。去分化釉质瘤患者在瘤骨段切除11个月后复发,其余病例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相对于经典型和分化型釉质瘤,去分化型釉质瘤具有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增多及免疫组 化上皮标记物可表达缺失等特征,且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及复发潜能。
林敏 , 朱柳君 , 韩朝稳 , 莫春香 , 黄忠道 , 李辉 , 韦金虎 , 钟海芬
2020, 42(4):437-441.
摘要:目的 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诊断肿瘤骨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69例肿瘤患者行SPECT全身骨扫描,并选择正常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骨代谢6项指标:N 端骨钙素(N-BGP)、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及骨碱性磷酸酶(BAP)。统计比较肿瘤患者有骨转移组(包括轻度骨转移组和多发骨转移组)、无骨转移组以及对照组6项骨代谢指标的浓度。结果 169例恶性肿瘤患者有骨转移组PTH、TPINP、BAP、β-CTX4项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BGP、CT两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4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骨代谢指标进一步分级分析,结果提示轻度骨转移组中PTH、TPINP、BAP、β-CTX4项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骨转移组的TPINP、BAP两项明显高于轻度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H、β-CTX两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骨代谢指标在监测肿瘤骨转移时发现:BAP、TPINP、β- CTX3项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4、0.726、0.774,3项诊断价值较高,且灵敏度、特异性都较佳。结论 在肿瘤有骨转移患者中骨代谢指标PTH、TPINP、BAP、β-CTX 可用于肿瘤骨转移监测。而TPINP和BAP指标诊断价值较高且灵敏度、特异性佳,可用于对肿瘤骨转移患者随访,动态评判骨转移的发生及进程。
2020, 42(4):442-445.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抵抗素(Resistin)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5例正常对照者、5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2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测量其基本情况,即血压、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测定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血清Resistin水平并对血清Resistin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①2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Resistin、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Resistin、HOMA-IR高于2型糖尿病组(P<0.05)。结论 血清Resistin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2020, 42(4):446-450.
摘要:目的 观察电子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61例)与观察组(6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电子支气管镜进行BAL。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水平、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及细菌清除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炎症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水平明显降低,而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90%;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采取电子支气管镜进行BAL治疗,相对于常规抗感染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炎性指标水平,改善血气指标与肺功能水平,提升细菌清除率与临床治疗效果。
2020, 42(4):451-453,458.
摘要:目的 研究益生菌早期强化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研究组(62例)。对照组行常规胃管鼻饲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益生菌早期强化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炎症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氮平衡(NB)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gA、IgM、Ig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6、IL-8、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益生菌早期强化肠内营养能够显著增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态,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20, 42(4):454-458.
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医学与3D 打印技术在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 月—2018年4月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按简单随机分为常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14例(A组),应用数字医学与3D打印技术辅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14例(3D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VAS)和肩关节功能评分(ASES)。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平均8.1个月。3D组手术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的肩关节VAS评分3D组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2周的肩关节ASES评分和UCLA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肩关节VAS评分、ASES评分和UCLA 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医学与3D打印技术辅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方案具有个性化、精准化、最优化和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同时可缩短年轻医生关节镜学习曲线和提高医患沟通效果。
2020, 42(4):459-462,470.
摘要:目的 建立并验证大肠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根据大肠癌术后病理结果,将316例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160)和阴性组(n=1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预测因素,R软件绘制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列线图包含肿瘤分化程度、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糖尿病以及CT报告的淋巴结转移状态4个预测因子,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95%CI :0.826~0.904)。结论 结合影像学和临床病理特点开发了一个简便、高效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临床医生可用于术前评估大肠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
2020, 42(4):463-466.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结合inside-out技术治疗膝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本院膝外翻畸形100例病人,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人工膝关节置换结合inside-out技术治疗。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股胫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结合inside-out技术能够改善膝外翻畸形患者围术期情况,促进膝关节恢复,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2020, 42(4):467-470.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胸锁钩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骨科自2016年3月— 2018年8月采用胸锁钩钢板治疗的8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病例。结果 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4个月,其中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7.50%,效果满意。结论 胸锁钩钢板不但能够使得脱位的胸锁关节得到复位固定,还能保留胸锁关节的微动,是一种疗效满意的内固定材料。
2020, 42(4):471-476.
