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1, 43(3):297-301.
摘要:目的 探究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 Ⅱ)调控脂多糖(LPS)诱导的心肌细胞胞浆Ca2+ 、活性氧(ROS)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心肌细胞(H9C2)经10.0μg/ml的LPS处理48h,构建心肌炎体外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LPS组(10.0μg/ml的LPS作用48h)、KN93+LPS组[5.0μmol/L的KN93(CaMK Ⅱ抑制剂)预处理1h,再加入10.0μg/ml的LPS刺激48h]。采用荧光探针法,观察细胞内Ca2+ 、ROS含量水平;RT-qPCR法检测CaMK Ⅱ、受磷蛋白(PLB)、心肌细胞肌浆网Ca2+-ATP酶(SERCA)、无翅型小鼠乳腺肿瘤病毒整合位点家族成员4(Wnt4)、β-连环蛋白(β-catenin)、原癌基因(c-Myc)、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诱导型一氧化氮(iNOS)、白介素10(IL-10)基因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CaMK Ⅱ蛋白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胞浆Ca2+ 以及细胞内ROS水平增加;CaMK Ⅱ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PLB和SERCAmRNA水平降低(P<0.01);Wnt4、β-catenin、c-Myc、CyclinD1、IL-10以及iNOS的mRNA表达增加(P<0.01)。与LPS组相比,KN93+LPS组胞浆Ca2+降低,ROS含量降低;CaMK Ⅱ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减少(P<0.01);PLB和SERCAmRNA水平增加(P<0.01);Wnt4、CyclinD1、IL-10以及iNOS的mRNA表达降低(P<0.05),而β-catenin、c-Myc的mRN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MK Ⅱ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内钙调控蛋白PLB、SERCA,Wnt通路蛋白Wnt4、CyclinD1,以及细胞因子iNOS、IL-10的表达,从而抑制LPS诱导的心肌胞浆Ca2+ 及ROS水平增加。
农进 , 梁琼 , 廖林 , 李军 , 韦凌云 , 陆江玉 , 陈红 , 廖品琥
2021, 43(3):302-305.
摘要:目的 明确脂多糖(LPS)对A549细胞自噬的影响,初步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LPS诱导的A549 细胞自噬表达的影响。方法 CCK-8实验检测不同剂量的LPS对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取最低毒性剂量的LPS诱导A549细胞构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上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检测细胞死亡形式及细胞自噬情况;联合使用siRNA 干扰技术干预、LPS处理A549 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LPS组、Si-HMGB1组、Si-HMGB1+LPS组。通过Westernblot实验检测各组自噬表达水平。结果 ①LPS处理A549细胞24h的最低毒性剂量为100μg/ml,且细胞的死亡形式为自噬性细胞死亡;②siRNA干扰技术抑制HMGB1后,与LPS组相比,Si-HMGB1+LPS组的HMGB1和LC3B-Ⅱ/LC3B-Ⅰ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表达量介于空白组和LPS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可引起A549细胞自噬及自噬性细胞死亡,Si-HMGB1能抑制LPS诱导A549细胞自噬。
2021, 43(3):306-309.
摘要:目的 探索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最佳条件,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一个可靠的破骨细胞建模方式。方法 将RAW264.7细胞以每孔2×104 个、每孔3×103 个分别接种到6孔板、24孔板中,待贴壁24h后更换为含20ng/ml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50ng/ml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诱导液诱导培养,每隔2d换液一次,待镜下观察到较多破骨细胞时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TR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 表达水平。结果 经过诱导培养3d时破骨细胞开始聚集生长,出现多个核,但整体阳性破骨细胞不是太多,待诱导至4~6d时,可见到较大面积的破骨细胞,细胞核增多达数十个,细胞质也非常丰富;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NFATc1、TRAP、MMP-9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NFATc1、MMP-9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TRAP与对照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AW264.7细胞在20ng/ml的M-CSF、50ng/ml的RANKL这两种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经过4~6d培养可以被诱导为破骨细胞。
窦玉玉 , 蓝凰齐 , 郭建宏 , 黄宝琳 , 李克明 , 唐汉庆 , 王露瑶
2021, 43(3):310-313,343.
