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42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与临床报道
    • 莱菔硫烷对AlCl3诱导SH-SY5Y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抑制作用研究

      2020, 42(6):679-684.

      摘要 (2729) HTML (0) PDF 904.13 K (3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AlCl3 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H-SY5Y,采用不同浓度AlCl3 染毒24h,或采用经不同浓度SFN 预处理SH-SY5Y 细胞24h后进行AlCl3 染毒24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H-SY5Y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采用Hochest染色法检测SH-SY5Y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SH-SY5Y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lineD1、P27、P21)和凋亡相关蛋白(CytoC、Caspase9、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AlCl3 可引起细胞周期阻滞,SFN对其周期阻滞具有抑制作用。随着AlCl3 浓度的增加,SH-SY5Y细胞的凋亡率增高,而SFN 可以降低细胞凋亡率,染毒后,可见细胞核形态改变,凋亡现象明显。AlCl3 诱导SH-SY5Y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SFN对其相关蛋白的表达均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铝可以阻滞细胞周期、使细胞凋亡率增高,SFN对铝诱导上述的改变具有抑制作用。

    • 穿心莲内酯对人胶质瘤细胞U87-MG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的研究

      2020, 42(6):685-689,697.

      摘要 (2709) HTML (0) PDF 867.38 K (3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对人胶质瘤(Glioma)细胞U87-MG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U87-MG细胞株,采用MTT 法检测AND 对U87-MG 细胞活力的影响;Hoechst33342染色实验观察AND对U87-MG细胞凋亡的影响;JC-1染色实验观察AND处理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membrane potential,MMP)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Bax、Bcl-2、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ND能显著降低U87-MG细胞活力,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Hoechst33342染色实验显示,AND作用于U87-MG细胞24h后,细胞核明显浓缩,细胞凋亡数量增加;JC-1染色实验显示,随着AND浓度增加,绿色荧光增强,表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AND 可上调U87-MG 细胞Bax蛋白表达,同时下调Bcl-2、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论 AND 能抑制胶质瘤细胞U87-MG 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其分子机制与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 鸡骨草提取物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2020, 42(6):690-697.

      摘要 (2704) HTML (0) PDF 1.61 M (3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鸡骨草提取物在体内对SGC-7901胃癌细胞、BEL-7404肝癌细胞、MCF-7乳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95%乙醇对鸡骨草进行提取,并分别用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对其依次进行萃取,选用SGC-7901、BEL-7404、MCF-7细胞在裸鼠腋下接种,创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当肿瘤长到50mm3 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模型组,鸡骨草乙酸乙酯、正丁醇、水提取物的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每天灌胃剂量为1g/kg、2g/kg、4g/kg的鸡骨草乙酸乙酯、正丁醇、水提取物,连续给药21d。取出瘤体,用公式计算肿瘤体积及肿瘤抑制率,HE染色法观察组织的细胞病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乙酸乙酯提取物组肿瘤组织中Bax和Bcl-2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鸡骨草各提取物体内均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以鸡骨草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抑瘤作用最强,正丁醇提取物组抑瘤效果次 之,水提取物组最差,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鸡骨草各提取物组肿瘤细胞出现凋亡形态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鸡骨草乙酸乙酯提取物组能下调肿瘤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Bax蛋白的表达。结论 鸡骨草乙酸乙酯、正丁醇、水提取物对肿瘤细胞裸鼠移植瘤有抑制作用,并能够诱导细胞凋亡,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上调Bax蛋白和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

    • 抗幽门螺杆菌的泽兰有效成分筛选

      2020, 42(6):698-700,709.

      摘要 (2655) HTML (0) PDF 484.53 K (3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筛选泽兰中抗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成分。方法 用水提法粗提泽兰,粗提物有效后在商品库购买泽兰单体成分,用琼脂稀释法和微量稀释法检测泽兰水提物和泽兰有效成分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泽兰水提物MIC为1mg/ml,筛选出的泽兰主要有效成分为异泽兰黄素和泽兰黄酮,对敏感和耐药幽门螺杆菌MIC均为16~64μg/ml。结论 泽兰对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主要抗菌成分为异泽兰黄素和泽兰黄酮。

    • 大黄灵仙方对胆汁IL-6及TNF-α水平的影响研究

      2020, 42(6):701-704.

