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4, 46(4):451-457,473.
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讨茯苓多糖(PCP)抗对乙酰氨基酚(APAP)致肝损伤的作用靶点。方法 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SuperPred数据库和Pharmmapper数据库获取PCP的作用靶点,利用OMIM 数 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查找APAP致肝损伤相关作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并筛选核心靶 点。利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通过AutoDuckvina软件对茯苓 多糖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用HE 染色评估小鼠肝组织损伤情况,并且通过RT-PCR 和免疫组化染色法 (IHC)检测核心靶点的表达情况。结果 共获得26个核心靶点,GO 富集分析显示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免疫等生物过 程可能参与PCP抗APAP致肝损伤的进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茯苓多糖抗APAP致肝损伤的信号通路主要集中在 p53信号通路(p53signalingpathway)、NOD 样受体信号通路(NOD-likereceptorsignalingpathway)、TNF 信号通路 (TNFsignalingpathway)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CP与等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HE染色显示,APAP组小 鼠肝组织形态结构出现异常,表现为细胞大面积坏死,而PCP干预后可以减轻肝组织损伤。RT-PCR和IHC结果表明, PCP通过逆转APAP暴露引起的CDK2、TNF、BCL2L1及MAOA水平升高来缓解小鼠肝损伤。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 学和体内实验找到了PCP抗APAP致肝损伤的可能潜在靶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周期、免疫反应、凋亡和药物 代谢有关。
2024, 46(4):458-462.
摘要:目的 探究食欲素A(Orexin-A)对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 日以来某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centralprecociouspuberty,ICPP)女童30例为ICPP组,单 纯性乳房发育女童30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rematurethelarche,PT)组,健康女童3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儿资料。 对ICPP组患儿进行治疗并随访,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Orexin-A 水平。评价Orexin-A 在ICCP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ICPP组一般资料中身高、体重、骨龄、骨龄与年龄比值和阴毛发育评分,均高于PT组和对照组(P <0.05);3组患儿 的血清学指标中,ICPP组的Orexin-A低于其他两组,E2、LH、FSH、PRL显著高于PT组和对照组(P <0.05)。盆腔B 超资料中,ICPP组的子宫容积、内膜厚度、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BMI、Orexin-A、子宫容积是女童ICPP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Orexin-A 诊断ICPP的AUC为0.913,灵敏度为 0.800,特异度为0.933。结论 ICPP女童的身体和第二性征提前发育,E2、LH、FSH 和PRL激素水平上升,血清Orexin- A水平下降,卵巢和子宫发育提前,同时Orexin-A 在诊断ICPP方面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 度,可以为性早熟筛查提供帮助。
2024, 46(4):463-473.
摘要:目的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NT5DC2基因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探究三阴性乳腺癌的潜在肿瘤标 志物。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乳腺癌患者的mRNA表达数据及对应的临床数据,从GEO 数据库中获取三阴性 乳腺癌患者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并利用R语言对NT5DC2进行表达、机器学习、生存、免疫浸润、GSEA 基因富集、单细 胞测序数据等分析。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的NT5DC2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的显著上调,且 高表达NT5DC2水平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显示出较差的总生存期。NT5DC2基因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有较高的 诊断价值。NT5DC2的表达水平与多个免疫细胞的浸润呈负相关,并与多个免疫相关功能及通路呈负相关。此外,高表 达NT5DC2水平在三阴性乳腺癌中提示着较高的肿瘤纯度。最后,NT5DC2在三阴性乳腺癌上皮细胞中表达明显高表 达,而在免疫细胞中几乎不表达,可以考虑NT5DC2通过抑制免疫细胞从而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进展。结论 NT5DC2 基因可能是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肿瘤标志物,并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细胞从而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进展。
2024, 46(4):474-479.