摘要:目的 观察木姜子和忍冬藤配伍醇提物减轻哮喘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起效机制。方法 将健康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木姜子和忍冬藤配伍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5组,每组10只。模型组,木姜子和忍冬藤配伍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雾化吸入激发法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木姜子和忍冬藤配伍低、中、高剂量组每天给予木姜子和忍冬藤的醇提物(剂量分别为5mg/kg、10mg/kg、20mg/kg)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均是每天1次,连续干预7d。干预结束后,ELISA 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D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GF-β1、IL-4、IL-13、VEGF、PDGF水平及CyclinD1、ERK1/2蛋白表 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各剂量组TGF-β1、IL-4、IL-13、VEGF、PDGF水平及CyclinD1、ERK1/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显示各剂量组能够改善肺组织细胞炎性浸润病理变化。结论 木姜子和忍冬藤配伍醇提物可降低TGF-β1、IL-4、IL-13、VEGF、PDGF水平及CyclinD1、ERK1/2蛋白表达水平,其起效机制与抑制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关。
王豪 , 黄永毅 , 李保生 , 元辉雄 , 莫丽娟 , 庞金凤 , 李晴红 , 卢顺 , 杨彩艳
2021, 43(3):314-318.
摘要:目的 研究猕猴桃果实及全株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活性,扩大其药用价值。方法 利用高脂血家兔模型,分析猕猴桃果实和全株提取物干预后血液流变学、血脂五项和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化指标变化以及观察主动脉弓病理形态的差别评价猕猴桃果实和全株提取物体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药效。结果 实验结束时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重、大部分血脂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束时果实组与正常组和模型组相比SO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果实组和全株组大部分血脂指标与模型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株组大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程度也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果实组主动脉弓病变程度低于模型组,全株组主动脉弓病变很小。结论 猕猴桃全株和果实的乙醇-水提取物都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药效,从而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因髙脂饮食而导致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2021, 43(3):319-327.
摘要:目的 核受体亚家族4A组成员1(NR4A1;又称Nur77/TR3/NGFIB)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表达为调节多个靶 基因表达的早期反应基因。它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和患者生存,但尚不清楚NR4A1在不同癌症类型中的表达水平、预后结果、免疫浸润关联等。方法 使用TCGA和GEO 数据库对NR4A1进行泛癌分析,从基因表达、生存状态、基因改变、蛋白磷酸化、免疫浸润以及相关的细胞途径等方面探讨NR4A1在不同肿瘤发生和临床预后中的潜在分子机制。结果 NR4A1在大多数肿瘤中低表达,并且与癌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肺腺癌中NR4A1S218磷酸化水平较低,NR4A1在多数癌症中的表达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浸润有关。此外,结合蛋白和RNA 代谢相关功能参与到NR4A1的作用机制中。结论 NR4A1的表达与临床预后、蛋白磷酸化、免疫细胞浸润、肿瘤突变负荷之间存在统计相关性,这有助于从临床肿瘤样本的角度来理解NR4A1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石凤 , 王俊利 , 董明右 , 庞晓霞 , 李兰 , 李光景 , 杨凤莲
2021, 43(3):328-332.
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SEMA4D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HNSCC) 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下载HNSCC相关临床数据。通过Wilcox秩和检验分析SEMA4D在HNSCC及其临床特征中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检验计算SEMA4D表达水平与HNSCC肿瘤突变负荷(TMB)和免疫浸润细胞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SEMA4D 对HNSCC预后的影响。结果 SEMA4D在HNSCC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肿瘤免疫细胞得分和免疫浸润细胞相关,高表达SEMA4D 的HNSCC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生物信息学研究发现SEMA4D降低HNSCC的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2021, 43(3):333-338.
