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3, 45(3):367-372,383.
摘要:目的 观察铁皮石斛多糖(DOP)通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抗矽肺纤维化的效果,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6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吡非尼酮(PFD)组、DOP低剂量组、DOP中剂量组、DOP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采用口咽法滴入50.0mg/mLSiO2 混悬液200μL造模,之后等待4周。 第5周开始PFD组每日灌胃吡非尼酮,DOP低剂量组(125mg/kg)、DOP中剂量组(250mg/kg)、DOP高剂量组(500 mg/kg)每日分别灌胃对应剂量的DOP,对照组和模型组则每日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后进行相关检测。 HE和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纤维化程度;ELISA检测肺组织TGF-β1的含量;qRT-PCR检测肺组 织Nrf2、Keap1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Nrf2、Keap1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 TGF-β1含量明显升高,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大量胶原纤维沉积;肺组织Nrf2、Keap1mRNA及相应的蛋白表达均 呈上升趋势。与模型组相比,4个给药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肺组织Nrf2、 Keap1mRNA及相应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DOP可以通过下调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上 的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从而有效改善矽肺纤维化。
2023, 45(3):373-378.
摘要:目的 观察SRC家族激酶抑制剂PP2对大鼠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右 膝内侧半月板切除术诱导OA模型,术后1个月关节腔注射5mg/kg剂量的PP2溶液。每周2次,持续6周。然后取各 组右膝关节软骨,进行HE、甲苯胺蓝染色、番红O 快绿染色和micro-CT 等实验观察其退变程度。qRT-PCR检测ADAMTS5 、MMP13、COL2A1和AggrecanmRNA的表达情况。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与OA 发 展相关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HE和番红O 快绿染色结果显示PP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OA 大鼠的软骨退变。 qRT-PCR结果显示,PP2 能够降低OA 造成的ADAMTS5、MMP13 mRNA 的异常增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 COL2A1、AggrecanmRNA的表达下降。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关节腔注射PP2溶液能够减少 OA造成的MMP13、MMP9、MMP3、COX2和ADAMTS5蛋白的异常增加,同时逆转了Aggrecan和COL2A1蛋白的减 少。结论 关节腔注射PP2溶液有助于改善大鼠膝OA,使大鼠关节软骨破坏减轻,减少关节软骨的退变。
2023, 45(3):379-383.
摘要:目的 研究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B,SchB)对慢性铝中毒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用 AlCl3 水溶液拌入饲料中连续喂养大鼠建立慢性铝中毒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方法分为5组:铝中毒模型组、阳 性对照组和SchB低剂量组、SchB中剂量组、SchB高剂量组3个剂量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用吡拉西坦按40mg/kg剂 量灌胃给药,SchB低剂量组、SchB中剂量组、SchB高剂量组用SchB分别按10mg/kg、20mg/kg、40mg/kg的剂量进 行灌胃,另设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RT-PCR检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spase-3、Bcl-2、BaxmRNA 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铝中毒模型组Caspase-3和BaxmRNA表达均明显增多,Bcl-2mRNA表达明显 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铝中毒模型组相比,SchB 低剂量组、SchB 中剂量组、SchB 高剂量组 Caspase-3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SchB中剂量组、SchB高剂量组的Bcl-2mRNA 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SchB中剂量组、SchB高剂量组的BaxmRNA表达降低,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SchB可以通过对Caspase-3、Bcl-2、BaxmRNA表达调控,影响海马神 经细胞的凋亡。
2023, 45(3):384-395.