摘要: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receptorβ,ERβ)如何结合生长因子β受体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 receptor1,TGFBR1)启动子序列进而促进前列腺癌进展。方法 收集前列腺癌患者样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TGFBR1 的表达,构建沉默TGFBR1载体后,细胞克隆实验、CCK-8实验、EDU 实验、细胞凋亡实验检测沉默TGFBR1对前列腺 癌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ERβ是否结合TGFBR1,PCR和WesternBlot检测干扰ERβ 后对TGFBR1表达的影响。结果 TGFBR1在前列腺癌中过表达,且TGFBR1高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直接相关。细胞克 隆实验、CCK-8实验、细胞凋亡实验表明,相较于对照组(NC),沉默TGFBR1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抑制,而凋亡增多, 而oe-ERβ+siTGFBR1组的细胞增殖、凋亡能力与NC组差异不明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ERβ结合TGFBR1 的启动子序列,且沉默ERβ后,抑制TGFBR1的表达。结论 ERβ通过结合TGFBR1启动子序列进而促进前列腺 癌细胞增殖和凋亡。
2024, 46(4):480-485,507.
摘要: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新发现病例流行特征和判定趋势、定量预测,为科学防控提供 参考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龙岗区2015—2022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特征分析,用缓冲算 子建立灰色均值GM(1,1)模型进行趋势判定和病例数预测。结果 2015—2022年龙岗区新发现HIV/AIDS病例共2 722例(1611/1111),年均报告病例数(340±25)例。病例以男性(92.43%)、20~<40岁(71.49%)、未婚(63.67%)、高 中及以上文化水平(68.59%)、商业服务和家务及待业(62.12%)、市外户籍(80.79%)病例为主,男男同性传播 (68.41%)为主要感染途径。50岁以下以男男性传播为主,50岁以上以异性传播为主。医疗机构检测(56.61%)和咨询 检测(25.24%)为主要发现方式。疫情趋势为:40~50岁(χ2趋势=4.854,P <0.05)和>50岁(χ2趋势=25.241,P < 0.001)病例组分布呈增长趋势;家务及待业病例组分布呈增长趋势(χ2趋势=6.533,P <0.05);医疗机构检测中其他就诊 者检测分布呈增长趋势(χ2趋势=20.558,P <0.001)和咨询检测分布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0.562,P <0.05);新发现病例 中AIDS构成比呈增长趋势(χ2趋势=8.382,P <0.05);青、中、老年男性病例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同性传播占比下降、异 性传播占比上升趋势(χ2趋势=252.478,P <0.001);男性未婚、离异或丧偶、已婚或有配偶组病例随着配偶的存在呈度同 性传播占比下降、异性传播上升的趋势(χ2趋势=155.454,P <0.001)。弱化算子GM(1,1)灰色模型精度良好,显示近年 疫情趋势平稳(发展系数<0.01),预测2023年病例数精度>95%,可用于HIV/AIDS新发现病例数预测。结论 龙岗 区AIDS疫情态势平稳,但有中老年病例增加的趋势,病例发展到AIDS阶段因症状就诊发现的比例有增加趋势,应继续 推行扩大检测策略及早发现病例,深入开展高危、重点人群综合干预防治措施,多渠道(尤其是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加强 全民AIDS宣传教育和提高防护技能。灰色预测模型可有效判定AIDS疫情趋势和定量预测,对风险评估和疫情防控具 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2024, 46(4):486-496.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素转运蛋白1(SERINC1)在肺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从GEO 数据库下载了肺癌 的单细胞测序scRNA数据,提取上皮细胞显著表达基因。同时Xena数据库下载TCGA 数据,并进行了差异分析。将 以上两者差异显著表达基因取交集,得到了上皮细胞差异基因。使用LASSO、随机森林、GBM、XGBoost等多种机器学 习算法取交集,得到了FAM107A、SERINC1、MDK、GGCT、AVL9和FEZ16个交集基因。由于SERINC1在肺癌中还 未被研究,对SERINC1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相关性分析,包括诊断ROC分析、表达分析、富集分析、生存分析、蛋白表 达、蛋白互作分析以及免疫浸润分析。结果 通过单细胞测序和机器学习筛选出了目标基因SERINC1。ROC 分析 SERINC1的AUC值高达0.972,显示出很高的诊断效能。K-M 曲线显示,SERINC1表达高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表 达量低的患者,其HR值为0.71(95%CI :0.63~0.81)和0.48(95%CI :0.39~0.61),这表明基因表达量越高的患者 预后更好。免疫浸润分析揭示,SERINC1与多种免疫细胞相关,且与多种T细胞的标志基因集相关。结论 SERINC1 是肺癌的一个有前景的预后标志物,且与免疫浸润相关。
2024, 46(4):497-502.
