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45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与临床报道
    • 黄芪多糖对脑缺血大鼠顶叶皮质Notch1、Hes1蛋白表达的影响

      2023, 45(5):699-703,721.

      摘要 (193) HTML (0) PDF 900.49 K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对脑缺血大鼠顶叶皮质的神经保护作用,探究其对Notch1、Hes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每组12只。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黄芪多糖 组大鼠采取腹腔注射黄芪多糖50mg/kg,每天1次,连续14d。采用Longa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神经 功能缺损情况,Nissl染色法观察脑缺血大鼠顶叶皮质神经元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缺 血侧顶叶皮质Notch1和Hes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 <0.001), 顶叶皮质区神经细胞轮廓模糊,部分细胞呈空泡状,核固缩,尼氏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P <0.001),Notch1与Hes1蛋 白表达升高(P <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多糖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 <0.05),细胞形态趋于正常,尼氏阳性 神经元数量增多(P <0.01)。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降低(P <0.05)。结论 黄芪多糖能够对脑缺血大鼠顶叶皮质 神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1、Hes1过表达有关。

    • 基于炎症标志物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模型构建

      2023, 45(5):704-708.

      摘要 (169) HTML (0) PDF 673.02 K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等炎症标志物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 制剂治疗后发生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接受免疫检查 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或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84例患者临床资料,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 生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创建联合因素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展示,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下的面积 (AUC)、校准曲线评价预测效能。结果 研究对象中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0.95%(26/84)。PLR 是影 响发生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的独立保护因素(OR =0.992,95%CI :0.985~0.999),而TSH 是独立危险因素(OR =1.521,95%CI :1.021~2.266),以上述两个变量构建预测模型的AUC=0.768(95%CI :0.654~0.882,P < 0.001),校准曲线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 PLR是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的独立保护因素;与 TSH 联合构建的预测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较高,对患者免疫治疗后全程管理有一定帮助。

    • 基于单细胞测序探索METTL1与胃癌恶性进展的关联性研究

      2023, 45(5):709-714.

      摘要 (180) HTML (0) PDF 3.00 M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单细胞测序分析胃癌免疫治疗关联性基因,并体外实验验证其与胃癌细胞恶性进展关联性。方法 使用单细胞测序和GESA 寻找差异基因,通过相关预后基因构建随机森林模型,通过预测分析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IHC检测METTL1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RT-PCR检测沉默METTL1后的效率,CCK-8、细胞克隆和EDU 实验检测沉 默METTL1对胃癌细胞增殖效率的影响。结果 TCGA 数据库和IHC结果均显示METTL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 METTL1高表达的患者比METTL1低表达的患者生存率更高(P =0.042)。METTL1及其相关预后基因构建的随机 森林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863)。CCK-8、细胞克隆和EDU 实验显示沉默METTL1抑制了胃癌细胞的增 殖。结论 单细胞测序筛选的基因所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对预测胃癌患者的生存和免疫治疗敏感性具有较高的预测价 值,且METTL1参与胃癌细胞恶性进展过程。

    • miR-328-3p调控Hspg2参与HCC发生发展研究

      2023, 45(5):715-721.

