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与临床报道
    • 过表达BIRC5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及VEGF表达的影响

      2024, 46(1):1-6,12.

      摘要 (157) HTML (0) PDF 726.04 K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过表达BIRC5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 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小鼠源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正常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细胞损 伤组(细胞正常培养24h,随后OGD3h/R3h损伤细胞)、BIRC5干预组(细胞预先转染腺病毒-BIRC5质粒并培养24h, 随后OGD3h/R3h处理)和阴性对照组(细胞预先转染腺病毒空质粒并培养24h,随后OGD3h/R3h处理)。采用激光共 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用RT-PCR和免疫 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BIRC5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细胞骨架微丝彼此连接,分布规 则,丝网状有序排列;细胞损伤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微丝断裂,收缩变短或移向周边,微丝网状排列紊乱,可见细胞外 形皱缩,间隙加大,少部分微丝缺失出现空隙;BIRC5干预组的细胞微丝连接,形态成长梭形,排列较规则,可见细胞间隙 缩小,显示过表达BIRC5基因能够减轻损伤细胞的骨架微丝紊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损伤组、BIRC5干预组及阴 性对照组细胞存活率降低,而细胞凋亡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细胞损伤组相比,BIRC5干预组的细 胞存活率增高,而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损伤组、BIRC5干预组和阴 性对照组的BIRC5和VEGF 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细胞损伤组相比,BIRC5干 预组细胞BIRC5和VEGF 的mRNA 及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过表达BIRC5基因对 OGD/R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 表达有关,提示BIRC5调控VEGF表达促 进血管新生可能是脑侧支循环建立和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 针药联合对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大鼠小脑皮质谷氨酸受体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2024, 46(1):7-12.

      摘要 (110) HTML (0) PDF 1.17 M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针药联合对阿尔兹海默病(AD)模型大鼠小脑皮质谷氨酸受体(GluR2)及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 (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小脑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 模型组(M 组)、电针组(EA组)、天麻素组(Gas组)、针药联合组(EA+Gas组),每组6只。C组不作任何处理;M 组大 鼠给予双侧海马内微量注射5μL的Aβ1-42进行造模;EA 组予以频率2Hz、强度1mA 的电针刺激,选取穴位“大椎” “百会”“足三里”,每日30min,连续4周。Gas组予以腹腔注射Gas注射液(10mg/kg),每天1次,连续4周;EA+Gas 组同时予以电针和Gas治疗,连续4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能力,Nissl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 组大鼠小脑皮质细胞形态和数量,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GluR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M 组小脑皮质中浦 肯野层细胞数量减少(P <0.05),GluR2表达降低(P <0.05),Caspase-3表达增高(P <0.05);各治疗组较M 组的细 胞形态趋于正常,GluR2的表达增加(P <0.05),Caspase-3的表达降低(P <0.05),其中以EA+Gas组改变最为明显。 结论 电针、天麻素及针药联合均可通过调节GluR2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进而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 中针药联合效果最佳。

    • 苦参碱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凋亡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4, 46(1):13-17,23.

      摘要 (127) HTML (0) PDF 932.08 K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干预A549 细胞,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Hoechst33528/PI双染分析细胞凋亡形态变化;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能 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Blot检测Opa1、p53、Bcl-2、Bax、Caspase-3、Cleaved-caspase-3、N-cadherin 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 苦参碱可以降低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活性、提高A549细胞凋亡率。划痕和Transwell 实验证实苦参碱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Blot检测发现苦参碱可以提高A549细胞中p53、 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可以抑制A549细胞中Opa1、Bcl-2、Caspase-3、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 的表达,且随着浓度变化呈量效关系。结论 苦参碱具有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增强细胞凋亡的药理作用,其 中药理学机制与其对Opa1/p53/Bcl-2/Bax/Caspase-3信号轴、N-cadherin和Vimentin的调控有关。

    • 百色市及周边地区胰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4, 46(1):18-23.

      摘要 (120) HTML (0) PDF 467.25 K (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百色市及周边地区胰腺癌发病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6 月期间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胰腺癌且病历资料完整的269例患者和同期因腹部不适住院并排除为患有肿 瘤疾病的3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 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幽门螺杆菌感染史、血脂情况、胆系疾病史、慢性胰腺炎病史、家族史及遗传 病史等资料,寻找胰腺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乙型肝 炎病毒感染史、幽门螺杆菌感染史、高脂血症、慢性胰腺炎病史及胆系疾病史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 明:吸烟史(OR =2.972)、高血压病史(OR =5.279)、糖尿病史(OR =35.819)、幽门螺杆菌感染史(OR =24.999)、高 脂血症(OR =12.665)、胆系疾病史(OR =16.611)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地区胰腺癌发病可能的危险 因素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史、高脂血症、胆系疾病史,通过引导有以上疾病的人群积极进行 胰腺癌筛查,对本地区胰腺癌的防治工作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 基于DNA损伤应答的肝细胞癌预后基因筛选和预后模型构建

      2024, 46(1):24-31.