      摘要 (2721) HTML (0) PDF 443.29 K (3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大黄灵仙方对胆石症患者胆汁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外流术”的胆石症患者90例,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术后1周左右出院并嘱正常饮食并适当休息,观察组在术后第7d时开始服用大黄灵仙方1个疗程(14d)。两组T型管留置21d后经造影检查确认无结石残留后拔除,若有残留者留置T管待术后第8周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并钬激光碎石及取石治疗。两组均在无菌操作下分别采集患者术后第1d、7d、14d、21d清晨的空腹新鲜胆汁样本5ml,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两组胆汁标本中IL-6、TNF-α的蛋白浓度。结果 术后第1d、7d、14d、21dIL-6观察组分别为(155.81±10.80)pg/ml、(122.27±6.64)pg/ml、(73.36±5.71)pg/ml、(18.15±3.27)pg/ml,对照组分别为(157.42±13.16)pg/ml、(121.52±6.21)pg/ml、(106.10±7.96)pg/ml、(38.40±3.71)pg/ml,第1d、7d两组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14d、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d、7d、14d、21dTNF-α,观察组分别为(81.45±4.67)pg/ml、(63.25±5.08)pg/ml、(40.71±2.52)pg/ml、(8.07±0.51)pg/ml,对照组分别为(80.28±4.12)pg/ml、(61.19±5.45)pg/ml、(52.50±5.07)pg/ml、(19.93±2.00)pg/ml,第1d、7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14d、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大黄灵仙方降低胆石症患者胆汁IL-6、TNF-α的浓度。

    • 山黄皮不同部位水提取物抗菌和降糖作用分析

      2020, 42(6):705-709.

      摘要 (2702) HTML (0) PDF 799.68 K (3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山黄皮果皮和果核水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和降血糖作用。方法 用水溶剂提取山黄皮果皮和果核活性成分,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阳性药组、山黄皮果皮200mg/ml剂量组、山黄皮果皮50mg/ml剂量组,分别给药治疗,观察糖尿病小鼠体重和血糖的变化。结果 山黄皮果皮和果核水提取物对10种常见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0mg/ml;山黄皮果皮水提取物200mg/ml剂量组能够改善糖尿病小鼠体重情况,有降血糖作用的趋势,50mg/ml剂量组降血糖作用效果不明显。结论 山黄皮果皮和果核水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抗菌谱较广,但是山黄皮果皮水提取物降血糖作用不明显。

    • 环状RNAhsa_circ_0003568通过miR-140-3p及miR-502-5p调控靶基因CDK6及NFYA 在骨肉瘤中的作用

      2020, 42(6):710-715.

      摘要 (2712) HTML (0) PDF 696.84 K (3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环状RNAhsa_circ_0003568在骨肉瘤(OS)中的表达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circRNA-miRNAmRNA的网络构建,分析其可能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hsa_circ_0003568在OS细胞系及正常成骨细胞中的表达。随后,基于circRNA-miRNA 和miRNA-mRNA 构建circRNA-miRNA-mRNA网络。通过多种circRNA软件数据库进行分析hsa_circ_0003568靶向的miRNA,并进一步通过miRNA 数据软件预测其靶基因,选择至少4个以上软件支持的靶向miRNA 及靶基因,并通过GEPIA 数据库软件对靶基因进行生存分析筛选出显著预后差异的靶基因从而分析hsa_circ_0003568潜在的临床意义。结果 RT-qPCR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hsa_circ_0003568在OS细胞系中显著升高(P <0.05)。测序发现hsa_circ_0003568的成环连接点位于IST1前体RNA的第5和6外显子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hsa_circ_0003568同时靶向两个miRNA(miR-140-3p及miR-502-5p),构建了hsa_circ_0003568、miR-140-3p/miR-502-5p及13个靶基因的circRNA-miRNA-mRNA网络,此外,GEPIA数据库分析中发现CDK6和NFYA 两个靶基因,与OS患者的生存预后显著相关(P <0.05),并且 NFYA 同时是miR-140-3p及miR-502-5p的潜在靶基因。结论 高表达的hsa_circ_0003568可能通过miR-140-3p及miR-502-5p调控基因CDK6及NFYA 参与OS的发生发展过程。