摘要:目的 探索与铜死亡相关的lncRNA 在甲状腺癌(thyroidcarcinoma,THCA)中的表达模式及预后价值。方法 基于TCGA数据集,通过共表达获得相关的lncRNA。将THCA患者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基于Cox和LASSO 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关键基因,采用验证集和整个列队对独立预后基因进行验证,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qPCR)验证关键基因在THCA中的表达情况。最后对风险模型进行富集分析、肿瘤微环境分析、免疫相关性分析以及 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12个铜死亡基因通过共表达获得1270个相关的lncRNA。在16个与铜死亡预后相关的基因 中,TMEM220-AS1、LINC01711和AC003086.1被确定为关键基因。风险评分在训练集和整个列队中均展示出良好的 预测性能,并且qPCR结果与生信结果一致。高低风险组的患者在生物学功能、免疫细胞浸润程度以及免疫检查点均存 在明显的不同。此外,风险评分与THCA的药物敏感性显著相关。结论 本研究证明了铜死亡相关性lncRNA 在THCA 中存在显著差异表达,并且3个关键的lncRNA在预测THCA的预后和生存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2023, 45(3):396-405,423.
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了解癌组织中免疫球蛋白轻链kappa恒定区(immunoglobulinkappaconstant, IGKC)功能,并从临床角度认识IGKC在癌症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方法 使用UCSC、TCGA、GTEx、GEPIA2等 数据库从基因表达、预后分析、基因变异、免疫细胞分析、肿瘤干性、富集分析等角度对不同癌组织中的IGKC进行全面 分析。结果 大多数癌组织中的IGKC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IGKC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部分肿瘤患者预后、基 因变异、肿瘤干性和免疫细胞浸润相关。IGKC相互作用基因和共表达基因参与了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癌症中PD-L1 表达和PD-1检查点通路和Th1、Th2和Th17细胞分化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另外,这些基因也参与了免疫应答、结合 U1/2/6snRNP和结合T细胞受体等多种生物过程。结论 IGKC在多种癌组织中高表达,在多种癌的4个病理阶段具 有显著差异,与患者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IGKC有望成为多种癌症新型生物标志物。
2023, 45(3):406-412.
摘要: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δ(proteinkinaseCδ,PRKCD)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 平、临床意义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CancerGenomeAtlas,TCGA)数据库中下载HCC 的表达数据和临床数据,分析PRKCD在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收集25例HC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 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患者样本中的PRKCD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及qRT-PCR法检测PRKCD在正 常肝上皮细胞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通过构建si-PRKCD慢病毒转染到Huh-7肝癌细胞中,采用CCK-8实验评 估沉默PRKCD对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明确PRKCD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 响。最后,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PRKCD 对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transition,EMT)关键蛋白 (Vimentin、N-cadherin、E-cadherin、Slug)的内在调控作用。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肝癌组 织中PRKCD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PRKCD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 OS)、无病间隔期(disease-freeinterval,DFI)、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显著高于PRKCD高 表达患者。与正常肝上皮细胞LO2相比,PRKCD在肝癌细胞Huh-7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 <0.05)。与对照组比 较,沉默PRKCD后,PRKCD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 <0.05)。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 <0.05)。 此外,沉默PRKCD后,Vimentin、N-cadherin、Slug蛋白表达降低,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 <0.05)。结论 PRKCD是肝癌的潜在不良预后标志物,沉默PRKCD的表达能够抑制Huh-7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上 皮-间质转化过程有关。
2023, 45(3):413-418.
摘要:目的 基于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的表达,探讨电针联合天麻素对AD大鼠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作正常组、假手术组、 模型组、天麻素组、电针组与针药联合组,每组10只。造模组大鼠双侧海马各注射2μLAβ1-40制备AD模型,假手术组 以2μL生理盐水替代Aβ1-40以同样方式进行注射。正常组不做处理。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分析。电针组和针药 联合组大鼠取百会穴、肾俞穴和足三里穴电针,每日1次,每次30min,持续4周。天麻素组和针药联合组腹腔注射天麻 素注射液,每日1次,持续4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予治疗。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分析;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 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MPK 与Nrf2在大鼠前额叶皮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较正 常组和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 <0.05),穿台次数、目标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 <0.05);前额叶皮质神 经元受损严重,AMPK与Nrf2的表达较弱(P <0.05);各治疗组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 <0.05),穿台次数、目标 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提高(P <0.05);前额叶皮质神经元损伤改善,AMPK 与Nrf2的表达增强(P <0.05);其中 针药联合组疗效最佳。结论 电针与天麻素均可上调AMPK与Nrf2的表达,针药联合作用更为显著,提示针药联合可 能通过上调前额叶皮质AMPK与Nrf2的表达,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发挥对AD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2023, 45(3):419-423.