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的特点、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101例中上胸椎OVCFs患者(共165个椎体),均采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穿刺行PVP。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d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painscales,VAS)、后凸角(Cobb)。结果 101例PVP手术时间16~87min,术中出血量0~8ml,单个椎体骨水泥量1.5~4.0ml。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对称,无穿刺并发症。术后均获得12个月随访,VAS评分术前、术后1d、术后12个月分别为(7.86±1.05)分、(3.52±0.64)分、(2.04±0.53)分,术前与术后1d、术后12个月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明显改善;术前、术后1d及术后12个月时Cobb角分别为(9.73±3.27)°、(9.05±3.06)°、(9.10±3.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弓根旁入路行PVP术治疗中上胸椎OVCFs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中上胸椎重度压缩骨折。
陈海波 , 蒋文琼 , 邢慧妍 , 包小真 , 梁炎婷 , 邓敏
2020, 42(4):477-480.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自酸和全酸粘接剂不同涂布次数对牙体粘接界面微渗漏的影响,探讨粘接剂的最佳涂布方式,评价不同粘接系统对牙体粘接界面微渗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2019年11月我科拔除的第三磨牙35颗,在其颊舌侧釉牙骨质界冠方各制备1个尺寸统一的洞。随机分为7组(每组5颗,10个洞形),分别为A0组(空白对照组);B1组(自酸粘接剂涂布1次)、B2组(自酸粘接剂涂布2次)、B3组(自酸粘接剂涂布3次);C1组(全酸粘接剂涂布1次)、C2组(全酸粘接剂涂布2次)、C3组(全酸粘接剂涂布3次)。每组粘接剂的涂布方式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复合树脂充填窝洞。将所有样本牙浸泡于罗丹明B异硫氰酸盐的酒精溶液中24h后用蒸馏水冲洗去净染料。沿颊舌方向于每个样本牙实验区域平行于牙体长轴连续切取2片,砂纸打磨试件至透光。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微渗漏的长度并观察其形态的变化。结果 与涂布1次、3次比较,自酸和全酸粘接剂在涂布2次时微渗漏值最低(P<0.05);两种粘接系统涂布相同次数时的微渗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涂布2次时边缘封闭效果最佳,而两种粘接系统的边缘封闭效果相当。
2020, 42(4):481-484.
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股神经、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8月胫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股神经、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比两组麻醉前(T1)、插管时(T2)、内固定时(T3)、术毕(T4)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术后12h、24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后24h、术后3d血清中疼痛介质水平[β-内啡肽(β-E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果 T2、T3、T4 两组HR、MAP均高于T1,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12h、24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24h、术后3d观察组血清β-EP、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超声引导股神经、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术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轻术后疼痛。
秦小超 , 吴炎农 , 梁道斌 , 刘翠 , 黄强 , 潘燕妮 , 陈小英 , 王宇 , 黄锐洁 , 徐丽丽
2020, 42(4):485-487.
摘要: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参灵扶正胶囊治疗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 HAART)而免疫重建不良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接受规范HAART 的艾滋病患者77例分为治疗组(n=48),对照组(n=29),采用参灵扶正胶囊治疗艾滋病者48例,疗程21个月以上,观察指标有体重、临床症状、血常规、生化及IgG、IgA、IgM,补体C3、C4、CD3+、CD3++CD4+、CD3++CD8+等;对照组常规进行HAAR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体重增加、贫血改善、白细胞回升有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IgG、补体C4、CD3++CD4+ 和CD4+/CD8+ 改善显著(P<0.05),而IgA、IgM、补体C3、CD3+和CD3++CD8+改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CD3+、CD4+和CD8+三项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CD4+恢复性提升在治疗后6个月开始超越对照组,两组CD3+水平平稳上升,而治疗组值在对照组之上。结论 参灵扶正胶囊可显著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功能。
2020, 42(4):488-493,499.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音乐疗法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ochraneLibrary、PubMed、WebofScience数据库,收集关于音乐疗法对产后抑郁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7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音乐疗法对抑郁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 =-1.17,95%CI (-1.73~-0.61),P <0.0001];干预组音乐疗法在产后焦虑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 =-1.63,95%CI (-4.56~1.30),P =0.28>0.05];在睡眠方面,干预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 =-2.28,95%CI (-2.50~-2.07),P <0.00001];在疼痛缓解、满意度提高、改善母亲依赖、改善治疗态度方面,干预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其效应量分别为[MD =-0.59,95%CI (-0.71~-0.47),P <0.00001]、[MD =2.92,95%CI (2.67~ 3.71),P <0.00001]、[MD =3.30,95%CI (1.72~4.88),P <0.0001]、[MD =5.18,95%CI (4.49~5.87),P <0.00001]。结论 音乐疗法对缓解产后抑郁症有显著效果,但在减轻产后抑郁症患者焦虑方面无明显效果,音乐疗法在减轻疼痛、改善睡眠、提高满意度、改善母性依恋和治疗态度上两组是有差异的。
付宝月 , 张顺花 , 陈宝乐 , 巨年婷 , 张晓嵽 , 郑素格 , 樊婷婷 , 苏梦维 , 苏雨晴
2020, 42(4):494-499.
摘要:目的 调查安徽省低年级女大学生乳腺癌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自制问卷,简单随机抽取安徽省15所高校1500名低年级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低年级女大学生乳腺癌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率分别为:75.55%、68.74%、59.42%,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13.60±3.25)分、(3.44±1.20)分、(3.57±1.28)分,其中,低年级女大学生乳腺癌知识﹑态度分值和知识-态度-行为(KAP)总分在不同生源地组间、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组间、乳腺癌健康教育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不同乳腺癌家族史组间、不同乳腺癌疾病史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级女大学生乳腺癌防治行为得分在不同生源地组间、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组间、不同乳腺癌健康教育组间、不同乳腺癌家族史组间、不同乳腺癌疾病史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受教育 程度、乳腺癌健康教育、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知识、态度、行为总体的影响因素。结论 安徽省低年级女大学生乳腺癌知识和态度尚可,防治行为相对较差。
2020, 42(4):500-503.