    • PPARGC1A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成分改善肾透明细胞癌的预后

      2020, 42(6):716-722.

      摘要 (2694) HTML (0) PDF 1.10 M (3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肿瘤微环境(TME),确定与肾透明细胞癌(KIRC)关键基因相关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TICs)的组成,揭示关键基因的独立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CIBERSORT和ESTIMATE计算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计算了611例KIRC患者免疫和基质成分的数量和TICs的比例。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了分析并进行Cox回归分析和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然后,通过单因素Cox与PPI的交集分析,确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A(PPARGC1A)为预后因子。进一步对PPARGC1A的表达进行差异分析、生存分析、临床相关性分析、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TICs组成比例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PPARGC1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呈负相关,与KIRC患者的生存呈正相关。GSEA显示,高表达PPARGC1A组的基因主要富集于代谢途径和免疫相关活性。对TICs比例的CIBERSORT 分析表明,幼稚B细胞、巨噬细胞M2与PPARGC1A 表达呈正相关,但调节性T细胞(Treg)和T细胞滤泡辅助因子(Tfh)与PPARGC1A 表达呈负相关,提示PPARGC1A 可能负责调控TME的免疫成分。结论 PPARGC1A 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改善KIRC 患者的预后,特别可能通过影响TME的免疫成分发挥作用,同时也揭示了PPARGC1A作为免疫治疗发展的潜在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 广西人群AURKC基因rs1008073和rs2302060位点遗传多态性与畸形精子症的相关性研究

      2020, 42(6):723-726,730.

      摘要 (2681) HTML (0) PDF 473.69 K (3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广西人群AURKC基因rs1008073和rs2302060位点与畸形精子症遗传易感性关系。方法 使用病 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42例畸形精子症患者为病例组,144例精子形态学检查正常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PCR(SNaPshot)分型技术对所选研究对象的AURKC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再用SHEsis软件分析AURKC 基因两个位点的单倍型。结果 AURKC 基因rs1008073 和rs2302060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倍型分析显示,两组间主要有CT和GC两种单倍型,但未发现这两种单倍型与畸形精子症存在相关性。结论 广西人群AURKC 基因rs1008073和rs2302060位点遗传多态性与畸形精子症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 室内环境因素对成人支气管哮喘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2020, 42(6):727-730.

      摘要 (2726) HTML (0) PDF 404.55 K (3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室内环境因素对成人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42例哮喘患者和290例非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室内工作环境接触有害物质、工作场所或住房使用空调、接触皮毛动物、住房有蟑螂出没、厨房内有抽油烟机5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室内工作环境中接触有害物质(OR =1.804)、接触皮毛动物(OR =1.960)是哮喘的危险因素,工作场所或住房使用空调(OR =0.637)是哮喘的保护因素。结论 室内环境因素对成人支气管哮喘产生一定的影响,工作和生活中应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不饲养宠物或不接触皮毛动物,以减少哮喘的发生。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2020, 42(6):731-734.

      摘要 (2675) HTML (0) PDF 395.01 K (3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干预建议,降低职业倦怠。方法 分阶段抽样,用基本情况问卷、通用职业倦怠量表(MBI-GS)开展调查,χ2 检验、Kruskal-WallisH 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439人中,职业倦怠检出率54.67%,分别有141人(32.12%)、68人(15.49%)、31人(7.06%)存在轻度、中度、重度倦怠;回归分析发现,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压力、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能力、工作设备配置、与居民相处关系、地区等因素与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职业倦怠相关(P<0.05)。结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超一半存在职业倦怠,要采取多种干预措施缓解职业倦怠。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与晚期胃癌预后的关系

      2020, 42(6):735-741.