      摘要 (205) HTML (0) PDF 928.04 K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了探讨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2(heparansulfateproteoglycan2,Hspg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过表达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构建小鼠HCC模型,收集注射H223~5d小鼠的肝组织、30~40d 未成瘤小鼠的肝组织、30~40d成瘤小鼠的肝组织和瘤组织,以及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小鼠的肝组织。基于全转录组 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RT-qPCR),分析Hspg2mRNA 在不同发展阶段瘤 体的相对表达情况,筛选出参与调控Hspg2表达的miRNA和竞争性结合的RNA分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CC组 织中Hspg2过表达同时与3个转录本存在差异表达(q <0.05,n =3),尤其转录本XM_006538575.1在各样本中都有 表达且相对其它2个转录本表达量明显。Hspg2与相关基因形成网络互作或是和各类RNA 分子形成ceRNA 调控网 络。Hspg2连同相关基因共同参与的功能包括细胞基质黏附的胶原蛋白结合,层粘连蛋白结合和信号受体结合等。其 中部分基因与Hspg2基因一样也属于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等细胞组分。结论 Hspg2基因在HCC中的过表达主要 是转录本XM_006538575.1的过表达,miR-328-3p可能是促进其在HCC组织中高表达的关键因素,多种Hspg2相关基 因在HCC组织中与Hspg2互为ceRNA,进一步精细调控其表达。Hspg2与相关基因的编码蛋白一起在细胞基质和细 胞外基质通过参与细胞基质黏附的胶原蛋白结合,与层粘连蛋白结合和细胞外基质的成分结合等生物学过程促进HCC 的发生发展。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预后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023, 45(5):722-730,746.

      摘要 (152) HTML (0) PDF 1.41 M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血管生成相关基因(angiogenesisrelatedgenes, ARGs)预后模型,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UCSCXena数据库下载头颈部鳞状细胞癌(TCGA-HNSCC)数据集, 获取差异表达的ARGs,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预后相关核心ARGs,利用LASSO 回归分 析构建预后模型,分析高低风险组的预测效能,并使用GSE41613数据集进行验证。利用ESTIMATE算法对高低风险 组进行免疫浸润分析,分析高低风险组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的差异。对高低风险组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RT-qPCR验 证PLAU、VEGF-C 两个预后基因在舌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TCGA-HNSCC中获得了414个差异表达的 ARGs,基于14个ARGs构建了HNSCC预后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风险组的生存时间低于低风险组(P <0.001),ROC曲线显示其有较高的预测价值(1年、3年、5年的AUC值分别为0.675、0.688、0.644),其预后价值在 GSE41613数据集得到了验证。免疫浸润分析提示低风险组具有更高的免疫浸润评分,低风险组高表达免疫检查点基 因。药物敏感性分析表明高低风险组对包括顺铂(cisplatin)、Tozasertib在内的多种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P < 0.05)。RT-qPCR结果显示PLAU、VEGF-C 高表达于舌鳞状细胞癌(P <0.05)。结论 由14 个ARGs组成的 HNSCC风险评分模型,可有效预测HNSCC患者的预后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

    • CBX2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

      2023, 45(5):731-735.

      摘要 (132) HTML (0) PDF 679.32 K (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色盒同源物2(Chromoboxhomolog2,CBX2)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影响宫颈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 集10例新鲜宫颈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利用RT-PCR 法检测两组样本中CBX2表达差异情况。运用RT-PCR 检测 CBX2在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实验及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 响。蛋白印迹实验研究CBX2对宫颈癌的作用机制。结果 CBX2在宫颈癌组织样本中表达水平相比于正常组织样 本,表达水平显著上升。CBX2在宫颈癌细胞系中相比于上皮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上升。CCK8实验结果显示,敲减 CBX2表达后,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敲减CBX2表达后,宫颈癌细胞促凋亡基因Bax 表达升高,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检测发现下调CBX2表达后,WNT1、P-GSK3 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CBX2在宫颈癌中高表达,并且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及 凋亡能力。

    • 石菖蒲对铝致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凋亡基因的影响

      2023, 45(5):736-740.

      摘要 (185) HTML (0) PDF 755.28 K (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石菖蒲(AcorusgramineusSoland)对铝(Al)致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和神经细胞凋 亡的抑制情况。方法 用氯化铝溶液按照100mg/kg连续灌胃3个月,建立铝致认知障碍大鼠模型,然后采用石菖蒲灌 胃治疗认知。水迷宫行为学实验评估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大鼠海马区的凋亡因 子B细胞淋巴瘤/2家族蛋白(Bcl-2)、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Caspase-3)、Bcl-2相关X蛋 白(Bax)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Bcl-2、Caspase-3、Bax 的mRNA 表达水平。 结果 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组的大鼠空间探索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多,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WesternBlot和RT-qPCR的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Bcl-2的表达显著增加,而Bax和Caspase- 3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石菖蒲提高铝致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 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

    • 苦丁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23, 45(5):741-746.