      摘要 (137) HTML (0) PDF 1.12 M (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筛选差异表达的DDR相关基因(differentialexpressed-DNAdamageresponseassociatedgenes,DEDDR) 构建肝细胞癌(HCC)预后模型。方法 使用limmaR软件包从TCGA-LIHC数据集中筛选HCC样本和正常样本之间 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将其与276个DDR基因取交集获得差异表达DEDDR。通过单因素Cox分析和Lasso回归分 析以确定DEDDR预后模型,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DEDDR预后模型风险评分是 否为HCC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中LIHC 数据作为外部数据进行验证。最后对 low-DEDDR组和high-DEDDR组进行GSEA和免疫浸润分析。结果 1361个DEGs与276个DDR基因取交集获得 25个DEDDR,Lasso回归分析得到4个DEDDR(TTK、NSMCE2、NUDT1、NEIL3)用于构建预后模型。low-DEDDR组 比high-DEDDR组患者具有更高的生存率。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HCC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的AUC值分 别为0.77、0.70和0.68;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EDDR预后模型风险评分是HCC患者的独立预后危 险因素,且其AUC值高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ICGC中LIHC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较好。 GSEA分析显示high-DEDDR组主要富集细胞周期、细胞衰老、DNA复制等信号通路,此外high-DEDDR组中2型辅助 性T细胞(Th2)丰度更高,而嗜酸性粒细胞丰度更低。结论 DEDDR预后模型在预测HCC患者的预后方面具有较好 的表现,可为评估HCC患者预后、识别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2024, 46(1):32-36.

      摘要 (158) HTML (0) PDF 1.14 M (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红注射液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靶点。方法 通过TCMSP数据 库检索丹参和红花的有效成分,将各有效成分带入TCMSP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有效成分的作 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肺纤维化的治疗靶点,把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后,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 作网络(PPI)并分析。利用R 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最后通过 AutoDock软件对核心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获得172个交集靶点,GO 富集分析显示对外源性刺激的反 应、炎症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可能参与到丹红注射液治疗肺纤维化进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丹红注射液治疗肺 纤维化的信号通路主要集中于10条,其中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lipidandatherosclerosis)、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 信号通路(AGE-RAGEsignalingpathwayindiabeticcomplications)、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fluidshear stressandatherosclerosis)这3条通路最为关键。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的关键成分木犀草素(luteolin)和丹参 酮IIA(tanshinoneIIA)可与核心靶点EGFR、SRC匹配。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方法,找到了丹红注射液 治疗肺纤维化的可能潜在靶点,预测了其发挥药理作用的关键通路。

    • 电针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Nrf2、HO-1和PSD95表达的影响

      2024, 46(1):37-42.

      摘要 (124) HTML (0) PDF 7.50 M (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CA3区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HO-1)与突触后致 密蛋白95(PSD95)表达变化,探讨电针保护糖尿病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 组、载体组、糖尿病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1周后,电针组 电针刺激一侧“足三里”及“胰俞”穴,30分钟/次,1次/天,连续4周。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尼氏染色法观察大 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CA3区的Nrf2、HO-1与PSD95的蛋白表达。结果 空 腹血糖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和载体组比较,糖尿病组血糖水平升高(P <0.05);与糖尿病组比较,电针组血糖水平降 低(P <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和载体组比较,糖尿病组海马CA3区神经元层次减少,胞核固缩;与糖尿 病组比较,电针组海马CA3区神经元层次增加,形态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和载体组比较,糖尿 病组海马CA3区Nrf2、HO-1与PSD95蛋白表达降低(P <0.05);与糖尿病组比较,电针组海马CA3区Nrf2、HO-1与 PSD95蛋白表达升高(P <0.05),且与正常组和载体组表达水平相接近(P >0.05)。结论 电针可上调糖尿病模型大 鼠海马CA3区Nrf2、HO-1与PSD95的表达,提示其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改善突触可塑性发挥对其对神经元的保 护作用。

    • 槲皮素调控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对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小鼠的保护作用

      2024, 46(1):43-47.