      摘要 (2661) HTML (0) PDF 570.78 K (3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ratio,NLR)对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晚期胃癌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一线化疗方案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或氟尿嘧啶类单药化疗。收集患者化疗前的NLR值,以中位数2.43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低两组,高NLR组(≥2.43,n =212)及低NLR组(<2.43,n =208),对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与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进行对比;首次化疗后的(8±2)周再次收集患者的NLR。以中位数2.0为截断值,再次将患者分为高、低两组,高NLR组(≥2,n =210)及低NLR组(<2,n =210),对比两组患者的PFS、OS。结果 化疗前低NLR组的中位PFS、OS均大于高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3个月VS5.43个月,P <0.001;17.46个月VS10.90个月,P <0.001);化疗后低NLR组的中位 PFS、OS同样均大于高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0个月VS5.13个月,P <0.001;16.80个月VS10.90个月,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前NLR是P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P <0.001);化疗后NLR同样也是P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P <0.001)。结论 化疗前NLR、化疗后NLR对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可作为此类患者潜在的生存预后指标。

    • 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于重症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2020, 42(6):742-745.

      摘要 (2701) HTML (0) PDF 433.61 K (3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于重症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41例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具有预后诊断价值的指标,并采用ROC曲线评价回归方程的诊断效能。结果 341例患者中,共计有4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脑梗死。相较于非脑梗死组,合并有脑梗死患者MCA 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72.85±9.97vs82.69±11.01)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28.28±10.93vs40.48±11.13)显著降低,而搏动指数(PI)(0.87±0.20vs0.79±0.12)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CA的Vs(OR =1.115,95%CI :1.070~1.162)、Vd(OR =1.121,95%CI :1.078~1.166)和PI(OR =0.030,95%CI :0.002~0.497)与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显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提示MCA超声参数Vs、Vd和P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2、0.787和0.731,而两者联合预测概率AUC为0.907,相较于单个指标显著提升,结 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MCA血流动力学参数Vs、Vd和PI可显著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胆结石与血脂水平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020, 42(6):746-748,753.

      摘要 (2670) HTML (0) PDF 432.46 K (3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与胆结石的相关关系,为本地区胆结石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胆结石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为胆结石组,同时1∶1分层匹配无胆结石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并分析血脂、肝功能和胆结石的相关性。结果 胆结石组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胆结石患者肝功能指标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根据Spearman法进行分析,随着胆结石的程度加重,患者TC、TB、DB、ALT、GGT、ALP的水平均不断上升,胆结石与高胆固醇、肝功能异常存在着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胆结石的发生、发展与血脂代谢异常、肝功能指标异常有密切关系,进行血脂、肝功能监测,为早期预 测、临床治疗及预防胆结石复发提供依据。

    • 芜湖地区622例母乳营养成分检测分析

      2020, 42(6):749-753.

      摘要 (2671) HTML (0) PDF 436.93 K (3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母乳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芜湖地区母乳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622位乳母采集母乳,采用MirisHMA型母乳分析仪对母乳标本进行营养素测定,分别以不同生育年龄、早产儿和足月儿、不同分娩方式、不同BMI、初乳和成熟乳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母乳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 ①不同生育年龄段乳母的乳汁、早产儿与足月儿母亲的乳汁在脂肪、蛋白质、糖类、干物质及总能量含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相比,母亲母乳在脂肪、干物质、总能量含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蛋白质含量更高、糖类含量更低(P <0.001)。③不同BMI母亲母乳在糖类含量上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蛋白质、干物质、总能量及脂肪含量上,随着乳母BMI值升高而升高。④初乳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成熟乳(P <0.05),而脂肪、糖类、干物质及总能量均低于成熟乳(P <0.05)。结论 母乳营养成分的改变与分娩方式、BMI和产后时间有关。初乳的免疫蛋白含量 高,应重视初乳在临床的应用。

    • Logistic回归及决策树模型在高龄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2020, 42(6):754-758.