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天麻素对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 影响,探讨电针结合天麻素对PD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天麻素组和电 针结合天麻素组,每组10只。PD 动物模型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来造模,天麻素组给予天麻素腹腔注射;电针组 给予高频电针治疗;电针结合天麻素组先天麻素腹腔注射,再电针治疗;三组均治疗21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 WesternBlot检测黑质TH 和TNF-α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黑质TH 表达减少(P <0.01),天麻 素、电针和电针结合天麻素治疗后TH 表达增加(P <0.01);与天麻素组和电针组相比,电针结合天麻素组TH 表达增 加(P <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黑质TNF-α表达增加(P <0.01),天麻素、电针和电针结合天麻素治疗后 黑质TNF-α表达减少(P <0.01),与天麻素组和电针组相比,电针结合天麻素组TNF-α表达减少(P <0.05)。结论 电针结合天麻素可上调PD大鼠黑质TH 表达,下调TNF-α表达,且作用强于天麻素或电针。
2023, 45(3):424-428,449.
摘要:目的 研究miR-18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10例新鲜非 小细胞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miR-183表达差异。同时,qRT-PCR 检测miR- 183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转染技术,抑制miR-183表达。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对非小细 胞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探索miR-183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结果 miR-183在非小 细胞肺癌组织及癌细胞系中相比于正常组织或上皮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上升。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抑制miR- 183表达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受到抑制。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在抑制miR-183表达后,上皮间 质转化标志物蛋白N-cadherin、Vimentin、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表达显著下降。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 键蛋白检测,发现下调miR-183表达后,WNT1、p-β-catenin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miR-18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 达,并且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
2023, 45(3):429-434.
摘要:目的 基于全转录组测序探讨小鼠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miR-122-5p和miR-27b-3p 调控DNA拓扑异构酶2-a(DNAtopoisomerase2-alpha,Top2a)异常表达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构建小鼠HCC 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全转录组测序等生物信息学手段,以及结合TheHumanProteinAtlas(人类蛋白 质图谱数据库),分析Top2a 在瘤体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并进一步筛选与Top2a 或其编码蛋白有PPI和靶 标关系的差异(q <0.05,q 为校正的P )表达基因和miRNA,分析其功能。构建Top2a 编码蛋白的蛋白质-蛋白质互 作图(PPI)和分析Top2a 及相关基因参与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瘤体组织中Top2a 差异过表达(P < 0.05),且存在87个与Top2a 编码蛋白互作、差异表达的蛋白编码基因。GO 功能富集显示,Top2a 及相关基因主要存 在于细胞核,且多数具有蛋白结合和DNA结合活性,参与RNA 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向调节、细胞对DNA 损伤刺 激的反应和染色体分离等生物学过程。同时,存在miR-27b-3p和miR-122-5p这2种靶向于Top2a 的miRNA在瘤体组 织中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织。Top2a 基因在肝癌组织中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组织,此外,Top2a 基因 低表达的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的患者。结论 Top2a 基因在HCC中过表达是其细胞抑制了miR-122-5p 和miR-27b-3p表达的结果。而Top2a 在细胞核内通过蛋白结合和DNA结合等活性,影响转录起始、DNA 损伤刺激反 应和染色体分离等生物学过程,则是其在HCC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Top2a 基因可能是预测肝癌预后的重要生物标 志物,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3, 45(3):435-438.