      摘要 (116) HTML (0) PDF 651.96 K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改善胃溃疡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将60 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低剂量组、槲皮素中剂量组、槲皮素高剂量组和奥美拉唑 (OMZ)组。预灌胃给药7d后,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灌胃90%乙醇溶液建立急性胃溃疡模型。测定各组小鼠胃溃疡损伤 指数、溃疡抑制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胃溃疡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Blot检测Shh 信号通路上Shh和Gli-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胃组织病理损伤加重;SOD、GSH 的活 力降低(P <0.05),MDA的含量及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升高(P <0.05),胃黏膜组织Shh和Gli-1蛋白表达下调 (P <0.05)。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和奥美拉唑组能改善酒精性胃溃疡的病理损伤;提高SOD、GSH 的活力(P < 0.05),降低MDA 的含量及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P <0.05),并增加胃黏膜组织Shh和Gli-1蛋白表达(P < 0.01)。结论 槲皮素对酒精性胃溃疡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onic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炎 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 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2024, 46(1):48-51.

      摘要 (127) HTML (0) PDF 439.26 K (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金银花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体外抑菌 活性差异。方法 收集30株MSSA和30株MRSA菌,使用头孢西丁筛选试验和mecA 基因检测对菌株进行验证,使 用琼脂打孔法检测金银花对两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并比较差异,使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金银花对两类金黄色葡 萄球菌的MIC并计算出MIC50。结果 金银花对MSSA和MRSA均有体外抑菌活性且MIC50均为3.125mg/mL。结 论 金银花对MSSA和MRSA均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在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椎旁肌改变与年龄及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

      2024, 46(1):52-56.

      摘要 (125) HTML (0) PDF 598.62 K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椎旁肌的退行性改变与年龄及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 者的影像资料,使用ImageJ软件测量患者MRI影像上L4~S1层面椎间盘及同层面椎旁肌横截面积,并计算功能性相 对椎旁肌横截面积;同层面不同腰椎间盘退变程度间、各年龄组间的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 析进行比较;同层面椎间盘退变程度及年龄与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的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研究; 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研究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的影响因素。结果 L5/S1、L4/L5层面上,腰椎间盘的不同退变 程度间、各年龄组间的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及年龄与同层面的功能 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均存在负相关(P <0.001),年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是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的影响因素。 结论 椎旁肌退变与年龄和椎间盘的退变有关。

    • 基于CT影像组学结合机器学习预测复杂性与非复杂性急性阑尾炎

      2024, 46(1):57-64.

      摘要 (113) HTML (0) PDF 2.24 M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和验证不同影像组学模型在复杂性与非复杂性急性阑尾炎的术前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 性分析2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 平扫图像,从CT 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过特 征的降维和筛选,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等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通过比较受试者工 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95%置信区间(95%CI )等指标获得最佳的影像组学模型。此外,应用单因 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筛选临床特征并建立临床模型。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将影像组学标签与临床标签相结 合,构建一个组合模型。最后,采用ROC曲线分析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并利用决策曲线分析(DCA)来评估模型的临床价 值。结果 最终筛选出年龄和C反应蛋白2个临床特征。从每个患者CT图像共提取出1834个影像组学特征,并确定 了16个最有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在影像组学模型中,SVM 表现出最佳的预测效率和稳定性,训练集和测试集的 AUC分别为0.916(95%CI 为0.862~0.970)和0.842(95%CI 为0.739~0.945)。在所有模型中,组合模型的诊断效 能最佳,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43(95%CI 为0.896~0.990)和0.855(95%CI 为0.759~0.951)。DCA提 示组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价值。结论 结合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特征的组合模型对复杂性与非复杂性急 性阑尾炎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了一种无创、有效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除。

    • MHSP65-TCL疫苗对不同病理类型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效果的差异

      2024, 46(1):65-71,84.