      摘要 (166) HTML (0) PDF 964.05 K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苦丁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 苦丁茶作用大肠杆菌后,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其最 小抑菌浓度(MIC)、肉汤稀释法检测其最小杀菌浓度(MBC)、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 膜、胞内ATP的变化情况。结果 苦丁茶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为16mg/mL;与对照组相比,1/4MIC作用后,大 肠杆菌表面出现褶皱、粗糙、凹陷和扭曲等形态改变,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其损伤更为明显;1/2MIC(8mg/mL)苦丁茶 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同时8mg/mL 药物作用前后的大肠杆菌胞内A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苦丁茶作用大肠杆菌后,主要通过损伤大肠杆菌细胞形态、抑制生物膜的形成而发挥 抗菌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其抗菌剂奠定基础。

    • 吴茱萸次碱调控TGF-β1/Smad3信号通路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3, 45(5):747-751.

      摘要 (147) HTML (0) PDF 730.98 K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吴茱萸次碱(Rut)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肠道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饮用葡聚 糖硫酸钠盐(DSS)法制造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损伤模型。按照随机原则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ut低剂量组(10mg/ kg)、Rut中剂量组(30mg/kg)、Rut高剂量组(100mg/kg),每组各10只。造模结束后灌胃各剂量Rut,连续1周。记录 小鼠的体重变化,HE染色检测肠组织病理变化;酶标记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炎性因子IL-6 、IL-1β及TNF-α 水平;WesternBlot检测TGF-β1/Smad3相关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肠组织内炎症因子IL-6 、IL-1β及 TNF-α表达水平升高(P <0.05),TGF-β1、p-Smad3/Smad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0.05);与模型组相比,Rut各剂量 治疗组小鼠肠损伤减轻,炎症因子IL-6、IL-1β及TNF-α表达水平下降(P <0.05),TGF-β1、p-Smad3/Smad3蛋白表达 水平下降(P <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Rut能够有效地保护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GF-β1/ Smad3信号通路有关。

    • 克罗恩病与化脓性汗腺炎发生风险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023, 45(5):752-756.

      摘要 (141) HTML (0) PDF 556.70 K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克罗恩病与化脓性汗腺炎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从IEUopenGWAS 数据库获得克罗恩病和化脓性汗腺炎的汇总数据集,样本量分别为212356人和211548人,利用两样本MR研究,将遗 传因素作为工具变量,运用MR-Egger法、加权中位数法、逆方差加权法、简单模型和加权模型这5种方法来探讨克罗恩 病和化脓性汗腺炎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 筛选出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IVW、加权中位数和加权模式这 3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均支持克罗恩病与化脓性汗腺炎风险增加的因果关系。IVW 结果显示OR =1.64,95%CI :1.28 ~2.09,P <0.001;加权中位数法显示OR =1.71,95%CI :1.24~2.35,P <0.001;加权模式显示OR =1.74,95% CI:1.21~2.50,P =0.032。Cochran’Q检验结果IVW(P =0.412)和MR-Egger(P =0.322),表明SNP之间不存在 异质性。MR-Egger回归结果(P =0.607)表明研究结果不存在基因的水平多效性。结论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结果支持克罗恩病和化脓性汗腺炎发生风险增加存在因果关系。

    •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优化预防策略探讨

      2023, 45(5):757-761,772.