摘要:目的 观察高血糖因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mRNAN6甲基腺苷(m6A)的动态调节,并分析其可 能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收治的60例T2DM 患者和体检的65例与T2DM 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红细胞裂解液处理后,分离收集白细胞,进一步提取RNA。首先选取了9例空腹血糖正常、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患者,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法(LC-ESIMS)检测患者血样中RNA的m6A含量;同时qPCR测定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的mRNA 水平。另外对高糖处理的HepG2和FTO敲除或过表达的HepG2细胞,再一次证实相关的研究。结果 T2DM 患者的m6A 降低,FTO、METL3和METL14mRNA表达水平升高,m6A 含量则显著降低。然而在HepG2细胞中,高糖上调FTO蛋白对METL3或METL14无显著影响,FOXO1、G6PC和DGAT2 的mRNA 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多。结论 T2DM患者高糖升高促进FTO mRNA表达,从而导致m6A含量降低。而甲基转移酶上调的原因又极有可能是m6A含量降低导致的。此外,FTO会诱导G6PC、FOXO1和DGAT2的mRNA表达改变,而这些基因同葡萄糖脂质的代谢紧密相关,由此显示m6A的改变与糖代谢有很大的关系。
2021, 43(3):339-343.
摘要:目的 探索在体外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冲击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记忆T细胞(Tm)的形成及增殖。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分低剂量实验组、中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各6例,且分相应的低剂量自身对照组、中剂量自身对照组、高剂量自身对照组各6例。低剂量实验组、中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分别以10ng/ml、20ng/ml、30ng/mlHBsAg冲击DC;低剂量自身对照组、中剂量自身对照组、高剂量自身对照组均不用HBsAg冲击DC。培养第8天流式仪鉴定DC。后与自身淋巴细胞共培养7天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RO+CD4+Tm 百分率。再以MTT法检测CD45RO+CD4+Tm 的增殖活性。结果 低剂量实验组、中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分别比其相应自身对照组DC中表达CD80、CD40、HLA-DR的百分率、CD45RO+CD4+Tm 的百分率、CD45RO+CD4+Tm 的增殖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中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分别比低剂量实验组的CD45RO+CD4+Tm 增殖活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用HBsAg冲击的DC能够诱导CD45RO+CD4+Tm 的形成及增殖,且用20ng/ml、30ng/mlHBsAg分别比10ng/ml HBsAg诱导的CD45RO+CD4+Tm 的增殖活性更高,这为探索免疫记忆机制奠定了依据。
刘伟源 , 区鉴连 , 钟燕 , 梁惠贤 , 胡开艺 , 许贤君 , 陈燕图
2021, 43(3):344-346,350.
摘要:目的 研究使用微针导入药物技术防治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增生性瘢痕病人1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3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每组人数都为50例;对照组实施外积雪苷软膏诊治,观察组1实施微针导入积雪苷软膏诊治,观察组2实施微针导入氟尿嘧啶诊治。对比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9个月的临床效果、VSS分数与POSAS分数,监测病人出现的并发症状。结果 观察组1的总有效率是84.00%,观察组2为92.00%,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三组的VSS分数、POSAS分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后9个月,且治疗后对照组的分数又显著高于两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1又多于观察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都未产生皮肤过敏的并发症状,观察组2的病人没有产生肝肾功能问题等并发症状。结论 微针导入药物技术能显著增强药物治疗效果,可更好地展现出药物的效果,能进一步防止瘢痕的生成,简洁且无副作用,可以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2021, 43(3):347-350.
摘要:目的 比较心源性脑梗死(CCI)与非心源性脑梗死(NCI)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合浦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72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CI组(60例)和NCI组(11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相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NIHSS量表评分和mRS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1);治疗后两组之间NIHSS量表评分和mR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I和NCI患者于发病4.5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疗效相当,发生出血的风险也相当。
陈思桦 , 覃智标 , 雷华 , 张家宙 , 毕革文 , 赵书晓 , 黄崛倬 , 王鑫
2021, 43(3):351-353,358.