      摘要 (111) HTML (0) PDF 1.13 M (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及比较改良后的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65-肿瘤细胞裂解物(MHSP65-TCL)疫苗对不同类型三 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差异。方法 首先,生物信息学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活化 情况;其次,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RACK1、Bcl-2、CTNNBL1等细胞活化因子,及细胞凋亡诱导因子PDL1、HMGB1、 Fas-L在三阴性乳腺细胞中的丰度及其影响免疫细胞活化的信号通路。进而,在制备MHSP65-TCL 去除TCL 中的 PDL1或增加TCL中Bcl-2,再通过体内外抗肿瘤实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三阴性乳腺癌效果的差异。结 果 蛋白表达丰度的检测,MDA-MB-453细胞中HMGB1的表达量是最高的,但Bcl-2表达最低,结合各类型三阴性乳 腺癌淋巴浸润,体外杀伤实验以及体内动物实验,3种不同类型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尤其是LAR 型细胞系MDA-MB- 453,主要依赖HMGB1抑制免疫细胞。从TCL中去除HMGB1可以更为有效地提高MHSP65-TCL的抗肿瘤效果。结 论 阐明MHSP65-TCL疫苗对各类型三阴性乳腺癌疗效差异及机制,并建立起一种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新方法。

    • 老年人群24 h脉压、脉压指数水平及ApoE基因型频率分布与脑微出血关系研究

      2024, 46(1):72-77.

      摘要 (140) HTML (0) PDF 458.13 K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4h脉压、脉压指数水平及ApoE基因型频率分布与脑微出血的关系。方 法 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蚌埠医科大学附属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6 例,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结果分为非CMBs组和CMBs组。收集并记录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及24h脉压、脉压 指数,并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非CMBs组与CMBs组24h脉压、脉压指数水平、ApoE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 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ε4等位基因携带组(OR =5.321,95%CI :1.849~ 15.318)、24h脉压(OR =1.086,95%CI :1.031~1.143)是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ε4等位基 因携带组增加了脑叶、深部/幕下组微出血发生率,24h宽脉压增加了深部/幕下组CMBs发生率。结论 24h脉压、脉 压指数水平以及ApoE基因型频率分布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脑微出血具有一定的关系,ε4等位基因、24h宽脉压 增加脑微出血风险。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2024, 46(1):78-84.

      摘要 (144) HTML (0) PDF 661.52 K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18F-FDGPET/CT 代谢参数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评估 这些代谢参数在NSCLC诊断和分期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了85例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 期间在本院PET/CT中心接受18F-FDGPET/CT 检查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包括体质量指数(BMI)、吸烟 史、病理类型、肿瘤位置、TNM 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CYFRA21-1表达、EGFR突变和PD-L1表达在内的临床病 理特征。通过医学影像处理软件分析18F-FDGPET/CT 代谢参数,包括SUVmax、MTV 和TLG。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 征患者的代谢参数,并评估这些参数对疾病特征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一般特征方面,如BMI和吸烟史,两组患者的代 谢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病理类型、肿瘤位置、TNM 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CYFRA21-1表达、 EGFR突变和PD-L1表达方面,代谢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UVmax、MTV 和TLG 在识别病理类型、 TNM 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EGFR突变和PD-L1表达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0.7~0.9,P <0.05)。 在识别肿瘤位置和CYFRA21-1表达方面,这些参数的诊断效能尚可(AUC=0.6~0.7,P <0.05)。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max、MTV和TLG)对NSCLC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EGFR突变和PDL1 表达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这些参数可以为NSCLC的个性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 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首次行sEST联合EPBD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2024, 46(1):85-89.

      摘要 (126) HTML (0) PDF 415.29 K (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首次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 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首次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 年组和非老年组,老年组年龄≥70岁,非老年组年龄<70岁。对比两组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分析ERCP+sEST+ EPBD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老年组患者在年龄、术前合并症、胆总管结石取净率 和胆道支架上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 组术前口服血小板药、插管次数≥2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患者首次行ERCP+sEST+ 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的,但胆总管结石取净率低于非老年组。对于术前口服血小板药和插管次数≥2次的患 者,需警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两种术式对合并外侧壁骨折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4, 46(1):90-94,115.

      摘要 (123) HTML (0) PDF 6.11 M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FHR)对治疗高龄合并 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差异的影响。方法 将41例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组在使用PFNA固定后,再应用预弯好的3.5mm 螺孔锁定钢板内固定外侧壁;另一组应用 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行FHR,外侧壁骨折块应用张力带绑扎技术固定,术后两组均进行随访及疗效评估。结果 患者 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7.21±2.43)个月,内固定组在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优于FHR组(P <0.001),手术时间FHR 组优于内固定组(P <0.05),患者术后下地首次负重时间(助行器辅助)、术后开始行走时间(助行器辅助)及术后1个月 Harris评分FHR组优于内固定组(P <0.001),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出现屈氏步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 术治疗高龄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远端固定生物型FHR相较于髓内固定可获得更早的离床及患肢负重 时间,早期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尽管手术难度较大,但仍值得推广应用。

    • 校园氛围对桂西民族地区初中生经验性回避的影响:社会情绪能力的中介作用

      2024, 46(1):95-98.

