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王居平 , 赵静 , 周青宏 , 巫祥生 , 农安娜 , 华浩铭 , 杨树琳 , 陈丽莹 , 任瑞华 , 彭慧
2021, 43(1):1-5,16.
摘要:目的 探索肿瘤源性免疫球蛋白G(IgG)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和Na+-K+-ATP酶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方法 用siRNA干扰技术下调胃癌细胞SGC-7901和HGC-27中IgG表达后:①用免疫印迹和RT-qPCR技术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检测IgG表达情况;②分别用CCK-8法和镜下细胞拍照计数法检测以上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③建立稳定表达ControlshRNA和IGHG1shRNA的HGC-27胃癌细胞系,完成裸鼠成瘤实验;④用比色法检测以上细胞中总ATP酶和Na+-K+-ATP酶的活性。结果 体内外实验表明,IgG 表达下调使胃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胃癌细胞中总ATP酶和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肿瘤源性IgG可能通过增强Na+-K+-ATP酶活性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2021, 43(1):6-10.
摘要:目的 建立和评定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模型,以期为后期进行不同的药物干预治疗提供准确的时机和模型。方法 选取10~12周龄的C57BL/6雌性小鼠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和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OVX)组,每组5只。术后8周,将小鼠取血后处死,取一侧的股骨,剔除软组织,然后进行冰冻切片,另一侧进行显微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检查。分别检测血钙、磷、镁水平,行组织病理学以及免疫荧光观察。结果 血清学检测,OVX组与Sham组的钙、磷、镁含量变化不大,OVX组碱性磷酸酶含量比Sham 组的含量低(P<0.01);MicroCT检查,OVX组小鼠骨小梁数量减少,间隔大,分离度也增加,排列稀疏,组织病理学HE 染色发现OVX 组破骨细胞数目增加(P<0.01);OVX组以及Sham 组的碱性磷酸酶染色(ALP)的变化差异不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酶)表达的面积增加,颜色加深。结论 C57BL/6雌性小鼠行双侧卵巢摘除法可以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通过多种方法可以客观准确验证骨质疏松模型,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021, 43(1):11-16.
摘要:目的 探究苦参素(OM)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10ng/mlTGF-β1诱导HepG2细胞建立EMT 模型,将建模成功的肝癌细胞分为5组:模型组、OM1 mg/ml组、OM2 mg/ml组、OM4 mg/ml组、OM8 mg/ml组,以未建模的HepG2细胞(空白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HepG2中miR-204表达情况,分别采用CCK8实验、划痕实验检测HepG2细胞增殖、迁移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HepG2细胞中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HepG2细胞呈现梭形和纺锤形,且细胞间隙变大、排列松散,表明造模成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epG2细胞中miR-204表达水平、HepG2细胞生长抑制率、迁移能力及Vimentin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OM4mg/ml组HepG2细胞中miR-204表达水平、HepG2细胞增殖率、迁移能力及Vimentin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OM 可上调HepG2细胞中miR-204表达,进而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肝癌细胞HepG2EMT过程。
2021, 43(1):17-21.
摘要:目的 研究苦参素对肿瘤源性内皮细胞(Td-EC)增殖、迁移及成管能力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人肝癌HepG2细胞条件培养基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诱导形成Td-EC,CCK-8法检测浓度分别为0.375mg/ml、0.75mg/ml、1.5mg/ml、3mg/ml、6mg/ml的苦参素作用Td-EC24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选择IC50浓度(3.5mg/ml)的苦参素作用Td-EC24h,细胞划痕实验检测Td-EC的迁移能力及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检测Td-EC的管形成能力,qRT-PCR检测Ets-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CCK-8结果显示,0.375mg/ml、0.75mg/ml、1.5mg/ml、3mg/ml、6mg/ml苦参素作用Td-EC24h后,各组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经3.5mg/ml苦参素作用后,Td-EC的迁移能力及管形成能力降低,Td-EC中的Ets-1mRNA表达降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苦参素可抑制Td-EC的增殖、迁移及成管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Ets-1mRNA的表达有关。
2021, 43(1):22-27.