      摘要 (2683) HTML (0) PDF 446.01 K (3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及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i-squaredautomaticinteractiondetector,CHAID)决策树分析高龄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的高龄剖宫产产妇共1479例有效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并比较两种模型的分析结果。结果 Logistic回归显示,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胎盘粘连、年龄>40周岁、前置胎盘等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 =10.842,P <0.001;OR =9.997,P <0.001;OR =9.457,P <0.001;OR =6.593,P <0.001;OR =5.881,P =0.003)。CHAID决策树分析结果显示,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胎盘粘连、宫缩乏力。结论 Logistic回归模型及CHAID决策树模型在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建议将两种模型结合使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中老年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研究

      2020, 42(6):759-761,765.

      摘要 (2677) HTML (0) PDF 417.54 K (3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中老年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 采集938例中老年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通过盐水湿片检查、菌群革兰染色及干化学分析,综合判定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 938例患者中微生态失调902例,占96.16%,其中单纯性感染342例(37.92%,342/902)中需氧菌性阴道病(17.85%,161/902)检出率最高,混合感染172例(19.07%,172/902)中需氧菌性阴道病合并细菌性阴道病(8.31%,75/902)检出率最高。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混合感染、过氧化氢(H2O2)阳性、唾液酸苷酶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长下降,需氧菌性阴道病、优势菌抑制、pH>4.5、白细胞酯酶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长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老年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率高,随年龄变化阴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及阴道炎发病率呈现不同特点。

    • 影响宫颈鳞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的因素分析

      2020, 42(6):762-765.

      摘要 (2660) HTML (0) PDF 400.04 K (3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宫颈鳞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表达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0 年经我院确诊为宫颈鳞癌患者24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宫颈鳞癌患者,均在治疗前行SCCA检测,根据血清SCCA是否>1.5ng/ml分为SCCA>1.5ng/ml阳性组和SCCA≤1.5ng/ml阴性组,分析影响SCCA的可能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是否盆腔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脉管浸润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年龄、病理分级及是否HPV感染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否盆腔淋巴结转移为影响宫颈癌鳞癌患者SCCA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SCCA值较手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宫颈鳞癌患者中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是否盆腔淋巴结转移影响到SCCA的表达。手术后测定SCCA值对于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经皮肾镜碎石术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 42(6):766-768,785.

      摘要 (2671) HTML (0) PDF 389.86 K (3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引起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出血的影响因素,做好预防措施,提高手术安全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9月在我院行PCNL的上尿路结石患者430例,分别从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泌尿系感染、肾积水程度、肾功能不全、孤立肾;患者的结石情况包括结石形态、结石多少、结石大小、结石位置;手术相关情况包括穿刺通道的大小、穿刺通道的路径、分期手术、手术时间,进行单因素χ2 检验,再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χ2 检验发现糖尿病病史、泌尿系感染、鹿角形结石、结石大小、分期手术、手术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病史、泌尿系感染、鹿角形结石、分期手术、手术 时间>90min与术中及术后出血有关。结论 糖尿病病史、泌尿系感染、鹿角形结石、手术时间>90min是增加出血的风险因素,分期手术可减少出血的发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三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 42(6):769-773.

      摘要 (2683) HTML (0) PDF 440.57 K (3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三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五孔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患者45例,其中行“三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20例,常规五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25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白介素6(IL-6)、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孔”组手术时间较“五孔组”短(P <0.05)、手术耗材费用低(P <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三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术后并发症、术后应激反应、术后疼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上较五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没有明显优势,但三孔直肠癌根治术在降低手术耗材上具有一定优势。

    •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的影响

      2020, 42(6):774-777.