      摘要 (154) HTML (0) PDF 475.42 K (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对其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策略。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 分析法,收集了130例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并发感染将 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以评估可能的危险因素, 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5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代谢异常、手术时间≥3h、尿管留置时间≥25d、术中出血量≥200mL、围术期输血、住院时间 ≥14d、手术类型为开腹、术前白蛋白<35g/L、术前血红蛋白<110g/L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并发感染的可疑因素。多 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尿管留置时间≥25d、术中出血量≥200mL、住院时间≥14d、术前白蛋白<35g/L、术前血红蛋白 <110g/L是胃癌根治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尿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白蛋白含量和术 前血红蛋白含量是胃癌根治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术后感染需要在手术前或手术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特别 是对于这些高危人群患者。

    •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2023, 45(5):762-766.

      摘要 (155) HTML (0) PDF 492.09 K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 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肾病风湿病科收治的213例MHD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中位MLR水平将所有 患者分为低MLR组(<0.49)和高MLR组(≥0.49),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的差异。通过绘制Kaplan-Meier曲线 比较低MLR组和高MLR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方法探讨MLR与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13例MHD患者,平均年龄为(56.82±14.36)岁,男女比例为1.96∶1。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 月,全因死亡率为23.94%。高MLR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低MLR组(P <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 龄、糖尿病史、血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肌酐、血钙、血磷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Kaplan-Meier生存 曲线分析表明,高MLR组患者的生存率较低MLR组患者更低(Log-rankχ2=4.390,P =0.036)。高MLR组患者死亡 率明显高于低MLR组(30.84% vs.16.98%,P =0.018)。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经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 高MLR仍是MHD患者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MLR组MH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是低MLR组的1.939倍 (HR =1.939,P <0.05)。结论 较高的MLR水平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有望成为临床中评估MHD患 者死亡风险的参考指标之一。

    • 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导管拔除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2023, 45(5):767-772.

      摘要 (139) HTML (0) PDF 463.96 K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脑损伤患者气切导管拔除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某 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04例重症脑损伤并留置气切导管的患者,按拔除导管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失败组。比较拔管 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气管插管时间、气切置管时间、疾病类型、舌体后坠、鼻咽软组织后坠、口咽狭窄处横截面面积、 吞咽能力、咳嗽能力、堵管后气促程度、意识水平、血白细胞、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之间的差异 性。结果 104例留置气管切开导管的患者拔管成功82例、成功率为78.85%,失败22例、失败率为21.15%。单因素 分析显示:年龄、气切置管时间、舌体后坠、鼻咽软组织后坠、口咽狭窄处横截面面积、吞咽能力、堵管后气促程度、意识水 平、血清白蛋白共9个因素与导管拔除成功与否有关(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咽狭窄处横截面面 积、堵管后气促程度、意识水平与气切导管拔除成功与否有关。结论 口咽狭窄处横截面面积、堵管后气促程度、意识水 平是影响重症脑损伤患者气切导管拔管成功率的影响因素。

    • 皮肤滚针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 45(5):773-777,781.

      摘要 (138) HTML (0) PDF 671.52 K (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患者 肝功能、免疫功能、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某院就诊的CHB患者200例, 按照测量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的不同进行分组,阴性组38例、低拷贝组58例、中拷贝组59例、高拷贝组45例, 肝功能指标(ALT、AST、GGT)检测使用的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 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CD4+/CD8+ )检 测使用的仪器为流式细胞仪及相关抗体,细胞因子(IL-2、IL-6、TNF-α)检测使用ELISA 法,分析HBV-DNA 载量和 ALT、AST、GGT、CD4+ 、CD8+ 、CD4+/CD8+ 、IL-2、IL-6、TNF-α的相关性。结果 ALT、AST、GGT、IL-2、IL-6、TNF-α 阴性组最低,高拷贝组最高;CD4+ 、CD8+ 、CD4+/CD8+ 阴性组最高,高拷贝组最低,且各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阴性组、低拷贝组、中拷贝组、高拷贝组肝功能指标(ALT、AST、GGT)水平呈递增趋势,CHB患者HBV-DNA 载量和肝功能指标水平呈正相关(r =0.813、0.860、0.848,P <0.001);阴性组、低拷贝组、中拷贝组、高拷贝组细胞因 子(IL-2、IL-6、TNF-α)水平呈递增趋势,CHB患者HBV-DNA载量和细胞因子水平呈正相关(r =0.831、0.842、0.761, P <0.001);阴性组、低拷贝组、中拷贝组、高拷贝组免疫功能指标(CD4+ 、CD8+ 、CD4+/CD8+ )水平呈递减趋势,CHB 患者HBV-DNA载量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呈负相关(r =-0.903、-0.914、-0.879,P <0.001)。结论 随着HBVDNA 载量的增高,肝功能指标、细胞因子指标水平逐渐提升,而免疫功能指标逐渐降低,HBV-DNA 载量不同直接影响 CHB患者损伤肝功能、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 HBV-DNA载量不同对CHB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2023, 45(5):778-781.