摘要:目的 研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角叉菜胶诱导的炎性痛晚期是否发挥镇痛作用。方法 在大鼠左 后爪足底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以建立炎性痛动物模型,测量左后爪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和爪体积。2d后大鼠左后 爪足底皮下注射AMPK抑制剂化合物C(150μg),测量左后爪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结果 足底注射角叉菜胶后,在 炎症早期阶段(角叉菜胶注射后1d之内),大鼠出现痛敏和足肿胀;在炎症晚期阶段(角叉菜胶注射1d后),大鼠痛敏消 失,但足肿胀继续存在,6d后才消失。在注射角叉菜胶2d后,足底注射化合物C,大鼠恢复出现痛敏。结论 在角叉菜 胶炎症晚期,大鼠炎症部位AMPK可能上调以发挥镇痛作用。
2023, 45(3):439-444.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注射鸡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及OVA联合免疫佐剂对小鼠呼吸道接触OVA引起的致敏 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OVA 组(腹腔注射OVA)、 OVA+Al(OH)3 组[腹腔注射OVA和Al(OH)3],每组8只。腹腔注射后第12天,除空白对照组,其余3组小鼠气管 滴下OVA,连续3d,第15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BAL)和肺纵膈淋巴结(mediastinal lymphnode,MLN)中的免疫细胞(CD45+ 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Gr1+ 细胞)、T细胞(CD3+ 细胞)、B细胞(CD19+ 细 胞)以及CD4+T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CD25+Foxp3+ 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气管滴下OVA后, 阴性对照组、OVA组和OVA+Al(OH)3 组BAL中CD45+ 细胞数目、CD45+ 细胞中中性粒细胞和T细胞的百分比以及 数目显著增高(P <0.05);同时MLN的T和B细胞数目显著增多,T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而B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 CD4+T 细胞中调节性T 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 <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OVA 和OVA 联合Al (OH)3 降低了MLN中T细胞百分比而升高了B细胞百分比(P <0.05)。与单独腹腔注射OVA 相比,腹腔注射 OVA联合Al(OH)3 增加了MLN的T和B细胞的数目(P <0.05)。结论 在呼吸道接触OVA引起的小鼠致敏模型 中,腹腔注射OVA没有影响呼吸道的免疫细胞构成比和数目,但影响了肺纵膈淋巴结的T和B细胞的百分比,而OVA 联合免疫佐剂比单独注射OVA更增加了T和B细胞数目。
2023, 45(3):445-449.
摘要:目的 探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血脂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 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SCH 患者174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体检者190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血脂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Pearson相关法分析甲状腺功能指标与血脂指标和 CIMT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高于对照组(P <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 (Apo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促甲状腺激素(TSH)和CIMT 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游离三碘 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总甲状腺激素(T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SH 与HDL-C无明显相关性(r =-0.074,P =0.397),与TC、LDL-C、Lp(a) 和CIMT均呈正相关(r=0.504、r=0.665、r=0.541、r=0.569,P <0.001、P <0.001、P <0.001、P <0.001)。结 论 老年SCH 患者存在脂代谢异常且CIMT明显升高,提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较高。
2023, 45(3):450-453.
摘要:目的 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10月天津 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60例,分为轻症组30例、重症组30例;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 组。采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患者GR基因表达水平,分析GRmRNA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相关性。结果 疾病轻 症、重症组GR-α的表达水平下降,GR-β表达水平升高(P <0.05);亚甲炎组内比较,重症组GR-α表达水平低于轻症 组,GR-β表达水平高于轻症组(P <0.05)。Spearman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因素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患者病程与亚急 性甲状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GR-αmRNA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负相关;GR-βmRNA 与患者病情严重程 度存在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R-αmRNA、GR-βmRNA 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影响因素。结论 亚急性甲状 腺炎的发生与发展中,GR基因表达起到重要作用。病情严重程度与GR-αmRNA、GR-βmRNA 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 病情的重要指标。
2023, 45(3):454-457,462.