      摘要 (2654) HTML (0) PDF 486.88 K (3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手术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中老年LDH 患者95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48例椎间孔镜组和47例小切口组,椎间孔镜组患者行PELD 治疗,小切口组患者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腰椎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椎间孔镜组手术效果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椎间孔镜组患者治疗后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高于小切口组、ODI指数低于小切口组(P <0.05);椎间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小切口组的19.15%(P <0.05)。结论 与FD手术相比,PELD术改善中老年LDH 患者腰椎功能效果确切,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中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结合肾病Meta分析

      2020, 42(6):778-785.

      摘要 (2692) HTML (0) PDF 1.30 M (3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借助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系统比较2型糖尿病结合肾病的中医辨证后使用中药联合常规疗法与常规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照糖尿病肾病相关标准建立本次研究的纳入及排除标准。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2010—2018年公开发表的研究中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结合肾病的相关完整文献,并使用Review Manager5.3 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有11篇文献符合要求。对文献中有效率、显效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BG)为评价指标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药组、对照组均能良好地治疗2型、Mogensen3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改善UAER、FBG等指标;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效率及显效率显著性提高、UAER 显著性降低、FBG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结合中医科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中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有良好效果。

    • >个例报道
    • 磷酸奥司他韦致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1例

      2020, 42(6):786-788.

      摘要 (2696) HTML (0) PDF 389.14 K (3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磷酸奥司他韦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4岁3个月患儿因服用磷酸奥 司他韦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了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发生的原因、机制及治疗方法,并对本例进行诊断性治疗,随访患儿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予以本例临床诊断流行性感冒患儿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后出现皮疹,伴发高热、全身中毒症状及多器官功能受损,符合Stevens-Johnson综合征特点,予以早期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五水头孢唑啉钠等药物治疗后患儿痊愈。结论 充分认识磷酸奥司他韦会导致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停药并处理。

    • 小儿胃畸胎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0, 42(6):789-791.

      摘要 (2693) HTML (0) PDF 442.57 K (3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胃畸胎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血清甲胎蛋白(AFP)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2020年2月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胃畸胎瘤患儿进行描述分析,复习胃畸胎瘤相关文献,归纳小儿胃畸胎瘤的特点。结果 该患儿以腹部包块、腹部膨隆就诊,超声、CT 表现为上腹部囊实性包块,内含结节状钙化组织,血清AFP>1000ng/ml,初步诊断畸胎瘤,但起源器官不确定,术中发现来源于胃,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未成熟畸胎瘤Ⅱ级。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小儿胃畸胎瘤的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预后良好。

    • >医学教育研究
    • circRNA与卵巢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2020, 42(6):792-796.

      摘要 (2653) HTML (0) PDF 424.82 K (3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状RNA (circularRNA,circ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内源性非编码RNA,由信使RNA(mRNA) 的前体经反式剪接形成3'端和5'端共价结合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circRNA对外切酶具有更高的耐受性,相较于传统的线性RNA,具有结构稳定性、高度保守性和表达丰富性与特异性的特点。其有微小RNA (microRNA,miRNA)海绵、调控基因表达、提高转录效率及翻译蛋白质等潜在功能。circRNA在恶性肿瘤中有显著的差异表达,可经多种机制调控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在卵巢癌中主要发挥miRNA“海绵作用”,影响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侵袭。同时,circRNA在卵巢癌中的异常表达具有特异性和稳定性,有望成为卵巢癌早期诊断及预后标志物。本文将从circRNA 的概况以及其与卵巢癌的相关性方面进行综述。

    • 非编码RNA与肝细胞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0, 42(6):797-802.

      摘要 (2701) HTML (0) PDF 472.73 K (3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大量非编码RNA被发现在细胞的生命调控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参与HCC 的发生、进展、结局等病理过程,对HCC的细胞分化、增殖等过程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此外,一些非编码RNA还被发现是HCC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可能成为HCC的治疗靶点。本文就各种非编码RNA,包括piRNA、miRNA、lncRNA、circRNA 以及siRNA5种非编码RNA在HCC中的功能、作用等研究发现进行简要综述。

    •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及其护理进展

      2020, 42(6):803-805,809.