摘要: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脾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SAP小鼠 脾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PF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SAP+Ab组,每组10只。实验前BALB/C小鼠禁食12h,自由饮水。SAP组采用腹腔注射雨蛙素和脂多糖诱导,SAP+Ab组于SAP造模成功后立即腹腔注射抗-HMGB1抗体。各组造模后12h取材,胰腺组织HE染色并对胰腺损伤进行评分,ELISA 检测小鼠血清HMGB1和Caspase-3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率,RT-PCR 检测脾淋巴细胞HMGB1、Caspase-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AP组和SAP+Ab组胰腺损伤评分增加,血清中HMGB1和Caspase-3含量升高(P<0.05),脾淋巴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脾淋巴细胞HMGB1mRNA 和Caspase-3mRNA表达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SAP+Ab组胰腺的损伤评分降低,血清中HMGB1和Caspase-3含量降低(P<0.05),脾淋巴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脾淋巴细胞HMGB1mRNA、Caspase-3mRNA表达降低(P<0.05)。SAP组脾淋巴细胞HMGB1mRNA、血清HMGB1水平与脾淋巴细胞凋亡率、脾淋巴细胞Caspase-3mRNA、血清Caspase-3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HMGB1与SAP脾淋巴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可作为治疗SAP的一个潜在靶点。
2021, 43(1):28-32,40.
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与顺铂联合使用对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M)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5μM、10μM、20μM、40μM)单独或联合顺铂(8μM)处理腺样囊性癌ACC-M 细胞24h后,使用噻唑蓝和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毒性。采用20μM 姜黄素、8μM 顺铂及20μM 姜黄素+8μM 顺铂进行药物干预,并设立对照组(0.1% DMSO),24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细胞形态,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GRP78、pelF2α、CHOP 、p-JN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ACC-M 细胞生长存活率均低于姜黄素组、顺铂组(P<0.05);联合组乳酸脱氢酶释放量均高于姜黄素、顺铂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组、顺铂组、联合用药组的GRP78、p-elF2α、CHOP表达水平升高(P<0.05)。联合用药组GRP78、p-elF2α、CHOP、p-JNK 蛋白水平高于姜黄素组、顺铂组(P<0.05)。结论 与单独用药相比,姜黄素联合顺铂能更有效地抑制ACC-M 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p-elF2α、CHOP、p-JNK的表达有关。
2021, 43(1):33-36.
摘要: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细胞生长采用MTS法;凋亡率检测采用FCM 法; 激活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VEGFR-2)以及凋亡蛋白家族成员Bcl-2和Bax的表达采用WB法。结果 人肝癌细胞HepG2在系列浓度阿帕替尼给药时增长受到抑制;在0μmol/L、1.25μmol/L、2.5μmol/L、5μmol/L和10μmol/L浓度时的抑制率依次为:0%、(17.25±0.34)%、(32.42±5.25)%、(52.13±7.31)%、(65.48±9.02)%;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在高浓度组(10μmol/L)达到 (44.37±3.48)%,免疫印迹分析表明高浓度时Caspase-3的活化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VEGFR-2和Bcl-2的在高浓度时表达最低,而Bax在高浓度时的表达最为显著。结论 肝癌细胞在阿帕替尼处理后增长受到抑制,凋亡细胞增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R-2、Bcl-2的表达,上调Bax表达进而导致活化的Caspase-3增多有关。
2021, 43(1):37-40.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极性溶剂草果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用95%乙醇提取草果,过滤并将滤液浓缩成浸膏,用少量蒸馏水溶解浸膏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以及水部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草果提取物对ABTS+ 自由基、羟自由基和Fe2+ 螯合的清除能力,比较其抗氧化活性,并用BHT作为阳性对照品。结果 不同极性溶剂的草果提取物对ABTS+ 自由基、羟自由基和Fe2+ 螯合都具有清除能力,清除ABTS+ 自由基的能力以阳性对照品最强,高达90.56%,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大小为:正丁醇部位>BHT>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清除螯合Fe2+ 能力中,当提取物浓度为4.0μg/ml时,正丁醇部位螯合清除能力最强,石油醚部位螯合清除能力最弱。其中又以BHT 的Fe2+ 螯合能力、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好。结论 不同极性溶剂的草果提取物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以BHT 作为阳性对照品对草果的抗氧化活性最好, 其次是正丁醇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最后是水部位。
2021, 43(1):41-45,65.