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to-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ratio, MH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 病患者83例,收集患者基础数据、CRP、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从而计 算出MHR、NLR并分析其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R、NLR 与CRP具有相关性(P < 0.01),MHR与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 <0.05),以NLR 为因变量,回归模型纳入CRP,以 MHR为因变量,回归模型纳入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年龄、体重。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MHR、NLR 与CRP 有相关性,MHR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有相关性,NLR、MHR可进一步研究作为患者炎症状态指标。
2023, 45(3):458-462.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 至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5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 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45例)和非感染组(160例),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 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模型 的预测效能。结果 205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5例,感染发生率为21.95%(45/205)。Logistic回 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人工肝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血浆白蛋白浓度及MELD评分是人工肝治疗肝衰竭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为:LogitP =-5.222+0.056×年龄+0.987 ×合并糖尿病+0.439×人工肝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0.204×血浆白蛋白浓度+0.175×MELD评分,ROC曲线下 面积为0.87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0%和73.10%,并通过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结论 人工肝治 疗肝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受患者年龄、人工肝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血浆白蛋白浓度、MELD评分及合并糖尿病等 因素影响,构建预测模型对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黄仁勇,刘运广,黄廷读,吴伟利,林娜,陆壮念,杨丽娟,梁立婷,韦爱伯,黄月艳,黄云峰
2023, 45(3):463-466,471.
摘要:目的 探讨检测外周血磷脂酶CE1(PLCE1)、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CD2 相关蛋白 (CD2AP)、α-辅肌动蛋白4(ACTN4)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激素耐药型肾病 综合征(SRNS)、激素依耐型肾病综合(SDNS)及不同病理类型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外周血 清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样本中目PLCE1、TRPC6、CD2AP、ACTN4表达浓度。结果 PNS组、SSNS 组、SRNS组、SDNS组PLCE1、TRPC6、CD2AP、ACTN4表达与健康组比较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SRNS组、SDNS组表达与SSNS组比较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SRNS组与SDN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P >0.05);FSGS组、IgAN组血清PLCE1、TRPC6、CD2AP、ACTN4表达与MCD组比较降低,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 <0.05),FSGS组、IgAN 组分别与MsPGN 组、MPGN 组比较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MsPGN组与MPG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FSGS组与IgAN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①血清中PLCE1、TRPC6、CD2AP、ACTN4作为足细胞裂孔隔膜分子、足细胞信号分子、骨架分子等正常表达,对 维系肾小球滤过膜的功能完整性起关键作用,一旦表达异常降低,可能导致肾病综合征发生、对激素治疗耐药或依耐;② 血清中PLCE1、TRPC6、CD2AP、ACTN4 表达与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有关;③ 临床上检测血清中PLCE1、TRPC6、 CD2AP、ACTN4表达水平对判断是否为难治性肾病、病理类型、指导用药及预测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2023, 45(3):467-471.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中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在胃窦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 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共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窦部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其中研究组60例患者术中清扫结 肠中动脉旁淋巴结后送检,对照组36例患者术中不清扫结肠中动脉旁淋巴结,统计分析结肠中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阳性 率、清扫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 96例胃癌患者术中见94例结肠中动脉旁淋巴结无肿大,2例结肠中动脉旁淋巴结 肿大,2例患者均在研究组;研究组术后病理提示1例肿大淋巴结见癌侵及,其余59例均未见癌侵及。结论 结肠中动 脉旁淋巴结在局部进展期胃癌中的转移率低,若考虑淋巴结转移,可作淋巴结清扫,结肠中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
2023, 45(3):472-476,481.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定量检测在宫颈鳞癌FIGO2009年、2018年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27例宫颈鳞癌患者血清标本,化学发光 免疫法检测治疗前SCCA的表达量,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和2018年分期标准统计不同分期之间血清 SCCA定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①无论是在2009年分期还是在2018年分期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各期 别血清SCC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2009年分期中,Ⅰ期和Ⅱ期、Ⅲ期、Ⅳ期,Ⅱ期和Ⅲ期、Ⅳ期表 达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期和Ⅳ期表达量无差异(P >0.05)。在2018年分期中,Ⅰ期和Ⅱ期、Ⅲ期、 Ⅳ期,Ⅱ期和Ⅳ期的SCC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期和Ⅳ期表达量有差异(P <0.05),Ⅱ期和Ⅲ期表 达量无差异(P >0.05)。Ⅱ期和ⅢA+ⅢB期,ⅢA+ⅢB 期和ⅢC(ⅢCr+ⅢCp)期SCCA 表达量存在差异(P < 0.001),而Ⅱ期和ⅢC(ⅢCr+ⅢCp)期、Ⅱ期和ⅢC1p期、Ⅱ期和ⅢCr(ⅢC1r+ⅢC2r)期的SCCA 表达量无差异(P > 0.05)。②以SCCA>2.2ng/mL作为临界值时,2009年FIGO 分期中诊断为Ⅱ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82%、 66.67%。③以SCCA>2.2ng/mL作为临界值时,2018年FIGO 分期中诊断为Ⅱ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32%、 71.95%。结论 血清SCCA表达量和FIGO2009年和2018年分期有关。无论是影像学还是病理学盆腹主淋巴结转移 均与SCCA表达量无关。
黄景贤,黄燕娟,黄华庚,秦东全,甘伟耀,冉雪莲,辜春霖,黄群英
2023, 45(3):477-481.