摘要:目的 探讨β-苦茄碱(Beta-solamarine,BSM)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及其对Fas介导的死亡受体途径相 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BSM 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 制率,细胞侵袭试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Blot对Fas、FADD、Cleaved Caspase-8、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和PARP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BSM 处理后的细胞组显示出了 较高的抑制率、侵袭细胞数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各BSM 组的细胞抑制率、侵袭细胞数和凋亡率与正常对照 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相较于与 BSM 同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BSM 的作用下,MCF-7细胞中Fas、FADD、Cleaved Caspase-8、CleavedCaspase-3以及CleavedPARP的表达水平显著提升,而PARP的表达水平下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 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BSM 在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促进细胞凋亡方 面显示出显著效果,激活Fas介导的死亡受体途径可能是BSM 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2024, 46(4):503-507.
摘要:目的 探索sB7H3在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小鼠血清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CLP法建立模型,50只 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CLP组(术后12h、术后24h和术后48h)、假手术组和对照组。CLP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每 组10只小鼠。术后12h、24h和48h分别选取不同组别小鼠;先摘眼球取血,再收集腹腔灌洗液送培养。ELISA 法检 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和sB7H3水平。结果 CLP组CRP和sB7H3均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和假手 术组(P <0.05),CLP组FIB均低于相应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 <0.05)。CLP组内,术后48hCRP均高于术后12h 和术后24h(P <0.05),但术后12h和术后24h间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P组内,术后48hFIB低于术后12h 和术后24h(P <0.05),但术后12h和术后24hFIB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P组内,术后48hsB7H3均高于术后12 h和术后24h(P <0.05),术后24hsB7H3也显著高于术后12h(P <0.05)。CLP组腹腔灌洗液培养结果均为阳性, 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腹腔灌洗液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盲肠结扎穿孔小鼠模型是研究脓毒症的可靠动物模型, sB7H3可能参与脓毒症进展。
2024, 46(4):508-514.
摘要:目的 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泛免炎症指数(PIV)变化对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下降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 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术前、术后24h内PIV变化水平。根据术后7~14d内LVEF的变化, 将人群分为LVEF下降组和非下降组,使用χ2 检验、T 检验、U 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指标的组间差异, 使用决策树分类模型探讨临床指标的分类价值及确定阈值。结果 LVEF值下降组24例与非下降组52例在术后PIV 变化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类决策树发现,PIV值升高水平是否超过361.824是判断术后LVEF是 否下降的根节点。术后中性粒细胞变化水平、术前EF值、胆红素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是分类模型的重要子节点。结论 术后PIV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LVEF下降有关,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2024, 46(4):515-519.
摘要:目的 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ntrollingnutritionalstatus,CONUT)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患 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收治的30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非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和SAP组、存 活组和死亡组。分析入院时非SAP组与SAP组、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临床资料以及A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和AP病情的预测价值。结果 除性别、年龄及TC外,SAP组患者的ALB及LYM 低于非SAP组(P <0.01)而CONUT 评分、BISAP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高于非SAP组(P <0.01);除性别和TC外,死亡组患者ALB及LYM 低 于存活组(P <0.01),而CONUT评分、年龄、BISAP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 <0.01);二元Logistic回 归分析表明,高BISAP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高ALB、LYM 和CONUT评分≤ 2分是SAP发生的保护因素(P <0.05);高龄、BISAP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是AP患者28d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 (P <0.05),高ALB、LYM 和CONUT评分≤2分是AP患者28d死亡发生的保护因素(P <0.05)。联合指标检测预 测SAP发生和28d死亡的敏感度分别为89.3%和91.7%,特异度分别为79.4%和90.5%。结论 CONUT 评分是 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28d死亡的危险因素,可被用作评估AP患者病情的营养筛查工具,联合指标预测AP患者 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死亡风险价值较好。
2024, 46(4):520-524.