摘要:目的 探讨广西百色市及其周边人群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2545与原发性肝癌(PLC)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西百色市及其周边人群PLC 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00例,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采用多重扩增及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LAG-3rs1882545位点等位基因并进行基因分型,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ddsratio,OR )及其95%可信区间(95%CI ),评估各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此外,也分析健康对照组LAG-3rs1882545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中国南方汉族、北京汉族、日本东京、尼日利亚、意大利托斯卡尼等人群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广西百色市及其周边健康对照人群LAG-3rs1882545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别以G(70.57%)和GG(50.50%)为主,分布频率与中国南方汉族和尼日利亚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北京汉族、日本东京、意大利托斯卡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LC组与健康对照组LAG-3rs1882545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LC组与健康对照组男性LAG-3rs1882545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LC组与健康对照组女性LAG-3rs1882545位点的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LC组与健康对照组<55岁、≥55岁LAG-3rs1882545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女性PLC组A等位基因频率(42.31%)明显高于相应健康对照组(27.27%),与患PLC有关联(P =0.042,OR =1.959,95%CI :1.017~3.771)。结论 LAG-3rs1882545A等位基因可能与广西百色市及其周边女性人群PLC易感性有关。
唐玉莲 , 陈启威 , 韦贵将 , 李玉颖 , 候沅林 , 卢诗丽 , 刘洁兰 , 王太重
2021, 43(1):46-50.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subunitA,PDGFA)在鼻咽癌中的差异表达和可能的功能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库(GEO 数据库)中的基因表达谱数据,通过GEO2R在线分析工具分析PDGFA 基因在正常鼻咽黏膜组织与鼻咽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并通过STRING数据库和DAVID数据库分析该基因及其相关基因的功能作用,最后通过GCBI在线实验室分析其可能参与的共表达调控网络,并预测其转录调控因子。结果 发现PDGFA 基因在正常鼻咽黏膜组织与鼻咽癌组织中具有差异表达。PDGFA 基因及其相关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它们共同参与了12个生物学过程、4个细胞组分、3个分子功能和11个信号通路,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均具有显著的富集作用,如MAPK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细胞迁移的正调控、黏着、ERK1和ERK2级联的正调节、蛋白质自磷酸化的正调控等。另基因共表达调控网络和转录因子预测发现,PDGFA 基因与许多基因、蛋白、转录因子以及microRNA具有相互作用。结论 PDGFA 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如细胞增殖和迁移 的正调控、信号转导、蛋白质自磷酸化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和迁移。
2021, 43(1):51-55,82.
摘要:目的 探讨牛津病理分型为C1/C2的中等量蛋白尿IgA 肾病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筛选2017年1月— 2018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就诊,肾活检病理证实为IgA 肾病,且病理分型为C1/C2,同时临床表现为中等量蛋白尿的患者,共6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治疗方案为: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对照组:单用泼尼松,剂量同观察组。收集并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包括24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肌酐等),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有20例病情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82.35%;而对照组有8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40.00%,两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有26例病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12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60.00%,两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牛津病理分型为C1/C2,临床表现为中等量蛋白尿的IgA肾病患者,泼尼松联合CTX治疗优于单用泼尼松治疗。
2021, 43(1):56-59.