摘要: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 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60例择期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男25例,女35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 例。观察组采用依托咪酯诱导联合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诱导及闭环靶控输注维持麻醉。 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5min(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3min(T2)、转俯卧位前1min(T3)、转俯卧位后3min(T4)、 缝皮结束时(T5)、转平卧位后3min(T6)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值,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 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 观察组在插管前即刻、插管后3min、转俯卧位前1min的MAP高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在插管后3min的HR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肌振挛3例,术后躁动3例,呕吐5例;对照组:术后躁 动5例,呕吐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第1天MMSE评分与术前第1天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0.05)。结论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的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维持, 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3, 45(3):482-485.
摘要:目的 对体表鱼钩取出方法———“夹平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基础性探讨。方法 对市面上常见的不同种 类的鱼钩进行随机分组后使用不同类型持针器分别进行鱼钩倒刺夹平实验,观察鱼钩倒刺的变形程度,将变形程度分为 夹平、未夹平和夹碎三个等次。结果 使用6种持针器共钳夹不同种类鱼钩倒刺420个,其中16cm 细针型持针器对鱼 钩倒刺的夹平率最高(94.28%),14cm 粗针型持针器对鱼钩倒刺的夹平率最低(67.14%);18cm 粗针型持针器对鱼钩 倒刺的夹碎率最高(24.28%),16cm 细针型持针器对鱼钩倒刺的夹碎率最低(2.86%);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 义(P <0.05)。结论 夹平法取钩术在鱼钩致伤中预期具有较好应用价值;不同大小、类型的持针器对鱼钩倒刺的夹平 效果各异,16cm 细针型持针器的夹平效果最好,夹碎率最低,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2023, 45(3):486-490.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学、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髓样癌术前诊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细 胞病理学形态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34例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病例资料及细胞病理学特征,并与同期的甲状腺乳头状癌 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进行比较,总结甲状腺髓样癌的细胞病理学形态特征。结果 甲状腺髓样癌组血清降钙素、癌胚 抗原、降钙素原检测值升高例数均显著多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对照术后病理诊断,超声诊断甲状 腺髓样癌的准确率为75.00%,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甲状腺髓样癌的符合率为91.67%。甲状腺髓样癌细胞病理学主要 形态特征有:胞质不规则形或梭形、核偏位的细胞、双核或多核巨细胞、散在突出的大细胞、染色质呈“胡椒盐样”、梭形细 胞、淀粉样物。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病理学特征:核增大,核卵圆形或不规则型,可见纵向核沟与核内假包涵体,常见小 核仁,染色质毛玻璃样,常见浓厚胶质,偶见砂砾体。结节性甲状腺肿细胞病理学特征:可见成簇或小片蜂窝状的滤泡上 皮细胞,核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常见多量巨噬细胞,背景可见较多红细胞及少量炎性细胞。结论 血清降钙素、癌胚抗 原、降钙素原检测与超声诊断对甲状腺髓样癌的术前诊断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掌握甲状腺髓样癌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 特征,可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
2023, 45(3):491-494.