摘要:目的 探讨肌少症和衰弱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升患者 生活质量做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60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肌肉减少症五 条目(SARC-F)问卷、Frail衰弱量表和MNA-SF简易微型营养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60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 得分分别与衰弱、肌少症得分呈负相关(r =-0.581,r =-0.561,P <0.001),肌少症得分与衰弱得分呈正相关(r = 0.760,P <0.001)。进一步采用回归分析对肌少症在营养与衰弱间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方程1中营养得分 可以负向预测衰弱得分(β =-0.435,P <0.001),可解释因变量31.9%的变异;方程2中营养得分可负向预测肌少症 得分(β =-0.763,P <0.001),可解释因变量30.8%的变异;方程3中营养得分(β=-0.157,P <0.001)与肌少症得 分(β =0.365,P <0.001)分别对衰弱得分的负向与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可联合解释因变量61.2%的变异。Bootstrap 法检验结果显示,营养到衰弱路径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的95%CI 均不包括0,肌少症在营养与衰弱之间的中 介作用显著,且中介效应的效应值占总效应值的64.0%。结论 肌少症和衰弱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和生活质量间起 中介作用,要加强患者营养支持,增强体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24, 46(4):525-537.
摘要:目的 通过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技术分析不同眼轴长度(AL)近视眼黄斑区、视盘周围 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和厚度变化。方法 共纳入患者120例(212只眼),按照不同的AL分组;所有患者常规进行裂隙 灯显微镜、眼压、眼底等检查,然后采用SS-OCTA扫描黄斑区和视盘区,定量分析扫描区域的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 及厚度。结果 随着AL的增加,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减少;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厚度(SRT)表现为减少而深 层视网膜厚度(DRT)增加;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血管体积比(CVV)、脉络膜基质体积比(CSV)均下降,脉络膜 基质体积密度(CSI)增加;脉络膜厚度随眼轴增加而减少;视神经纤维层(RNFL)血流密度与厚度均逐渐减少,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 <0.05)。视网膜中央凹无血管区(FAZ)、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CCP)、视神经乳头(ONH)参数各 组间各象限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S-OCTA 技术有助于定量评估近视患者视网膜脉络膜 血流及厚度的改变,可用于近视患者常规眼底筛查及随访,便于早期发现近视患者眼底变化的趋势。
杨萌,程丽婷,李小明,王子晗,许籽妍,黄锦仪,陈京学,张斐然,张顺花
2024, 46(4):538-542.
摘要:目的 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儿童一级亲属的情感认知特点,以揭示ASD的家 族性影响。方法 招募33名ASD儿童一级亲属和32名正常发育(typicallydeveloping,TD)儿童一级亲属,分别完成人 际反应指针量表(InterpersonalResponseIndicator,IRI)、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AlexithymiaScale,TAS-20),以 及眼动-面孔情绪识别任务。结果 ①ASD儿童一级亲属和TD儿童的一级亲属对情绪面孔“惊”的识别正确频次更 高,并且TD儿童一级亲属更容易识别“悲”面孔,但两组在眼动-面孔情绪识别任务的反应准确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②与TD儿童一级亲属相比,ASD儿童一级亲属在观点采择方面的得分较低,个人忧伤得分较高;③ASD 儿童一级 亲属的外向性思维得分与共情能力、想象能力、观点采择及共情关注呈负相关,个人忧伤得分与述情障碍呈正相关。结 论 ASD儿童一级亲属对特定负面情绪的辨别能力存在差异,且其个人忧伤与情感辨别能力相关联,情绪类型能影响 ASD儿童一级亲属和TD儿童一级亲属对情绪面孔识别的能力。
2024, 46(4):543-546,552.
摘要:目的 分析自主呼吸麻醉剑突入路单孔胸腔镜技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院心胸血管外科2021 年3月至2023年3月42例诊断为胸腺瘤的患者纳入研究,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自主呼吸麻醉剑突入路单孔胸腔镜组 (A组,n =21)和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侧胸胸腔镜组(B组,n =21)。比较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及随访情况。结果 自主 呼吸麻醉剑突入路单孔胸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早期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全麻侧胸胸腔镜组(P <0.05)。两组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显示,两组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自主呼吸麻醉剑突入路单孔胸腔镜技术治疗胸腺瘤在较多方 面优于全麻侧胸胸腔镜手术,安全性好,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不增加住院费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 广。
2024, 46(4):547-552.