      摘要 (125) HTML (0) PDF 444.06 K (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社会情绪能力在校园氛围与经验性回避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12月 至2023年7月选取百色市82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测量青少年经验性回避、社会情绪能力和校园氛围。 结果 女生经验性回避得分高于男生(t =4.620,P <0.001);青少年经验性回避与校园氛围(r =-0.234,P < 0.001)、社会情绪能力(r =-0.189,P <0.001)存在负相关;社会情绪能力在经验性回避与校园氛围的关系中具有部 分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8.57%。结论 青少年所处的校园氛围不仅直接影响其经验性回避,同时 还通过社会情绪能力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经验性回避。

    • 广西某市区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HPV疫苗接种意愿分析

      2024, 46(1):99-103.

      摘要 (122) HTML (0) PDF 425.04 K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广西某市区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HPV疫苗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疾病预防机构和医疗保健 单位对于HPV宣传教育及HPV疫苗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某市区娱乐场所女性 从业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纳入调查对象921人,其中高档娱乐场所378人(41.04%),中档227 人(24.65%),低档316人(34.31%);仅有712人(77.31%)表示有接种HPV 疫苗意愿,其中高档359人(94.97%),中 档126人(55.51%),低档227人(71.84%);高、中、低档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HPV 疫苗接种意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χ2=134.138,P <0.001)。场所档次(β =-0.133)、从事现职业的时长(β =0.041)、烟酒嗜好(β =-0.108)是 影响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接种HPV疫苗意愿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娱乐场所女性从 业人员接种意愿需要提高,应进一步加大宫颈癌、HPV及HPV疫苗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丰富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促 进其获取社会支持,同时继续推进HPV疫苗普惠大众的进程,提升HPV疫苗接种率。

    • 高剂量阿莫西林联合PPI二联疗法相比传统含铋剂四联疗法初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4, 46(1):104-115.

      摘要 (116) HTML (0) PDF 1.75 M (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含有阿莫西林高剂量二联疗法(high-dosedualtherapy,HDDT)对比含铋剂四联疗法(bismuthquadrupletherapy, BQT)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PubMed、EMBase、Web ofScience、Th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检索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发表的 比较含阿莫西林HDDT 对比含铋剂BQT 初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与安全性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controlled studies,RCTs),严格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后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 RCTs,涉及35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便秘、腹痛、腹泻、腹胀、口干、口腔异味、尿黄、呕吐、皮肤瘙痒、皮疹、 疲劳乏力、失眠、四肢感觉异常/疼痛、头晕、心悸的发生率以及意向性分析(ITT)、符合方案分析(PP)根除率均无统计学 意义(P >0.05);HDDT 组嗳气、恶心、黑便、口苦、舌苔/牙齿变黑、食欲减退、头痛、味觉改变的发生率以及总不良反应 率低于BQT 组(P <0.05)。结论 在根除Hp中,与BQT相比,含阿莫西林HDDT具有相似的疗效,但有更低的不良 反应率。

    • >中医药现代研究
    • 基于Neo4j探究程红亮教授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规律

      2024, 46(1):116-123.

      摘要 (120) HTML (0) PDF 3.12 M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Neo4j知识图谱技术探究程红亮教授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规律。方法 收集568份安徽 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五科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门诊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针灸诊疗记录,运用Neo4j3. 5.25图数据库生成证型总体关系图谱,基于Python3.8.6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利用PHP5.4程序代码进行腧穴关联规 则分析,并在Neo4j中绘制腧穴关联规则知识图谱,运用Cypher语句查询目标证型关联度较高的关系并输出得到证型 聚类知识图谱。结果 共涉及中医证型7种,分布频率百分比≥20%的症状有18个,频率≥20%的腧穴有19个,腧穴 归经分布次数较多的有任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提升度较高的关联组合由以下腧 穴组成:手三里、外关、曲池、阳陵泉、大钟、气海、血海等,得到证型聚类知识图谱。结论 程红亮教授提出“咽为经脉之 所聚”理论,认为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当以“辨经论治”为核心,确立了以任、督二脉为主,结合不同经脉组穴的取穴 思路。

    • >医学综述
    •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现状

      2024, 46(1):124-124,136.