摘要:目的 探究环孢素A(CsA)联合淋巴细胞主动免疫(LIT)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血清T 细胞亚 群、激素水平及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87例URS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基础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43例给予LIT 治疗,观察组44例增加CsA 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CD8+ ;激素水平: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激素(P)、雌二醇(E2);ACA抗体(ACA-IgM、ACA-IgG)水平;不良反应;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D8+ 、ACA-IgM、ACA-IgG水平、早期流产率低于对照组,CD3+ 、CD4+ 、CD4+/CD8+ 、HCG、P、E2水平、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36%高于对照组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sA联合LIT治疗URSA患者,可有效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孕激素水平,降低ACA 抗体水平,药物安全性高,提升妊娠率。
荣婷 , 滕文慧 , 高杏娜 , 丁鸿斐 , 姜英 , 王乃东
2021, 43(1):60-65.
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与肠道乳酸杆菌量的关系。方法 本文在线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linicalke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关于PD患者与肠道乳酸杆菌量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NOS量表进行评价、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总共纳入5篇病例对照研究,共641例研究对象,其中病例组371例,对照组27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肠道乳酸杆菌的量高于对照组(SMD=0.61,95%CI=0.23~0.99)。结论 PD患者肠道乳酸杆菌的量高于对照组,提示该菌参与了P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2021, 43(1):66-70.
摘要:目的 比较并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A,SAA)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protein,hs-CRP)在泌尿系结石术后脓毒症诊断的价值。方法 本组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9月我院82例行手术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41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lexibleureteroscopiclithotripsy,FURL),依据术后是否诊断为脓毒症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PCT、SAA、hs-CRP的水平,绘制ROC曲线,比较分析PCT、SAA、hs-CRP及联合检测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的PCT、SAA与hs-CRP平均浓度水平均高于非脓毒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β =2.648,P<0.05)和SAA(β=0.034,P <0.05)是脓毒症最相关的指标。通过ROC曲线分析,PCT诊断泌尿系结石术后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0.880)高于SAA(0.807)和hs-CRP(0.837);PCT以1.54ng/ml为诊断脓毒症的临界值时,敏感度为85.19%,特异性为92.73%,均分别高于SAA(临界值128.03mg/L,敏感度77.79%,特异性72.73%)和hs-CRP(临界值40.31mg/L,敏感度81.48%,特异性69.09%),相较SAA和hs-CRP而言,PCT诊断效果更优。三者联合检测时诊断泌尿系结石术后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0.956)和特异性(96.36%)均较单独检测时高,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结论 PCT、SAA、hs-CRP都有助于早期诊断泌尿系结石术后脓毒症,其中PCT诊断价值较好,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指标检测,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2021, 43(1):71-75.
摘要:目的 新辅助放化疗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的标准治疗方案,但该方案具有较强毒副作用,本研究评估术前区域动脉化疗联合全身化疗(preoperative regional arterial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systemic chemotherapy,PRAC/SC)方案对LARC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4例LARC患者术前应用两周期PRAC/SC治疗,对PRAC/SC无反应者改行新辅助放化疗,3~4周后手术,术后2~4周开始行术后化疗。术后对局部复发的高危患者应用放化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均完成两个周期的PRAC/SC。3例巨大肿瘤患者术前改行新辅助放化疗。所有患者均行R0切除。29例患者接受术后治疗:4例接受术后放化疗并完成方案治疗,25例接受术后化疗,18例完成术后化疗。术前和术后3级化疗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76%和24.00%,34例患者中有8例(23.52%)出现术后并发症,6例(17.65%)取得病理完全缓解。中位随访期为19个月(8~28个月),2年无病生存率为81.8%,总生存率为91.7%。结论 PRAC/SC方案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是可行的和有效的,但对于巨大肿瘤患者,PRAC/SC方案 结合新辅助放化疗可能是更有效的方法。
2021, 43(1):76-78,95.