摘要:目的 通过对早产儿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RDS)的不良结局进 行危险因素的识别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减少早产儿NRDS发生不良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53例早产儿 NRDS患儿进行分析,分为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早产类别、出生体重、胎龄与体重关系、肺动脉高压、NEC/消化道出血、败血症、肺出血、乳酸脱氢酶、 pH、剖宫产、瘢痕子宫、通气方式、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次数、无创通气天数、有创通气天数、白蛋白使用差异性具有统 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类别、胎龄与体重关系、肺动脉高压、NEC/消化道出血、肺出 血、乳酸脱氢酶和无创通气天数为患儿发生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建立患儿发生结局不良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 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对患儿发生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和效能。结论 极早/早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 肺动脉高压、NEC/消化道出血、肺出血、乳酸脱氢酶增高是早产儿NRD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根据风险列线图可以预 测早产儿NRDS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提前进行干预,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2024, 46(4):553-557.
摘要:目的 通过采集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的房水,检测并分析眼内液中炎症因子及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进而选择眼内注射药物的类型,比较并分析通过眼内液指导精准治疗与单纯雷珠单抗治疗的疗效 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并确诊为RVO-ME的患者共 40例(40眼),分为两组:精准治疗组(根据房水中炎症因子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较正常值的浓度差异,选择注射地塞米 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或雷珠单抗或联合治疗)和雷珠单抗组(不进行房水的抽取检测,选择单纯雷珠单抗治疗),随访并记 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记录随访期间 内注药次数、眼压及其他不良事件。结果 精准治疗组平均注药次数为(2.55±0.83)次,雷珠单抗组平均注药次数为 (3.45±1.05)次,两组平均注药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与治疗前相比,精准治疗组和雷珠单抗组 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CMT、BCVA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个月、2个月、3 个月、6个月精准治疗组CMT、BCVA(LogMAR)与雷珠单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期间,两 组患者均未发生高眼压、眼内感染、视网膜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眼内液细胞因子浓度精准治疗RVO-ME和玻璃体腔 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VO-ME在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方面是安全有效,但精准治疗能减少患者注药次数,减轻经济 负担。
2024, 46(4):558-562.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乳酸(LA)值在早期评估急性敌 草快中毒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 治的87例急性口服农药敌草快(DQ)中毒的患者。根据患者服药后28d的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DQ 生存者(n =45) 和DQ死亡组(n =42),比较各组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判断PLR、NLR以及LA值在早期评估急性DQ中毒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DQ 死 亡组血尿素氮(BUN)、肌酐(Cr)、PLR、NLR、LA 值高于DQ 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 归分析显示:血PLR(OR =1.022,95%CI :1.004~1.040,P =0.015)、NLR(OR =1.096,95%CI :1.016~1.183,P =0.018)及LA(OR =1.723,95%CI :1.122~2.647,P =0.013)升高是DQ 中毒死亡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 PLR、NLR、LA以及三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0.698、0.760、0.839。结论 患者血清PLR、 NLR和LA可作为早期评估DQ中毒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三项联合早期诊断价值高于各自单独预测。
2024, 46(4):563-567,605.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及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A1(highmobilitygroupAT-hook1,HMGA1)表达及临床 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胃癌患者病理石腊包埋组织进行外周血及组织中HMGA1 的表达检测;检索数据库分析HMGA1在胃癌肿瘤组织的表达以及总生存期;采用WesternBlot及qRT-PCR检测胃癌 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MGA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HMGA1的表达高于健康体检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HMGA1的表达在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浸润程度 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胃癌患者行根治手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的 HMGA1的表达高于胃癌患者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高表达HMGA1与胃癌的生存期有关,且肿瘤 组织中HMGA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P <0.05)。结论 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HMGA1的表 达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4, 46(4):568-573.
摘要:目的 通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全身生物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NICaS)与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 (PICCO)监测,了解两种监测技术的相关性及一致性,评估全身生物阻抗法NICaS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上的可 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4月1月收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符合感染性 休克诊断标准并需要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共32例,数据收集64次,每例患者在相同的时间行PICCO 血流动力学监 测以及全身生物阻抗法NICaS,记录两者的测量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心输出量(CO)、心输出量指数(CI)、每搏输出量 (SV)、每搏指数(S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或TPRI)等参数,并将两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ICaS方法与 PICCO 方法在同一时间内测量的CO、CI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SV、SI、TPRI、SVRI进行对 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一时刻全身生物阻抗法测得的CO 与PICCO 测得的CO 值之间Bland-Altman 一致性及Pearson相关性限值为-1.183~1.509L/min和(r =0.954,P <0.001),说明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NICaS在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方面与PICCO 的一致性良好,本身具有简单、无创、便捷等优点,能够有效地监测重 症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2024, 46(4):574-578.