      摘要 (156) HTML (0) PDF 419.33 K (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帕金森(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在患者的黑质- 纹状体通路中,脑中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脑内多巴胺合成减少,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发生一系 列功能障碍。其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且发病机制复杂,氧化应激、线粒体障碍等机制的学说广泛被大众接受。由于PD发 病机制不清楚,所以目前可以从根本上治疗PD的方法并未出现。药物与手术治疗仅仅能缓解患者的症状,难以彻底地 治疗PD。一种名为细胞治疗的方法通过向患者脑内移植细胞修复受损DA神经元为P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 通过对P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在P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不同水疗参数水中运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2024, 46(1):127-131.

      摘要 (111) HTML (0) PDF 452.30 K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水中运动的研究兴起,多项研究证实水中运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有显著效果,为了进一步探 究水中运动的作用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影响,本文将在不同深度和温度条件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疗效、水中 训练作用机制以及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综述。本研究通过查阅数据库如知网、PubMed、WebofScience,检索国内外文献 并进一步整理分析。研究得出可以通过水中平板步行训练、水中太极、Halliwick“十点程序”运动等水中训练改变水中环 境达到增强患侧的肌力、协调性和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加平衡能力、加强本体感觉反馈等作用,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 行能力。针对水中运动的深度,目前多采用胸部剑突、腰部髂嵴、大腿等深度进行运动,与陆地运动相比,在胸部深度时, 能量消耗较少可以提高运动时间,减少运动负荷,而在大腿深度时,相较其他深度能量消耗最多,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 深度的调整,进一步影响患者运动时平衡等功能,患者的训练难度也随之改变。水中温度多采用26~36℃,适合的水中 温度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活力、身体疼痛、认知情况和情绪变化等相关指标都具有积极的效果,可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下 肢功能和生活质量。水中运动更大程度地增加患者心输出量,使运动对脑血流的刺激效应和扩张血管作用最大化,改善 患者认知情况和步行能力。通过个性化的改变水中环境的深度和温度,可提高水中训练对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治疗效 果,提高生活质量和个人幸福感,推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水中训练个性化处方的制定,使脑卒中患者运动疗效最大化。

    • 超声影像组学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进展

      2024, 46(1):132-136.

      摘要 (124) HTML (0) PDF 425.88 K (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超声通过评估甲状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及血供特征去判断其恶性风险,目前已成为甲状腺检查中最常用的方 法,但存在主观依赖性、经验依赖性等缺点。随着超声影像组学的不断发展,其逐渐被用于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疗,目前 主要应用于术前预测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预测甲状腺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探讨超声影像组学与甲状腺癌分子 生物学的关系及预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等方面。超声影像组学应用于甲状腺结节临床诊疗将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准确 性、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优化患者临床治疗方式,从而推动甲状腺癌的精准诊疗。

    • 面向阿尔兹海默症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2024, 46(1):137-142.

      摘要 (105) HTML (0) PDF 629.52 K (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认知能力下 降和行动障碍,常发生于老年阶段。事实上,AD患者出现症状前的更早时间,脑组织已经受到损伤。因此,针对AD早 期诊断的研究对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具有深层组织穿透性、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性和低光毒性特性的 小分子荧光探针取得重大进展并应用于临床研究。虽然,AD的具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活性物质如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和金属离子的含量水平异常在AD发生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综 述AD相关的活性物质包括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金属离子(Zn2+ 、Cu2+ 、Al3+ )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策略、响应 机理、光学性能以及它们在诊断和治疗AD的应用潜能的最新进展。

    • >医学教育研究
    • 科研强化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的应用

      2024, 46(1):143-146.

      摘要 (121) HTML (0) PDF 380.45 K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培中开展科研强化教学的效果和满意度。方法 选择某校2020级临 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136名,随机分为C组和T组。C组进行传统临床带教和导师指导下的科研工作,T组在C组基 础上,组建科研团队,每周进行科研强化教学1次。通过临床和科研考核多级量化指标评估两组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 结果 临床考核,C组和T组之间出科理论测评与技能测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执业医师考试和 临床住培通过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科研考核,T组课题申报及立项比例高于C组(P <0.05),论文发 表数量及SCI论文占比较C组高,毕业论文评级优秀的比例也高于C组(P <0.05)。T 组对科研诚信内容更为了解, 并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互动性、思维逻辑能力、诊疗规范性、问题解决能力、自我价值体现和思辨科学性方面的教 学满意度高于C组(P <0.05)。结论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培中开展科研强化教学可提升科研工作能力和 教学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