摘要:锁核酸(lockednucleicacid,LNA)作为一种新颖的核苷酸衍生物在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希望成为在分子水平上治疗各种疾病的新突破口。LNA具有极强的抗核酸酶能力、反义活性、水溶性好及体内无毒性等优秀特点而倍受人们关注。然而,LNA技术在肿瘤及抗病毒的基因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文旨在综述近期国内外有关LNA技术在肿瘤及抗病毒的基因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的应用及其进展,探讨LNA技术在基因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前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LNA 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0, 42(4):504-508.
摘要:长链非编码(longnoncodingRNA,LncRNA)是一种几乎没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的特殊类型RNA 分子。越来 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可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ncer,PTC)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此文将总结近年来LncRNA在PTC中发生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PTC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2020, 42(4):509-511,515.
摘要:石墨烯与丝素蛋白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众多,但材料本身各自仍存在缺点,故将二者结合以取长补短。本文叙述了两种材料各自的性能和应用,并总结了石墨烯/丝素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的性能、作用及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总结文中研究可知材料复合后理化及生物性能改善,但材料毒性仍存在剂量及时间依赖性,且目前缺乏进一步的动物及临床研究。
2020, 42(4):512-515.
摘要: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已成为临床评估乳腺病变的重要检查技术,尤其对年轻的乳腺癌患者,MRI相对于乳腺钼靶摄影及超声检查更敏感,诊断价值更高。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contrastenhancedmagneticresonance,DCE-MRI)是目前MRI检查乳腺的首选序列。随着科技进步,MRI技术也从单纯解剖学向分子影像学的方向发展,MRI新技术如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和血氧水平依赖性技术(bl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BOLD)成像等能为乳腺病变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参数,因此,乳腺MRI检查对确定乳腺癌手术前准确分期、指导放疗及化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意义。本文对MRI新技术在乳腺癌诊断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2020, 42(4):519-522.
摘要:高质量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是国家医学发展以及国际化人才储备的重要环节,是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的保证。然而,目前我国在医学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个关键因素体现在对高质量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不够。因此,培养高质量医学研究生对于提高我国的医学发展水平尤为重要。可从科研创新思维、英语能力、学术交流、个人品质及导师引领作用等几个方面对医学研究生进行高质量培养,为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明确方向。
2020, 42(4):526-528.
摘要:目的 探讨“教、学、做、研”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护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校2016级2个护理本科班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班级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观察组则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采用课程考核和问卷调查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期末综合测评成绩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科研知识、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护生掌握科研知识的水平,促进科研态度的正向转变,增强教学效果。
2020, 42(4):529-531,535.
摘要: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与情绪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康复依从性、情绪及康复自我效能。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康复依从性为96.00%,比对照组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情绪调节量表(EmotionRegulationScale,ERS)中重新评价维度评分为(36.36±4.27)分,比对照组的(30.55±4.77)分高,而表达抑郁维度评分为(12.12±3.11)分,比对照组的(15.61±3.98)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康复自我效能量表评分为(81.98±4.53)分,比对照组的(61.48±4.59)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情绪调节能力及康复自我效能。
2020, 42(4):532-535.
摘要:目的 观察总结20例脑血管病患者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NAVA)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9年6~ 11月入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ICU 的脑血管病患者20例行NAVA。观察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呼吸力学曲线参数、生命体征的变化并且比较NAVA与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的人机协调性及血气变化;做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气道管理;做好膈肌电活(EAdi)导管护理,维持膈肌电信号的稳定;做好脱机过程的护理。结果NAVA模式下每分钟双吸气次数显著高于PSV模式(P<0.05),每分钟误触发和无效触发次数显著低于PSV 模式(P<0.05);两种模式在血气中的pH 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上无明显差异(P>0.05)。NAVA通气期间均未发生VAP和缺氧性损害;均未发生EAdi导管意外且信号基本稳定,最终16例患者安全脱机,4例脱机失败。结论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作为一种新型通气模式通过做好其观察和护理可安全应用于临床,并且具有 改善人机协调性的潜在优点,值得临床护士进一步总结和研究。
2020, 42(4):536-538.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护理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肺部湿啰音消失率、痰鸣音消失率的临床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本院ICU 病房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及家属护理方案选择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样本量均为60例。入院后依据患者病情、症状开展治疗,期间予以对照组基础护理,予以观察组ACBT联合护理。对比患者治疗、护理7d内肺部湿啰音消失率、痰鸣音消失率,护理满意度及各类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差异及护理前后血气指标、肺通气量指标变化。结果 经治疗、护理7d后,观察组肺部湿啰音消失率、痰鸣音消失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价提升显著,且观察组各临床症状缓解用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患者各项血气指标、肺通气量指标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后患者血气指标及肺通气量指标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ACBT 护理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在临床治疗基础上,借助各类呼吸循环技术实现对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有效改善,进而促进其临床症状的快速缓解,提升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