摘要:目的 对比实时低剂量CT定位引导穿刺和B超引导穿刺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12月—2020年12月7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术前送CT室行实时低剂量CT定位引导穿刺建立经皮肾操作工作通道后送手术室行经皮肾镜碎石术,对照组为同一术者采用B超定位引导下穿刺行经皮肾镜碎石术,分别收集两组目标肾盏穿刺成功率、手术碎石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期结石清除率等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目标肾盏穿刺成功率、一期结石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手术碎石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低剂量CT定位引导穿刺,可为经皮肾镜碎石术操作工作通道的建立提供更精准的定位,提高目标肾盏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碎石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鹿角形肾结石经皮肾镜一期结石清除率,同时由于采用比常规剂量更低的低剂量CT平扫引导定位穿刺,能够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2021, 43(3):354-358.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经皮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vertebralaugmentation,PVA)治疗后对邻近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discdegeneration,ID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采用PVA治疗并进行1年以上MRI随访的OVCF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组椎间盘(邻近椎间盘)及对照组椎间盘(非邻近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的差异,并比较手术方式、骨水泥注入量、分布、累及终板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另外选取同期手术治疗的10例随访时间<12个月的患者作为早期组,将本组患者(复查时间均≥12个月)作为中远期组,比较这两组邻近椎间盘退变的差异,分析PVA 术后早期对邻近椎间盘的影响。结果 纳入研究的椎间盘共241块,其中观察组椎间盘120块,对照组椎间盘121块。观察组术后发生退变加重的椎间盘58块(58/120,48.33%);对照组术后发生退变加重的椎间盘仅25块(25/121,20.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期组(<12个月)及中远期组(≥12个月)邻近椎间盘等级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A术可加速邻近椎间盘的退变,并且在早期(<12个月)就发生退变等级的增加,但不会加速非邻近椎间盘退变。
2021, 43(3):359-363.
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期间全程使用全营养素对患者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6月本院放疗科行同步放化疗直肠癌患者32例,按照队列研究方法分成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治疗期间全程给予全营养素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全程给予等体积的白开水肠内营养治疗。采用INBody720型号人体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BMI及躯干肌肉含量变化;采用空腹抽血化验检测治疗前后营养血液指标、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BMI、躯干肌肉、血红蛋白(HGB)、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均有所下降,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5+ 淋巴细胞、CD3+/CD45+ 淋巴细胞、CD3+CD8+/CD45Tc/Ts淋巴细胞、CD3+CD4+/CD45+ Th淋巴细胞、CD3-CD16+CD56+/CD45+ NK 细胞等免疫细胞指标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45+ 淋巴细胞、CD3+/CD45+ 淋巴细胞、CD3+ CD4+/CD45+ Th细胞差值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CD8+/CD45Tc/Ts淋巴细胞、Th/Tc比值、CD3-CD16+ CD56+/CD45+ NK 细胞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给予全营养素口服肠内营养治疗可以一定程度改善免疫功能。
2021, 43(3):364-372.
摘要:目的 系统性评价经胰管预切开技术(transpancreaticsphincterotomytechnique,TPS)和双导丝技术(doubleguidewiretechnique,DGT)在治疗经内镜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VIP)、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收集TPS和DGT治疗ERCP困难插管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至2020年7月。两名独立的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估,有争议的部分讨论解决,无法达成共识的交给第三位专家进行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各项研究间的异质性分析采用Q 检验和I2检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改良版的Jadad评分表进行质量评价,回顾性研究采用纽卡斯-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Scale,NOS)进行质量评价,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 共纳入6组随机对照试验和3组回顾性试验,Meta分析显示在困难插管成功率方面,TPS高于DGT(OR =2.90,95%CI :2.03~4.14,I2=63%);术后总并发症方面,TPS与DGT无明显差异(OR =0.84,95%CI :0.45~1.56,I2=57%);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pancreatitis,PEP)方面,TPS与DGT无明显差异(OR =0.80,95%CI :0.50~1.27,I2=27%);出血 方面,TPS与DGT无明显差异(RD =0.02,95%CI :0.00~0.50,I2=0%);穿孔方面,TPS与DGT无明显差异(RD =-0.00,95%CI :-0.01~0.01,I2=0%)。结论 与DGT相比,TPS治疗ERCP困难插管成功率更高且安全性相似。
2021, 43(3):373-375.