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以回顾性的方式探索二尖瓣置换手术(MVR)在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中远期预后情况。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从2016年1月1日—2019年5月31日期间,在我院行二尖瓣置换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进行手术干预,并对患者定期随访。通过对比术前及术后随访患者的相关情况,了解行二尖瓣置换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93例手术干预患者均无死亡,术后随访患者心脏相关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 二尖瓣置换对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有明显的效果,能很好地改善心脏相关功能,机械瓣膜组与生物瓣膜组在改善心脏功能无明显差异。
2021, 43(1):79-82.
摘要: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与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对脑积水术后婴幼儿脑室及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93例脑积水婴幼儿按照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46例行ETV 治疗,观察组47例行VPS治疗。观察两组脑认知功能、脑室大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2个月末、6个月末脑认知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末、6个月末脑电图异常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异常比例较对照组低,脑室额角和第三脑室宽度较对照组小(P <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PS可通过改善脑积水婴幼儿术后脑室状态,降低对脑认知功能损伤且术后并发症少。
2021, 43(1):83-86.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纱的临床效果及对引流液甲状旁腺激素(dPTH)的影响。方法 对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月治疗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有36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30例。根据患者术中是否应用可吸收止血纱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留置引流管天数及术后24hdPTH 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并发症和住院费用分别为(8.95±2.85)d、(117.05±25.91)min、(13.00±6.37)ml、(0.57±0.24)cm、(4.35±1.18)个、1例和(12955.73±2223.02)元,对照组分别为(10.00±2.22)d、(121.13±36.97)min、(15.63±11.24)ml、(0.64±0.25)cm、(4.37±1.26)个、2例和(14788.71±2786.03)元,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留置引流管天数、术后24h引流液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90±0.58)d、(50.10±15.67)ml和(3.95±1.15)d,对照组分别为(4.53±1.15)d、(88.63±20.05)ml和(5.19±1.42)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24h dPTH 为(2210.72±147.11)pg/ml,而对照组为(2190.60±159.93)pg/m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纱,可缩短留置引流管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但对术后引流液PTH无影响。
2021, 43(1):87-90.
摘要:目的 探讨伴有语言障碍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特发性语言障碍(SLI)儿童发育水平的差异及语言发展进程的特点,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提供科学的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因语言迟缓就诊的儿童中选择年龄在24~48个月之间,经过一系列检查最终确诊为ASD儿童293例及SLI儿童261例,对这些患儿进一步应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及语言发展进程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ASD组和SLI组在粗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及个人-社会能力方面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ASD组在语言表达能力、听觉感受和理解能力、与视觉相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个方面得分均低于S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ASD儿童与SLI儿童相比各能区发育水平均有落后,临床过程中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应增加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的评估,这样更有利于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进而针对性的干预。
2021, 43(1):91-95.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miRNA-222、miRNA-21水平对于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病理确诊并分类的35例乳腺癌患者和3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同时选35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RT-PCR的方法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清miRNA-222、miRNA-21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NA-222、miRNA-21在乳腺肿瘤疾病上的临床意义。结果 乳腺癌组与乳腺良性肿瘤组血清miRNA-222水平无差异(P>0.05),但两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组血清miRNA-2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miRNA-21表达水平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P<0.05),但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血清miRNA-21区分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693,P 值为0.020,最大约登指数为0.295,诊断临界值为0.693,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43.75%;miRNA-222的曲线下面积为0.465,<0.5,且P >0.05,说明miRNA-222对于诊断乳腺恶性病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miRNA-222、miRNA-21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年龄、肿瘤直径、ER、PR、HER-2分组比较乳腺癌患者的miRNA-222、miRNA-2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miRNA-222、miRNA-21水平检测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2021, 43(1):96-98,116.