摘要:目的 探究偏头痛与乳腺癌及其亚型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将偏头痛相 关遗传变异数据作为工具变量,乳腺癌及其亚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作为结局事件。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法,辅以 MR-Egger、加权中位数方法分析偏头痛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和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发生风险的因果影 响;使用异质性检验、水平基因多效性检验、留一法检验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 逆方差加权法结果显示 偏头痛与乳腺癌和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之间存在正相关因果关系,其效应指标优势比和置信区间分别为(OR = 1.067,95%CI :1.016~1.120,P =0.009)、(OR =1.060,95%CI :1.006~1.118,P =0.029),但与雌激素受体阴性 乳腺癌不存在因果关联(OR =1.056,95%CI :0.974~1.146,P =0.189)。留一法分析显示结果稳定,无单独的SNP 影响总体结果,无水平基因多效性。结论 偏头痛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之间可能存在正向因果关系,与雌 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不存在因果关系。
2024, 46(4):579-583.
摘要:目的 调查广西百色市城区体检人群胆囊结石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20年11月 至2021年6月期间在广西百色市城区三家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5294名体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横断面分析,收集其 人口学、影像学(腹部B超)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统计分析其胆囊结石的检出率,比较胆囊结石和非胆囊结石组相关血 生化指标的差异,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研究对象胆囊结石发生的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检出胆囊 结石391人,检出率为7.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 =1.028,P <0.001)、BMI(OR =1.480,P < 0.001)、ALP(OR =1.005,P =0.022)、TG(OR =0.901,P =0.006)、HDL-C(OR =0.635,P =0.014)、SBP(OR = 1.026,P <0.001)、合并脂肪肝(OR =1.301,P =0.040)是胆囊结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广西百色市城区体检人 群胆囊结石检出率较高。老年人、肥胖、肝功能异常、血脂异常、合并脂肪肝是胆囊结石发生的高危影响因素。
2024, 46(4):584-589.
摘要:目的 了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医院医护人员传染病健康素养现状,为制定相关卫生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 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各1家教学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作为调查 对象,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自制问卷》和《中国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测评量表》。结果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医院医护 人员传染病健康素养评分情况为(31.62±4.34)分,传染病健康素养具备率为59.40%。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文化 程度、月收入、院龄、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和职称的增长,研究对象的传染病健康素养具备率呈现提高趋势(P <0.001); 从事过传染病工作或接受过传染病知识等相关培训者的传染病健康素养具备率更高(P <0.05);医师的传染病健康素 养具备率高于护士(P <0.05)。结论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医院医护人员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因不同群 体医护人员的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不同,应有针对性开展健康宣教等干预措施。
2024, 46(4):590-595.
摘要:目的 探究在校大学生日均千步当量与人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为控制大学生超重、肥胖提供可能的参 考。方法 以某医学校为例,先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确认日均 千步当量与BMI的因果关系。考虑到其他因素,绘制相关性矩阵热力图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行多组实验,采用回归曲 线拟合,以探讨日均千步当量在不同的增加程度与BMI的关系。最后采用对照研究实验,以进一步确认提高日均千步 当量对BMI的影响。结果 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日均千步当量与BMI呈现因果关系。相关性分析 表明,在众多因素中只有日均千步当量与BMI变化呈现强相关。回归曲线拟合在正常、超重、肥胖组中,曲线都呈下降 趋势。在对照研究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日均千步当量对BMI的影响在正常、超重、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日均千步当量可有效降低体重和BMI值,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超重和肥胖。
2024, 46(4):596-600.