摘要:目的 初步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儿童血清D族维生素水平,以及不同亚型ADHD儿童之间血清维生素D水平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评估并最终确诊为ADHD的儿童295例,并进行分型。另选取同期在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儿童27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电化学法测定两组儿童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结果 ADHD组中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型ADHD 儿童血清维生素D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D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对于ADHD患儿应注重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监测并及时补充,也许对ADHD预防及病情恢复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2021, 43(3):376-379.
摘要: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senchymal-epitheliatransitionfactor,c-Met)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HCC的临床病理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6例人HCC组织中VEGF和c-Met的表达。结果 VEGF和c-Met在HCC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4.76%和42.86%;VEGF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 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微血管浸润、Edmondson分级、肝硬化、HBsAg状况无关(P>0.05);c-Met高表达与TNM 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微血管浸润、Edmondson分级、肝硬化、HBsAg状况、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P>0.05);VEGF和c-Met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1.11,P>0.05)。结论 肝细胞癌中VEGF和c-Met的表达与TNM 分期有关。
2021, 43(3):380-382,391.
摘要:目的 探讨TIAM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8例食管鳞癌、42例正常 食管组织中TIAM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TIAM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8.70%,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19.05%(P<0.05)。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级别越高,TIAM2表达阳性率越高;TNM 分期中Ⅲ~Ⅳ期的TIAM2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有浆膜层浸润的TIAM2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浆膜层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TIAM2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但与食管鳞癌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结论 TIAM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上调,TIAM2可能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
2021, 43(3):383-386,398.
摘要:目的 观察miR-146a在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该指标和细胞增殖与VEGF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留取肿瘤组织作为观察组,留取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二组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观察组中Ki67和VEGF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中miR-146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中miR-146a的表达在肿瘤有没有产生淋巴结转移、不同TNM 分期的情况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46a的表达与增殖指数和VEGF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三阴乳腺癌中miR-146a低表达为导致肿瘤形成的重要分子事件,会介入肿瘤的进展,而且其产生的作用和细胞增殖、VEGF调节存在关系。
梁雁 , NehaDhakal , GirjuRajbanshi , 邱荣敏 , 陈爱华 , 沈浩林
2021, 43(3):387-391.
摘要:目的 探讨家长对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手术(dentalgeneralanesthesia,DGA)接受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问卷收集734位就诊于我院儿童牙病科患儿的家长信息,采用描述性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仅有25.89%的家长在此次调查前知晓DGA;40.33%的家长表示愿意接受牙科全麻手术。此前知晓DGA 或孩子曾接受过DGA的家长更容易接受DGA(OR =2.65,95%CI :1.81~3.87;OR =3.75,95%CI :1.89~7.45);孩子的年龄与配合程度也影响着家长对全麻手术的接受度(OR =1.76,95%CI :1.23 ~2.52;OR =2.52,95%CI :1.12~5.66)。结论 对DGA的认知度和孩子的DGA经历为影响家长对DGA 接受度的主要因素;提示应该大力开展DGA的相关科普项目,普及大众对此的认识。
刘江龙 , 陈莹 , 甘敏 , 薛桂月 , 潘惠婷 , 宁思敏 , 陈青云