      摘要 (156) HTML (0) PDF 410.90 K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皮肤滚针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某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 经临床确诊的黄褐斑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皮肤滚针(微针)疗法 联合氨甲环酸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氨甲环酸胶囊口服治疗,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 果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0%,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黄褐斑评分为(3.08±0.80)分,治疗3个月后为(1.66±0.90) 分;对照组治疗前黄褐斑评分为(2.96±0.86)分,治疗3个月后为(2.22±1.02)分;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黄褐斑评分均 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皮肤滚针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 褐斑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氨甲环酸治疗,且安全性好,是目前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法。

    • 药物涂层球囊和无涂层球囊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Meta分析

      2023, 45(5):782-787.

      摘要 (140) HTML (0) PDF 787.03 K (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荟萃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balloon,DCB)与无涂层球囊(uncoatedballoon,UCB)治疗膝下动脉 闭塞性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实现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Medline、CochraneLibrary 、Link、Web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今DCB与UCB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随机对 照研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分析,共计2106例患者(DCB组1288例, UCB组8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涂层球囊在晚期管腔丢失(LLL)(MD=-0.67,95%CI :-0.92~-0.41, P <0.0001)、再狭窄(RR=0.48,95%CI :0.35~0.65,P <0.0001)、靶病变血运重建(TLR)(RR=0.61,95%CI : 0.43~0.86,P =0.005)、初级通畅率(RR=1.47,95%CI :1.19~1.82,P =0.002)等方面均优于无涂层球囊组,两种 治疗方案在截肢(RR=1.39,95%CI :0.89~2.17,P =0.15)和死亡(RR=0.84,95%CI :0.67~1.05,P =0.13)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B治疗膝下动脉疾病较UCB具有更好的临床优势,有助于降低术后再狭窄、靶病变血运 重建,提高远期通畅率。

    • Glubran胶和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小型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

      2023, 45(5):788-793.

      摘要 (153) HTML (0) PDF 550.01 K (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Glubran胶和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小型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自2018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小型AVM 患者48例,使用Onyx18胶治疗的 25例患者为Onyx组,采用33%浓度Glubran胶治疗的23例患者为Glubran组。治疗后观察统计患者完全栓塞率、围 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共10例,Onyx组6 例(24.00%),Glubran组4 例 (17.39%),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 =0.836);术后即刻造影可见Onyx组完全栓塞率64.00%(16/25), Glubran组完全栓塞78.26%(18/23),两组术后即刻栓塞率未见明显差异(P =0.278);术后6个月及1年复查DSA, Onyx组完全栓塞率分别为84.00%(21/25)、91.30%(21/23),Glubran组完全栓塞分别为78.26%(18/23)、100%(23/ 23),两组随访半年及1年栓塞率未见明显差异(P >0.05);术后6个月及1年症状改善率分别为65.79%(25/38)、 77.78%(28/36)。结论 Glubran胶和Onyx胶治疗小型AVM 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上无明显差异。两种胶均能明显改 善患者临床症状,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而Glubran胶价格相对便宜、不具备毒性作用并且不依赖特定的输送微导管的 特点。因此,对于刚开展AVM 液体栓塞治疗的神经介入中心优先选择33%浓度Glubran胶。

    • 不同脐静脉导管置入深度估算公式的临床研究:一项基于超声检查的前瞻性研究

      2023, 45(5):794-799.