摘要:目的 探讨碳酸酐酶IX蛋白(CAIX)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对 65例膀胱癌组织和31例癌旁尿路上皮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AIX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膀胱癌 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CAIX 及β-catenin 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尿路上皮 (P <0.05)。CAIX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 <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单发/ 多发无关(P >0.05)。β-catenin蛋白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组织学分级有关(P <0.05),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 瘤最大直径以及肿瘤单发/多发无关(P >0.05)。膀胱癌组织中CAIX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 <0.05)。结 论 ①CAIX、β-catenin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膀胱癌的发生;②CAIX和β-catenin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组织 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提示可能参与膀胱癌恶性发展;③膀胱癌中CAIX、β-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
2023, 45(3):495-498.
摘要:目的 探索真菌六胺银染色的优化方案,寻求染色效果佳且环保简便的染色试剂。方法 选取已知真菌感染的 阳性病理组织,分别制作成蜡块,通过对比试验,比较不同氧化剂、六胺银染液不同配制方法、不同衬染试剂对六胺银染 色质量的影响。结果 真菌感染组织切片使用2%高碘酸水溶液氧化,染色步骤较使用三氧化铬溶液氧化简便,且三氧 化铬为高毒致癌物,高碘酸毒性较低,故选择2%高碘酸溶液作为氧化剂更优;六胺银改良配制重复利用法配制六胺银 液较传统配制法简便,对染液的利用率高,可以重复回收使用,较节约成本;1%亮绿染液与苏木素染液均是教材推荐的 衬染剂,但亮绿染液的染色效果显著优于苏木素染液。结论 真菌感染组织切片使用2%高碘酸水溶液作为氧化剂、六 胺银改良配制重复利用法配制的六胺银液染色、1%亮绿染液衬染为较佳方案。
2023, 45(3):499-504.
摘要:目的 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估基于大样本研究的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dual-energyCT,DECT)对痛风的 诊断效能。方法 在Webof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中收集DECT诊断痛风的临床试验文献,对其进行了筛选、汇总和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 以及偏倚风险评估,并且合并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DOR)以及各自95%置信区间 (95%CI );绘制综合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SROC),以获得CochranQ 指数和曲线下面积(AUC);使用敏感性分析及 Meta回归探索潜在的异质性来源以及Deek’S漏斗图评估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汇总合并灵敏 度为0.87(0.86~0.89)、特异度为0.90(0.87~0.92)、阳性似然比为8.68(5.38~13.98)、阴性似然比为0.12(0.09~ 0.17)、AUC为0.96(0.94~0.97),诊断比值比为78.24(41.08~149.04)。结论 DECT对痛风有着较高的诊断效能, 可以作为临床无创筛查方法之一,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林小珍,王丽梅,廖秋姣,黎依技,农恵玲,韦春娜,黄梦培,麻新灵
2023, 45(3):505-508,513.
摘要:目的 了解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经济负担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疾病管理及医疗付费政策 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资料收集,采用病例资料查阅及电话访问,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人口学、诊疗情况 和住院费用等方面资料收集,分析不同疾病特征下经济负担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骨折部位、治疗方式、饮酒、住院 天数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骨折部位(髋部骨折设为哑变量参照,脊柱骨折β =-9863.338,桡骨远端骨折β=-9660.907)、治疗方式(β=-17741.227)、住院天数(β=778.650)可影响疾病经济负 担(P <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疾病负担重,对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和住院时间较长者应给予更多关注。
2023, 45(3):509-513.