2021, 43(3):392-398.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根据肥胖症疾病的特点,通过对健康人按肥胖量化运动处方模板运动训练测试,分析该运动处方训练模板的心率波动及能量消耗,并探讨该运动处方在肥胖人群中的适用性。方法 选取来自普通高校的10名健康大学生作为有氧运动测试对象,按照肥胖量化运动处方模板进行运动,让其带上Polar心率表RS400(芬兰博能公司产)全程监测受试者的心率,测试受试者静息心率、最高心率、运动步数、能量消耗以及填写主观疲劳度分值,对运动强度、运动量进行分析。结果 ①自主编排的肥胖量化运动处方模板运动时长为90min,设计与编排包含有氧运动、力量练习与柔韧性训练等多种运动类型组合,配合不同节奏的音乐,其中有氧运动60min,力量练习或柔韧性训练30min,有氧运动包括2节热身运动、5节主体运动、1节整理运动;②肥胖量化运动处方在测试者中的运动心率轨迹符合运动生理学的特点,测试中最高心率为185次/分,大部分心率区间控制在120~140次/分,相当于受试者的最大心率的63%~73%,移动步数为(5398.00±90.52)步,RPE为(13.00±1.42)分,运动强度约(5.00±0.83)MET,运动消耗的热量约(385.10±10.33)kcal;③肥胖量化运动处方减肥案例患者运动前后人体成分、形体、生理指标、柔韧性、平衡力及肌肉力量可明显改善。结论 ①自主编排的肥胖量化运动处方模板融合了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训练等多种类型组合,配合不同节奏的音乐,其中有氧运动包括2节热身运动、5节主体运动、1节整理运动;②自主编排的肥胖量化运动处方中的有氧运动的强度在年轻人群中属于中等强度,运动设计编排符合运动生理学特点;③自主编排的肥胖量化运动处方个案实践与设计编排相吻合,个案减肥效果明显,可为肥胖人群的运动疗法作个性化指导。
蔡晓雁 , 王露瑶 , 康建媛 , 覃尚华 , 张朝仁 , 龙文明 , 岑元颂 , 梁晓翠 , 李雪英 , 莫飞群 , 王建军
2021, 43(3):399-402,427.
摘要:目的 探讨隆林多民族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多次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广西隆林各族 自治县人民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2015年—2020年第一诊断为T2DM 的患者住院病案,对比不同组别患者年龄、性别、民族、住院费用、转归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多次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住院患者919例,其中多次入院患者为292例(31.7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48,95%CI :1.09~2.02,P=0.01)、>60岁老人(OR=2.49,95%CI :1.42~4.38,P<0.001)、多种并发症(OR=7.38,95%CI :3.31~16.45,P<0.001)是该地区T2DM 患者多次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少数民族患者(OR=1.38,95%CI :1.01~1.90,P=0.04)具有多次入院的趋势。结论 应针对高龄且具有多种并发症的男性T2DM 患者制订血糖调控方案,降低多次入院带来的经济负担及社会负担。
2021, 43(3):403-406.
摘要:目的 探究百色地区胆石症(GD)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本地区GD 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8月1日—12月31日期间在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153例GD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138例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对照组。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健康史及生活习惯,测定两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G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女性例数、年龄、BMI、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喜饮茶(每周>3次)、饮用山泉水及血脂指标TC、T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合并脂肪肝、久坐及HDL-C、LDL-C水平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P<0.001)、BMI(OR=1.16,P=0.047)、TC(OR =2.94,P=0.009)、TG(OR=2.98,P=0.001)、合并糖尿病(OR=4.91,P=0.015)及饮用山泉水(OR=7.91,P<0.001)与GD 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年龄、BMI、TC、TG、合并糖尿病及饮用山泉水是本地区GD发生的影响因素。
2021, 43(3):407-411.
摘要:目的 探讨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背景下全科医疗服务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8—2020年于蚌埠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入住的首次发作缺血性脑卒中2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9例。研究期间失访11例,其中观察组5例,对照组6例。两组患者在三甲医院接受的急性期治疗无差异。观察组患者出院后进入社区,接受3个月的疾病恢复期全科医疗防治服务。对照组患者在恢复期无特殊防治干预,仅给予电话随访和解答疾病疑问。分别比较入社区时、入社区后第1个月、第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达标率;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评估入社区时、入社区后第1个月、第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自行设计的量表评定在入社区后第3个月两组患者脑卒中知识知晓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入社区第3个月时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达标率分别低于入社区时达标率 (P<0.05),也分别低于同时间的观察组达标率(P<0.05);两组患者在入社区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NIHSS评分均下降(P<0.05),而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在入社区第3个月时mRS评分低于入社区时评分(P<0.05),也低于同时间的对照组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在入社区第3个月脑卒中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01),且治疗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医联体背景下全科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连续性防治服务,证实可有效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达标率,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满意度,可为其他慢性疾病防治提供借鉴。
2021, 43(3):412-414.