摘要: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对卒中后疲 劳患者疲劳严重程度、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皖南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确诊为卒中后疲劳患者 90例,随机分为3组:中医适宜技术组、rTMS组和联合治疗组(中医治疗+rTMS),每组30例。患者接受为期3周的治 疗,并在疗程结束后分析治疗前后疲劳严重程度(FSS)评分、卒中专用生活质量(SS-QOL)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 3周治疗后FSS评分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FSS评分显著降低(P <0.001),且 联合治疗组的FSS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中医适宜技术组和rTMS组(P <0.001);3组患者的PSQI评分较治疗前都 显著下降(P <0.001),其中rTMS 治疗组效果优于中医适宜技术组(P <0.001),联合组则更优于其他两组(P < 0.001);3组患者SS-QOL评分也显著提高(P <0.001),且联合组的SS-QOL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01)。结 论 中医适宜技术和rTMS均可改善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疲劳程度、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但两者的联合使用疗效更优于 单一应用,联合使用有利于协同增效,值得推广应用。
2024, 46(4):601-605.
摘要:目的 观察液相色谱法筛查贴敷医疗器械产品中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效果。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法 快速测定贴敷类医疗器械产品中非法添加的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醋酸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等5种糖皮 质激素类化学物质。结果 5种化学药物的浓度在1~20mg/L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 >0.999),5种物质最低 检出限在0.008~0.042mg/kg范围内,加标回收率为89.28%~107.50%,RSD为0.02%~0.29%;精密度试验、稳定 性试验结果良好。结论 建立的测定方法具有预处理时间短,精密度、稳定性好的优势,可用于快速筛查贴敷类医疗器 械产品中非法添加的5种化学药物。
2024, 46(4):606-611.
摘要:目的 探析新安王氏内科含石斛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以王仲奇、王任之、王乐匋为代表的新安王氏内科医案 作为方剂基本来源,筛选包含中药石斛的处方,应用新安医学数据信息应用平台软件、IBM SPSS Modeler14.2中的 Apriori模块和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分析含石斛处方中主治病证频次、单味药 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等。结果 ①含石斛处方常用于治疗痨瘵、咯血、中风、咳嗽等病证;②高频次药物包括 茯苓、蒺藜、茯神、野料豆、海蛤粉等;③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石斛、茯苓”“石斛、蒺藜”“石斛、茯神”等;④在与石斛配伍 药物中,单味药与单味药中女贞子常配野料豆,茜草常配海蛤粉;药对与单味药中野料豆、茯神配女贞子,款冬花、薏苡 仁、海蛤粉及茯苓都常与紫菀相配;⑤与石斛配伍中药治疗不同病证中,单味药中多与枇杷叶、百部、玫瑰花配合治疗痨 瘵,与仙鹤草、丝瓜络、茜草配合治疗咯血;药团中紫菀、款冬花、枇杷叶、薏苡仁及海蛤粉等常配合治疗痨瘵,丝瓜络、丹 参等常常配合治疗咯血。结论 王氏内科含石斛处方常用于以阴虚阳亢为主要病理性质的病证,应用药物组合体现了 “良药组合”的特点,配伍中药多具有滋阴潜阳、健脾安神、化痰止咳、清热凉血、活血通络之效,与病证之间合乎“辨证论 治”的原则,并做到标本兼治、主次兼并,组方法度清晰严谨。
2024, 46(4):612-616,631.
摘要:目的 基于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原则,对鸡骨草Abruscantoniensis Hance质量标志物进行预 测,并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中药Q-marker原则从植物亲缘学和化学成分特有性、药效-药性、 药动学、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预测鸡骨草质量标志物,利用SEA与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获取质量标志物的潜 在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DIVID数据库进行通路分析,最后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 关键靶点-关键通路”网络,进而预测鸡骨草质量标志物的作用机制。结果 初步预测夏佛塔苷、异夏佛塔苷、新西兰牡 荆苷2、木犀草素、相思子碱和下箴刺桐碱等成分可能为鸡骨草的质量标志物,这些质量标志物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 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发挥药效作用。结论 本研究初步探索了鸡骨草的质量标志物及其作用机 制,为鸡骨草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 46(4):617-620.
摘要:单肺通气技术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通气技术,因具有分隔双肺、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胸 科手术中。单肺通气时双肺长时间处于异常生理状态,单侧机械通气、肺内分流等带来的低氧血症、急性肺损伤问题不 容忽视。围术期器官保护是麻醉过程中的重要关注点。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新型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抑 制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机体的全身炎症反应、改善预后、保护器官功能等作用。本文对右美托咪定单肺通气患者的肺保 护作用及其机制进展进行阐述,以指导临床上右美托咪定的应用,更好地保护围手术期患者的器官功能。
2024, 46(4):621-625.