      摘要 (142) HTML (0) PDF 571.84 K (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脐静脉导管置入深度最适合临床应用的公式。方法 将162例需留置脐静脉导管的新生儿分3 组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分别使用Dunn法(54例)、Shukla-Ferrara公式(52例)和Verheij公式(56例)估计导管置入深度。 置入脐静脉导管后,用超声评估导管尖端是否到达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理想位置。收集并比较不同组别患儿的人 口学特征、脐静脉导管位置、相关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使用Verheij公式估计脐静脉导管置入深度 有更大的概率能够到达预期目标位置,但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11例患儿导管尖端未达中心静 脉,4例发生脐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其中有1例发生心律失常,3例合并腹胀。结论 Verheij公式能更准确地预测脐 静脉导管的置入长度,但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还需要再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

    • 外周血Septin9 基因甲基化检测在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2023, 45(5):800-803.

      摘要 (130) HTML (0) PDF 458.66 K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Septin9基因甲基化(mSEPT9)异常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胃癌诊断的临床应用意 义。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外周血mSEPT9检测患者,经筛选纳入胃癌 组136例,胃炎组30例,无疾病证据组60例。分析各组外周血mSeptin9表达情况,探讨外周血mSEPT9检测对临床诊 断胃癌的可行性;并比较分析mSEPT9检测与消化道肿瘤血清学指标CEA、CA199、AFP的诊断效能。结果 胃癌组外 周血mSEPT9阳性率高于胃炎组和无疾病证据组(50.74% vs26.67% vs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88.89%和50.74%,ROC曲线下面积为0.716。胃癌患者外周血mSeptin9 检测诊断效能高于 消化道肿瘤血清学指标CEA、CA199、AF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SEPT9表达差异与胃癌临床分期有 关,与其他病理参数无关。mSEPT9与胃癌不良预后有关。结论 外周血mSEPT9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 一定的临床价值。

    • 南宁市社区老年人口腔保健状况及需求调查研究

      2023, 45(5):804-807,821.

      摘要 (149) HTML (0) PDF 448.57 K (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南宁市社区老年人口腔保健状况及需求,为老年人口腔保健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宁市6 个行政区中的40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情况: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的知晓率最低 (24.88%);口腔保健态度情况:定期到口腔医生处进行检查的态度正确率最低(8.87%);口腔保健行为情况:刷牙时间 至少3min正确率最低(16.7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南宁市社区老年人口腔保健KAP评分的有年龄 和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对老年人口腔需求的调查中发现,老年人看牙最关心的是医生的技术水 平(55.67%),超半数(51.48%)老年人认为口腔宣传活动有必要,但通过此途径获得口腔保健信息的比例最低 (4.93%)。结论 南宁市社区老年人口腔保健状况较差,老年人对口腔保健的需求未得到满足。

    • 石家庄市社区居民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 45(5):808-811,832.

      摘要 (152) HTML (0) PDF 439.92 K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社区居民慢性阻塞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认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 1月至3月便利抽取石家庄市3个社区常住居民223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阻肺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表、获取慢阻肺相关知识的途径调查表、慢阻肺知识的需求调查表等工具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社区居民了解慢阻肺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慢阻肺名称知晓率、慢阻肺相关知识知晓率、 全部慢阻肺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5.70%、13.90%、1.7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粉尘工作 史是石家庄市社区居民了解慢阻肺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石家庄市社区居民对慢阻肺认知水平较 低,低龄、低文化程度、无粉尘工作史者慢阻肺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更低。

    • >医学综述
    • 高尔基体膜蛋白1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23, 45(5):812-815.