摘要:目的 本文探讨我国老年人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为社会因素视角下的老年人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方法 以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理论为指导,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的调查数据,最终纳入分析的有 效全样本数量为3659个,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结果 社会人 口学因子、认知水平因子、社会网络因子、文化艺术可及性因子、社交活动因子、身体活动因子均对老年人健康有显著影 响,其中,社会人口学、社会网络、文化艺术可及性、社交活动、身体活动均为老年人健康的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人健康 的社会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应实施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政府、研究者、专业社会工作者以及志愿者的通力合作,以 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
2023, 45(3):514-521.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病患者成功老龄化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着重考察睡眠的中介作用和焦虑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成功老龄化量表、睡眠量表、焦虑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调查370名慢性病患者。结果 ①慢性病患者生活满意度 总分为(32.39±8.10);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体力活动的生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423,P <0.05;t = 7.475,P <0.01;t=4.645,P <0.0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入不敷出及从不运动的慢性病患者得分较低,生活满意 度较差;②成功老龄化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 =0.283,P <0.001),负向预测睡眠(β =-0.058,P <0.01);睡眠在成 功老龄化和生活满意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值为0.019(效应比为6.30%);③成功老龄化通过睡眠影响生活满 意度的后半段路径受焦虑的调节(β =-0.086,P <0.001)。结论 成功老龄化可直接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也通过睡 眠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焦虑对睡眠影响生活满意度后半段中介路径有调节作用;应结合焦虑,通过提高成功老龄化水 平来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2023, 45(3):522-527,531.
摘要:目的 通过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儿和照顾者心理一致感、积极应对 方式对双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西百色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儿内科住院治疗的 237例CKD患儿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一致感、简易医学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问卷调 查,构建心理一致感、积极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主客体互倚模型。结果 在主体效应方面,CKD患儿和照顾者的心理 一致感、积极应对水平均可正向预测自身的生活质量(P <0.001);在客体效应方面,照顾者的心理一致感、积极应对水 平均可正向预测患儿的生活质量(P <0.05),而患儿的心理一致感、积极应对水平不能有效预测照顾者的生活质量(P >0.05)。结论 CKD患儿和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与二者心理一致感、积极应对方式存在交互影响,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 和干预二者疾病应对方式和心理一致感,以提高双方生活质量。
2023, 45(3):528-531.
摘要:目的 为促进护理专业学生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作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护理应用型创新人才。方法 针 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能力培养不突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重理论学习轻实践锻炼、创新的文化氛围相 对匮乏等问题,从教育观念、课程体系、实验平台、成长环境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围绕医工理文多学科融合教育进行探索。 结果 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实践操作和创新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护理人文观念和综合职业素养。结论 健康 中国战略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护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课与研究课题有机融合,有效地提升了护生和教师 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2023, 45(3):532-534,538.
摘要:目的 探讨TPACK框架指导下护理专业本科生实训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11名2015级护理本科生作为A组,运用整合学科内容(CK)、教学技术(TK)及教学方法(PK)进行设计的多学科交 叉融合实训教学模式,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237名2014级护理本科生作为B组进行教学效果比较。结果 A组学生的 临床思维能力考核得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分、学习过程得分和学习效果 得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PACK 框架下护理本科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训教学模式能 有效提升学生的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023, 45(3):535-538.
摘要:目的 探讨“双师型”精细化解剖教学模式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培训学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个教 学班,根据教学模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双师型”教学模式,B组采用讲授型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 后两组间解剖知识的掌握(不同腔镜入路下颈部解剖结构的认知、甲状腺的被膜、血管与神经及周围结构)和实践技能 (腔镜模拟操作)进行考核,并通过调查问卷就两组教学质量(课堂氛围、临床能力与思维、教学方式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A组的理论知识成绩、技能操作成绩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学习兴趣、手术思维以 及对教学模式满意度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双师型”精细化解剖教学模式在腔镜甲状 腺手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2023, 45(3):539-543.
摘要:目的 基于医联体模式构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主导区域同质化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并评价在老年慢性 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构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并在慢性病患者中进行可行性研 究,测量患者居家服务现场满意度,对比实施前后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再入院率以及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结果 实 施“互联网+护理服务”18个月,开展服务项目34项,提供居家上门服务514例次。慢性病患者对该模式满意度高,干预 组主要照顾者负担、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护士职业认同感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慢性疾病患者对区域同质化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居家服务现场满意度高, 并且区域同质化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降低了慢性病患者再入院率的发生,减轻了主要照顾者负担,并且提升了护士职 业认同感,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