      摘要 (2679) HTML (0) PDF 418.54 K (3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足溃疡是与糖尿病相关的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由此引发的健康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应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取得较大的成功,现就其起源、临床应用、治疗机制及护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
    •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全科医学概论》教学改革初探

      2020, 42(6):806-809.

      摘要 (2704) HTML (0) PDF 439.02 K (3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全科医学概论》教学改革效果。方法 选择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1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班7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教学,2班70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中,授课结束后,对比两组学生在课程考试成绩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培育满意度评分上的区别。结果 观察组学生在课程考试成绩上高于对照组(P<0.01),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培育满意度评分上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全科医学概论》教学改革可提高学生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程度,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但仍需在制度保障、师资队伍、考核机制等方面完善改进。

    •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0, 42(6):810-812.

      摘要 (2655) HTML (0) PDF 356.30 K (3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模式,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笔者以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为例,根据课程特点和教育内涵,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探索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的亲和力,构建协同育人课堂。

    •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系统整合式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观察

      2020, 42(6):813-816.

      摘要 (2662) HTML (0) PDF 407.68 K (34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在医学本科生的内科学课程教学中融入转化医学理念对学生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及科研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按照教学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共55人,采用融入转化医学理念的系统整合式教学方法;对照组共56人,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通过对理论成绩、临床技能成绩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成绩进行考核,从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①观察组的理论成绩中,平均分高于对照组(P=0.003);②观察组的临床技能成绩中,平均分和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9);③观察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成绩优于对照组(P=0.006)。结论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系统整合式教学方法所构建的内科学教育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更适应现代医学教学的要求,教学优势明显,能提高其理论成绩及临床技能成绩,且能提高其科研能力,对全面提升医学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 >临床护理
    • 自制床边拍片固定包在新生儿床边拍片体位固定中的应用

      2020, 42(6):817-819.

      摘要 (2672) HTML (0) PDF 400.47 K (3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床边拍片固定包在新生儿床边拍摄X 片时体位固定中的应用,并评估其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7年7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中进行床边拍片的36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82例和对照组180例。观察组应用自制床边拍片固定包固定体位,对照组应用医用胶布、包被、水袋压迫等方式固定体位。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摄片成功率、X线片质量等指标以评价自行设计的床边拍片固定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接受不同的体位固定处理后,在一次摄片成功率、X线片优质率方面均获得满意效果,而且观察组一次摄片成功率(97.25%)、X线胸片优质率(92.86%)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1.11%、7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需要床边拍摄X线胸片患儿给予自行设计的床边拍片固定包进行体位固定,有效提高新生儿拍片的一次成功率,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显著改善患儿在接受床边X 线摄片时的配合度,对提高临床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 应急管理下的门急诊引导员服务管理模式构建——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为例

      2020, 42(6):820-823,827.

      摘要 (2688) HTML (0) PDF 458.70 K (3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背景下的门急诊引导员服务管理模式构建。方法 建立门急诊引导服务管理体系,招募及培训引导员在发热门诊、常规门诊、急诊开展引导服务。结果 实施门急诊引导服务模式后,患者平均就诊时间、停车时间、自助机使用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取药时间、各环节衔接时间均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建立应急管理下的适合我院门急诊引导员主动服务的新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就诊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院内交叉感染;节约临床一线工作者人力资源,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 能量代谢监测下肠内营养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与心功能的影响

      2020, 42(6):824-827.

      摘要 (2680) HTML (0) PDF 399.64 K (3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能量代谢监测下肠内营养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12月1日于我科就诊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12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研究组(63例)。对照组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制定营养支持方案,予研究组患者行能量代谢监测指导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血清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6MW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能量代谢监测下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可临床推广。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