      摘要 (166) HTML (0) PDF 394.98 K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尔基体膜蛋白1(Golgi’smembraneprotein1,GOLM1)是一个外周膜蛋白,主要定位于高尔基体、外囊泡及 内质网。GOLM1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中作用较为明确,因此在肿瘤中的研究价值尤为显著。本文对 GOLM1的基因结构、生理特性和肿瘤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GOLM1为新靶点的癌症治疗提供理 论基础,为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幽门螺杆菌耐药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2023, 45(5):816-821.

      摘要 (142) HTML (0) PDF 472.04 K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已经感染全球半数以上人群,至今为止抗生素仍是根除Hp治疗的主流 抗菌药物,目前Hp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迅速上升,耐药形势愈发严峻。在Hp总体耐药率增高的背景下,Hp耐药模 式存在地域及人群差异,结合当地基准Hp耐药流行情况,选用恰当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是Hp根除治疗成功的关键。因 此必须要尽快掌握地区Hp对常用抗生素的基本耐药流行情况,这对本地区制订Hp根除治疗方案,指导医师临床合理 用药,规避Hp耐药风险有重要意义。

    • >医学教育
    • 在校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及差异分析

      2023, 45(5):822-825.

      摘要 (187) HTML (0) PDF 390.28 K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在校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倾向,比较各年级的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深化护理本科教育教 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评判性思维倾向调查表(CTDI-CV),对某大学1~3年级 211名在校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倾向总体得分(280.53±30.25)分,45.13%的学生 显示有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2.05%的学生显示有强的评判性思维倾向;三年级护生CTDI-CV总分最高,一年级护生在 求知欲维度得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学分绩点与评判性思维倾向得分有关。结论 本科护生评判性思 维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但具有强评判性思维倾向的学生偏少,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中 贯穿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 大健康背景下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研究——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2023, 45(5):826-828.

      摘要 (176) HTML (0) PDF 377.90 K (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右江民族医学院于2013年开办了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在大健康背 景下,培养出掌握先进卫生检验技术,具备初步的卫检专业能力、应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复合型卫生检验与检疫 专门人才? 本研究梳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课程设置、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思维开展课程建设、更新教师教 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师教学方法和转变教学模式、实施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做好课程思政等进行 探索,为该专业高质量建设及“三得”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 GLTC医患沟通模式在肿瘤内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2023, 45(5):829-832.

      摘要 (164) HTML (0) PDF 395.24 K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医患沟通是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和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方面的基石,是医疗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对于 肿瘤内科研究生而言至关重要。医患沟通是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和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方面的基石,是医疗服务中非常 重要的一环,尤其对于肿瘤内科研究生而言至关重要。GLTC医患沟通模式是一种包含示善、倾听、交流、合作四个步骤 的新型医患沟通模式。通过学习和掌握GLTC医患沟通模式,可以帮助肿瘤内科研究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沟 通效果和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培养肿瘤科研究生的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在肿瘤科 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具有很大应用价值。

    • >临床护理
    • ICU结构化护理团队在ECPR心脏骤停患者急救效果的探究

      2023, 45(5):833-836.

      摘要 (141) HTML (0) PDF 404.84 K (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ICU 结构化护理团队在ECPR 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 将某医院ICU2018年1月至 2021年12月开展结构化护理团队后抢救的50例ECPR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25例纳入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急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25例ECPR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ICU 结构化护理团队进行急救,分析ECMO 物品准备时间,患者心脏骤停至ECMO 建立时间及患者预后等。结果 观察组 成功撤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预后方面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预后存活率高于对 照组。观察组ECMO 物品准备时间、预充时间、心脏骤停至ECMO 建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ICU 在实施结构化 护理团队后能够使心脏骤停患者建立ECMO 的时间缩短,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