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检测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48例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后病理结果为良性甲状腺结节的86例患者作为良性组,病理结果为甲状腺癌的62例患者作为恶性组。检测两组患者TgAb、TPOAb、TSH 水平并进行比较;检测TgAb、TPOAb、TSH 各单项和3项联合的检测阳性率及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并进行比较,确定各指标的诊断效率。结果恶性组TgAb、TPOAb、TSH 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组的TgAb、TPOAb、TSH各单项和3项联合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26%、45.16%、40.32%、83.87%,均明显高于良性组13.95%、24.42%、23.26%、2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各单项检测的阳性检出率;TgAb、TPOAb、TSH 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分别为78.38%、83.87%,高于各单项测定(P<0.01),其特异性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TgAb、TPOAb、TSH 含量处于较高水平,TgAb、TPOAb、TSH 各单项和3项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良性组,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可作为临床判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参考指标。
2021, 43(1):99-102.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青少年情绪特征对烟草使用的影响。方法 在自愿参加的基础上,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以班级为单位,于2018年4月~11月抽取百色市区2所小学822名学生,采用情绪情感综合气质量表、烟草使用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①男性青少年烟草尝试8.62%,吸烟者4.19%;女性青少年烟草尝试者7.25%,吸烟者3.50%;②男性青少年无论烟草尝试还是吸烟行为,均呈现较低的意志力、应对和控制,而且,吸烟者还伴随较高的敏感性;女性青少年烟草使用者(烟草尝试和吸烟)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吸烟者还呈现较低的意志力;③在吸烟行为变化的分析中发现:男性青少年烟草依赖组人群均表现出较低的意志力、应对和控制特征;女性青少年烟草依赖组人群表现出较低的意志力且伴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征。结论 意志力、敏感性、应对和控制四种情绪特征影响青少年烟草使用。
2021, 43(1):103-107.
摘要:目的 分析2005—2018年广西玉林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为玉林市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8年玉林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3种方法研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2005—2018年玉林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079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80/10万。高发年份为2012年(23.12/10万)、2011年(17.97/10万)、2006年(17.80/10万)和2013年(17.37/10万);每年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特性并呈双峰型分布,4~7月为发病主高峰,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次高峰;2005—2018年玉州区、兴业县年均发病率最高,依次为28.77/10万、24.46/10万,博白县最低为5.08/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14岁,占总病例数的81.77%(8829例),5~7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男性年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7.51/10万、9.72/10万;学生为主要发病群体,其次为幼托儿童,散居儿童。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发病率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北 流市表现为高-高聚集模式;时空扫描分析发现1个主要聚集区(2016年北流市)和4个次要聚集区。结论 2005—2018年间玉林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波动较大;学校学生为主要发病群体。应将5~7岁的幼托儿童和学生作为重点防控人群,并加强抗体和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王翠珍 , 柳燕 , 陶明芬 , 张伟 , 刘欢 , 凌张宾
2021, 43(1):108-112.
摘要: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血透医护人员心理应激现况并分析原因,为提出相应的对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星平台,使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突发事件应激障碍症状问卷,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在临床一线工作的血透医护人员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针对现况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血透医护人员SAS平均得分(43.74±7.46)分,高于国内常模(29.78±0.46)分,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血透医护人员的不同一般资料对比分析,不同职业、睡眠时间和健康状况的血透医护人员焦虑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年龄、职务和健康状况的血透医护人员突发事件应激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疫情期间血透医护人员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透析患者或家人被感染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其中血透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压力较大。疫情期间部分血透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焦虑情绪及心理应激障碍症状,需要针对性并尽早进行心理 干预。
李加冕 , 敬仁芝 , 代小松 , 刘婷 , 庞娟 , 张新星 , 肖力
2021, 43(1):113-116.
摘要:目的 筛查及评估方舱医院轻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患者的身高、体重、进食量情况及进食量减少的原因等信息。在入舱2周后采用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 轻型患者中女性患者居多而普通型患者男性居多,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进食量减少及营养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调查的方舱医院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不高,可能与患者年龄、疾病严重程度不重有关,需要更加关注患者睡眠及情绪,从而避免营养风险的发生。
2021, 43(1):117-121.