摘要:近视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高度近视会引起眼轴增长,导致眼部病变的发生率增加,且近年来近视呈现出 低龄化趋势,成年期高度近视可以追溯到学龄期的近视发病,在儿童时期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阿托品可有 效控制近视的发展,不同浓度阿托品对近视的疗效不同。高浓度阿托品(0.5%~1%)有效,但它与副作用和停药后的近 视反弹显著相关。相反,低浓度的阿托品(0.01%~0.05%)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目前,阿托品起作用的机制仍不清 楚,可能与调节紧张、多巴胺释放、一氧化氮(NO)等机制有关。本研究就不同浓度阿托品延缓儿童近视发展的疗效、副 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4, 46(4):626-631.
摘要:目的 利用超星知识图谱构建病理学课程知识图谱,并将其融入病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观察教学 效果。方法 根据教学任务选取某校2021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两个大班为研究对象,开展病理学教学,其中1大班为 实验班级共166名,采用引入知识图谱资源的混合式教学;而2大班共154名学生为对照班级,采用传统的一流课程章 节目录式资源混合式教学。结果 两班级课程结束考试成绩分析表明,实验班级的平均成绩和成绩良好率均高于对照 班级(P <0.05)。结论 超星知识图谱用于一流课程混合式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为教师提供精准 教学,并帮助学生快速的建起病理学完备知识体系,更能突出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2024, 46(4):632-636,645.
摘要: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和未来取向应对水平对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 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广西百色市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 疗的350例中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 表、未来取向应对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中老年COPD患者自我护理得分(45.81± 10.50)分,处于中低水平;社会支持度得分(37.95±9.05)分,处于中等水平;未来取向应对得分(2.48±0.39)分处于中 低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民族、文化程度、病程、肺功能严重程度、合并其他疾病、社会支持、未来取向应对水平 是中老年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主要影响因素(P <0.05),共同解释自我护理能力变异的92.6%。结论 通过提高 社会支持度,引导COPD患者由预防应对方式向预先应对方式转变,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
2024, 46(4):637-640,651.
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互联网+护士上门”服务导尿管更换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判 互联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平 均分配法拟定“互联网+护士上门”服务导尿管更换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立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积极系 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55、0.865,协调系数分别为0.291、0.212(P <0.01)。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 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指标体系科学、全面、严谨,可以为客观评价我国互联网+护 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2024, 46(4):641-645.
摘要:目的 探讨职业延迟满足在精神专科护士职业价值观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取自我职 业生涯规划量表、职业延迟满足量表及职业价值观量表(NPVS-R)对安徽省芜湖市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284名护士 进行调查。结果 ①精神科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评分为(41.53±7.50)分,男护士总分显著高于女护士(t=4.375,P <0.05),初级职称的护士总分显著高于中、高级者(P <0.05),子女数≥2个的护士总分显著高于子女数0个者(P < 0.05);②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得分与NPVS-R总分、职业延迟满足总分呈正相关(r =0.453、0.488,P <0.01);职称、子 女数、NPVS-R和职业延迟满足是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32.3%(P <0.05);③中介效应 结果显示,职业延迟满足部分中介职业价值观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间的关系,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5.94%。结论 职 业价值观可通过职业延迟满足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精神科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护理管理者可采取多种干预措 施来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延迟满足和职业价值观,进而促进其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水平高质化提升。
2024, 46(4):646-651.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医院老年生活计划(thehospitalelderlifeprogram,HELP)模式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对老年髋部 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住院并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67 例,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87例和观察组80例,分别收住A病区和B病区。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骨折围手术期常 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基于HELP模式的集束化干预方案进行谵妄的预防及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 者谵妄发生率(8.75%)低于对照组(20.69%),谵妄持续时间(3.36±0.56)d短于对照组(4.25±1.03)d,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内疼痛评分、术后40项恢复质量评分、住院费用、出院时患者满意度调查评 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者术后重度疼痛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基于HELP模式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术后谵妄 的发生率,最大程度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主编:黄龙坚
创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85/R
国内邮发代号:89-310