摘要:在疼痛信息传递及调控过程中,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是MAPK 联级效应。而细胞内信号分子参与了伤害性感受信号从细胞外向胞核内转导信息的全部过程。静息状态下MAPK 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当被激活后,则转移至细胞核内,通过磷酸化转录因子来调节效应基因的表达,并作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研究疼痛的靶标。针灸镇痛,历史悠久,效果明显。由此,本文对电针介导下MAPK信号通路参与镇痛的作用机制进行以下综述。
2021, 43(3):420-424.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s(longnon-codingRNAs,LncRNAs)是一类新的非编码RNAs,没有开放的阅读框架,不会 被翻译成蛋白质。LncRNAs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细胞周期、凋亡、细胞增殖,肿瘤发生、侵袭、转移,以及血管生成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阴性乳腺癌(tripe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表达阴性的一种特殊乳腺癌亚型,其生物学行为表现为侵袭性强、易复发和内脏转移、易产生耐药性等,对各种治疗均不敏感,预后不良。LncRNAs的出现及其功能研究为我们诊治TNBC提供了新思路。为了更加深入了解LncRNAs与TNBC的关系,探索出治疗TNBC的新途径,本文就TNBC相关LncRNAs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2021, 43(3):428-430.
摘要:目的 探索在后疫情时代适合临床医学留学生的诊断学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方法 从深化教学改革,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操作,讲活理论知识,改革考试制度等方面总结笔者近年来在诊断学中的体会与心得。结果 通过教学改革、教学方式的优化等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结论 在后疫情时代传统的诊断学教学方式遇到新的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改革使诊断学教学科学化、规范化,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的临床医学留学生。
李坤坤 , 周静静 , 张伟 , 江海娇 , 汪君 , 鲁卫华 , 姜小敢
2021, 43(3):434-438.
摘要:目的 探讨转运团队在ICU 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ICU 接受ECMO 治疗的患者90例,其中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45例ECMO 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45例ECMO 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ICU 转运团队,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为指导制订ICU 的ECMO 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和转运核查单,建立转运急救设备、药品箱及核查表,规范转运团队工作内容,质量控制小组实施专门管理。结果 观察组转运准备时间少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病人在血管通路不畅、心律失常、ECMO 穿刺部位渗血、监护仪故障、血氧饱和度下降、供氧装置断开、躁动、意外脱管和输液泵电量不足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接受ECMO 治疗时ECMO 抖管、ECMO 仪器频繁报警、低血压、呼吸机频繁报警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MO 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大,成立转运团队以及应用规范的转运流程、转运核查单,可以有效降低转运风险,为ECMO 患者的安全转运提供重要保证。
2021, 43(3):439-441.
摘要:目的 研究桂西地区基于专科联盟模式下多学科延续护理在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9月—2020年7月58例行结肠造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延续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高,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延续护理有利于帮助结肠造口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增强自我效能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刘春芳 , 王孜恒 , 杨婷婷 , 季红敏 , 李仪 , 钱军 , 李秀川 , 郭普
2021, 43(3):442-444.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病人手术前后抑郁症状及其与肠道益生菌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19年12 月在肿瘤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人32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病人手术前后进行抑郁症状调查,并对32例病人进行肠道益生菌微生物检测,进行乳腺癌抑郁症状与肠道益生菌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人术前无抑郁症状20例(62.50%),有抑郁症状12例(37.50%);术后非抑郁症状11例(34.38%),抑郁症状21例(65.63%),术后发生抑郁症状比例较术前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人手术前后乳酸菌、双歧杆菌占比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普拉梭菌占比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非抑郁与抑郁病人乳酸菌、双歧杆菌占比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拉梭菌占比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SDS评分呈正相关(r=0.445,P<0.05),双歧杆菌与SDS评分呈负相关(r=-0.427,P<0.05)。结论 乳腺癌病人手术前后抑郁症状发生变化,与年龄、双歧杆菌具有相关性,为临床心理护理工作提供思路。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