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各种病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与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如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活性氧失衡等。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后的一大新兴组学,通过定量对生物体内不同状态下的代谢产物进行动态分析,可明确生物体不同代谢产物与相应生理、病理状态的关系。运用代谢组学分析不同样本代谢物的变化,对揭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021, 43(1):122-127.
摘要:目前肿瘤药物治疗主要手段包括传统的放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然而多数患者不耐受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极大地降低了抗肿瘤效果。在精准化医疗背景下,靶向和免疫治疗出现,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具有对应的突变靶点。免疫治疗因而逐渐走向肿瘤治疗的舞台中心,使患者有了长期生存的可能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靶点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ligand 1,PD-L1)。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Opdivo,O 药)是PD-1抑制剂,依匹木单抗(ipilimumab-Yervoy,Y药)是CTLA-4抑制剂,在抑制肿瘤上,二者具有协同作用。本文就“O 药+Y药”双免疫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最新进展及常见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2021, 43(1):128-133.
摘要:微炎症状态是慢性肾脏病(chroni c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并发症,多种致病因素可刺激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炎症反应。慢性肾脏病炎症标志物的增加与不良的临床结局相关。在慢性肾脏病中,药理学和非药理学干预已被证明可减轻炎症反应。尽管有证据表明,慢性肾脏病患者在采用各种策略治疗下系统性炎症标记物可以降低,但这一改善临床结果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实施。炎症靶向治疗已被证实可以减轻微炎症状态,是一种潜在的新颖而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预示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马宜传 , 张顺花 , 谢宗玉 , 沈俊杰 , 石士奎 , 陈艾琪
2021, 43(1):134-139.
摘要:目的 运用循证医学思维融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专业实习生进行应用研究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2019年7月—2020年2月临床专业实习生共76名进行研究,其中38名作为研究组,运用循证医学思维融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研究;38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对两组的教学成果进行比较,评价循证医学思维融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的教学质量测评和批判性思维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授课教师对研究组学生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医学思维融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能较大提高放射科临床实习生实践综合能力。
韦桂源 , 赵凯丽 , 龙丽珍 , 马黎黎 , 陆艳 , 韦丽春 , 纪龙飞 , 邓玉风 , 杨玉秋
2021, 43(1):144-147.
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家庭联合远程护理在T管引流术社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 12月携T管出院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家庭联合远程护理模式,于出院时、出院2周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水平,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评价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记录两组患者居家期间T 管并发症发生率和两组患者院外带管时间。对两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出院时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周时对照组SAS评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评分与出院时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ESCA 的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评分均比出院时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增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皮肤刺激症状、T管堵塞、结石复发、T管道移位或脱出、T管相关感染等T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外带管时间(24.36±2.86)d,对照组带管时间(32.94±3.79)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将医院-家庭联合远程护理应用于T管引流术社区康复中,能减轻带T管出院患者的焦虑水平,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带管时间,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吴敏 , 张咏梅 , 宋凌霞 , 令狐玉双 , 谢倩倩 , 辜甜田
2021, 43(1):148-150,154.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改变轮(BCW)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BCW 理论的护理干预,并在出院当天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恐惧症坦帕量表-11(TSK-11)评分、哈里斯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静息及运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TSK-11评分、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基于BCW 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恐动症状,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
2021, 43(1):151-154.
摘要:目的 研究膝关节镜术后,予患者不同绷带包扎全下肢对患肢水肿消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 2019年5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16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急性损伤组和慢性损伤组各80例,两组分别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弹力绷带包扎)和对照组(40例,普通绷带包扎)进行全下肢包扎,评估两组患者下肢水肿、瘀斑青紫、下肢附壁小血栓形成和舒适度得分情况。结果 术后第7天急性损伤组和慢性损伤组的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周径差值小,皮下青紫瘀斑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舒适度得分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下肢附壁小血栓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术后弹力绷带全下肢包扎有利于患肢静脉回流,有效减少水肿程度。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